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碳中和發展的影響

2022-06-22 01:32:28群,劉偉,劉
中國流通經濟 2022年6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

李 群,劉 基 偉,劉 濤

(1.中國林業生態發展促進會生態發展研究院,北京市 100013;2.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北京市 100732;3.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北京市 102488;4.河北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18)

一、引言

經濟社會發展、科學管理以及人才資源開發利用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至關重要。同時,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不確定性因素越來越多地影響著中國現代化建設。當前,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一個突出表現就是不確定性事件頻繁發生。在碳中和目標下,中國還面臨疫情、國際局勢等諸多方面的壓力和不確定性問題。隨著經濟、生態系統的內在聯系日益緊密,分析經濟不確定性對中國碳排放的影響,對有效推進碳中和、防止運動式“減碳”打亂經濟雙循環秩序、防范滯脹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EPU)指市場主體無法準確預知政府是否、何時以及如何制定或改變現行經濟政策[1]。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涵蓋經濟政策變動過程中的所有不確定性,如預期和效應的不確定性,經濟政策通過塑造經濟環境,影響經濟平穩運行,發揮政策穩定器作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為促進經濟復蘇,各國不斷推出刺激政策,導致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強。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為緩解經濟下行壓力,相繼出臺了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除此之外,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2019年底開始的新冠肺炎疫情等也加劇了中國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

當前,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依賴于巨大的能源消費,這使得中國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2]。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了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從碳達峰到碳中和,中國將用30年走完西方國家60年的路,任重道遠,國際上沒有類似案例可供借鑒,中國需要摸著石頭過河,在爬坡過坎中探索自己的碳中和道路。在碳中和目標下,中國《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等政策綱要陸續出臺,各部門緊隨其后制定相關規劃、路線圖。在國際局勢動蕩、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一旦經濟政策實施效果與預期存在差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就會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3],進而影響能源、制造業、交通行業等的發展和政策規劃,不利于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阿德多因(Adedoyin)等[4]和迪茨(Dietz)等[5]發現,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會影響碳排放。里克特(Richter)等[6]也進行了有關碳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但未深入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碳排放之間的關系。關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碳排放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家層面和部門層面。塞繆爾(Samuel)等[7]利用小組因果關系法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放與能源消耗、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二氧化碳排放以及經濟增長與二氧化碳排放之間的雙向影響關系,同時基于自回歸分布滯后模型進行研究,發現能源消耗和經濟增長有助于二氧化碳排放,從長期來看,經濟不確定性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間存在顯著關聯。皮爾蓋普(Pirgaip)等[8]研究了1998—2018年G7 國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之間的關系,采用由自舉(Bootstrap)面板格蘭杰因果檢驗證實了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能源消耗間的因果關系,發現因果關系的方向在不同國家間存在差異。

在202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穩”字出現了80多次。“穩”字當頭與中國高層對國際、國內形勢的認識密不可分。國家對當前形勢的判斷是:世界經濟復蘇動力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位波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我國碳中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如何量化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工作,如何脈絡清晰、科學嚴謹地評價中國整體低碳、脫碳工作是重中之重,要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具體目標制訂詳細的行動計劃,要構建碳達峰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學術界提出了多種碳相關評價指標體系,如圍繞企業碳排放和碳交易構建的碳減排指數[9],結合行業、企業生產經營和污染物排放狀況構建的碳污協同減排指數[10],基于太陽能、風能、核能等發展情況構建的中國低碳指數[11],從效率和公平角度構建的碳排放效率指數[12],從城市、行業等角度構建的中國城市碳中和指數[13]、中國城市低碳發展指數[14]、房地產建筑業碳中和指數[15]、電力碳排放指數體系[16]、中國碳中和大數據指數[17],但缺少圍繞國家政策、規劃、路線圖構建的碳中和指數,缺少對相關政策的有效反饋。為應對這一挑戰,順應產業變革規律,減少對中國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負面影響,需要從現有產業的碳排放和增強碳匯兩個主要方面入手,在指標體系中構建“增碳指數”和“減碳指數”兩個一級指標,圍繞《方案》提出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等碳達峰十大行動,構建指標體系,彌補中國現階段政策、規劃、路線圖等評價體系的不足。

本研究將根據《方案》的目標、任務及各項碳達峰行動,構建2001—2019年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結合黃(Huang)等[18]提出的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利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VAR)[19]、格蘭杰因果檢驗對二者因果關系及沖擊效應形成機理進行實證檢驗和探討。通過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中國碳中和發展的影響,總結以往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應對策略,為今后各有關部門落實《意見》《方案》,有效應對各類風險挑戰提供參考。

二、理論基礎與指標體系構建

(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碳中和的關系

學界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理解多以貝克(Baker)等[1]的定義為準,此后,有關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涉及貨幣、能源、交通、環境等諸多領域[20]。當前穩定問題備受關注,研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中國碳中和目標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有關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碳排放、碳中和影響的研究尚不多見。現有文獻充分證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宏觀經濟和金融變量具有影響,包括對油價[21-24]、公司投資決策[23,25]、能源燃料選擇[26-27]等方面的影響。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直接影響企業外部商業環境,間接影響企業財務績效和投資決策,進而影響企業排放績效[13]。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從多個方面影響碳排放、碳績效,進而影響中國碳中和發展。本文以此為切入點,結合增碳、減碳兩個方面,構建碳中和發展體系,進一步分析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碳中和發展之間的關系。

(二)碳中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指標選取的基本原則

(1)系統性原則。要求評價指標能夠充分反映評價主體的性質,不能無序堆砌,而要分層次清晰展示待評價主體。要綜合考慮指標體系中絕對值指標、逆向指標、比率性指標之間的關系,并確保存在異常數據、缺失數據情況下指標測算結果的穩定性。

(2)可操作性原則。要求指標可以被量化,結論更加客觀。

(3)全面性原則。要求指標體系與評價主體在內涵及結構上一致,能夠最大限度地反映主體的本質特征。因此,所選指標應與《方案》中各項任務高度相關,但指標之間的相關性較低,既要有效反映要素水平的得分,又要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同一特征的重復覆蓋。

(4)歷史可比性和區域可比性原則。要求在獲取最新年度數據時,不需要重新計算往年的碳中和發展指數數據,能夠保持計算數據的連貫性。同時,指標可以客觀地反映不同地區的差異。

2.指標體系構建

依據《方案》提出的目標、任務、各項碳達峰行動以及國家政策、規劃、路線圖,參考《低碳發展藍皮書:中國碳中和發展報告(2022)》[28],構建中國碳中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中國碳中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三、指數選取測算與研究方法

(一)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選取

貝克等[1]用文本分析方法,通過對主流媒體新聞報道中不確定性詞語的分析,構建不同國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隨著學界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研究的深入,其測算方法更加嚴謹、科學。本文選用黃(Huang)提出的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①,其核心構成依賴于新聞指數,即根據指定新聞媒體報道中“經濟”“不確定性”“政策”三類關鍵詞的數量比例編制而成。

(二)碳中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權重設定和指數測算

碳中和發展指標體系使用主觀與客觀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權重設定。將指標體系劃分為經濟系統、碳排放系統兩部分。在經濟系統指標中,2021年11月,邀請12 名數量經濟學、電力、能源、產業發展等領域專家學者,使用專家打分法分別對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分層進行排序式打分。在回收后進行信度分析并測算第一輪打分結果,經過背靠背兩輪打分后,打分表通過一致性檢驗。在碳排放系統中,根據2019年6月提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三次國家信息通報》和2018年12月提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氣候變化第二次兩年更新報告》中部門間碳排放當量計算權重,在客觀賦權后,進一步結合當前碳達峰、碳中和(簡稱“雙碳”)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和熱點議題,進行權重調整(具體方法參見《低碳發展藍皮書:中國碳中和發展報告(2022)》[28]),最終獲得碳中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權重(見表2)。接下來,對三級指標加權求和得到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其中需要對原始數據中的逆向指標進行正向化處理,并以2001年為基期進行標準化。[28]碳中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數據來自歷年《中國統計年鑒》②《中國能源統計年鑒》③《中國電力年鑒》④《中國電力統計年鑒》⑤《中國林業和草原統計年鑒》⑥和中國碳核算數據庫(Carbon Emission Accounts and Datas?ets,CEADs)⑦等

表2 碳中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權重

(三)向量自回歸模型

本文使用向量自回歸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29-30],并考慮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碳中和發展可能存在的雙向影響和滯后作用,構建模型1:

其中,yt為t期被解釋變量,A為回歸系數,t為時期,p為滯后期,e為殘差。lnEPU和lnCNI分別表示取對數后的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碳中和發展指數。

本文主要梳理二者間的因果關系并進行脈沖響應分析,而向量自回歸模型對數據依賴程度低,無需對參數加以約束,模型設定簡便易操作。因此,未使用向量自回歸模型的擴展模型。

四、結果與分析

(一)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分析

由表3可知,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后,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到達第一個頂峰,隨著2008年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出臺,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逐漸平穩。2011年標準普爾公司下調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后,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達到第二個頂峰。2013—2019年,國內政策發生變化,金融市場遭遇重大事件,如2013年的金融業錢荒事件、2015年的中國股災、2016年的中國股市“熔斷機制”發布、2018—2019年的中美貿易摩擦等,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上下波動。

表3 2011—2019年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和碳中和發展指數

(二)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2001—2019年,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發生了很大變化,從2001年的164.95 上升至2019年的182.50。其原因是,2001年《全國林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印發,全國上下增資源、增效益、優化環境,全面推動林業現代化進程,森林作為重要碳匯資源,為中國低碳轉型打下堅實基礎。2002年,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得到較大提升,從2001年164.95 升至169.50。循環經濟遵循生態學和經濟學規律,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路徑。2005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的若干意見》,2006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五部門印發《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實施方案》,全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進一步夯實碳中和發展基礎,之后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波動上升。2015年開始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為中國綠色轉型注入強勁動力,之后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呈加速上升趨勢,2016年突破170,2018年突破180,2019年為182.50,比2015年時提高了12.68。

(三)因果分析和脈沖響應分析

1.格蘭杰因果檢驗

平穩性檢驗是向量自回歸模型分析的第一步。本文采用增廣迪基-福勒(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單位根檢驗方法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與碳中和指數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5。

在平穩性檢驗中,二者具有相同的單整階數,且t統計量均在5%的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研究變量的時間序列全部平穩,可以構建向量自回歸模型。

格蘭杰因果檢驗適用于時間序列分析,應用廣泛。根據時間序列長度,檢驗最大滯后階數為5,結果如表5所示。在表5中,當檢驗的滯后階數為2、4、5時lnEPU是lnCNI的格蘭杰原因(p值小于0.05),即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了中國碳中和發展;當檢驗滯后階數為5時,lnCNI是lnEPU的格蘭杰原因,即中國碳中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產生了影響。

表4 ADF檢驗結果

表5 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

2.向量自回歸模型及其穩定性檢驗

殘差項自相關檢驗通過Q檢驗(Ljung-Box 方法)實現[31],在原假設(殘差項為白噪聲)成立的條件下,Q(m)服從自由度為m的卡方分布。根據赤池信息準則和貝葉斯信息準則確定殘差項滯后階數為5。利用自相關系數(ACF)和Q檢驗來驗證所構建向量自回歸模型的穩定性。

由表6可知,殘差項無明顯自相關性。

表6 lnEPU和lnCNI自相關系數

當滯后階數不同時,lnEPU和lnCNI變量所對應向量自回歸模型方程的殘差Q檢驗結果如表7所示。其中,原假設為向量自回歸模型方程的殘差是白噪聲,最大滯后階數為5。由表7可知,lnEPU變量所對應方程殘差的p值均大于0.05,這說明無法拒絕Q檢驗原假設。lnCNI在滯后階數為1、2、5時,p值均大于0.05,由于Q檢驗中只有當所有滯后階數均拒絕原假設時,才認為模型殘差是非白噪聲,可知lnCNI變量所對應方程的殘差為白噪聲。

表7 Q檢驗結果

經檢驗可知,向量自回歸模型是穩定的,可以進行方差分解和脈沖響應分析。脈沖響應分析可用以判定變量間因果關系的真實性。隨著時間的推移,模型中各變量對沖擊的反應情況可以反映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與碳中和發展之間的動態變化過程。使用柯列斯基(Cholesky)分解法分析向量自回歸模型中lnEPU和lnCNI的脈沖響應,設定追蹤期數為10,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脈沖響應分析結果

從lnEPU對自身的的脈沖響應來看,在給lnEPU本期一個正向沖擊的情況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變化最為敏感,且對自身的沖擊效應震蕩波動。具體來看,起始脈沖響應量為0.105 4,第1 期該數值降至-0.028 3;第3期突破0,達到0.038 8;第4期降至-0.001 7;第6期突破0,達到0.081 2;第7~8 期,數值平緩上升達到峰值0.126 9;第9~10期,該數值開始下降并趨于0。盡管脈沖響應量圍繞0波動,但實際中大部分追蹤期的脈沖響應量大于0,即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自身的沖擊由正到負往復循環,但在更大程度上起到了正效應。

lnEPU對lnCNI的沖擊效應先負后正。具體來看,起始脈沖響應量幾乎為0,隨后平緩下降,在第4 期達到最小值-0.005 7,然后加速上升,在第6 期突破0,達到0.001 2,隨后繼續呈現上升趨勢,在第9 期達到最大值0.009 8,第10 期小幅回落。但從第6期開始,偏離帶范圍加速變寬,穩定性偏弱,正效應可信度降低,即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增大在短期內對碳中和發展起抑制作用,從長期來看,可能產生正效應。

從lnCNI對lnEPU的脈沖響應來看,在給lnCNI本期一個正向沖擊后,lnCNI對lnEPU的沖擊效應是負的,在第1~3期,脈沖響應量大于0,且數值較小;第4期為-0.086 0,第5期小幅回升,達到-0.077 2。隨后,數值快速下降至第6 期的-0.165 7,第8 期降至最小值-0.302 6,第9~10期,數值快速上升,并有轉正的趨勢。lnCNI對lnEPU的影響滯后性比較強,第1~3 期正效應較小,而第4~8 期負效應越來越顯著,這說明碳中和發展有利于抑制經濟政策不確定性,但抑制作用持續時間短,效果不明顯。碳中和發展水平反映了“雙碳”“雙控”、能源等領域政策規劃體系的完善程度和“雙碳”工作的完成情況,不同階段對政策規劃的完善、對短期目標的及時調整有利于這種抑制作用的延續,能降低較長時期內不確定性增大的風險。

lnCNI對自身的沖擊效應先升后降,變化速率相對平緩。從第1 期的0.003 7 上升至第3 期的0.013 7,達到最大值。在第4~5期脈沖響應量不斷減小,但依然是正效應。第6 期降為負值,經小幅下降后趨于平緩,第9 期降至最小值-0.022 1。但從第6期開始,偏離帶范圍加速變寬,穩定性偏弱,影響效應可信度降低。

綜上所述,向量自回歸模型可以評價每個沖擊對內生變量影響的重要性(見表9)。表9第1和2 列數據表明,lnEPU主要受自身沖擊影響,各期lnEPU對自身影響的重要性大多在80%以上,lnCNI對lnEPU的影響相對較弱,尤其是前3期的作用微乎其微,第5~8 期的重要性在20%以上,對lnEPU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但從長期來看,其重要性逐漸減弱。表10 第3 和4 列數據表明,在第1期,lnCNI受自身和lnEPU沖擊的比重均接近50%,但受自身沖擊的影響更為顯著,這說明存在兩種調控碳中和的高效路徑。在第2期,lnEPU的重要性迅速提升至72.09%,表明lnEPU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二者地位發生了互換。從第2 期開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成為主導碳中和發展的重要原因,并在第10 期升至82.62%,這說明碳中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反觀lnCNI受自身沖擊影響的情況,除第1 期外,其余9期的影響均偏弱。

表9的方差分解結果和表5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一致性強,表明結果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表9 方差分解結果%

五、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1.遵循系統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則構建的中國碳中和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反映中國碳中和發展的客觀現實

分析結果表明,中國碳中和發展指數從2001年的164.95 上升至2019年的182.50,充分體現了《全國林業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的影響和作用。該指標體系能夠較好地反映中國碳中和發展的動態趨勢,評估中國推進碳中和發展的狀況,為有關部門全面把握地區目標進程提供參考和依據,為“雙碳”事業的統籌謀劃與綜合部署提供數據支持。

2.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表明,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和中國碳中和發展之間的影響是相互的

由方差分解結果可知,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碳中和發展影響的重要性從第1 期的47.12%持續增大到第10 期的82.62%,碳中和發展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影響的重要性從第1 期的0.00%增大至第6期的30.54%,達到最大值,隨后又降至第10期的19.47%。從影響的正負效應來看,碳中和發展對自身在短期起正向調控作用,這種滯后作用來自能源、交通多個行業綠色轉型發展對自身的帶動作用,其中交通運輸行業是能源消耗和直接碳排放的大戶,而且從發展規律來看,其與現代化進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高度的正相關性。這進一步說明,為實現經濟發展與碳排放“脫鉤”,現階段仍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能源和交通行業的“雙降”。從短期來看,碳中和發展能夠起到穩定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作用,這說明綜合評價考核結果的及時反饋對政策規劃的制定與完善具有推動作用。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增大是阻礙中國碳中和發展的重要原因,這就需要增強經濟政策的穩定性。2022年3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穩定經濟的政策早出快出,不出不利于穩定市場預期的措施,制定應對可能遇到更大不確定性的預案”。根據“雙碳”發展狀況,實施有針對性的政策是減小中國經濟不確定性、制定應對更大不確定性預案的有效手段。中國經濟存在阻礙碳減排的因素,但如果能夠及時謀劃,階段性、階梯型、有規劃地去制定政策,就能夠有效減小經濟政策不確定性,進而減少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碳中和造成的短期負效應。

(二)政策建議

為避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區域差異增大帶來的風險,減少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經濟運行產生的負面影響。

1.充分把握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發展規律,利用好政策工具平緩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要深刻認識各種因素對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影響的差異性,防范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探索規避不確定性負面影響的多樣化方式,在追求經濟增長之外,最大程度保證經濟穩步發展。

2.因地制宜發揮地區資源優勢,補足短板

要警惕對外開放過程中所伴隨的風險,在積極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同時也要對可能面臨的不確定性做好充分的準備。東部地區要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在保持自身發展優勢的同時輻射帶動其他區域發展;中西部地區要加強與其他地區的協同聯動、跨界聯合,同時積極投身城鎮化建設,完善地區內部交通基礎設施,縮短與發達地區之間的空間距離,并以科技發展作為經濟增長的內在驅動力。

3.建立業務導向的碳中和考核體系,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

從對碳中和發展的考核來看,要利用好綜合評價考核體系,按時期、按需要進行考核。各省市區可根據自身需求,進一步建立符合本地發展需要的考核體系,形成考核全面、反饋及時的機制,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此外,有關部門、企業可針對關鍵任務、重點管理項目構建多樣化的考核內容體系,如低碳供應鏈管理績效評價、低碳交通管理績效評價等。同時各體系要遵循穩定性、連續性、綜合性等原則,即在新增年份數據后無需對以往結果進行調整,對異常數據具有一定抗干擾性,反映多維度發展趨勢,避免朝令夕改,以降低經濟政策中無法預期因素的影響,減小經濟政策不確定性。

4.切實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完善低碳產品標準制定,加強法律保障

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可通過能源價格、企業決策等來影響碳排放。相關行業、企業應完善新能源開發利用新機制,并聯合高校、科研院所持續完善適應高比例新能源電力市場體系的頂層設計,通過市場機制促進新能源消納。為了完善中國碳足跡認證體系,進一步提升企業進行產品低碳認證的積極性,主管部門應盡快出臺碳足跡認證標準規范、認證流程,制定評價等級及相應指標,建立低碳產品評級與公示制度、市場化激勵機制和相關法律體系,鼓勵企業加大對低碳設計的投入力度。

注釋:

①數據來源:https://economicpolicyuncertaintyinchina.wee?bly.com/。

②數據來源: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

③數據來源:https://data.cnki.net/Trade/yearbook/single/N20 21050066?zcode=Z023。

④數據來源:https://data.cnki.net/Trade/yearbook/single/N20 21050269?zcode=Z025。

⑤數據來源:https://www.yearbookchina.com/navibooklist-n3 021112403-1.html。

⑥數據來源:https://data.cnki.net/Trade/yearbook/single/N20 21060073?zcode=Z010。

⑦數據來源:https://www.ceads.net/user/index.php?id=913&l ang=cn。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分享經濟是個啥
西部大開發(2017年7期)2017-06-26 03:14:00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擁抱新經濟
大社會(2016年6期)2016-05-04 03:42:05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91亚洲精品第一| 国产在线啪|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真实二区一区在线亚洲| 天天激情综合| 成人va亚洲va欧美天堂|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免费啪啪网址|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电影| 亚洲天堂久久|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制服无码网站| 精品三级网站|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亚洲bt欧美bt精品|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中文字幕第1页在线播| 天天爽免费视频| 91九色国产porny| 色哟哟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丝袜|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91毛片网| 亚洲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性欧美在线| 欧美a在线看|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久久福利网|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美女毛片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99热亚洲精品6码| 制服丝袜一区|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久久精品色欲| 国产在线一区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草逼视频国产| 乱人伦99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 青青青草国产|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伊人激情综合网| 日韩午夜伦| 国产本道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不卡色老大久久综合网| 国产成人亚洲毛片| 亚洲天堂首页| 97狠狠操| 91在线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