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初春的一個午后,在與齊鳴對談時,記者心中始終對這位聰慧、干練而優秀的職業女性充滿尊敬和好奇。幾個小時的暢聊,更讓我們得以近距離了解到她始終努力、積極進取的人生之路。
眾所周知,民航業是國家重要的戰略性、先導性和創新性產業,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驅動力,是保障國家安全、實現軍民融合和實施國家應急救援的重要力量,是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有力支撐,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國際互聯互通的直接載體。
作為中國民航運行神經中樞、每天保障一萬多架次航班安全運行的中國民航空管系統,直接關乎國家財產的安全,關乎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出行體驗,關乎民航系統的安全高效運行。
齊鳴的工作便與此有關,她曾經長期從事空管信息化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并親身經歷了我國民航空管信息化工作剛剛起步建設的階段。
齊鳴介紹說,中國民航空管信息化系統的建設工作可以說正式開始于2000年。當時主要有兩個推動原因,一個是“千年蟲事件”,當時的計算機系統處理年份的方式都是兩位數(如1998年會被系統縮略成98),而2000年在老系統里仍然以00顯示,則會被系統當成1900年。這一事件讓中國的民航空管系統開始重視信息化問題。另一個原因就是計算機在國內的廣泛使用以及互聯網的普及發展。那時候瀏覽器以及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相繼出現,為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動力。

“當時的空管工作主業是管制運行,信息系統實際上起輔助作用,其重要性并未突顯出來。”盡管如此,齊鳴還是積極創新工作思路,不斷從頂層設計出發,統籌空管系統信息化建設規劃,統一組織、統一實施,全面推動空管系統信息化建設和管理工作。
她組織制定了國內6部空管信息化行業標準和兩部規章制度,發表了20多篇學術論文;組織全空管系統開展了空管生產運行管理信息系統一、二期項目建設工作,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一、二等獎,為我國民航空管信息化的建設與發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后來,齊鳴的工作“戰場”轉移到了民航空管新技術的研究、評估、仿真、驗證及應用方向。
民航空管技術是一個非常需要與國際上的先進行業專家進行協同合作的領域,齊鳴因此非常重視技術與學術上的國際學習與交流。在擔任技術中心科研技術室主任期間,她不僅要求自己,也要求部門的相關科研人員做了很多開拓視野、著眼國際的工作,培養了不少既懂我國民航空管系統實際運行情況,又能與國際接軌的實踐專家型人才。齊鳴還以身作則,擔任負責人參與了很多國際合作和交流項目。由于時差,國際網絡會議經常安排在北京時間早上7點、晚上9點甚至凌晨1點召開。齊鳴卻從不缺席,堅持參與每一次會議。
此外,齊鳴主持翻譯了“美國新一代航空運輸系統運行概念”和“歐洲空中交通管理總體規劃”最新版本以及《國際民航組織SWIM實施指導手冊》等,有效地推動了空管新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民航空管系統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經歷了長期的發展階段,如今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但相比于發達國家,中國民航的空管系統在技術進步和建設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還需要進一步努力。
近年來,齊鳴帶領同事們一起完成了“集成塔臺系統開發與示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航空運輸一體化信息協同環境支撐技術與應用示范”等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點項目,為推動空管技術進步,提升行業運行安全效率做出了重要貢獻。

齊鳴從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角度提出了集成塔臺管制新框架,有效地減輕了塔臺管制員負荷,并形成了行業標準,顯著提高了運行的安全水平和效率。項目成果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為更好地促進產、學、研、用各領域科技創新在空管運行提質增效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齊鳴組織了研發團隊全面總結梳理集成塔臺技術形成的成果,獲得了2021年度中國智能交通協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齊鳴還積極開展防止跑道侵入相關技術的配置、運行維護規范、塔臺管制運行程序優化研究,組織完成了技術配置、運行維護規范及實施路線圖的編寫工作,并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空管局所轄44個機場的防止跑道侵入相關設備使用情況調研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空管運行安全水平與效率,為實現精準化、協同化空管運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為了落實“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中的航空運輸發展,提高沿線國家的航空安全及運行效率,齊鳴帶領項目團隊聯合相關沿線國家、航空運輸技術優勢國家開展合作,共同研究與建設“一帶一路”航空運輸一體化信息協同環境,并開展示范驗證,為構建航空運輸信息協同環境,解決不同國家或地區航空數據信息異形、信息系統異構、標準與政策異義帶來的各參與方難以實現一致、準確、及時的態勢感知等關鍵問題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