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金梅
(湛江市霞山區婦幼保健院檢驗科,廣東 湛江 524013)
下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是一種小兒常見的疾病,包括氣管炎、支氣管炎及肺炎等,通常由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細菌引起,其臨床表現多為咳嗽咳痰、體溫升高、氣促等癥狀,若不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則可誘發中耳炎、肺心病等多種并發疾病,影響小兒的正常發育。因此,早診斷、早治療是改善下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患兒預后的關鍵。臨床對于下呼吸道感染常通過血常規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檢查輔助診斷,其中白細胞計數(WBC)是血常規中輔助診斷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檢測指標,會在機體細菌感染時升高;hs-CRP升高通常提示機體可能存在炎癥,其在細菌感染、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兒中均可升高[1-2]。降鈣素原(PCT)是炎癥反應的非特異性標志物,其主要由細菌、內毒素刺激產生,可準確反映細菌感染后全身炎癥反應程度[3]。為進一步探究上述3項指標對于下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患兒的診斷價值,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93例患兒的臨床資料,并與健康兒童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對比,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湛江市霞山區婦幼保健院就診的93例下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患兒的臨床資料,并將其作為細菌組,同時納入同期于院內接受健康體檢的93例兒童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健康參照組。健康參照組兒童中男性47例,女性46例;年齡0.4~10歲,平均(4.55±0.52)歲。細菌組患兒中男性48例,女性45例;年齡0.3~9歲,平均(4.51±0.50)歲;病程1~7 d,平均(2.46±0.22) d。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可進行組間對比。細菌組患兒納入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出現肺部濕啰音、氣促、發熱等癥狀者;痰液細菌培養結果呈陽性者。排除標準:近8周內服用過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者;合并化膿性扁桃體炎、病毒性腸炎者;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者。本研究經湛江市霞山區婦幼保健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研究方法
1.2.1 檢測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空腹靜脈血2 mL,并于2 h內進行離心處理,離心相關參數如下:半徑15 cm,轉速3 000 r/min,時間5 min,取上血清后立即進行檢測,使用免疫熒光干式定量檢測儀(廣州萬孚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型號:FS-101),采用熒光免疫層析法測定PCT、hs-CRP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上,使用全自動血液細胞分析儀(深圳邁瑞生物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型號:BC-5180)檢測WBC水平,上述指標均嚴格依據試劑盒說明書與檢測儀器操作規程進行檢測。
1.2.2 痰細菌培養和分組 本研究同時對細菌組患兒進行痰標本細菌培養。經導管深部抽取所有患兒痰液進行痰培養,標本均在無菌操作下完成,根據培養結果,將47例革蘭氏陰性(G-)菌感染的患兒歸為G-菌組,46例革蘭氏陽性(G+)菌感染的患兒歸為G+菌組。
1.3 觀察指標 ①記錄并對比健康參照組與細菌組研究對象血清PCT、hs-CRP及全血WBC水平變化。②對比兩組研究對象PCT、hs-CRP、WBC陽性率檢出率,其中PCT ≤ 0.5 ng/mL,hs-CRP < 5 mg/L,WBC ≤ 10.0×109/L 則視為陰性,反之則為陽性[5]。③記錄并對比G-菌組與G+菌組患兒血清PCT、hs-CRP及全血WBC水平變化。④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分析PCT、hs-CRP、WBC指標在診斷下呼吸道G-菌感染中的診斷價值。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ROC曲線分析PCT、hs-CRP、WBC指標在診斷下呼吸道G-菌感染中的診斷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研究對象PCT、hs-CRP、WBC水平 細菌組患兒血清PCT、hs-CRP及全血WBC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PCT、hs-CRP、WBC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研究對象PCT、hs-CRP、WBC水平比較( ±s)
注:PCT:降鈣素原;hs-CRP:超敏-C反應蛋白;WBC:白細胞計數。
組別 例數 PCT(ng/mL) hs-CRP(mg/L) WBC(×109/L)健康參照組 93 0.30±0.06 2.78±0.18 6.70±2.89細菌組 93 2.03±0.62 9.58±1.25 16.28±2.77 t值 26.784 51.926 23.079 P值 <0.05 <0.05 <0.05
2.2 兩組研究對象PCT、hs-CRP、WBC陽性檢出率 細菌組患兒PCT、hs-CRP、WBC的陽性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健康參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研究對象PCT、hs-CRP、WBC陽性檢出率比較[例(%)]
2.3 G-菌組與G+菌組患兒PCT、hs-CRP、WBC水平 G-菌組患兒血清PCT水平顯著高于G+菌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間血清hs-CRP與全血WB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G-菌組與G+菌組患兒PCT、hs-CRP、WBC水平比較( ±s)

表3 G-菌組與G+菌組患兒PCT、hs-CRP、WBC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數 PCT(ng/mL) hs-CRP(mg/L) WBC(×109/L)G+菌組 46 1.55±0.56 9.13±1.93 16.17±2.84 G-菌組 47 4.69±0.95 9.71±2.47 16.37±2.86 t值 19.364 1.260 0.338 P值 <0.05 >0.05 >0.05
2.4 PCT對下呼吸道G-菌感染的診斷價值分析 經ROC曲線分析PCT對下呼吸道G-菌感染患兒的診斷價值顯示,PCT的截斷值為2.49 ng/mL,曲線下面積為0.878,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3.48%、71.24%,約登指數為0.547。
下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是由細菌侵入機體下呼吸道、肺泡等部位而引起的炎性疾病,為避免炎癥累及中耳及其他器官,需要盡早明確診斷與鑒別細菌感染類型予以針對性治療。血常規檢查是診斷下呼吸道細菌性感染的重要依據,其中WBC可因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升高,若患兒檢查過程中因對醫院環境產生陌生感、恐懼感而出現劇烈哭鬧,也可能致使WBC增高;且檢查過程中,因為一些細胞因子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也可引起WBC的改變[6-7]。基于此,為提高診斷準確性,需要同時進行多個指標的檢查。
hs-CRP是在人體急性期時由菌體與多糖結合而形成的一種炎性細胞因子,研究顯示,在發生細菌感染后,該指標可早于WBC水平上升,且恢復時間也較快,具有較高的敏感性[8]。PCT是一種急性反應糖蛋白,在炎性因子、細菌內毒素及外毒素的協同作用下,可在感染后2~3 h內快速升高,且該指標對檢測細菌和真菌感染具有較高的特異性,不會受腫瘤、自身免疫系統疾病、慢性炎性因子等的影響[9]。本研究通過檢測發現,細菌組患兒PCT、hs-CRP、WBC水平及各指標陽性檢出率均顯著高于健康參照組,這表示檢測上述3項指標均可為下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提供診斷依據。
PCT是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前肽物質,通常限制性、選擇性地表達于肺部神經內分泌細胞與甲狀腺C細胞中,病毒感染、慢性炎癥與自身免疫并不會致使其顯著升高,故其能夠明確鑒別、診斷細菌性與非細菌性感染與炎癥[10-11]。而hs-CRP采用了超敏感檢測技術,能夠準確區分機體低水平炎癥狀態,若機體發生細菌性感染,hs-CRP水平則相應升高,但除感染外,急性應激狀態下,如嚴重創傷、肝臟失代償等,也可出現hs-CRP升高的現象;而WBC的升高并不局限于病理性因素,還與生理性因素相關,情緒激動、冷熱水浴等均可干擾WBC檢測結果[12-13]。總而言之,WBC易受環境與機體生理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故單獨檢測該指標時,需要加以其他檢測以明確鑒別感染類型。
另外,本研究還對細菌組93例患兒進行痰培養,進一步觀察G-菌組與G+菌組患兒PCT、hs-CRP、WBC水平發現,G-菌組患兒PCT水平顯著高于G+菌組,但兩組間hs-CRP、WB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究其原因在于,G+菌中大多均為化膿性球菌,主要通過產生外毒素感染人體并引起化膿性炎癥;G-菌中大多為腸道菌,其依靠產生內毒素以促使細菌死亡溶解,當內毒素釋放進入血液即可誘發炎癥反應,兩類細菌的菌體成分、促炎機制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有學者研究表明,內毒素主要覆蓋于細胞壁黏肽上,并由菌體裂解后釋放,其所含有類脂質A可刺激機體產生PCT[14-15]。G-菌生長、繁殖速度加快,常伴細胞的分裂、解體,其主要以產生內毒素為主,當內毒素大量進入、集聚于血液中,則會超過機體防御系統的清除能力,繼而刺激機體合成、釋放PCT[16-17]。
G-菌感染患兒血清PCT水平顯著高于G+菌感染患兒,究其原因可能與菌體成分或代謝產物不同有關,G-菌以產生內毒素為主,而G+菌產生外毒素為主。內毒素是一種強有力的熱源物質,進入人體極易刺激PCT的合成與釋放。本研究通過ROC曲線繪制PCT對下呼吸道G-菌感染的診斷價值發現,PCT的截斷值為2.49 ng/mL,曲線下面積為0.878,敏感性、特異性分別為83.48%、71.24%,約登指數為0.547,表明PCT檢測對診斷下呼吸道G-菌感染患兒具有較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診斷價值較高。
綜上,PCT、hs-CRP、WBC檢測均可為下呼吸道細菌性感染患兒提供診斷依據,其中以PCT檢測對下呼吸道細菌性G-菌感染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因此,建議臨床聯合檢測以初步判斷患兒的感染類型,并及時給予對應抗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