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蓮
那么,讓人欲罷不能的掏耳是否必需?掏耳該如何正確操作?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有哪些危害?這就不得不從耳屎說起。
耳屎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學名叫耵聹,是耳朵內皮脂腺的分泌物,同時還混有一些灰塵和皮屑。細究起來,它的成分包括約60%的角蛋白,12%~20%飽和或不飽和脂肪酸、醇類、角鯊烯,以及6%~9%的膽固醇。有的耵聹富含油脂,狀如膠脂,呈咖啡色,俗稱“油耳”。耵聹和外耳道皮膚上的絨毛一起形成了保護外耳道和黏附外物(塵埃)的第一道屏障。
耵聹位于外耳道內,其周圍有一些重要結構,如果受到破壞,可能會出現影響聽力、耳道出血、感染等并發癥。尤其是位于外耳道底、作為外耳和中耳分界的鼓膜厚度僅0.1毫米,掏耳時還可能捅破鼓膜,特別是掏耳時亂動或不小心被旁人觸碰時更加容易發生,鼓膜穿孔后直接引起聽力下降。在其愈合前,洗頭洗澡或游泳,耳道進水以后會通過穿孔處進入中耳,引起發炎,導致中耳炎,進一步引起聽力下降更嚴重,耳道長期流膿流水、瘙癢等問題。
其實,耵聹是一個被名字耽誤的天然護衛兵。它具有以下功能:
1.清潔耳道。耵聹能夠黏附局部皮膚代謝產生的脫落細胞和進入到外耳道中的灰塵,從而起到清潔耳道的作用。
2.殺菌。耵聹中的脂肪酸,讓外耳道處于一種弱酸性環境,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反復掏耳容易破壞這種微環境,使得一些致病菌乘機而入,如常見的真菌感染,會瘙癢難忍。
3.保護鼓膜和耳膜。耵聹好比哨兵,守著外耳道的大門,防止異物進入耳朵,從而起到保護耳道和鼓膜的作用。偶有小蟲子進入耳道,耵聹可以減少其直接損害鼓膜的幾率。
4.保護聽力。外界各種不同的聲波傳進耳朵,引起鼓膜振動,我們才能夠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但是如果聲波過強,如打雷、爆炸等,鼓膜會因為聲波過強而受到劇烈震動,非常容易收到損害,久而久之聽力就會下降。而耳屎的存在,就可以像消聲器那樣減低聲波的沖擊,從而保護鼓膜,保護聽力。
5.潤滑保濕。如果沒有耳屎的存在,耳道會非常干燥,容易導致耳朵癢、皮膚燒灼感等反應。
需知道的是,耵聹一般不會堵塞耳朵,外耳道是有自潔功能的,大部分人的耳道都能自動排出多余的耵聹。人的外耳道皮膚在新陳代謝過程中,可以自動地緩慢向外移行,于是將附著在其上的耵聹“運輸”出耳道。當我們做咀嚼、打噴嚏、張/閉口等動作時,也能排出變成薄片狀的耵聹。
如果實在“手癢”,建議大家掏耳次數不要太過頻繁。此外,不建議去街邊游攤或采耳店,因存在工具重復使用、消毒不達標等問題。建議還是去正規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在直視下將需要清理的耵聹取出,如果耵聹特別硬的還需要使用特殊的藥物使其浸泡變軟以后再取出或沖洗出來。不建議自行購買藥水滴耳,不僅不能起到松軟效果,還可能引起真菌感染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