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力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臨安恒信成套電氣制造分公司 張教練 張 坤 劉世忠 徐釗權 陳 偉 曹存余 潘曉軍 潘燕子
抱箍是用一種材料抱住或箍住另外一種材料的構件,常見的有叉梁抱箍、拉線抱箍、上桿抱箍、吊線抱箍、撐腳抱箍、卡盤抱箍、裝擔U 型抱箍、一型分線箱抱箍、T 型分線箱抱箍、分線盒抱箍。目前我公司制作的抱箍主要有四種型號(圖1),并作為開關柜(如的配件使用,應用比較廣泛。
圖1 抱箍的四種型號
隨著2015年杭州市獲得“2022年亞運會主辦權”,配網改造工程大幅度增加,公司開關柜出貨量也隨之增長,抱箍作為中置柜中固定線纜的配件必不可少,隨著日訂單數量逐步增加,這就要求中置柜各生產環節在保質保量前提下縮短工期。目前,我公司對抱箍的生產工藝存在著生產工藝復雜、步驟繁多等問題,大大降低了對抱箍的生產效率,故如何設計一款快速有效的抱箍生產設備這是本文主要解決的問題。
預計按年生產總量10萬套(四種型號)來計算,每套可縮短48秒,共計可節約1333.33小時,約56天,極大的提高了抱箍的生產效率。我公司目前抱箍生產工藝分四步:毛坯板料在數控沖床沖孔;利用剪板機剪裁適當寬度的毛坯;用現有的折彎機加工出方形抱箍;用臺鉆裝夾相應磨具加工出大致形狀抱箍。通過調查及發現,目前采用的四步抱箍生產工藝存在以下問題:生產效率低、生產工藝復雜、步驟繁多;人力及物力的投入成本較大;工人強度大、對于工人操作水平要求較高;加工精度低,無法形成標準件;合格率低,易造成殘次品;存在人身安全隱患。
利用車間里現有的沖床或折彎機床,使其提供動力,在制作一個上下承壓裝置即可把抱箍壓制成型,從而節省成本和減少抱箍制作工藝步驟。借鑒等勢原理,利用嵌套裝置把承載設備裝設在沖床或折彎機上,利用沖床或折彎機的上升、下降帶動承壓裝置,從而實現承壓實現抱箍沖孔、裁剪、成型一體完成。
通過上述原理,用一臺設備(沖床或者折彎機)、一道工序、一位操作工人(原有工藝需四個工人、四個步驟完成)即可完成抱箍的制作過程,大大減小工作量和工作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及產品合格率:方案一。設計一套集沖孔、剪裁、折彎為一體化的機床;方案二。在現有的數控折彎機增加特制專用的圓弧形凹凸模,利用折彎機提供動力,完成抱箍成型功能;方案三。在現有的沖床上增加特制專用的裝置、利用沖床提供動力,完成裁剪、沖孔、折彎一體功能。
方案一。優點:自動化生產,效率高,降低人工成本,降低材料損耗,提升產品質量;缺點:對工人技術水平要求較高,設備性能要求高,價格昂貴(11萬元左右),增加一臺機床,增加場地的使用面積(7~12平方)。
方案二。優點:機床可增設四套磨具,可批量生產,折彎機工作相對穩定,安全性能高,減少加工流程,提高生產效率,對現有設備改進,降低生產成本,無需增加新設備,減少場地使用。缺點:需定制磨具,針對不同形狀抱箍生產,需拆裝磨具,將原來的四步制作改成三部(只減少一個加工步驟),模具在折彎機上受力不一致,對折彎機壽命有影響。
方案三。優點:一次成型、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合格率高、安全系數高,減小占地面積,對工人技術要求低、容易操作。缺點:需人工換料。
表1 模具材料的選擇
表2 凹凸模具方向的選擇
表3 裁剪順序的選擇
表4 沖針外形優選表
依據總體方案,小組繪制出如下方案細化分解:模具材料(冷作模具鋼、熱軋模具鋼)、凹凸模具方向(凸模在下、凹模在上,凸模在上、凹模在下)、裁剪順序(先裁剪、后沖壓,先沖壓,后裁剪)、沖針外形(圓柱形沖針、扁頂沖針)、導向板裝置(橫向進給、豎向進給)、機床選擇(普通沖床、數控折彎機)。
確定最佳方案:模具材料為冷作模具鋼;凹凸模具方向為圓柱形沖針;裁剪順序為先裁剪,后沖壓;圓柱形沖針;轉向平臺為導向板裝置;普通沖床。其中動力來源主要考慮使用普通沖床與數控折彎機的情況等。
表5 導向板裝置進給方向的選擇
表6 機床選擇
通過對以上方案優缺點進行對比,本著節約成本的原則,最終確定方案三為最佳方案(圖2)。經測試,升降后試驗合格率達100%,符合對策目標。經實際驗證,制作一個抱箍的平均時間為22秒,滿足前期制定的目標。
圖2 最終方案圖
按年生產總量10萬套(四種型號)來計算,每套可縮短48秒,共計可節約1333.33小時,共約56天,產品合格率達100%;生產抱箍時間由原來78秒/套,降低到20秒/套。經效果檢查,一次成型抱箍模具的研制后,抱箍的合格率得到了明顯提高,所需工人數量減少三人,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前期制定目標達成。
經濟效益測算:耗材成本分析。下面我們以20 mm×140 mm 抱箍為例,如果需要裁剪一塊1250mm×2200mm 的鍍鋅鋼板(目前大多采用此型號作為毛坯),可以裁剪930塊,需換料18次,剩余廢料0.146平方毫米。廢料非常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裝置加工成本(試驗+樣機費用)7750元;通過對原有抱箍生產工藝的改進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原來制作抱箍需4名工人配合制作,單套抱箍需1.2分鐘,現在只需一人操作21秒即可完成,效率提高近5倍,合格率提高到100%。如果按照目前每年生產10萬個抱箍計算,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約12萬元。
安全保障:有效解決了對工人工作時的安全隱患。沖床作業所需要工人技術能力比原有四步(需數控沖孔工人、數控裁剪工人、數控折彎工人)加工法對工人的要求,使工人操作更加安全;使用了標準模,提高了行業制作標準制作的規范性,提高了產品合格率;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由原來的四人變為現在的一人生產,提高了效率,節約了人工成本。
本次關于一次成型抱箍模具的研制,有三大創新點:采用標準模具制作,提高了行業制作標準制作的規范性;采用沖床設備改進,有效解決了對工人素質能力過高的需求:沖床作業所需工人技術能力比原有四步(需數控沖孔工人、數控裁剪工人、數控折彎工人)加工法對工人的要求低,企業容易招工;管理水平也明顯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