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陽
(江蘇省金湖中學 211600)

下面給出學生以及我的幾種做法.


注對于上面的“猜”法并不是所有情況都可以使用.


圖3
注1從代數角度看,這種方法巧妙地將含有兩個變量的式子變成只有一個變量,這要歸功于x+y中,x,y前面的系數相同,那如果它們前面的系數不同,其他所給條件不變,此法是否還適用?
注2從幾何角度看,只需要找到圓弧上到直線AB距離最遠的點即可,同樣的,對于x+y中x,y前面的系數不同,其他所給條件不變,是否還是尋找圓弧上距離直線最遠的點?




圖4




從而(x+y)2=1+3xy.
又1=x2+y2-xy≥xy(當且僅當x=y時取等號),從而(x+y)2=1+3xy≤4.
故x+y的最大值為2,此時x=y=1.
我們對條件中的系數做變化,題目變為:

圖5
如果我們用猜的方式來看這道題,是不能很明顯地猜出來,那么這種方法就有很大的局限性.下面用剩下的幾種方法試一下.











由柯西不等式可得





由此例我們可以推廣:當改變條件和問題中同一變量前的系數時,問題可以化歸到只改變條件或問題的此變量前的系數.那么我們可以類比,如果同時改變條件和問題中兩個變量前的參數時,例如:

那么如果改變題目中其他我們沒有涉及的條件呢?
在研究了改變條件即前系數幾種方法的可行性之后,我們來研究題目本身,從建系的角度去分析題目,如圖6,我們將OA,OB隱藏,那么你會發現圖中只剩下一段120°的圓弧,以及動點C,定點O,那么我們可以進一步將題目模型簡化為:一段函數(兩個端點),函數上一動點,以及函數圖象外一點(定點或是動點).我們先從最簡單的模型開始,假設認為函數圖象外一點為定點,此定點設為二維空間xOy中的原點,即點O,至于這一段函數,我們主要研究高中初等函數,函數的兩個端點記為A,B.

圖6

(1)如果函數f(t)是一次函數,且此函數不過原點,那么x+y為定值1.



(3)如果函數f(t)為指數函數,設f(t)=ex,




對于數學問題的解決,如同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接近蔥芯,慢慢地接近問題的本質,對于上面問題的探討過程,我們從題目本身引申出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從方法中找到一些方法的局限性和復雜程度,由此引發了我們對問題的延伸,引發我們改變題目中的條件或是問題,會對之前的方法有著怎樣影響的思考,從中我們學習到了化歸的思想,不僅僅是化歸算式,而且還化歸了題目.在此基礎上,又引發了我們對題目本身的探討,簡化了題目的數學模型,拓廣到一般情況,找到了題目的本質,至此我們對整個題目的看法有了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