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亮功
石化企業應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及產業鏈協同優勢,促進光伏產業發展。
1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決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發展有規模有效益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氫能等新能源。
為進一步推進企業發展光伏產業,建議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加大技術研發支持,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攻關和光伏高端人才培養力度,對企業攻堅核心產業技術進行激勵。建議進一步優化完善光伏產業扶持政策,加大光伏發電的稅收優惠力度,有效降低度電成本。建議加快調整改造電力體系,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加快推動綠色電力交易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廣,鼓勵有綠色電力需求的用戶與光伏發電企業參與省間電力現貨交易,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全網電力余缺互濟,促進清潔能源大范圍消納。
我國太陽能資源豐富,全國總面積2/3以上地區年日照時數超過2000h,年輻射量在5000MJ/m2以上。2011年始,我國開始大規模推進光伏電站建設,從政府到企業,各個領域都在為推進光伏產業的發展做出巨大努力。在“雙碳”目標下,“十四五”期間我國將大幅增加光伏發電,按規劃到2025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從2020年的248GW增至434GW。
石化企業既是能源生產大戶,也是能源消耗大戶。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目標的提出,我國能源結構正面臨低碳大變革。能源產業戰略性大轉型正呼嘯而來,石化企業減碳迫在眉睫。
作為央企,中國石化高度重視新能源發展,將光伏發電作為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增長極。中國石化的太陽能發電業務始于2016年。近些年,除加大下游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的投資力度外,還涉足上游光伏材料領域,延伸光伏產業鏈。截至2020年,中國石化已累計建成光伏發電裝機規模85MW,年發電量近1億KWh。
國內企業探索研究光伏產業較晚,在近些年布局發展過程中遇到了技術、政策、電力體系等方面的瓶頸,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技術上,光伏產業上中游一些關鍵原材料、核心設備仍然較依賴于國際市場,比如光伏膠膜、ITO靶材、高純銀漿等。其中,膠膜用于光伏組件封裝環節,是影響組件質量、壽命的關鍵性材料,我國幾乎完全依賴于國外進口,目前國內僅有三家公司具備生產光伏級EVA能力,尚無公司具備生產光伏級POE的能力。核心技術的缺失,導致原材料價格不可控,成為制約我國光伏產業可持續化發展的障礙。
在政策上,為了支持引導光伏產業發展,我國先后制定實施了一系列促進光伏產業發展的政策,推動了國內光伏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然而,在實際實施效果方面,部分政策還存在不足。
比如補貼政策,國家長期以來對光伏發電項目的財政補貼導致了很多投機現象以及產能過剩的局面。再比如稅收政策,國家財政部分別在2013年和2016年下發通知,于2013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對光伏發電產業實施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階段性優惠政策。由于我國光伏企業建設期基本集中于近十年間,很多光伏企業增值稅進項稅額留抵完畢并真正開始繳納增值稅的時間只在近一兩年內,在上述兩個時間段內能夠享受到該優惠政策的企業其實并不多。

自2021年8月,我國新增風電、光伏項目實施平價上網政策。有投資方表示,上游硅原材料大漲,沒有了補貼,如再不給予一定稅收優惠,電站利潤空間將變得極為有限。
在電力體系上,存在新能源開發與電力系統消納能力不匹配的問題。根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在2021年上半年,西北地區棄光問題依然突出,棄光率達4.9%。產生棄光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受電網輸送能力制約。一方面,我國電網建設和改造速度未能跟上光伏電站的建設步伐,長距離輸電受制于電網輸送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光伏電具有間歇性、不穩定性且占地面積大,現有以火電為主體的電力體系不適合大規模接入光伏。
石化企業具有發展分布式光伏電站的空間資源稟賦,還可發揮產業鏈協同優勢。中國石化在致力于打造新能源增長極的產業布局之下,擬在“十四五”期間將太陽能發電業務進一步規模化發展,規劃新增光伏裝機容量達2GW。
對于企業發展光伏產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加大技術研發支持。從國家層面看,應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和配套措施,站在戰略性和全局性高度扶持和引導產業發展,引導企業加大技術攻關和光伏高端人才培養力度,對企業攻堅核心產業技術進行激勵。
特別是像中國石化這樣的大型國企在EVA等光伏封裝材料生產方面具有優勢,建議鼓勵產業鏈相關企業合作組建以光伏發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研究院,對光伏發電產業鏈不同環節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攻關,進一步全力降低光伏組件生產成本。
進一步優化完善光伏產業扶持政策。在光伏電站非技術成本中的經營成本里,各種稅收及附加約占光伏電站度電成本的15%左右,加大光伏發電的稅收優惠力度將可有效降低度電成本。
延續光伏發電增值稅即征即退50%的優惠政策,并且將其生效時間覆蓋光伏電站運營周期,或參照大型水力發電站增值稅超稅負返還的模式,對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實行增值稅超稅負返還的優惠政策。
加快調整改造電力體系,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一方面,通過提速建設特高壓骨干網架、靈活性電源、儲能系統、虛擬電站和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等,在全國范圍內優化配置電力資源,促進光伏等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加快推動綠色電力交易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廣,鼓勵有綠色電力需求的用戶與光伏發電企業參與省間電力現貨交易,通過市場化手段實現全網電力余缺互濟,促進清潔能源大范圍消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