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章逸
2022年3月8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空天軍在沙赫魯德戈壁發射信使三級運載火箭,成功將努爾-2軍用衛星投送至預定軌道。這是伊朗成功發射的第二顆自主研發的軍用衛星,同時也宣示伊朗或已掌握洲際彈道導彈技術。2022年3月13日,革命衛隊空天軍向伊拉克埃爾比勒發射12枚法塔赫-110彈道導彈,導彈精準命中美國新建領事館旁的別墅區。革命衛隊為此次事件負責并宣稱,擊中的目標是以色列駐伊拉克的間諜中心,伊朗并不會對以色列的惡意行為無動于衷。不久后,胡塞武裝被指責使用伊朗生產的導彈和自殺式無人機襲擊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的煉油設施和當地凈水廠。
近日,沙特吉達的石油設施、宰赫蘭的水源儲備設施以及南部小城薩穆塔的變電站又遭到胡塞武裝的導彈襲擊,爆炸引發的大火持續一整夜。為回應中東近來伊朗導彈引發的襲擊事件,美國于當地時間3月30日宣布施加針對伊朗彈道導彈的制裁,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對此表示:“伊朗彈道導彈的相關活動正持續破壞中東穩定,美國將繼續運用一切可行手段對其實施干擾。” 西方媒體均表示,在烏克蘭局勢高度緊張、恢復《伊核協議》迫在眉睫、國際能源危機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伊朗及代理人正利用導彈襲擊、自爆無人機等手段干預地區事務,意圖撬動更大的戰略杠桿。有關導彈技術控制制度、2231號決議與《伊核協議》延期的相關討論再度火熱,伊朗彈道導彈實力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據伊朗國內外媒體報道,伊朗目前已經形成近程、中程、遠程全覆蓋的彈道導彈體系,但伊朗的統計標準與國際慣例并不相同。根據國際通用技術標準劃分,射程1000千米以下為近程導彈,1000~3000千米為中程導彈,3000~8000千米為遠程導彈。從伊朗現有的運載火箭能力來看,伊朗實際上已經具備發展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但并未公開亮相任何洲際彈道導彈。由于伊朗以及地區伙伴長期使用中近程彈道導彈,伊朗在這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技術成就,并推出了一些技術相對成熟的導彈型號。
伊朗的軍事力量主要由革命衛隊和伊斯蘭共和國軍(簡稱“軍隊”)構成,其中防空力量主要屬于軍隊,常規航空力量分屬軍隊空軍和革命衛隊空天軍,而作為戰略武器的彈道導彈直接歸屬于革命衛隊空天軍。伊斯蘭革命衛隊空天軍下屬的阿勒·卡迪爾導彈司令部是革命衛隊彈道導彈部隊作戰指揮機構。伊斯蘭革命衛隊空天軍下轄的阿勒·加迪爾導彈司令部指揮下屬5個彈道導彈旅:裝備流星-3彈道導彈的第5雷霆導彈旅、裝備流星-1和流星-2彈道導彈并負責管理霍拉姆阿巴德地區伊瑪目阿里基地的第7阿勒·哈蒂德導彈旅、裝備近程彈道導彈的第15卡埃姆彈道導彈旅、裝備澤伊爾近程彈道導彈的第19佐勒菲卡爾導彈旅和第23圖希德導彈旅。另外伊朗有3所院校負責培養彈道導彈技術人員以及相關軍事人員,分別是伊瑪目侯賽因大學、馬立克阿什塔爾大學和薩納姆學院。
此外,伊朗還有多個導彈基地,包括阿布穆薩島北部導彈基地、巴赫塔蘭導彈基地、阿巴斯港導彈基地、伊瑪目阿里導彈基地、伊瑪目霍梅尼太空中心、科斯塔克導彈基地、馬什哈德空軍基地和大不里士導彈基地等 。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勝利伊始,由于人質危機和伊朗在諸多事件上的強硬態度,西方國家接二連三地終止了對伊朗軍售,并對其實施多方面制裁。在此情況下,為維護政權穩定,伊朗不得不思考國防建設上的自給自足。特別是在兩伊戰爭期間,伊朗從伊拉克的導彈襲擊中親身體會導彈的威力,并意識到導彈對于發展中國家,具有平衡常規軍力不對等的作用。此外,霍梅尼為打破國際社會的技術封鎖,在演講中多次提出“我們能行”和“自主創新”的口號,并鼓勵國內社會把制裁和孤立當作發展自身的機會。如果非要提煉伊朗立國至今的導彈工業發展核心思想,可以用霍梅尼演講中的一段話加以概括:“這場戰爭(兩伊戰爭)、經濟制裁以及外國專家撤離是真主賜予的機遇,盡管這個機遇使我們手足無措。然而若是政府和軍隊無視霸權主義者的產品,提升自主創新的能力,那國家就有望實現自給自足,擺脫由敵人封鎖而造成的貧窮。”
伊拉克埃爾比勒遭伊朗法塔赫-110彈道導彈打擊后
從伊朗早期的導彈產品外型和性能參數可以看出,其導彈工業主要靠仿制蘇制導彈起家,其設計理念有明顯的蘇式風格,即制作工藝不要求十分標準化,導彈零部件和材料也不需要達到一流質地,主要強調實用性和批量化大規模生產。雖然早期伊朗從多方來源獲得的導彈及技術無法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提并論,但為伊朗國防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自力更生的伊朗導彈工業部門的設計發展理念一直秉持在原創的基礎上再創造,使用逆向研究的原則,在原有的老舊蘇制導彈基礎上進行改革創新,推陳出新。
隨著導彈作為力量均衡器的價值日益突出,1998年11月4日,伊朗成立了航空航天工業組織,把原先的導彈工業部門整合其中,并將航空航天工業組織歸入國防與武裝部隊后勤支援部下轄單位之列。該組織成立后,伊朗加強了國內22所相關單位同航空航天工業組織的合作。該組織旗下主要有兩個部門負責彈道導彈的研發和生產,其中一個是沙希德·海馬特工業集團,另一個是沙希德·巴克利工業集團。此外,導彈工程的監管工作由航空航天工業組織,國防工業組織和國防與武裝部隊后勤支援部共同負責。
盡管存在制裁,由于導彈屬于涵蓋多方面技術的工業產品,伊朗通過民用工程和學術交流繞過了軍售制裁,借機發展了航電、化工、鍛造、材料、熱力、機械及自動化等多方面技術。目前,伊朗導彈工業已掌握多種技術,其中包括:設計并制造各型號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包括二級火箭和其他多級火箭;設計并制造各型號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其主要裝備伊朗目前主流地對地導彈;生產作戰用途不同的戰斗部;設計并生產應用于導彈的各型自動化電子數控元件及控制系統;設計并生產測量導彈狀態的相關儀器,包括陀螺儀和加速度測量儀;設計并制造導彈的液壓裝置、氣動裝置和精密電子元件;掌握監控和獲取導彈數據和信息的相關技術以及冶煉特種材料等相關技術。
截至2020年的伊朗導彈發射次數統計
從上述技術分布來看,伊朗已完全具備生產常規導彈的能力并具備相當成熟的配套技術。此外,結合伊朗和親伊民兵組織裝備展示情況也可以判斷,目前伊朗已經熟練掌握近程彈道導彈技術、中程彈道導彈技術和巡航導彈技術,由于巡航導彈技術和無人機技術重合度很高,故伊朗在無人機領域也必然取得不俗成就,僅在2021年內,美國及其盟友就在中東多次遭到自殺式無人機襲擊。從伊朗近年來的導彈試驗來看,伊朗的導彈工業發展勢頭強勁。自1991年至2020年,發射21種各式彈道導彈共173枚,其中多款彈道導彈為首次亮相測試,還并未批量生產及時裝備部隊。其中有78枚用于作戰行動,發射成功率在90%以上;95枚用于導彈實驗,其中有51枚發射成功。但伊朗在運載火箭技術上存在重大技術漏洞,直至2020年、2022年才將衛星成功發射上天并送至預定軌道。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來源,僅能根據運載火箭能力判斷伊朗具備設計并制造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但由于技術的不成熟和高昂的研發經費,開發洲際彈道導彈并不符合目前伊朗的經濟形勢,也不能滿足伊朗武裝代理人組織的現實需求。前任革命衛隊總司令阿里·賈法里曾于2017年表示伊朗的導彈射程范圍已經足夠。此言表明開發洲際彈道導彈并不是伊朗導彈計劃側重的重點。由于伊朗意在建設“抵抗軸心”,提升伊朗地區影響力,近程彈道導彈和巡航彈道導彈成為親伊武裝襲擾美國及其盟友并以此改變地區均勢的有力杠桿。因此,伊朗導彈工業側重于該方面的發展建設,而且該領域技術相對成熟。
以色列擁有中東地區最先進的彈道導彈武器庫,以色列的大部分導彈是近程戰術導彈,彈道導彈種類較少,其中以杰里科系列彈道導彈為主。其中以色列杰里科-3遠程導彈的射程已經達到驚人的4800千米,并且精度可以保持在200米以內,打擊范圍可覆蓋整個歐洲。在國外技術支持下,以色列生產了多種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并將其中一些出口到他國。
沙特阿拉伯擁有一個小型彈道導彈武器庫,這些導彈最初是在80年代美國拒絕向其轉讓導彈后購買的,而其自身并無任何彈道導彈研發和生產能力。沙特彈道導彈部隊是沙特皇家防空部隊(RSADF)的單獨分支單位,該單位被稱為沙特皇家戰略導彈部隊。理論上沙特導彈射程可達3000千米,但沙特對外購裝備的維護能力以及皇家戰略導彈部隊的作戰機動能力似乎并不可靠。
由于國際制裁和技術封鎖,伊朗大多數彈道導彈為自己研發制造。目前,伊朗擁有多種不同射程的彈道導彈,且數量龐大。此外伊朗還具有完整的導彈工業體系,以支撐伊朗不斷突破新的導彈技術,發展更先進、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近年來,伊朗多次高調進行彈道導彈試射,不斷推陳出新。在實戰中也多次使用導彈襲擊敵方目標,有效地證明了伊朗在地區不俗的彈道導彈實力。
從數量和種類上來看,伊朗目前擁有中東地區最龐大,最多樣化的彈道導彈武器庫,地區國家在數量上、種類上都無法與伊朗進行匹敵。從射程來看,伊朗彈道導彈的射程已經達到2000千米,已經能夠覆蓋包括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美軍各基地在內的中東所有敵對目標,以及南歐、南亞地區。但與以色列和沙特相比,射程還有所不足。伊朗近年來成功發射運載火箭,可以看出伊朗很可能已經掌握中遠程彈道導彈技術。但是由于部分關鍵技術的限制,以及國家安全戰略的需要,伊朗領導人決定以發展和改進射程在2000公里以內的固體推進劑彈道導彈為主。
從彈道導彈工業體系來看,伊朗和以色列都擁有完整的彈道導彈工業體系,并且已經掌握相關技術,能夠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自主研發生產國產彈道導彈,但沙特并不具備此方面的任何能力。從精度上看,以色列由于技術優勢以及外國技術的支持,其彈道導彈打擊精度勢必要優于伊朗,伊朗大多數彈道導彈使用慣性制導,盡管精度不斷提升,但由于缺乏衛星制導的能力,其彈道導彈打擊精度還有待提升。
伊朗與以色列的彈道導彈相比,雙方各有千秋,任何一方都未形成全方位優勢。以色列講究層層分布,部署了近程、中程及中遠程彈道導彈,打擊范圍廣,打擊精度高。伊朗更強調實用原則,沒有一味追求射程,而是根據自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中短程彈道導彈的技術水平和作戰效能。目前,伊朗已成功發射兩顆軍用衛星,表明伊朗將來可通過國產衛星進行制導。這對于伊朗來說,無疑是在精度上的一大突破。但由于技術限制,以及大多數導彈并不具備衛星制導的功能,伊朗實現大批量彈道導彈的衛星制導還需一段時間。由于沙特的彈道導彈通過購買獲得,自身并不具備任何的自研生產能力且缺乏實戰經驗,沙特的彈道導彈實力與伊朗、以色列兩國相比,基本不具備任何優勢。
伊朗強調軍事領域的積極威懾,以應對國家安全威脅,遏制戰爭,維護和平。實際上,彈道導彈就是伊朗進行威懾的核心手段。鑒于這一事實,西方專家認為,即使解除制裁后伊朗會購買先進的外國裝備,國產彈道導彈仍將因其威懾作用在伊朗的國防組成中發揮重要作用。由此可見,伊朗彈道導彈將在未來持續作為西方與伊朗論戰的核心。
責任編輯:王宇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