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偉 程哲 徐海燕 任春燕 牛鴻霞

摘要:城市中的濱水景觀是城市空間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既能美化城市環境,也能滿足市民對城市精神文化的需求。地域文化作為城市整體精神文化的代表,自然要融入城市濱水景觀設計當中,體現城市的獨特魅力。本文以張家口市清水河濱水景觀中地域文化的運用為例,簡單闡述了地域文化的挖掘對清水河濱水景觀的積極作用,為張家口地域文化融入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提供具體策略。
關鍵詞:張家口市 地域文化 清水河 濱水景觀
近年來,相關部門通過清水河全流域管控治理,大力提升水生態環境,周邊環境得到極大優化,特別是清水河水利風景區的水質得到顯著改善。除此之外,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作為推動城市現代化發展的關鍵,也得到了相應的重視,清水河作為張家口市的發展基礎與命脈,不僅影響其發展與布局,還能夠塑造張家口的城市特色,因此有關部門必須重視濱河景觀設計,將地域文化與景觀充分融合,加強文化傳播的同時推動濱水社區經濟發展。
1地域文化的挖掘對清水河濱水景觀的積極作用
張家口地處河北北部,坐落于山西、河北、內蒙古三省的交界處,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碰撞使得張家口形成了獨特的民間特色文化。自二百萬年前,人類邁出懵懂的一步與自然抗爭而形成的泥河灣舊石器文化起,張家口便成為一座被歷史文化滋養的城市,先有五千年前,人文三祖展開涿鹿大戰,后有遠近聞名的商貿清明上河圖——張庫商道,再到民國時期的察哈爾設省以及抗戰時期的晉察冀首府,這片土地上的人文精神、古跡遺存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構成了傳播張家口文化最具體、最直觀的載體,將是張家口走向世界最有力的地域文化表達[1]。
文化作為一個地域永不枯竭的精神載體,代表著當地的文明程度,甚至承載著當地的靈魂。將地域文化元素與城市濱水空間設計相結合,一方面可以成功完成濱水空間建設,另一方面還可通過地域文化帶動周邊經濟發展。因此在清水河濱水空間構建時要注重挖掘張家口市的地域文化,有效保護、發揚當地文化遺產的同時打造濱水城市形象,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城市在社會各層面的可持續發展。
2基于張家口地域文化視角的張家口市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策略
2.1合理安排空間結構
張家口市清水河濱水景觀作為城市空間系統中的一部分,在構建過程中需要注重空間形態控制,以完整的空間結構吸引市民。因此要合理布局空間結構節點,合理安排濱水景觀中涉及的各類景觀元素,為清水河未來濱水空間布局構建奠定良好基礎。針對張家口市清水河濱水景觀的實地調研報告,清水河水利風景區規劃面積387萬㎡,其中水面面積約311萬m2,綠地及園區面積76萬m2,河水清澈,鳥語花香,地域文化璀璨。為了更好地保護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和水利工程,完善水生態系統,保障景觀資源展示和游覽活動的開展和組織,統籌安排各類旅游基礎和服務設施,協調發展和保護的關系,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則,確定“一湖、一帶、三區、多點”的空間布局結構。在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當中融入含有地域文化的景觀節點(如圖1所示),在后續建設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加強景觀節點之間的聯系,進而構建完整的濱水空間。
2.2系統進行分區規劃
清水河濱水景觀作為張家口市濱水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影響著張家口市的整體景觀風貌,因此在將地域文化融入清水河濱水景觀時,可將濱水景觀進行分區規劃。在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時,需要對城市規劃的各項元素進行綜合考量,如與城市規劃、沿岸生態與經濟發展等要素聯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的同時打造具有功能性的濱水景觀,挖掘各分區景觀文化特色的同時將地域文化特征完美融入濱水景觀,進而發揮以濱水景觀弘揚地域文化的作用[2]。清水河貫穿張家口市中心,其自南向北的走向也成為張家口市發展過程中的交通紐帶,因此在濱水景觀設計時還要注重與清水河以及周邊土地的功能性相結合,使景觀更具備實用性,可將清水河濱水景觀劃分為3個分區。(1)水生態觀光區:位于北區,包括清水河上游河道、橡膠壩景觀、濱水空間等。(2)休閑生活景區:位于中區,整合現有清水河文化長廊環境要素,對局部重點段進行景觀提升,突出展現地方文化。(3)水生態科普區:位于南區,主要是依托明湖公園,增加水文化要素,突出水利科普設施建設,增加植物景觀建設。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將城市宏觀設計與微觀功能相結合,充分挖掘各個區域內的地域特征,將其與區域功能相結合,發揮濱水景觀的觀賞性與功能性,同時在各區域之間建立聯系,運用濱水景觀構建和諧統一的城市景觀。
2.3加強連續空間節點
每個城市在進行濱水空間規劃時都擁有不同的節點分布。清水河作為張家口市的母親河,沿岸風光充分展示了地域文化特色,但當前的空間節點設計并沒有形成相關序列,導致節點之間的景觀表現差異較大,存在節點分散、過度生硬的問題,對城市整體濱水空間與地域文化的融入造成了阻礙,因此,在張家口市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可從如下方面進行調整,以加強連續空間節點。
首先,適度增加規模。當前清水河濱水空間節點的設計間距較大,留白較多,且節點內景觀設計較為單一,內容不夠豐富,無法突出地域特點,因此可通過擴大景觀節點規模,減少節點之間留白,豐富節點景觀內容,共同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濱水景觀。
其次,增加節點數量。為解決留白過多問題,還可在現有節點之間新建景觀節點,豐富濱水景觀設計。
最后,構建線性景觀走廊。通過實地調查,張家口市居民樂于在休閑時間沿河散步,因此應在設計濱水景觀時應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合理布設沿途設施,一方面為居民的娛樂休閑活動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將地域文化根植張家口市人民心中,便于張家口民眾發揮文化傳播載體的功能,積極投身到開發與傳播張家口歷史文化資源中。例如,對道路兩旁的植物與河面景觀進行合理布設,融入地域文化的同時為市民提供美的享受,進而形成完整的濱水空間序列[3]。
2.4突出水利文化特色
張家口被清水河貫穿,水體現狀是影響濱水景觀的重要因素,因此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應充分突出水利文化特色,與清水河水域生態系統相結合。近年來,張家口市從全流域治理的視角對清水河水質管控制訂科學方案,從根本上緩解河道富營養化現象,減少異味,提升河道水體的透明度,重建河道水體生態系統,提升河道水體自凈能力,確保清水河水質達到IV 類水及以上標準,并改善提升清水河水利風景區整體生態景觀效果。同時,清水河沿岸的護岸結構大多有石器堆疊,受到嚴重的侵蝕,因此在設計清水河濱水景觀時,可將水利文化特色與濱水景觀相結合。首先治理水體環境,以優美的水面風光為濱水景觀奠定良好基礎;其次在周邊基礎設施上添加地域文化元素,例如,在護岸上雕刻相關文字或圖騰,對歷史橋梁進行加固改造等;同時,還可以結合沿岸生態環境,借助植物生態綠化現狀加快綠色廊道建設,充分將水利文化與濱水景觀構建相結合,有效改善居民觀感。
2.5強化地域文化內涵
作為城市的精神體現,學者專家對于張家口地域文化資源的探究已經十分深入,張家口擁有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若將此資源融入張家口清水河濱水景觀建設當中,不僅可以豐富民眾的日常休閑生活中,提升張家口民眾對于張家口歷史文化資源的認知度;還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張家口民眾的文化自信,讓民眾在一磚一瓦中感受到城市的歷史積淀,極大促進了張家口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傳播。因此張家口可以在濱水景觀設計中建立與地域文化相關的主體建筑,將地域文化資源融入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在景觀節點等人流量較為密集的地點布設展板,宣傳當地特色歷史文化資源;在濱水道路、廣場和居民小區命名時加入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詞匯,讓民眾在休閑放松中沉浸在張家口地域文化資源之中,感受文化資源的魅力,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清水河濱水景觀設計當中,讓人們在無形之中體會當地的地域文化。
2.6合理設計景觀要素
2.6.1建筑
通過對張家口地域文化進行深入研究,當今政府與人民越來越深刻認識到通過實體建筑傳承張家口文化的重要性,因此在濱水景觀設計過程中,也應注重沿河歷史建筑的修繕工作,制定合適的歷史建筑保護方法,有效傳承地域文化的同時積極傳播張家口市的文化底蘊。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飛速發展,清水河沿岸的商圈與住宅區如雨后春筍般浮現,在濱河景觀建設過程中,此類鋼筋水泥建筑使得自然元素相對缺乏,因此,張家口在設計濱水景觀過程中可融入綠地、植物層次,保留濱水綠線。
2.6.2景觀小品
景觀小品作為城市形象的代表之一,在濱水景觀設計中有多種表現形式。例如,沿河雕塑、指示牌、路標、報刊亭、座椅、活動廣場、售貨亭、花壇等,此類景觀小品既能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也能為市民提供休息和服務,滿足城市現代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例如,對清水河水生態觀光區水利科普館的游客服務中心、廁所、遮雨亭等服務類建筑小品進行規劃,注重建筑與景觀協調的原則,控制高度、體量大小,保持建筑風格與原有建筑協調,同時強調建筑物與植物的有機結合,將地域文化與現代景觀相融合,在景觀小品設計過程中有效融入張家口地域文化,將張家口清水河地域文化有效呈現在市民眼前。
2.6.3照明設計
濱水景觀設計時要考慮到白天與夜晚的景象差異,為迎合當代人們的24h生活,城市濱水景觀的照明設計也要進行線性設計,美化濱河景觀的同時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
首先,在主要景觀節點處的照明設施要滿足燈光與美觀兩種特點。例如,在橋、溝等建筑物處設置的燈光在水中會產生絢麗的景色,增強市民的觀賞體驗,因此此處的照明設計應依據景觀節點外形選取恰當結構、材料與光源,有效將照明與景觀相結合。同時在燈光布置方面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景物為主體,燈光作為輔助照明,有效地襯托出景物在夜色中迷人的另一面;另一類是沒有適合的景物可襯托或景物缺乏在垂直空間上的尺度,則將燈光作為主體,形成光的藝術品。
其次,張家口市民喜愛沿河散步,若燈光昏暗,則很難滿足市民的日常需求,因此,在沿岸道路照明設計時應注意燈光亮度,以明亮開闊的視野為市民提供安全感。同時注重生態環境需求,在人流量大的地區提供照明,盡量采取腳下燈光的設計方案,同時將照明與具備地域文化特點的建筑相結合,傳播地域文化的同時滿足市民日常需求[4-5]。
最后,濱河景觀設計還可以融入些許氣氛照明,通過色彩搭配與明暗交錯營造舒適或具有沖擊效果的燈光氛圍,為市民提供美的享受。
2.7促進人水和諧發展
張家口市清水河水利風景區突出“以水為魂,以綠為體,再造張家口城市綠脈”的主題目標,以“防洪優先,生態適宜,保護為主,堅持節約”為原則,以展現生態綠地為切入點,再現清水河生態肌理,充分展示張家口市人文景觀風貌,營造功能布局合理的空間體驗延續人文記憶,凸顯清水河水利風景區形象,力求打造一個防洪安全、清澈秀美、百鳥低盤,綠草如茵的生態綠地景區。因此在濱河景觀設計過程中既要滿足市民在濱水空間中的歸屬感與安全感,更要促進人水和諧發展,呼吁市民保護清水河,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6]。
3結語
本文將張家口地域文化與濱水景觀設計相結合,具體探討了地域文化視角下濱水景觀設計的具體措施。為創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濱水景觀,既要結合張家口地區優秀創新的地域文化,又要結合自然水系的現實情況,將宏觀規劃與微觀調控相結合,合理安排張家口清水河濱水景觀的空間結構,通過分區規劃、加強節點連續性和合理設計景觀要素完成濱水景觀設計。
參考文獻
[1]牛巍.張家口市清水河橡膠壩壩袋的管理及更換策略[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9):2265.
[2]郭中方,潘成忠,劉春雷.張家口市崇禮區清水河流域行洪河道規劃方案探討[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20(8):8.
[3]牛巍.張家口市清水河水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效益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20(28):1903.
[4]苑宏剛,霍旭冉.地域文化在張家口濱水景觀中的應用研究[J].風景名勝,2019(4):159-161.
[5]張宇.清水河縣農村電商發展路徑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21.
[6]甄玉飛.清水河水環境因子變化特征分析及富營養化評價[D].張家口:河北建筑工程學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