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慧
(安徽省泗縣畜牧獸醫水產技術服務中心,安徽 泗縣 342300)
氣候環境會對生豬機體形成一定影響,也會為豬場呼吸道疾病控制工作形成不少阻礙。養殖人員需要掌握冬季豬場在呼吸道疾病控制方面的要點,結合生豬日常表現與養殖管理方面的需求,基于冬季氣候特征,為豬場呼吸道疾病預防和控制工作編制科學的方案。在規?;i場落實呼吸道疾病預防和控制工作時,還應該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機制,確保疾病預防工作可以落實到具體活動中,降低豬場生豬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概率。
生豬患上呼吸道疾病與養殖管理不合理,不規范有一定的關聯,生豬在成長中如果未受到合規的照顧,比如部分養殖場并沒有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對飼料進行嚴格控制或是生豬居住的環境受到污染,均會對豬的健康造成影響。由于養殖過程存在安全疏漏,無法為主體構合理的飼料不能維持飲食結構的平衡,也沒有使用符合規定標準的消毒劑消毒豬舍(圖1為豬舍實景圖)。此類行為均可能使豬患上呼吸道疾病,管理工作對生豬成長不小的作用,但是由于管理方式不當,會對豬產生不小的影響 。

圖1 豬舍
環境為疾病的誘發因素,豬生活在舒適的環境中,患病幾率較小;如果生活的環境較差,如空氣過于潮濕,或是豬舍內存在大量病原細菌,會對豬成長造成不小的影響,提高生豬患上疾病的概率?;谏i生長特點,應該進行合理的控制,使生豬居住的環境干凈衛生、溫度適宜、干燥且通風性高,由此可以使豬在相關環境中茁壯成長。然而,我國大部分規?;i場在環境控制方面存在較多問題,濕度大、衛生條件不佳,此類環境會為各類病菌提供繁殖條件,也有利于病菌傳播,使豬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大幅度提升 。
氣候多變且不穩定,成為誘發呼吸道疾病的誘因,夏季多雨、高溫且空氣濕度大。在此類外部條件下,由于大多生豬養殖密度較大,豬舍內部過于悶熱、空氣渾濁。在該環境中生活會加重豬呼吸系統的負擔,豬的免疫力也會受到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病原細菌可以在此類條件下快速繁殖傳播,不利于助健康維持工作的開展。在換季時段,比如春秋兩季溫度變化較大,生豬養殖環節需要關注氣候與溫度,如果對溫度把控不足,豬患上呼吸系統疾病的概率會隨之增加,由于晝夜溫差大、溫度變化過于頻繁,會提高溫度管控難度。冬季天氣寒冷,應該做好室內空氣的流通與保暖的工作。而受到氣候因素不確定的影響,也無法有效控制各類呼吸道疾病,可能出現患呼吸道疾病滲出不斷增加的情況。
季節更替會提高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調查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生豬,發現病原體入侵也是誘發生豬患病的原因。很多規?;B豬場受到區域空間的限制,養殖密度較高,生豬接觸較為頻繁,為病原體大范圍傳播提供條件。肺炎支原體、豬流感等病毒一旦侵入機體,會在短時間中快速擴散。外部環境不佳,會對生豬的抵抗力與免疫力形成一定的影響,導致生豬呼吸系統能力大幅度下降,豬容易在此階段患上呼吸道疾病 。
疾病發生與管理落實不足有不可推脫的關系,預防疾病、控制疾病時,管理人員需要深入分析飼料模式,確定原料品類和質量、消毒劑刺激性、飼養密度等可能影響到飼養工作質量的因素。環境因素也會導致生豬患上疾病,如果生豬生長的環境不佳,會降低生豬的免疫力,一旦豬場出現病原細菌,會提高生豬患上疾病的概率 。
從生物學特性層面剖析,豬更加喜歡待在舒適、衛生、干燥、溫暖的環境中,但是受到現實條件的限制,大部分規模化豬場無能為生豬提供該環境。我國大多數規?;i場以半自動、人工模式為主,應該關注通風與冬季保溫方面的工作。在換季時節,比如春秋兩季晝夜溫差較大,需要協調晝夜溫度,還需要在夏季進行濕度與溫度的調節工作,為生豬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通過改善生豬的居住環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生豬擁有良好的免疫力,對病原細菌擁有較強的抵抗能力。
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氣候存在不小的差異,也成為生豬患上呼吸道疾病的誘發因素。冬季氣溫偏低且濕氣較重,與生豬圈舍環境要求不符,在濕氣較重的環境中,利于病原細菌生存繁殖,不利于生豬疾病防御工作的開展,會提高生豬患上疾病的概率。管理人員如果不能選擇科學的方法,有效的控制豬場內部3溫度和濕度,容易出現呼吸道疾病大規模傳播的情況。在冬季外部天氣過于寒冷,溫度轉換為養殖工作的重點。管理人員一旦無法消除氣候因素為養殖工作帶來的不良影響,生豬在冬季可能發生應激反應,豬群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生豬數量也難以得到合理控制 。
在冬季規?;i場,生豬可能因病原入侵患上呼吸道疾病。規?;呙芏蕊曫B也可能導致生豬患上呼吸道疾病。偽狂犬病毒、藍耳病病毒、豬瘟病毒、豬流感均為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此類病原體侵犯豬機體,對豬的免疫系統造成不小影響。附紅體、弓形體、肺絲蟲、蛔蟲等寄生蟲病原也會對生豬健康造成不小影響,拖慢生豬生長速度。
不同規模豬場的養殖條件各異,如果豬場可以結合自身情況對養殖對象進行病原檢測與抗體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呼吸道疾病。為降低豬場大規模傳播疾病的概率,需要定期對不同年齡段生豬進行病原監測與血清抗體檢測的工作,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保證抗體可以達到合規的水平。發現患有呼吸道疾病生豬后,應該快速隔離,同時通過無公害處理,將呼吸道疾病對生豬形成的不良影響控制到最低水平,保證其他生豬的安全 。
在呼吸道疾病控制方面需要從多角度出發,可以選擇優質的生豬品種,此類生豬具備良好的免疫力與抵抗力,同時生豬健康在引入時不存在呼吸道疾病,可以最大程度保證豬場內生豬的安全。在養殖環節為優化生豬品種,一般會引入新種豬,對種豬進行全程監督與控制,如果監管工作不足便會導致疾病橫行,引發各類呼吸道疾病。引進生豬時需要進行安全防護工作,收集種豬的各項信息,同時應該了解引進的種豬是否存在呼吸道病史。不能從爆發大規模傳染疾病的地區引入生豬,由此可以提高種豬管理工作的整體水平。在種豬運輸期間,應該進行安全防護措施,保證種豬可以安全抵達現場,不會在運輸環節感染呼吸道疾病。引進種豬后需要與其他生豬隔離,先單獨飼養新引入的種豬,觀察種豬狀態,確定其不存在呼吸道疾病后,進行接種疫苗的工作。在新引進種豬時,讓種豬適應新環境,再將其與其他生豬混養,從而可以在源頭處切斷呼吸道疾病的傳播途徑 。
飼養生豬時,應該加強對衛生消毒工作的關注度,需要降低生豬生活區域病原細菌存活數量。通過衛生消毒活動了可以控制病原傳播,限制病原傳播的區域。養殖生豬時,應該了解衛生消毒工作的重點,需要制定科學、可靠的管理制度,明確不同階段養殖工作的重點,完成消毒任務。每批豬出欄后均應該進行消毒工作。消毒對象包括豬舍墻壁、地面、各類設備與墻體周邊角落等,此類區域容易吸附細菌,需要對死角進行消毒工作,由此可以降低豬舍內病原細菌的存量,將消毒工作的最大價值體現出來(圖2豬舍消毒現場)。完成對豬舍的消毒工作后,不能及時安排新豬群進入豬舍,應該視情況空置一段時間,最大程度提高豬舍環境凈化工作的整體成效。工作人員統計豬群眾生豬頭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降低單位空間豬群密度。

圖2 消毒現場
養殖管理機制為生豬養殖階段,確保各類養殖工作按照既定科學養殖方式進行的保障。如果養殖管理機制不完善,沒有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環境維護等工作,難以為生豬構建安全的環境,在各類病原細菌滅殺方面也存在一定問題,不能有效降低區域空間中病原細菌的數量。養殖生豬的過程中,需要定期反思生豬養殖工作,及時發現養殖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到養殖機制存在的漏洞并進行完善。養殖管理機制在生豬管理方面作用巨大,當下需要明確生豬養殖工作的目的與主要任務,選擇封閉式管理模式,閑雜人員不能隨意進出養殖場,防止病菌由外部進入豬場。另外,嚴禁非運輸車輛到豬場區域 。
管理人員需要按照消毒工作要求,定期定時進行豬舍消毒發工作。管理人員應該整齊穿戴工作服,按照操作規程進行豬舍器具與墻角等位置的消毒工作。管理人員應該按照管理機制要求進行消毒、喂養等工作,還需要記錄生豬在不同時段的情況。工作人員應該學習生豬養殖、各類呼吸道疾病等方面的知識,了解呼吸道疾病的病理,學習預防呼吸道疾病的方法,擁有應對呼吸道疾病的能力。管理人員掌握生豬呼吸道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會根據環境變化,基于生豬養殖工作需求,設計生豬養殖方案,為生豬提供營養物質,構建安全、舒適的環境,滿足生豬對營養方面的需求。生豬養殖期間,需要記錄生豬在不同時段的表現,由此在第一時間發現患上呼吸道疾病的生豬,進行隔離等操作,防止呼吸道疾病在豬群中快速從傳播 。
切斷病原細菌傳播渠道,可以降低豬場生豬患上呼吸道疾病的概率,同時還需要從生豬層面提出工作方案,改善生豬營養供給方式,為生豬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提高生豬機體免疫能力,可以抵御病原細菌的滋擾,不會輕易患上呼吸道疾病。養豬應該基于科學的管理方式,不同年齡段的生豬,對營養元素的需求量不同,當下需要為不同年齡層的生豬推動適合其年齡段的食物,讓生豬不會因為營養結構不完整,出現免疫力下降的問題。養殖人員應該基于生豬個體差異的實際情況,重新編制營養供給方案,防止生豬在成長階段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在生豬養殖環節,如果其出現疾病或應激反應,可以選擇藥物控制的方法。藥物可以暫時解決生豬因呼吸道疾病出現的異常情況,但是不能根治疾病。養殖人員快速找到導致生豬發病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選擇治療方法,關注生豬在治療階段的情況,調整藥物分量,達到根除疾病的目的。比如,發現日常表現異常的生豬,確定其遭遇病毒后,選擇長效抗生素,每天均需要為生豬注射抗生素。通過診斷活動,確定侵入生物的病原為附紅體,使用強力真菌藥物。如果病豬在后期出現高燒不退的情況,養護人員可以使用中藥解熱劑和藥性強的抗生素,促使病豬可以盡早地康復。
在冬季開展規?;B豬工作,應該確定氣候條件對生豬形成的影響,養殖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生豬生活習性與身體狀況,擁有呼吸道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可以為生豬提供干燥、整潔的環境,降低豬舍中病原細菌數量。飼養管理人員需要擁有豐富的飼養經驗,按照管理要求定期進行消毒、生豬免疫工作。需要根據生豬在不同時段對營養元素的攝入需求,科學的推送食物,可以強化生豬機體免疫能力,擁有地域病原細菌的能力。養殖人員應該按照生物安全防護需求,為生豬建立安全體系,結合豬場所在位置與生豬機體免疫能力等情況,基于冬天氣候環境特征與生豬管理需求,編制科學、系統的技術管理規范和制度,提高生豬飼養工作的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