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語棠
又和媽媽吵架了。原因很簡單,她不讓我看《蠟筆小新》。爸爸來做“和事佬”,把我推進了書房:“看書去。”
進了書房,依然難平息心里的憤憤然。有心無心翻弄著書架,翻了幾本,索然無味。抬頭一瞥,書架的角落里,不聲不響臥著一個盒子。我好奇地拿在手,想打開它。可能被冷落太久,打不開。使勁扳,用力太猛,扳開時,涌出一攤小紙片,滿地四散。
撿起來,疊回去。無意間看到一個泛黃的舊信封上寫著“唐慧穎收”。媽媽的信,好像有些年頭了。或許是爸爸寫的情書?我偏要打開她的秘密,“報復”剛才的吵架。
信紙很薄很輕,藍色的字龍飛鳳舞,是外婆的字!
“慧穎兒:
你好!近來身體好吧?學習忙吧?你一個姑娘家在外讀書,爸媽很不放心,知道你上學期考試成績不理想,這學期成績如何?我們很牽掛。當初專業是你自己選擇的,就必須自己走下去,不能放棄,而且要想辦法學好,注意學習方法,多向老師請教,與同學們互相學習。”
讀了第一段,心里有些釋然:看來媽媽之前成績也不好嘛。哼,也會挨外婆的數落!
感覺很解氣,就繼續讀下去。“大學里的課程很多,老師講得快,全靠自己努力,認真聽講,學習也是一種積累、儲備。待你參加工作后,就更會感覺知識是一種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會使你工作起來輕松自如。所以你現在應當不放過任何學習機會,苦讀圣賢書,將來一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我和你爸爸由于沒有多少文化知識,搞一項技術改造,要翻閱大量的技術資料,要不斷地補習新知識。”
我沉默了。沉默于一個母親的語重心長。這番話,媽媽經常對我說,我卻……
我有些急迫地往下讀。“在學院里讀書還要注意身體,身體是一切工作的本錢,平常生活不要節約,要多吃鮮肉、蔬菜和水果,不要光吃方便面,熱天到了要注意防暑,爸爸媽媽再苦再累也要供給你生活、學習。”
我的淚水在眼眶里打滾。外婆對媽媽的疼愛,被媽媽復制于我,那些差點兒被遺忘的情景,電影般在我眼前晃動:為了讓我保持充足的精力學習,媽媽每天都換著花樣為我做營養早餐,而我從來不知道媽媽每天比我早起了多長時間;為了讓鮮艷的校服不褪色,媽媽大冬天也堅持手洗我厚重的校服,臉上冒著汗,手指卻凍得通紅;那天晚自習后回家,媽媽發現我衣服上的扣子快掉了,一邊輔導我完成功課,一邊在臺燈下替我縫扣子……
落款的日期是“2001年4月5日”。外婆的信,媽媽珍藏了20多年!
我拿起筆,寫了張紙條:“媽媽,我愛您!”連同那封舊信,一起裝進舊信封,再小心翼翼地裝進鐵盒子的底層,讓愛與牽掛,好好珍藏。(指導教師:施崇偉)
一點就通:
本文利用了道具——一個舊的鐵皮盒,引出了一封外婆在20年前寫給媽媽的信,從信中她讀到了一位母親對自己的疼愛,濃縮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里。母女間摩擦和矛盾是有的,但是家不是講道理的地方,是一個充滿愛的地方。通過這種隔著時空、時代的對話,通過鐵皮盒與信這個線索,推動了“我”漸漸理解、明白愛在我們這個家是流動的,是看得見的,是體會得到的。所以最后“我”又傳承了這樣的一份愛,將它再次珍藏在舊信封舊鐵盒里,等待歲月去發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