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慧青 王思雄
皮疹是服用靶向藥物常見的副反應之一,但在某些癌癥如肺癌靶向治療中,皮疹的出現可能提示較好的療效。皮疹通常出現在面部、胸背部等,如果皮疹主觀癥狀輕(如瘙癢、觸痛),對日常生活影響小,不需要停止口服靶向藥物,可以適當局部使用氫化可的松軟膏、克林霉素軟膏或紅霉素軟膏,并口服氯雷他定等藥物;如果癥狀嚴重或伴感染,需要皮膚科和腫瘤科就診,由醫生判斷是否暫停靶向藥物。
腹瀉也是靶向藥物常見的副反應之一。如果每日腹瀉次數在4次以下,建議患者清淡飲食,避開加重腹瀉的食物如辛辣油膩食物,繼續目前靶向藥物治療;如果腹瀉次數在每日4~6次,需開始止瀉治療,常用的藥物有易蒙停和泄特靈等;如果處理后腹瀉無好轉或如果每日7次以上,需要與醫生聯系后減量或停藥。
很多靶向藥物服用后可能出現肝功能損害,可發生于靶向治療后7天至6個月內,表現為轉氨酶升高。對此,如果腫瘤患者本就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等肝病病史,在就診時需要告知醫生,選擇對肝功能損害較小的靶向藥物。服用靶向藥物后,如果出現轉氨酶輕度升高,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保肝藥物的同時繼續口服靶向藥物;如果明顯升高,需要立即就診,保肝治療的同時暫停靶向藥物,待肝功能恢復后再決定是否減量或調整靶向藥物。
服用靶向藥物可能出現口腔黏膜炎及口腔潰瘍,可表現為口腔疼痛、吞咽困難等。目前中國人群中口腔衛生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齲齒、牙周炎及口腔黏膜炎的發病率較高,患者在使用靶向藥物之前應接受口腔健康教育指導,以降低靶向藥物相關口腔黏膜炎及口腔潰瘍的發生。
患者服用靶向藥期間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忌煙酒刺激,使用軟毛牙刷等,如果出現口腔黏膜炎及口腔潰瘍,可以餐后使用含碳酸氫鈉、氯己定的含漱液;如果口腔潰瘍伴疼痛,可以在進食前使用利多卡因溶液或利多卡因凝膠涂抹于潰瘍處;如果出現嚴重口腔黏膜炎及潰瘍伴感染,需要及時就診,酌情使用抗菌藥物治療及暫停、調整靶向藥治療。
一般來說,針對腫瘤治療,中藥有“攻”和“守”的兩種策略。其中,“攻”即抗腫瘤治療,但有出現肝腎功能負擔加重,導致肝腎功能損害等副反應的可能;而“守”即在靶向藥物抗腫瘤治療出現副反應的時候,給予中藥調理,改善患者癥狀。因此,患者在服用靶向藥物的時候,可以適當服用一些中藥進行調理,但應避免使用抗腫瘤作用較強的中藥,以免加重患者肝腎等器官負擔,導致副反應加重的情況出現。
靶向藥物一旦起效,抗腫瘤作用持續的時間較長,如果貿然減量、停藥,可能導致腫瘤耐藥,以及腫瘤復發轉移。因此,除非使用靶向藥物后病情進展或副反應身體無法耐受,不能隨意減量或停藥。靶向藥物建議每天固定時間服用,如吉非替尼推薦劑量為1片(250mg),每天1次,可從當日早上7點口服1片,次日早上7點口服1片,以此類推,每天早上7點服用;如果出現漏服,距離下一次時間還有12小時以上,可以補服;如果不足12小時,則不用補服。如果患者記憶力不佳,建議使用手機鬧鈴提醒等手段,減少或避免漏服情況的發生。
在用藥期間患者可能出現胃腸道功能減弱,可以選擇高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豆漿、牛奶或鯽魚湯等,能減輕胃腸道負擔;靶向治療期間患者可能出現惡心嘔吐、口腔潰瘍以及胃腸道不適感,可以多吃應季蔬菜水果來補充維生素,有助減輕藥物的副反應;盡量少吃辛辣刺激性及腌制的食物,如麻辣火鍋、干鍋、燒烤以及咸魚、臘肉等,以免增加胃腸負擔,加重腸胃不適感。
保健品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為目的的食品,它不是藥品,不起治療作用,而是偏重于預防,可以對身體某些輕微的問題予以糾正和補充。腫瘤患者應慎重選擇保健品,要考慮保健品是否和靶向藥之間有藥物禁忌和沖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適合自己的、正規的保健品,避免亂用、濫用保健品。
多數靶向藥物需要通過肝臟中的一種特殊蛋白質(CYP3A4酶)進行代謝,但糖皮質激素、利福平、異煙肼、卡馬西平等藥物能夠刺激CYP3A4酶的產生,使CYP3A4酶含量過高,靶向藥代謝速度過快,還沒來得及發揮抗癌作用,就被代謝掉了,使得靶向藥的療效大大降低。而胺碘酮、克拉霉素、西咪替丁、紅霉素、伏立康唑等藥物會抑制CYP3A4酶的產生,會使得靶向藥代謝速度減慢,血液中靶向藥物濃度升高,可導致靶向藥的毒副反應增加。
因此,服用靶向藥物期間,盡量避免同服以上藥物。若確實需要以上用藥,則建議聽取醫生建議,兩種藥的服用時間至少間隔2小時。有些水果如西柚、石榴等有些成分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也會干擾人體對靶向藥的吸收利用,影響藥效,所以吃靶向藥,不能吃這些水果。
使用靶向藥物一段時間后,腫瘤可能對靶向藥的敏感性降低,使得靶向藥的效果下降,病情可能出現發展。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可以再次進行病理活檢(如果取得標本困難,也可以用血液)并進行基因檢測,如果出現新的基因突變,可以選擇新的靶向藥;如果沒有新的突變,可以選擇化療、放療等其他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