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4月中旬至今,河南多家村鎮銀行“提現難”已經發酵兩個月之久,相關部門也已作出了最新回應,“部分銀行線上交易系統被河南新財富集團操控和利用”,一批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儲戶的錢是如何流入河南新財富集團?存款資金安全如何保障?眾多謎團依舊待解。
線上異地開立II類賬戶買入
記者在調查發現,多名儲戶的經歷類似,均是通過第三方渠道購入存款產品,且多為三年期或五年期,年利率在4.8%左右。從購買方式來看,儲戶首先通過第三方平臺推薦信息了解到相關產品,后通過第三方平臺進入村鎮銀行系統開立II類電子卡賬戶,隨即綁定他行的I類儲蓄卡賬戶。在購買過程中,儲戶需要使用第三方平臺提供的快捷支付方式將存入的資金從綁定的他行I類賬戶轉入開通的II類村鎮銀行電子賬戶,利息到賬后再將資金從II類電子賬戶提現至綁定的I類儲蓄卡賬戶。
不過,在2021年1月15日,銀保監會、央行下發《關于規范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開展個人存款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規定“商業銀行不得通過非自營網絡平臺開展定期存款和定活兩便存款業務”,這意味著,此前銀行廣泛依靠互聯網平臺進行“拉存款”的方式被正式叫停。受訪儲戶告知,在第三方平臺無法購買存款產品之后,有村鎮銀行在派發利息的過程中通過短信告知儲戶,可在銀行的微信小程序上繼續購買存款,部分儲戶又選擇此類方式繼續進行買入操作。
線上交易系統被操控和利用是否會對儲戶帶來影響?北京尋真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德悅分析稱,非客戶原因造成的損失應當由金融機構承擔相應的責任,涉事銀行線上交易系統被河南新財富集團操控和利用后,儲戶存款被非法轉出,儲戶存款無法取現,涉事銀行也無力賠付。涉事銀行均投保了存款保險,因此,如儲戶在涉事銀行存款低于50萬元,且涉事銀行出現“被接管”或“破產”的情形,則可請求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機構全額進行償付;如儲戶在涉事銀行存款超過50萬元,則超出部分將根據銀行破產清算的結果按比例受償。
線下掮客多級分銷貼息拉存款
在河南村鎮銀行存款案件背后,除了線上渠道購入產品這一方式之外,還有一類為線下通過“陽光貼息”購入,主要就是由掮客“出頭”替銀行攬客拉人,幫銀行彌補存款缺口。
“此次案件的背后是多級分銷的貼息存款問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稱,“一筆貼息可能由幾個掮客來做,層數不同拿到的利潤不同,基本上都是50天結算一次,利率在4.5%~10%左右。”
貼息存款的流程一般為,有大額閑置資金的儲戶需要先去村鎮銀行網點開立I類賬戶,或者通過微信小程序開立II類賬戶,確保大額資金的轉入轉出操作。假如存入100萬元,存入時間為50天,那么掮客會先向儲戶轉入約定好的50天利息,等待存款產品到期后再將錢全部取出。
而銀行支付貼息攬儲是央行及銀行業監管機構明令禁止的違規行為。
“還有一類補貼方式為7天通知存款貼息。”利率為1.1%,這些村鎮銀行貼息后的存款利率為1.85%,比其他銀行推出的存款產品高很多。
村鎮銀行風險化解出路何在
在河南部分村鎮銀行出現資金風波之后,記者調查發現新財富集團并未直接持有相關銀行的股權,但出現狀況的四家村鎮銀行的股東名單中均出現了許昌農商行。事實上,許昌農商行名義上的第一大股東是許昌德億田農資有限公司,許昌德億田農資有限公司是代開泰商貿公司持有許昌農商行的股份。而開泰商貿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閆勇間接持有河南浩宏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股權,后者的法定代表人為余澤峰。而河南新財富集團的法定代表人及持股80%的大股東的名字同樣也是余澤峰。
在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看來,近期河南村鎮銀行暴露出的違規違法行為,反映出少數中小銀行的一些共性問題,股權結構復雜,個別股東違法行為嚴重干擾部分中小銀行正常經營,損害了投資者和儲戶的合法權益,為國內金融系統穩定埋下隱患。
王德悅進一步指出,當銀行貼息攬儲明顯高于市場平均利率時,儲戶應當提高警惕,另外,應當選擇有存款保險的銀行,不要將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中,盡量降低風險。
(摘自《北京商報》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