史傳奎
(濟南市兒童醫院皮膚科,山東 濟南 250022)
瘢痕是創傷愈合留下的痕跡,也是組織修復愈合的最終結果,修復過程發生異常可導致組織過度增生而形成增生性瘢痕,臨床表現為形狀不規則、潮紅充血、高低不平、質地實韌等。鑒于小兒皮膚特有的生理特點,兒童瘢痕極易發展為增生性瘢痕,因此兒童的瘢痕防治是一個更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早期干預可有效防止瘢痕的增生[1]。激光干預可促進創面早期愈合,緩解瘢痕的形成,脈沖染料激光(PDL)對瘢痕充血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硅凝膠亦為早期瘢痕干預的常用藥物,使用方便,但對患兒瘢痕瘙癢的改善有限[2-3]。疤痕止癢軟化乳膏可改善瘢痕組織的微循環,抑制瘢痕增生,使瘢痕變薄、軟化變平,最大限度地改善瘢痕的外觀,減少正常皮膚周圍的色素沉著[4]。本研究旨在探討疤痕止癢軟化乳膏聯合PDL治療兒童早期增生性瘢痕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兒瘙癢程度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濟南市兒童醫院收治的76例早期增生性瘢痕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例。對照組中男患兒26例,女患兒12例;年齡3~12歲,平均(6.73±1.14)歲;病程1~4個月,平均(2.18±0.75)個月。觀察組中男患兒28例,女患兒10例;年齡3~12歲,平均(7.03±2.21)歲;病程1~4個月,平均(2.07±0.83)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現代瘢痕學》[5]中早期增生性瘢痕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的患兒;創面局部表現為發紅、瘙癢及稍有隆起等增生現象,瘢痕形成時長在1~4個月的患兒;無遺留外放創口的患兒;無顯著的瘢痕攣縮畸形的患兒等。排除標準:瘢痕部位的感染患兒;合并結締組織疾病或其他皮膚病的患兒;近期接受過侵入性方法治療的患兒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患兒法定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均進行PDL治療,治療前清潔治療區域,外涂表麻制劑復方利多卡因乳膏(同方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3466,規格:每克含丙胺卡因25 mg與利多卡因25 mg),保鮮膜封閉1 h。用0.9%氯化鈉溶液清潔表麻制劑,以碘伏消毒治療區域3次。采用激光/強脈沖光治療儀Icon Aesthetic System(美國賽諾秀公司Cynosure, LLC,型號:Icon),根據患兒瘢痕顏色、厚度、大小等調整治療參數(波段:585 nm,脈沖:0.45~1.5 ms,能量密度:5.0~9.0 J/cm2)。治療過程配合冷噴,光斑不重疊,以術區紫癜為治療終點。兩組患兒均每隔1個月治療1次,共治療3次。PDL治療結束以后立即冷敷創面10 min,直至局部無燒灼感,治療后需防曬。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患兒于激光結束且傷口愈合后采用硅凝膠Silicone Gel(Advanced Bio-Technologies,Inc,國械注進20162140383,規格:15 g/支)外用,局部點涂,并輕柔按摩5~10 min促進藥物吸收,2次/d;觀察組患兒于激光結束且傷口愈合后采用疤痕止癢軟化乳膏(四川德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438,規格:20 g/支)外涂治療,用藥方法時間同對照組,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臨床療效。參照《現代瘢痕學》[5]中的相關評價標準判定兩組患兒臨床療效,顯效:瘢痕平整達80%以上,疼痛、瘙癢感消失,顏色接近周圍正常膚色;有效:瘢痕平整達50%~80%,仍有凹凸感,疼痛、瘙癢感明顯減輕,色澤不勻但明顯變淺;無效:瘢痕凹凸不平、色澤不勻,疼痛、瘙癢感未減輕。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溫哥華瘢痕量表(VSS)評分[6]、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AS)評分[7]與瘢痕厚度。治療前后采用VSS評分對兩組患兒瘢痕情況進行評估。主要從色澤、厚度、血管分布、柔軟度4個方面進行評估,總評分為15分,評分越高表示瘢痕越嚴重。治療前后采用VAS評分對兩組患兒瘙癢情況進行評分,總評分為10分,評分越高表示瘙癢程度越重:0分表示無瘙癢感;1~3分表示有輕微瘙癢但可忍住;4~6分表示瘙癢已經干擾睡眠但可忍住;7~10分表示劇烈瘙癢無法忍受。治療前后通過皮膚超聲檢查觀察兩組患兒的瘢痕增厚、隆起改善情況,并進行比較。③血清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兒清晨空腹狀態下靜脈血約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血清TGF-β1水平,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VEGF水平。④典型病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采用疤痕止癢軟化乳膏聯合脈沖染料激光治療前后的皮膚圖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為92.11%,高于對照組的89.47%,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VSS評分、VAS評分與瘢痕厚度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VSS評分與VAS評分均顯著降低,瘢痕厚度均顯著減小,且觀察組患兒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但兩組患兒治療后VSS評分與瘢痕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兒VSS評分、VAS評分與瘢痕厚度比較( ±s)

表2 兩組患兒VSS評分、VAS評分與瘢痕厚度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P<0.05*。VSS:溫哥華瘢痕量表;VAS:視覺模擬評分量表。
組別 例數 VSS評分( 分 ) VAS評分( 分 ) 瘢痕厚度(mm)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9.10±1.38 3.90±0.71* 6.29±1.57 5.21±1.25* 0.38±0.05 0.16±0.05*觀察組 38 9.43±1.65 3.62±0.64* 6.52±1.31 1.32±0.57* 0.39±0.06 0.15±0.03*t值 0.946 1.806 0.693 17.455 0.789 1.05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血清TGF-β1、VEGF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TGF-β1、VEGF水平均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 3 兩組患兒 TGF-β1、VEGF 水平比較 ( ±s,μg/L)

表 3 兩組患兒 TGF-β1、VEGF 水平比較 ( ±s,μg/L)
注:與治療前比,*P<0.05。TGF-β1:轉化生長因子-β1;VEGF: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組別 例數 TGF-β1 VEG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8 1.20±0.06 1.13±0.05*2 649.17±20.63 1 841.46±17.56*觀察組 38 1.22±0.08 1.05±0.07*2 656.43±23.82 1 232.68±16.88*t值 1.233 5.733 1.420 154.070 P值 >0.05 <0.05 >0.05 <0.05
2.4 典型病例分析 ①典型病例1,女性,4歲,右側外眼角外側撕裂傷行手術縫合,術后45 d出現瘢痕增生,表現為瘢痕凹凸不平、色紅、質硬伴瘙癢,見圖1-A;第1次激光聯合硅凝膠外涂治療1個月后,患兒瘢痕顏色變淺,與周邊組織邊界模糊,自述癢痛感減輕,見圖1-B;第3次聯合治療1個月后,患兒瘢痕顏色明顯變淺,接近正常膚色,瘢痕較為平整、質地柔軟,瘙癢和疼痛癥狀好轉,見圖1-C。②典型病例2,男性,4歲,額頭外傷行手術縫合,術后45 d出現瘢痕增生,表現為瘢痕凹凸不平、色紅、質硬伴瘙癢,見圖2-A;第1次激光聯合疤痕止癢軟化乳膏外涂治療1個月后,患兒瘢痕顏色變淺,與周邊組織邊界模糊,自述癢痛感減輕,見圖2-B;第3次聯合治療1個月后,患兒瘢痕顏色明顯變淺,接近正常膚色,瘢痕平整、質地柔軟,瘙癢和疼痛癥狀基本消失,見圖2-C。

圖1 典型病例1經硅凝膠聯合PDL治療前后圖片分析

圖2 典型病例2經疤痕止癢軟化乳膏聯合PDL治療前后圖片分析
瘢痕組織是人體組織損傷修復過程中的必然產物,增生性瘢痕由皮膚自我修復過程中纖維組織過度增生所造成,同時伴有灼痛和瘙癢感,于環境溫度增高、情緒激動或進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時癥狀加劇。增生瘢痕如果未經有效的治療往往延續幾個月或幾年后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表現為突起高度減低、顏色轉暗、充血消退、變軟,有些最終可以平復,痛癢癥狀也大為減輕或消失[8]。與成人比較,兒童的瘢痕增殖能力強、增殖期長,產生概率較高,易影響容貌形象。目前局部采用激光照射、應用硅酮制劑涂抹等是兒童增生性瘢痕主要治療手段,但止癢效果不佳,難以抑制瘢痕發展且停藥后易于反復[9]。
由于瘢痕肌膚內存在非正常增殖的血管與膠原再生,使用PDL可阻斷初期瘢痕異常增生、血管增厚,減少瘢痕增殖,楊麗等[10]研究顯示,采用PDL治療增生性瘢痕可顯著降低VSS評分和瘢痕內血流量,療效顯著。但PDL治療術后存在多種變態反應且在改善瘙癢癥狀方面無確切療效[11]。硅凝膠有封閉瘢痕的作用,但對瘢痕增生、瘙癢癥狀并無確切療效[12]。沈利等[13]研究顯示,二氧化碳(CO2)點陣激光聯合硅酮凝膠噴霧制劑對增生性瘢痕療效顯著,可有效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疤痕止癢軟化乳膏是有效防治瘢痕增殖和痛癢的外用中成藥,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止癢的功效,可用于灼傷或手術后的增殖性瘢痕等[14]。疤痕止癢軟化乳膏主藥五倍子提取物中鞣酸可抑制成纖維細胞增殖,對瘢痕的增殖具有良好的收斂作用;冰片、薄荷醇、樟腦具有減輕癢痛,減緩腫脹之功效,諸藥合用,可減輕瘢痕瘙癢與充血,預防瘢痕增生[1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臨床療效、VSS評分、瘢痕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提示疤痕止癢軟化乳膏聯合PDL對增生性瘢痕患兒的臨床療效、VSS評分和瘢痕厚度與硅凝膠聯合PDL的療效相當。
因瘢痕瘙癢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較大,且持續時間長,影響患者日常生活,故需降低患者的瘙癢感,加速患者恢復。血清VEGF、TGF-β1與創面的瘢痕形成呈正相關,刺激機體神經肽水平增高,導致神經末梢興奮,對瘙癢癥狀更加敏感,于天培等[16]研究發現,疤痕止癢軟化乳膏對瘢痕患者的血清VEGF、TGF-β1細胞因子水平均有顯著改善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瘢痕瘙癢情況。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VAS評分、血清TGF-β1、VEGF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疤痕止癢軟化乳膏可有效改善患兒創面皮膚微循環,減輕瘢痕瘙癢程度,利于患兒預后。可能是由于,疤痕止癢軟化膏中的各藥物成分可通過抑制纖維母細胞的增殖,促進瘢痕部位的微小血管收縮,抑制瘢痕的血流供應,達到斂瘡消腫、止癢祛毒的作用,使瘢痕軟化、減少,緩解瘢痕局部癢痛癥狀。
綜上,疤痕止癢軟化乳膏與硅凝膠分別聯合PDL治療兒童早期增生性瘢痕療效相當,均可有效改善患兒瘢痕情況,但疤痕止癢軟化乳膏的止癢效果更佳,可有效改善患兒創面皮膚微循環,降低血清TGF-β1、VEGF水平,減輕瘢痕瘙癢程度,利于患兒預后,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