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樹華 凌振田 張 濤
遼河油田金海采油廠厚植“工匠文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撐。
“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工人階級優秀品質的集中體現,是激勵廣大職工實現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力量。
作為遼河油田唯一集陸、灘、海、島開發為一體的采油生產單位,金海采油廠黨委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緊密結合“陸海開發并進、油氣產量同增”的發展需求,營造“樹匠心、育匠人、出精品”的成長環境,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技能支撐。
DISCOURSE
金海采油廠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金海采油廠現有專家工作室3個,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4名,遼河油田公司技能專家5名,是遼河油田唯一兼具采油、集輸、熱注3項工種的重點技能人才培養單位。為全面推進人才強企工程,金海采油廠以專家工作室為孵化基地,豐富“樹匠心”內涵,致力培養高素質、高技藝、高品格的能工巧匠。
“雙向激勵”釋放效能。規范《技能專家管理辦法》等制度,升級專家工作室設備設施,采用技能專家工作室和勞模創新工作室“雙室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共贏。建立完善精準、規范、科學的考核體系,采用積分方式,每年評分,聘期進行綜合測評,促進工作室高效運行。以單忠利工作室為代表,立足稠油開發中的難點、堵點、痛點為課題,建立“運行、咨詢、攻關、服務、反饋、共享”工作體系,形成了“學習、培育、研究、創新、轉化”一體化工作格局。
“導師帶徒”拓寬路徑。發揮專家工作室“集聚地”的優勢,工作室與98名員工簽訂師徒協議,制定培養計劃,組織徒弟參與科技創新、技術攻關。開展“拜名師、帶高徒”活動,金海8名高技能人才與全國勞動模范、高技能人才榜樣束濱霞和趙奇峰簽訂跨廠師徒結對協議。僅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技能專家孫潔就培養出了企業專家、高級技師、技師等技術骨干80多人。
“文化管理”凝聚動力。牢固樹立“以文育人”導向,召開16次勞模座談會、青年人才座談會、創新成果發布會;建立“文化長廊”,勞動模范、優秀技能人才“形象照”上榜上墻。講好勞模故事、講好勞動故事、講好工匠故事,煥發勞動熱情,厚植工匠文化,讓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將優秀技能人才作為評先選優首選對象,推動更多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競相涌現,讓“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成為風尚。
金海采油廠依托專家工作室建設,打造技術精、素質高的技能人才隊伍,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局面。
提供多種課堂。將黨史學習教育、石油精神傳承、團隊管理技巧、心理輔導等納入班站長培訓內容,對培訓課程設計進行立項,被推薦參加集團公司首屆培訓師大賽。專家工作室3個技能攻關室、實訓場地2座,能夠進行采油、集輸、熱注、電工等工種的97個實際操作項目的培訓。采用“線上教學”方式,31名專家技師參與網絡培訓課程研發,全廠高級工水平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操作人員的68.8%。
以賽促練。不斷輸送優秀選手參加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集團公司職業技能競賽。多名技能專家被聘為集團公司級教練員、裁判員,集輸技能專家孫潔被評為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金牌教練。在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選手郝振洲獲得集輸工“銀牌”,孔祥宇獲得采氣工“優秀選手”榮譽稱號;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首屆實操培訓師大賽中,90后青年技能人才郝振洲獲個人三等獎,團隊項目《班組長綜合能力提升示范培訓》獲二等獎;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首屆一線生產創新大賽中,3個團隊項目分別取得了二等獎、三等獎的好成績。
打通成長渠道。以培養技能領軍人才為目的,加強一線高技能人才的選拔推薦工作。3年來, 3人晉級首席技師、14人晉級高級技師、25人晉級技師、77人晉級高級工。
金海采油廠運用多種活動載體,通過難題收集、線上答疑、集中解題、形成成果、推廣轉化的閉環,實現專家工作室與生產經營無縫連接,匯聚起創新創效的強大力量。
立足崗位攻難題。技能專家工作在一線生產崗位,便于發現問題、思考對策、攻關解決。采油工作室帶頭人高文斌,通過一井一策、調整真空爐熱效率、減少熱損失等大幅度減少天然氣的無功消耗,年節氣超過30萬立方米,創效近58萬元,在全廠推廣應用創效140萬元。
近年來,金海采油廠獲國家專利50項,研發創新成果68項。其中,48項在生產現場推廣應用,共計創效1540萬元。推廣應用技術創新成果,完成了《“四個建設、四個注重”創新工作模式提高汽驅中后期開發管理效能》等技術革新項目。QC小組完成的《降低海一聯耗氣量》,獲得了QC成果二等獎。張云、孫潔工作室晉升為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級,被授予“技能大師工作站”稱號。
走進現場最前沿。立足生產實際,發揮技能人才攻關作用,制定《專家現場服務制度》,工作室成員每月開展技術技能操作難題問診暨技能專家巡診活動,進行實地答疑。成立一支由32人組成的專家團隊,通過現場答、電話問、網絡詢三種途徑,收集、整理、研究、反饋一線問題。活動開展以來,現場解決生產問題500余項。
提質增效創佳績。技能勞動者瞄準生產經營關鍵節點,提出優化改進的“金點子”,共征集建議1057條,參與創效6395萬元。高文斌研制的“自鎖式繃繩快速拉緊裝置”,解決了一線加熱爐繃繩拉緊的問題,獲得了遼寧省質量科技成果二等獎,形成國家實用型專利。單忠利研制的“便攜式光桿密封器修復裝置”,獲得了全國能源化學地質系統創新成果二等獎。這些創新成果,體現了敬業之美的精神原色,展現了創造之美的品質追求,凝聚了向上、向前、向好、向善發展的最美力量。


樹匠心、育匠人。供圖/遼河油田金海采油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