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毅
“楊老師,我們班的小婷同學剛才在教室里哭了,我感覺她最近的精神狀態都不太好,而且還發現她有傷害自己的行為。”小萍同學反映說。
小婷?!我眼前立刻浮現出一個留著齊肩長發、身材嬌小的女孩 。
“她心情不好的時候會割手腕,手臂上還有疤痕呢。”小萍同學非常肯定地說。
“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我問。
“具體是什么原因,我不太清楚,但最近一次好像是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引起的。”小萍解釋。
“哦,我想辦法找她聊聊,這事兒請你保密,不要在同學中議論。也麻煩你多留心小婷的言行,有什么異常情況及時聯系我。”我叮囑小萍。
為了便于了解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學校為我開放了學生成績管理系統,在電腦上可以查閱每一位學生每門學科的成績。我查閱到小婷同學入學后的兩次考試情況:第一次月考成績不理想,多門成績不及格;第二次期中考試只有英語、歷史和政治三門學科及格,化學成績則是年級最低分。小婷同學的學習成績確實很不理想,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需要進一步了解情況。
我找到了小婷同學的班主任。班主任反映說:“小婷同學性格內向,但人際關系還可以。在學習方面,表面上看很用功,但成績卻不理想,文科成績還好一些,但理科成績則比較糟糕。在個人特長方面,繪畫能力較強,班里的黑板報、體育節的宣傳海報都出自她手。最近發現她常常一個人發呆,甚至有精神恍惚的情況。按照目前這種狀況發展,她想考上本科的可能性不大。雖然平時也能看到她笑,但我總覺得她笑得很勉強,她的心里好像裝著許多心事。”
我讓小靜帶話給小萍,希望她明天下午放學后能來找我。小婷按約定時間,主動來到了心理咨詢中心。
“是小婷同學嗎?進來吧!”我起身迎接小婷。
“知道老師今天找你來有什么事兒嗎?”
“我想應該是學習方面的問題吧,其他方面我好像沒什么問題。”小婷低聲地回答,但我明顯看到了她躲閃的眼神。
“嗯,這兩天期中考試的成績陸續出來了,我發現你的考試成績好像不太理想。平時你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學習挺努力的,我想看看是否可以幫你找找原因。”
“我這次考試只有英語、歷史和政治三門學科的成績達到及格,其余的都不及格。今天還知道自己的化學成績是年級最低分,剛才實在忍不住就在班里哭了。”說到這兒,小婷的眼淚又禁不住流了下來。我趕緊抽出桌上的紙巾遞給她,一只手輕輕地拍著她的肩,表達理解性的安慰。
“你感覺學習壓力很大?”我問。
“是的,我覺得自己是努力的,但高中的學習太難了。平時作業早一點兒的話10半完成,晚一點兒要做到12點左右。每天上課時總覺得很困,剛上課的時候精神好一點兒,但上了一段時間后就迷糊,老師再講什么都聽不進去了。我知道這樣下去肯定不行的,但不知道怎么辦。面對學習成績,我覺得很對不起爸爸。他對我很寬容,出現學習成績不理想時,爸爸總是說沒關系的,一直鼓勵我繼續努力。但我努力了,成績還越來越差,我心里是愧疚和無奈啊!”小婷邊說邊抹眼淚。
“那媽媽的態度如何?”我問。
“媽媽就不一樣了,面對我的學習成績總是唉聲嘆氣地說:‘看你表面上很用功,但成績不理想,就無法證明你真努力。如果考不上本科,那真是太丟臉了。’我感覺自己根本沒有希望考上大學。在我媽的眼里,考不上本科是很丟臉的事情,聽她說完那句話我就很害怕,現在我是無助的恐懼。”小婷輕聲地說。
“你不敢與爸爸媽媽說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那么你心情不好時會怎么辦呢?”
“以前是哭,哭完之后感覺會輕松一些。有時還會在家里的廚房里扔筷子,把筷子扔滿一地,然后扔進垃圾桶。我還會在一張紙上涂鴉。這些都會讓我感覺稍微好一點兒。但現在好像也沒什么用了。”說到這兒,小婷同學無奈地嘆了口氣。
“我聽說,當你不開心的時候還會傷害自己,有這種情況嗎?”我關心地問。
小婷同學默默地點頭。
“那剛才怎么不告訴老師呢?”
“我怕你說我心理有問題。”
“傻孩子,”我心疼地說,“能讓老師看看傷口嗎?”
小婷慢慢地擼起襯衫的袖子,白嫩的手臂上,六條細長的疤痕顯得那么刺眼。
“還疼嗎?”我摸著她那些疤痕問。
“現在不疼了。”小婷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也許我是第一個看到她全部傷痕的人,第一個這么撫摸她傷痛的人。
“哭吧,沒事,哭不是懦弱,在這里你可以盡情地哭。”這時的她,如果能痛快地哭一場,應該是一次有效的宣泄。
“開學后第一次月考成績不好,心里很難受,正好看到桌子有圓規,就拿起來在手臂上劃。劃得不深,只是劃完后疼。后來只要心里難受,就想到劃,而且越劃越深了。”小婷一邊哭一邊說。
我一邊安撫小婷,一邊告訴她:“傷害自己是消極宣泄情緒的方法,自傷的安慰效果不會持久,沒多久就會再次做出自傷行為,繼而會‘上癮’似發展為自殘行為。只有真正地解決壓力困惑,才能讓自己走出困境。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除了勤奮努力外,還與多種因素有關,比如:學習動機、學習基礎、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效率等等。所以,我們以后可以一起分析探討有關提高學習效率方面的問題。”
我的話,讓小婷內心產生了光亮,眼神也發生了變化,她有力地點頭說:“我一定會再來找您的。”
經過4次的心理咨詢,小婷的臉上有了笑容。班主任及時鼓勵她的點滴進步,學習成績在文科老師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班里也受到同學們的欣賞。小婷的父母也在屢次的家校溝通中了解到女兒有不錯的美術功底。在高中最后一年,支持小婷轉入了學校美術班學習,經過一年的努力,小婷在高考后如愿考上了藝術類本科院校。
據調查數據顯示,青少年在感情問題、學習壓力、父母離異、家庭生活不幸等方面遇挫時,在無法自我解脫的情況下,常常會通過自我傷害來排解無助的痛苦。隨著時間的延續與問題嚴重性的增加,他們的自我傷害會發展為自殘,甚至會出現自殺行為。
具有自我傷害行為的青少年,其實他們內心渴望與人溝通,希望被人理解、被他人肯定。當他們無法從家長、同伴、師友處滿足這些情感訴求時,就會采取自傷的方式轉移心中的壓力。“考不上本科是丟臉的”,母親無意間的一句話讓小婷心生恐懼,因努力后學習成績依舊不理想,內向的小婷無處訴說,于是就通過肉體上的痛苦來抵消心理上的痛苦。
自傷是消極的抵抗壓力的方式,是對肉體和精神的雙重虐待,肉體上的痛苦是暫時的,但精神上的傷害卻可能是永久的。自傷不僅傷害自己,對親人亦是一種傷害。老師要引導學生面對挫折及時求助,學會善待自己的身體,善待愛你的人的情感。
編輯/張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