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格格
不知道大家的假期一般是怎么度過的。我的假期往往是斗志滿滿地制訂計劃,執行一天,然后爛尾——其間還可能因為看了別人充實的假期生活感到焦慮和空虛,覺得自己不夠自律,別人彎道超車,而我倒車入庫。
但同時我也在好奇,為什么“現充”們可以有那么多充沛的精力,并且持之以恒呢?
我發現,在他們完成自己的計劃時,不說完全是快樂的,起碼不會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有的人對自己規定的目標(無論是彈琴練字還是跑步鍛煉)樂在其中,把它當作愛好的一部分;而對稍有難度的事情,也不是一籌莫展,而是期待著完成任務的滿足感。
看來,決定一個人是否能夠堅持的,不一定是鋼鐵般的意志力,也可能是背后是否有足夠的動機。我發現很多背單詞APP把這種心理拿捏得死死的——每天背完單詞就有打卡標記,連續多少天打卡或背了一定數量單詞時再頒發一枚徽章,總能讓人們對背單詞產生一種成就感和任務感。
可是平時的學習中,一沒人給我們頒發徽章,二沒人給我們獎勵,甚至好不容易弄懂的理論知識,在實踐時發現完全不會應用,沒有打擊就萬幸了,哪來的學習動機呢?
這時候當然就需要自己設立動機了!它可以是精神上的、抽象的(學好英語可以看英文書、看美劇、理解其他文化的魅力所在),也可以是功利的、具體的(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可以是正向的、積極的(只需要把這一處短板彌補上就完美了),也可以是負向的、警戒的(這將影響到期末能否及格)……
除了和任務直接掛鉤的目標,也要適當給自己一些獎勵——假期里白天學到了多少知識,晚上就可以放松地看一部電影,打一局游戲(不過一定要嚴格執行,甚至可以找爸媽朋友作為見證人,不能給自己放水),有了一定的甜頭,才有動力承受學習的煎熬,換句話說,找到學習的理由。
不過,“動機”不只與獎勵的大小相關。試想一下,讓一個運動員滿負荷訓練,第一天下來固然成就感滿滿了,可是接下來的好幾天都腰酸腿疼,一想起還要重復第一天的訓練就痛苦不已,還怎么有毅力堅持呢?所以在假期“突擊式魔鬼訓練”能堅持下來的人微乎其微也就不足為奇了。
斗志滿滿時制訂的計劃雖美,但也要想好,在沒有打雞血的一天里,是不是仍然能夠咬咬牙把計劃完成?如果中途遇到其他突發狀況,會不會讓我之后不愿追趕進度?通過對計劃的適當修改,將任務拆解為可接受的程度點滴積累,也比為了一步登天而遲遲停滯不前要好得多。
意志力強的人當然很厲害,但具有意志力的前提一定是“我愿意”。所以,下次覺得“好難”時,先給自己找一個學習的理由吧!
編輯/王語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