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文武(寧波市海曙開發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00)
裝配式施工方法是現代建筑工程技術的巨大發展,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尤其現如今我國乃至世界對建筑工程的結構形式和建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不斷發展,建筑裝配式施工也隨之發展,不斷改進裝配結構的形式和裝配材料[3]。在建筑工程中,預制梁、預制樓板、預制墻體等在預制過程中都可以采用標準化模板進行統一預制。在各種預制構件中需要盡可能少地出現不同尺寸,使裝配式更加符合經濟性要求,裝配式結構形式必須根據同一尺寸和數量進行精確預制,尺寸偏差容易出現無法準確安裝的情況,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構件運輸、吊裝的便捷性,非必要盡量避免出現大構件整體預制[4]。
裝配式建筑相比于傳統的建筑模式,具有以下特點:
(1)裝配式構件采用統一加工的方式,對不同構件精確預制完成后,運至建筑物相應部位進行組裝,在這個過程中減少了原有的現場支模板進行澆筑的工藝,對于建筑質量的控制和建筑尺寸的準確性具有很好的保障[5]。
(2)預制構件的現場安裝能夠節約混凝土養護時間,安裝相對簡單快捷,有效縮短了施工工期,同時降低了施工難度,被現代多數建筑企業認可。
(3)預制式建筑施工方法能夠較為精確地實現建筑設計功能,通過建設過程中與設計者不斷地交流,更好地實現建筑意圖。
(4)建筑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了裝配式構件的預制水平,減少了建筑工程現場施工的作業難度,減少了施工作業工種數量,增加施工的安全性[6]。
(5)裝配式建筑施工有助于我國新型建筑方式的推廣,利于我國綠色建筑理念推廣和發展,通過對裝配式建筑的特點進行分析,綠色建筑的觀念在裝配式施工中體現的較為顯著。
(6)裝配式建筑采用工廠統一加工后運至施工現場,不需要投入大量的建筑材料。因此減少了場區內材料的存放和材料加工過程中技術缺陷,對周邊環境污染較小,起到了環保作用。
傳統施工混凝土工程采用模板現澆施工,需要增加大量的模板支架用于現澆施工。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需要專業鋼筋工人、焊接工人、施工技術人員、模板技術工人等,現場施工人員素質對工程的建設質量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現澆施工過程中也會產生大量的噪音,對周邊環境和居民的生活影響較大。而裝配式建筑結構形式,采用工廠統一加工,對現場施工操作人員要求相對較低,專業水平可以適當降低,保證了工程的施工質量。在裝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施工過程中產生較小的噪音,對環境的污染也相對較小,同時也節約了建筑材料。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方法降低了施工操作人員的作業風險,對周邊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影響也很小。
裝配式建筑施工方式相對于傳統現澆法施工方法,大量的專業化施工人才提高了建筑施工成本,兩種施工方法相比較,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方法能夠減少施工作業人員,節約建筑材料,繼而節約了建設成本,極大程度提高了建筑工程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建筑工程結構設計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建設工程的施工質量,對建設工程的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建筑質量的基礎保證。設計階段往往會對現場實際因素考慮不足,導致對施工過程產生影響,裝配式建筑施工減少材料現場存放、運輸等過程,減少了復雜構件生產管理程序,減少安全隱患,增加施工質量可控性,縮短施工工期[7]。
裝配式施工的預制件需要通過工廠統一加工形成成品構件,構件的生產過程控制和生產質量控制非常重要。因此,提高工廠構件的加工水平,控制好構件的生產質量至關重要,構件質量預制的好壞是控制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重要因素,也是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保證,會直接影響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
裝配式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施工技術質量的控制相對更加容易,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對安裝質量進行嚴格控制和管理,需要設計單位、加工廠、施工單位等建筑單位共同參與,該過程是建設工程質量控制的重要環節。如果施工單位缺乏協同管理意識,施工現場未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將導致施工現場工序的管理環節不能有序連接,互相脫節,易使施工現場出現管理混亂的問題。
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在施工過程中需要經歷預制安裝場地、預制過程、養護過程、存放過程等,該預制過程對人員管理能力和施工人員技術能力都有較高要求,人是建筑工程質量控制管理的核心,對工程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在實際施工管理過程中發現,裝配式施工工藝屬于現代發展起來新施工工藝,并未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體系,原有的施工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新工藝的管理要求?,F場施工管理人員需要提升管理理念、模式和水平,學習新技術、新管理方式,才能有效開展裝配式建筑工程。
在施工之前對項目進行預見性前瞻管理控制,稱之為前置性管理。前置性工程管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進場材料的質量檢驗和控制、施工前方案組織和策劃管理、施工前組織管理機構人員管理、施工場地組織管理、前期市場材料調查和管理。
施工前期管理還需要對預制構件和圖紙進行校對管理,與設計單位溝通設計方案和設計意圖等技術交底工作。對重點和難點做專項施工方案,并與原材料供應商提前協商溝通材料供應時間和供應型號。針對項目的設計方案進行施工流程計劃、注意事項分析以及合同簽訂及各項生產事宜。對生產廠家的材料質量、構件質量等進行要求,同時還應邀請設計單位對項目進行設計交底工作。熟悉項目概況后,應對設計內容和施工重點向業主進行匯報,并針對施工進度、材料質量、建設依據征求業主意見,保證施工工作順利開展。
為保證施工質量,應對施工現場進行優質管控。對施工前期的計劃進行合理安排,落實施工任務,具體內容有:安排塔吊、材料中轉、設備維護等,保證施工有序合理地進行。施工過程中應設定相關的保護措施,并對保護措施進行反復確認。裝配式工程沒有專業性的安全保護措施,因此在采用保護措施之前,應針對制定的每項措施與技術部門和管理部門商議,落實建筑防護方案[8]。
施工管理過程中,還應對裝配式施工進行質量控制,其核心內容是對技術的控制。通過相關項目的施工經驗和常見問題,對相關技術進行特別控制,如:對建筑構件進行吊裝時,應安排專人對構件材料標號進行指導。吊裝過程中,遠端吊裝應計算塔吊和設備屬性,保證較大的安全系數。連接處施工時,應保證各個作業小組分別上報,對關鍵設備的位置、數量、規格等進行詳細記錄,通過專人整理,上交施工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對施工信息進行核實后,保存資料并下達準許施工指令。
本文通過案例對裝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對策進行闡述:某會展中心建筑工程,建筑面積約為13.5萬m2,總投資為43.2億元,工期要求施工單位8個月內完成,為了滿足工程要求,施工單位選擇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建筑信息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建筑信息模型圖
具體的管理措施如下:
(1)施工模式的創新
本項目采用EPC施工模式,實行設計、生產、裝修、施工、BIM五位一體化管理,現場實現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
(2)管理理念的創新
本項目工程綜合考慮了生產加工周期、施工工期、組裝時間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購計劃,根據現場施工要求,事先制定周期長設備的技術參數,提高生產管控效果。
(3)采取先進的技術
本項目工程管理中,施工單位采用BIM技術,對方案進行優化,對設計、采購、施工進行有效銜接,加強信息交流,對施工的質量、安全、信息集成等進行管理。現場結構與模型進行對比,當發現結構的部位、類型等有問題時,及時進行調整。通過對問題進行詳細記錄,提高施工質量,對安全問題進行記錄并歸檔。保證安全管理的平臺化、信息化,提高安全管理效率,降低成本。
相關部門可以和高校合作,通過校園和企業的合作,培養建筑行業所需的優秀人才,相關部門也應積極與用人單位合作,用人單位建立培訓基地,加強建筑行業的人才培養,提升專業技術人員水平。定期邀請行業內專業人士對一線建筑作業人員進行培訓,提問答疑,定期組織工作人員到裝配式建筑施工現場進行學習。通過更好的培訓,提高裝配式建筑作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規避施工現場問題,提高工程質量,保證成本及進度。
預制構件在預制之前,應根據結構需求以及荷載要求進行合理設計,保證預制構件的合理性。預制過程中還應保證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原材料的質量決定了預制構件的品質,因此預制時應對原材料進行兩方面的控制。
一方面,應對原材料的采購渠道進行控制,保證原材料的供應品質。采購原材料時,應對材料的質量和性價比等各方面進行對比分析,嚴格檢查供應商的產品,詳細核實其生產資質。
另一方面,要對材料進行質量檢查,保證材料合格率達到100%。構件禁止使用不符合規定的材料,同時還應做好質量監督工作,保證構件的出廠質量。
預制構件運輸是保證質量的重要步驟,構件運輸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對于構件的穩定性會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預制構件的運輸和存放應注意運輸速度的控制、運輸路線的選擇、構件擺放的方式等,減少運輸過程中構件的磨損以及運輸不當造成的缺損現象。
預制構件安裝過程對施工人員具有較高的技術要求。基建工作人員流動性較大,操作人員的技術能力以及專業素質不同,預制構件安裝的質量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因此預制構件安裝之前應對技術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嚴格按照圖紙對構件進行施工,安裝結束后應依據相關規范以及設計圖紙對構件進行校核,并對結構性能進行計算。
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響因素包括設計、生產、協同與人員四項。通過分析,施工單位應創新管理模式及管理理念、引進先進技術、加強人員培訓,妥善處理裝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響因素。構件工廠預制時應對原材料進行控制,運輸過程中應保證構件不出現缺損,安裝階段應對安裝精度進行嚴格要求,實現裝配式建筑工程規范的有序建設,進一步推廣裝配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