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洋
上周三的下午,我市氣溫高達32℃,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老李突然覺得胸痛、胸悶難受,他判斷自己肯定是中暑了,于是喊來小兒子給他刮痧。可刮了七八分鐘后,老李胸悶、胸痛的癥狀卻越來越明顯,還出現呼吸不暢、全身大汗,小兒子見狀趕忙撥打了120。
急救醫生到了后,先是簡單詢問了一下病情,然后立即給老李做了心電圖,結果發現是典型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于是和我院胸痛中心聯系,打算直接將老李送入心導管室,這樣可以爭取更多的搶救時間。老李的小兒子聽聞后先是打了幾通電話,然后表示自己不能做主,要等到醫院后大哥到場了再商量決定。到醫院后,心內科醫生早已做好了各種急救及手術準備,在急診科等待著,但老李的小兒子還是要求等他大哥到場再簽字。我們只好給足了搶救藥,然后在老李旁邊提心吊膽地等著。過了將近半個小時,老李的大兒子才到場,我們又就搶救方案和其進行了溝通。老李的大兒子聽完后沒有馬上表態,拉著他弟弟的手到旁邊商量了好一會兒,然后回來問我們能不能不放支架,只把血栓抽出來就可以了。原來,老李的大兒子之前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是有種技術可以把冠狀動脈里所有的血栓抽出來,血管壁也能刮得干干凈凈。
其實,這篇文章的描述和很多人的憑空想象是一樣的,大家都認為既然心肌梗死是有血栓堵在冠狀動脈,那么把血栓抽出來不就好了。可是,實際上,血管內的血栓并非這么簡單,大家都知道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內的斑塊逐步增大會導致血管狹窄,如果斑塊破裂就會出現血栓,而動脈粥樣硬化一般都是長年累月形成的,就好像下水管里的鐵銹,時間久了就會比較牢固地附著在管壁上。血管壁那么柔軟,哪里有可能單純通過抽吸完全清除掉斑塊?
還有很多人以為,血栓抽吸術是從國外引進的新技術。其實這并不是什么新技術,我國心內科醫生都已經用了很多年,它是利用負壓抽吸原理通過抽吸導管將血栓吸出的一種心臟介入治療,多在做急診介入手術時作為一種輔助治療手段。臨床進行血栓抽吸有嚴格的適應證,對于血栓負荷較重、TIMI血流0~1級等情況的患者,醫生才會視其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進行血栓抽吸。同樣該技術也不可能達到網絡上所說的“可以把血管清理得干干凈凈,以后不用吃藥、不用支架”的效果,要知道,即使將血栓抽吸出來,不穩定的斑塊仍然存在,這一罪魁禍首仍會造成再次血栓形成進而堵塞血管。
無論是美國心臟協會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指南,還是我國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療指南,對心梗的治療都有明確的建議:早期快速、完全開通梗死相關動脈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關鍵,如果可能應盡快將急性心梗患者送入心導管室行介入治療。有統計顯示,從醫生給患者做完心電圖確診為心肌梗死,一直到患者家屬簽字同意做支架,平均需要耗費的時間超過50分鐘。而耽誤的這些時間就有可能導致患者失去更多的心肌或出現生命危險。
老李的這種情況就需要爭分奪秒地進行開通血管再灌注治療。然而他兩個兒子的猶豫不決耽誤了很多救治時間。經過解釋后,老李的兩個兒子終于同意將其父親送去導管室做介入手術。很快冠脈造影結果出來了,老李是左前降至近段堵塞,可以看到血栓影,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也狹窄50%~60%。經過血栓抽吸后血管再通,但是由于血管仍然有明顯狹窄,還是需要植入支架以免再次堵塞,手術后老李的癥狀就緩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