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衛報》6月20日文章,原題:在鳳凰城的酷熱中無家可歸:“如果不能保持涼爽,我就會死去”當急救人員找到大衛?斯佩爾時,已是下午3時左右,他癱倒在一個公共汽車候車亭下,毫無反應。亭外的氣溫接近43攝氏度,這是今年以來美國鳳凰城最熱的一天。50歲的斯佩爾在某汽車拍賣會現場工作時感到又熱又累,但無法休息。下班后,他坐在候車亭下的長椅上開始喝飲料。他記得自己吃了一些罐裝鰭魚,打開第三瓶甜酒,然后就不知道發生了什么,直到被急救人員叫醒。
斯佩爾被帶到一個裝有空調的無家可歸者收容所里乘涼。夜幕降臨時,他仍然頭暈目眩,但又騎著自行車回到他經常休息的地方:一個安靜的有遮蔽的教堂門口,涼爽的空氣從信箱縫隙中流出,還有一個能為手機充電的電源插座。'但那是一個不舒服的夜晚,氣溫僅下降至29攝氏度,也沒有供他降溫的微風或自來水。“太熱了,如果無法乘涼并補充水'分,我就會死在這里。”這名來自紐約州布法羅的機修工說。
對斯佩爾和鳳凰城日益增多的無家可歸者來說,在這種悶熱天氣中乘涼是最艱難的。鳳凰城是美國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之一,并且正在面臨極端炎熱和經濟適用房的問題。2016年以來,在該市所在的馬里科帕縣,與炎熱有關的死亡人數已經翻了一番,其中無家可歸者占到40%。“我們處于氣候變化和住房危機的最前沿,但人們并未厘清其中的脈絡。”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學者帕特麗夏?索爾茲說。
鳳凰城已經習慣于炎熱的沙漠氣候,但在全球變暖和城市無節制發展的作用下,當地的炎熱季節已經延長,且酷熱天數在增加。另外,由于經濟適用房存量繼續減少,再加上當地11%的通脹率為全美最高,今年以來鳳凰城被驅逐的房客人數已返回到新冠肺炎疫情前的水平,每月多達四五千人。索爾茲表示:“從根本上說,為了預防與高溫相關的死亡和疾病,我們必須關注住房,并提出創新的全市和州范圍的系統解決方案。”
69歲的克雷頓?哈特菲爾德正在一個為老年無家可歸者提供空調空間的中心看紀錄片,同時為自己的風扇充電。他6個月前從愛達荷州來到鳳凰城找工作但未能如愿,然后就一直住在帳篷里。他的社保不足以支付房租,健康狀況不斷變差。鳳凰城1/4的無家可歸者是55歲以上。在全美各地,老年人也是增長最快的無家可歸群體,許多人因付不起房租、醫療債務、工作不穩定和家庭破裂而首次流落街頭。我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酷暑。”哈特菲爾德說。眼下,他只有每天步行到便利店購買冰塊才能挺過來。
17年來,斯佩爾一直斷斷在教堂門口,他擔心自己已經太老以至于無法在街頭生存。在昏迷后的第二天上午,當他到達平時乘涼的地點時,氣溫已經高達42攝氏度。渾身無力的他假裝尋找一件丟失的物品,這樣就能乘涼一個小時而不被要求離開。酷熱難耐的他最近申請公共住房。雖然他符合條件,但等待的名單很長。“我已經厭倦流落街頭,我太老了,承受不住了。我不想死在這里。”他說。▲(作者妮娜?拉卡尼,丁育譯)
環球時報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