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銷售 章祖仁
讀了貴刊2022年第6期封面故事《俄烏沖突 石油何辜》后,筆者的眼前既飛動著俄烏雙方武裝沖突的聲聲炮彈,也飛動著無辜石油價格瞬時高企的無奈嘆息,由此更加感到中國端牢能源飯碗的重要性。

2022年第6期
關于把能源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并做過重要批示。2021年10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勝利油田,登上鉆井平臺,察看作業情況,代表黨中央向廣大石油職工致以誠摯問候,指出,石油能源建設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要發展實體經濟,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也在為國家端穩端牢能源飯碗做著加大勘探開發力度、穩油增氣等多重努力。總體看,這些年我們國家的能源供應是有充分保障的。但是,面對“2021年中國是世界第一大原油、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和“國際石油價格每上漲1美元/桶,中國原油進口將多支出35億美元,上漲10美元則將多支出350億美元”的嚴峻現實,特別是當前俄烏沖突的地緣政治、軍事影響和多國對俄羅斯的貿易制裁導致的全球油價大漲,都要求我們既要認真思考端牢能源飯碗的極端重要性,更要千方百計未雨綢繆規劃能源發展新格局,全力應對油價高企的現實,全力防范能源安全。
正像文中所表述的那樣,既要分散能源進口來源,更要采用低成本、科技攻關、多能互補等策略應對油價波動。

2022年第5期
齊魯石化 劉芳芳
讀了貴刊第5期刊發的《中科煉化開動“云大腦”》文章,了解到中科煉化依托石化智云、采用“數據+平臺+應用”的新模式建設智能工廠,用先進的信息化、數字化技術手段,支持企業1600多人管理年產千萬噸煉油、80萬噸乙烯等31套工業裝置,將信息化技術在流程工業應用領域提高到全新的水平,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中科煉化“智能工廠創新應用”入選了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
當今世界,信息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深入發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中科煉化智能工廠是中國石化首家開展全廠數字化交付的項目,以“開放共享、互聯互動、全面感知”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撐,緊緊圍繞“一體化優化的供應鏈管理、集中集成的生產管控、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3條業務主線,形成了服務共享、協同智能、集成優化、安全敏捷的信息服務體系。
通過智能工廠建設,中科煉化實現了全廠海量信息的數字化管理,全面覆蓋業務管控需要,真正做到了數出一源、令出一家,大幅提高了生產管理效率及安全保障。
本欄目信箱:zgsysh@21cn.com(請注明投稿)

汽油價格再創新高,美國總統拜登計劃釋放緊急石油儲備,以應對飆升的汽油價格。但目前石油極度緊缺,拜登所為將扼殺美國國內的原油開采。其最新能源計劃將直接影響油價下跌7%。但分析人士警告稱,這是極端短視的短利,只會出現短暫的價格下跌,該計劃影響并不長遠。拜登試圖通過限制俄羅斯石油出口的制裁來懲罰普京,同時在關鍵選舉前幾個月試圖壓低油價。相關人士表示,這是在政治層面找替罪羊,相互指責,而不是在解決供需失衡的根本問題。長期鼓勵美國國內石油生產才是具有建設性的措施。
(于 洋)

幾十年來,巴菲特在投資方面一直保持著相當保守的態度,他青睞零售和銀行類股,同時對科技和能源等波動性較大的板塊敬而遠之。然而,巴菲特似乎正在偏離他著名的投資理念,一直在加大能源投資,同時削減科技和銀行資產。隨著俄烏沖突和對莫斯科的制裁,油價上漲,能源巨頭公司的股價一直在飆升,巴菲特一直在增持該公司股票。據能源專家稱,石油市場幾乎肯定將面臨可能持續數年的巨額赤字。渣打銀行估計,只有OPEC才能彌補巨大的供應缺口。此外,美國頁巖氣產量大幅增加的前景并不樂觀。
(于 洋)

英國商務、能源和產業戰略大臣夸西·克沃滕近日告訴媒體,英國可能在2050年前新建最多7座核電站,以增強本土能源供應能力。截至2050年,英國可能有“六七座”新建核電站,屆時核能將成為英國15%至25%的電力來源。依據克沃滕和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的設想,截至2050年,英國核電裝機總量將是現有水平的三倍多,由7000兆瓦增至2.4萬兆瓦。多名大臣已同意成立一個名為“英國核能”的新開發機構,負責核電站選址,簡化程序以加快規劃進程,引入私營企業共同運營核電站等。
(于 洋)
美國、歐盟和英國希望逐步淘汰俄羅斯天然氣進口,西方領導人或會尋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來緩和俄羅斯帶來的影響。在天然氣出口付款方式上,俄羅斯和西方國家仍存在分歧,尤其是歐洲嚴重依賴俄羅斯天然氣出口。俄羅斯堅持“不友好”國家用盧布支付天然氣運輸費用,但七國集團拒絕這一要求。俄烏沖突發生后,俄羅斯受到一系列前所未有、協調一致的國際制裁,普京予以反擊,堅持以盧布結算,導致該分歧出現。
(于 洋)
德國能源公司E.ON正在考慮到2030年,每年從澳大利亞向歐洲進口高達500萬噸的綠色可再生氫。這家德國能源巨頭已與澳大利亞綠色能源公司Fortescue未來工業簽訂了氫氣供應協議。由于必須減少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此項倡議具有額外的推動力。500萬噸的綠氫約等于目前德國從俄羅斯每年進口能源熱量的三分之一。E.ON首席執行官稱,“E.ON正在決定性地推動歐洲的綠色能源轉型,并致力于可持續性和氣候保護。可再生氫是實現這一任務的關鍵因素。我們與Fortescue的合作是這條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于 洋)


3月,第五屆聯合國環境大會續會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持續舉行,來自近200個會員國的超2000名代表參會。此次會議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是治理全球塑料污染問題。法新社報道稱,這是自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后“極負厚望”的環境協定。
供圖/視覺中國

供圖/姜所玉
到2025年建成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園區
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近日印發《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建成30個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廠、50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園區。《意見》要求,到2025年,石化化工行業基本形成自主創新能力強、結構布局合理、綠色安全低碳的高質量發展格局,高端產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核心競爭能力明顯增強。
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4月1日,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在雄安新區正式揭牌,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加快構建雄安新區新能源示范應用場景、打造新能源產業核心競爭力中又邁出了重要一步。中石化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負責氫能基礎設施建設、加氫站運營、氫能科技研發、新能源科技綜合服務平臺搭建等項目。該公司將組建集運營、技術服務和研發為一體的新能源科技綜合服務平臺,促進新能源產業技術進步。
煤制天然氣催化劑首次完全實現國產化
近日,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與慶華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正式簽訂了15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CNGC-2氣體調節劑和CNJ-8甲烷化催化劑供貨合同。該合同的成功簽訂標志著煤制天然氣催化劑首次完全實現國產化。與國外催化劑相比,西南院CNGC-2氣體調節劑變換活性更高、穩定性更好;CNJ-8甲烷化催化劑提升了單程甲烷化反應的轉化效率,可適用于更低的氫碳原子比(H/C)和汽氣比。
應急管理部出臺“十四五”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規劃方案
應急管理部近日印發《“十四五”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規劃方案》。《方案》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和具體舉措。《規劃》在著眼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方面,要求實施化工園區安全提質、大型油氣儲存基地安全防控、企業安全改造、安全培訓網絡建設、“工業互聯網+危化安全生產”“五大工程”。
我國首個智能深海油氣保障倉儲中心在海南投用

3月30日,由中國海油投資建設的我國首個智能深海油氣保障倉儲中心在海南省中國海油海南碼頭全面投用,標志著我國深海油氣資源開發和南海萬億大氣區建設的后勤保障基礎得到進一步強化。據了解,此次建成的大型立體智能倉庫規模為行業內最大,技術先進程度也達到業界領先水平。通過深度應用信息化設備和數字化技術,可以全面掌握物資的存儲狀態,并對接下來的物流需求展開分析和預判。
中石化易捷推出數字產品“易捷養車卡”
為滿足消費者對洗車、養車、修車的現實需求,中石化易捷致力汽車后市場服務,依托國內9000座易捷汽服門店推出新型數字產品“易捷養車卡”,提供加油滿減券、養車優惠券及相關優惠券包。目前,“易捷養車卡”已在北京、浙江、廣東、江蘇、江西5省上線,上線后銷售火爆,并成為易捷單品銷售冠軍。
美國創紀錄釋放石油儲備
美國總統拜登近日宣布,未來六個月將從美國戰略石油儲備中每天釋放100萬桶石油、累計釋放1.8億桶,以應對目前供應短缺、油價高企的局面,并稱這是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石油儲備釋放。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除導致近期油價下跌外,如此大規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將影響美國和國際原油生產形勢,并可能在明后年給油價帶來上漲壓力。這是美國半年內第三次宣布動用戰略石油儲備。
韓國今年能源進口額激增85%
韓國海關廳發布的數據顯示,由于國際能源價格上漲,截至3月20日,韓國今年以來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進口額達到384.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5.4%。其中,石油進口額同比增長近70%,天然氣和煤炭進口額同比增幅分別高達92%和151%。市場觀察人士說,能源價格飆升令韓國貿易平衡和消費價格承壓。受國際原油價格漲勢影響,今后數月,韓國消費價格將進一步上漲。
日前,在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中心成立儀式上,多位與會嘉賓認為,在“雙碳”目標和新發展格局之下,能源企業要提高能源產業品牌意識,相互借力,共同打造中國能源集群品牌。
近年來,中國制造、中國科技等領域品牌蓬勃興起,“含金量”與“含綠量”不斷提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不斷擴展,我國能源產業在國內和國際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但也存在著國際知名能源企業品牌數量少、影響力較弱的情況。在“雙碳”背景和新發展格局之下,能源產業品牌建設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談及中國能源產業如何更好地走向全球品牌價值鏈中高端,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表示,要研究制定管理標準,首先開展行業品牌榜的發布;在此基礎上制定國際標準,向全球發布能源的世界品牌榜單;在能源國際品牌中心地區開展線上線下的貿易;創新能源品牌發展指數,引領中國能源品牌走向世界。
據介紹,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產業品牌研究與傳播中心旨在引導企業對品牌建設重要性的認知,發揮品牌價值推動產業發展的優勢,搭建能源界“產、學、研、用”交流平臺,推動能源產業發展相關的品牌研究、標準體系建設等戰略規劃等。
“下一步可借助中國能源研究會在能源領域的研究優勢和影響力,助推能源品牌傳播推廣、交流對接,促進能源企業新技術、新產品得廣泛應用,推動能源產業清潔高效、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能源研究會監事長、國家能源局原總工程師韓水表示。
財政部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國有企業營業總收入116208.4億元,同比增長14%。其中中央企業69667.8億元,同比增長16%;地方國有企業46540.6億元,同比增長11%。利潤方面,1-2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6118.6億元,同比增長16.8%。
我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氫氣年產能約為4000萬噸,年產量約為3300萬噸。近年來,我國氫能產業基礎設施發展較為迅速,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4月1日,記者從中海油天津分公司遼東作業公司獲悉,擁有亞洲最大海上“四星連珠”平臺的錦州25-1南油氣田自2009年投產以來,累產油氣已超過2000萬噸,累計向環渤海沿岸地區輸送天然氣綠色清潔能源近40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