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璞
曾經有個經典小品,有位著名主持人被調侃“笑比哭還難看”,意思是他不會笑,或者說“皮笑肉不笑”。從醫學的角度分析,表情呆板,即使自己有意做表情也顯得僵硬,像是戴了一副面具似的,這稱為“面具臉”,可能與帕金森綜合征有關。
帕金森綜合征,又被稱為震顫麻痹,是一種腦部特殊結構(黑質-紋狀體系統)病變所引起的慢性疾病,可出現動作變慢、肢體僵硬、手腳不自主抖動等癥狀。根本原因是神經傳導的一種重要遞質——多巴胺分泌量的相對減少,引起神經信號傳導異常,引起周身肌肉的張力增高,也就是全身的肌肉“變緊”,導致動作變慢,感覺肢體僵硬、渾身乏力,像是機器缺機油似的。另外還有胳膊腿不自主的抖動(震顫)。
我們面部也有很多條肌肉,我們能笑、會哭、能咀嚼,且所有面部表情的控制都是由面部肌肉帶動完成,如果肌肉僵硬就會缺乏表情,像是不茍言笑的老古板,甚至是面無表情的面具,因此被稱為“面具臉”。不僅是面無表情,帕金森綜合征患者的面部皮膚往往因為神經調節異常會引起皮膚出油明顯增加,以至于油光光的,被稱為“脂顏”。
肌張力增高是帕金森綜合征的一大特點,所有患者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周身肌肉的張力增加,但由于個體差異,可能不同人影響的肌肉不同,因此并不是帕金森綜合征就一定會出現“面具臉”。有人胳膊腿的癥狀明顯一些,有人面部表情缺乏明顯一些。
而且“面具臉”也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綜合征,缺乏面部表情既可能是面部肌肉僵硬,也可能是焦慮抑郁心理因素導致的淡漠。“相由心生”,當一個人對外界事物缺乏最基本的興趣,缺乏積極的生活態度,甚至已經出現極度悲觀的情緒問題的時候,他對于事物一定是冷漠的,表現在面部表情上就是面無表情,神色淡漠、呆板。
除此之外,面部表情的缺乏,還有一些少見的原因,比如種種原因累及面部皮膚的疾病,引起皮膚病變而導致的皮膚增生、變厚等,導致微表情受累及,顯得面容呆板,比如硬皮病等;還有就是近些年醫療美容的盛行,打肉毒素、玻尿酸等操作,人為的導致面部肌肉部分癱瘓或皮下充填導致皮膚層變厚而引起的表情缺乏或不自然。
如果沒有做過面部整形、美容等操作,但出現了面無表情,“笑比哭還難看”的“面具臉”,特別是以往正常,慢慢出現的表情缺乏,如果伴有情緒低落、睡眠障礙等情況,建議及時赴正規醫院精神心理科就診,排除抑郁等精神心理問題;如果伴有周身乏力、肢體僵硬,甚至胳膊腿不自主抖動的,及時到正規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排除帕金森綜合征;如果自小就不茍言笑,幾十年如一日的嚴肅,且工作生活不受任何影響的,那就是天性使然,您可以“將酷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