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王先生家住重慶渝中區,8年前因心臟冠狀動脈血管前降支狹窄安放了兩枚支架以疏通血管。去年10月,王先生因出現胸痛、胸悶癥狀而被家人送往附近醫院,血管造影檢查顯示他安放支架的血管位置再度出現狹窄,幾乎是完全閉塞,醫生在緊急情況下采用球囊擴張術幫助其疏通閉塞的血管,解除了危險。然而好景不長,近日,王先生又因突然出現胸痛等不適而就近急診入院,醫生又在急診情況下為其采用球囊擴張術暫時緩解了癥狀。
為求進一步治療,王先生來到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心血管內科。該科趙曉輝教授團隊對其病情進行了會診討論,大家都認為球囊擴張術只能作為應急手段用以暫時緩解病情,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要將血管徹底打通,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內斑塊消蝕術是可行的治療方案。
手術中,趙曉輝教授率團隊在冠脈造影及光學相干成像技術(OCT)檢查結果的基礎上,對王先生冠狀動脈的前降支中段運用準分子激光進行反復消融,以再次擴張血管。術后王先生的血流狀況得到明顯改善,狹窄程度也有減輕,之后再次使用球囊擴張可見擴張效果非常理想,基本無殘余狹窄,最后植入藥物球囊,復查顯示血管通暢。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是目前冠心病治療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極大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預后,但介入治療后再狹窄一直是其無法擺脫的夢魘。支架內再狹窄是指支架內全程和/或支架兩端5mm節段內管腔丟失,導致管腔狹窄程度≥50%,表現為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針對支架后再狹窄或閉塞的患者,傳統的治療方案主要有普通球囊擴張、再次支架植入及藥物洗脫球囊植入,但后期仍有血管再狹窄或閉塞可能。“與這些傳統治療方式相比,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內斑塊消蝕術無疑是更有力且有效的武器。”趙曉輝教授介紹,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內斑塊消蝕術是利用308微米的脈沖氣體激光發出高能量脈沖,使得細胞內液溫度升高,從而導致細胞破裂并在導管前端產生蒸汽氣泡,這些氣泡的膨脹和暴縮瓦解了血管內的阻塞成分,釋放的碎片直徑小于10μm,它們可被網狀內皮系統所吸收從而避免微血管的阻塞,達到改善冠脈血流的效果。
總之,準分子激光冠狀動脈內斑塊消蝕術是一種新興技術,在臨床實踐中被證實是一種可用于處理復雜冠脈病變的安全、有效輔助手段,其適應癥非常廣泛,可以用于嚴重迂曲鈣化病變、外科搭橋術后靜脈橋血管病變、慢性閉塞病變及支架內再狹窄病變。同時,該技術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更小、并發癥少、康復速度更快,高齡患者也可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