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生恒


2022年年初以來,全國農村信用社新一輪改革及其創新發展路徑越來越引人關注。在疫情沖擊、經濟轉型、行業變革帶來的風險日益凸顯,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金融科技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全國各省農信社作為下沉最深、最活躍的農村金融服務主體,正經受著方方面面的考驗。
作為中國銀行業的重要組成群體和踐行普惠金融、支持全面鄉村振興的金融主力軍,農村信用社如何在堅守本源中創新發展,如何利用“后發優勢”實現歷史性的“逆轉”,既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本刊記者就此對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書記、理事長徐翀進行了一次專訪,從河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以下簡稱“河北農信”)的經營理念與戰略戰術的角度進行探討,并對他提出的一系列新穎、獨到的見解加以整理,以供同業機構分享借鑒。
勇毅前行:爭做農村金融排頭兵
《銀行家》:我們注意到河北農信近年來成績斐然,您作為聯社黨委書記、理事長怎么看河北農信的突出貢獻或者說發展特點,河北農信目前在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中處在什么樣的位置。
徐翀:河北農信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黨”的政治屬性不動搖、“農”的生命屬性不褪色,以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發展戰略和全力服務三農為使命擔當,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普惠金融、助力脫貧攻堅和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資金實力強、規模大,市場份額占比高。截至2022年4月末,全省農信系統資產總額為2.4萬億元,各項存款余額突破2萬億元,各項貸款余額為1.3萬億元, 存貸款余額均占全省銀行業的五分之一左右,連續多年穩居全省首位。
普惠金融作用強,社會貢獻度高。2022年4月末,我們的涉農貸款余額為7304億元、小微企業貸款余額為9016億元,分別占全省銀行業的36%和44%,累計投放小額脫貧貸款占全省同類貸款的71%,受到河北省銀保監局表揚。我們在全省設置近5000個物理營業網點、2萬個金融便民店、869個鄉鎮振興金融服務綜合體、8160個ATM等自助設備,是全省唯一一個基本實現農村金融服務行政村全覆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改革發展步伐快,客戶認可度高。經過多年的長足發展,河北農信已經成為省內資金實力最強、服務范圍最廣、發展普惠金融貢獻度最高的銀行業金融機構, 是名副其實的農村金融主力軍和鄉村振興主辦銀行,多次被省政府授予“金融貢獻獎”榮譽稱號,并被評為“河北省最佳普惠銀行”“服務鄉村振興考核評估優秀單位”“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河北網友信賴金融品牌”。
這些成績和榮譽見證了河北農信的蛻變與成長,堅定了河北農信的初心與使命,也始終鞭策著河北農信堅定不移聽黨的話、跟黨走,在穩中求進、轉型求變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勇毅前行。
蓄勢賦能:做好鄉村振興主力軍
《銀行家》:農信社、農商行等農村金融機構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在中央部署的全面鄉村振興戰略落實過程中,特別是在支持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河北農信有哪些重要舉措或發展思路,如何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質效?
徐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河北農信因農而生、因農而興、因農而強,在近百年的奮斗歷程中,始終堅守初心使命,耕耘在服務和建設三農的土地上。尤其是近年來,河北農信始終堅持政治站位,以做優做強鄉村振興主辦銀行為政治責任和歷史責任,堅定不移做好農村金融服務工作,持續為三農和實體經濟發展蓄勢賦能,助力鄉村振興和實現共同富裕。
全力做優鄉村振興金融服務
加強頂層設計。河北農信對標鄉村振興戰略總體要求,制定了《河北農信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施方案(2021~2025 年)》,確定了“支農規模持續提升、‘雙基’共建成效顯著增強、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普惠金融服務水平持續增強、支農能力明顯提升”五個工作目標,明確了重點工作領域、具體推進措施、詳細實施步驟,在統籌全轄農信社持續做好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建立了制度依據。
強化銀政合作。河北農信先后與省農業農村廳以及廊坊、張家口、保定等10個地市政府簽署了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合作協議,互補資源優勢,共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河北落地落實;與省政務辦開展戰略合作,推動金融服務進綜合服務站、政務服務進農信網點,協力建設“政務+金融”服務新模式;與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委組織部、省農業農村廳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河北省實施“農村金融服務專員”制度試點工作方案》,河北農信作為主辦行承擔70% 的駐村“農村金融服務專員”人員派駐任務,建立了銀政聯合推進鄉村振興的“命運共同體”。
優化信用環境。繼續深入開展“雙基”共建農村信用工程。特別要說明的是,河北農信自2016年起開展的“雙基” 共建農村信用工程,已連續六年(2017~ 2022年)被納入省委一號文件內容,作為重點工作加以推進。截至2022年4月末, 我們已經評定信用戶174萬戶,“雙基” 農戶貸款余額達到1772億元。2022年, 我們還在原有工作基礎上,制定《指導意見》,立足“新”字,通過推廣應用新制度、積極開展新合作、大力拓展新客戶、打造系統新流程、創新引入大數據、研發新產品、多渠道開展宣傳等措施縱深推進新“雙基”共建農村信用工程擴面、提質、增效,使這項惠民工程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更多地惠及燕趙百姓。同時,河北農信還有序建成擁有百余項生活服務功能的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綜合體869個,發行鄉村振興卡197萬張,持續加大對62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信貸支持力度。我們在這些地區的貸款余額達3902億元,較年初增加167億元。這些工作的開展都為河北農信做優做強鄉村振興主辦銀行夯實了基礎。
持續深耕縣域經濟
圍繞“四個農業”,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即聚焦河北省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產業規劃布局以及各級財政資金重點支持的農業農村重點領域,研究信貸支持措施,加強對相關企業和經營主體的資金支持。
圍繞河北省15個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100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100個高端精品打造工作,深入做好金融服務工作。重點做好土壤環境、種質資源、標準規程、種養技術、現代裝備、品牌包裝等關鍵環節的信貸支持;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延鏈補鏈強鏈,持續做好物流配送體系和骨干銷售渠道的金融服務工作。
圍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加大對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支持力度,有效簡化貸款審批流程,著力增加與需求相匹配的中長期信貸供給,切實提高信用貸和“首貸戶”占比。積極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四位一體生產經營模式,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銜接,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自我發展能力和致富帶動能力。截至2022年4月末,河北農信累計發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余額達174億元,較年初增加32億元。
轉型求變:探索創新發展新道路
《銀行家》:近年來大型銀行服務不斷下沉、金融科技迅猛發展,這對農村金融機構提出了巨大挑戰,河北農信如何應對與大行的競爭,又如何實現金融科技轉型。
徐翀:與大型銀行相比,農村信用社在人員素質、科技力量和技術儲備等方面都處于弱勢,在這種弱勢地位下如何開展“數字化”轉型,有效應對大型銀行的服務下沉,是各省農村金融機構在探索的課題。在“2022年中國農金30人論壇”上,我針對這一課題提出了八個論斷,其中關鍵的一個論點是“農信社如果與大型銀行正面競爭、以弱搏強,最終一定會被淘汰出局”,得到了各省聯社的認同。我提出將數字化轉型與鄉村振興相結合、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鄉村振興的解題思路,并形成了相關課題報告。我簡單歸納為“八條發展新道路”。
正視短板弱項,尋找破題之鑰,探索農信特色發展新道路。重視傳統優勢、體制優勢和數據優勢的規律和運用,全力用好政策、轉型、合作“三把鑰匙”,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的“主辦銀行、數字銀行、開放銀行”。在這方面,河北農信牢牢把握鄉村振興紅利,主動對接和深度參與地方相關政策的制定與落實,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與政府、同業、企業、媒體等開展多領域合作,全力打造“小而精、小而活、小而穩、小而強、小而紅、小而美”的現代金融企業,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特色發展道路。
鞏固傳統優勢,激活數字動能,探索農信創新發展新道路。在推進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把線下優勢和線上業務串聯起來,堅持線下與線上相融合、傳統與創新相契合、網點服務與上門營銷相結合,實現金融服務和質量效益的“乘數增長”。河北農信將充分利用由營業網點、金融便民店、鄉村振興金融服務綜合體和自助設備組成的線下陣地,搭配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電話銀行等自助服務,十大類281種產品服務和“e挎包”等e系列場景服務,構建了龐大的“線上+線下”產品服務體系。
凝聚系統合力,搭建聯通平臺,探索農信競爭發展新道路。在保持靈活優勢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行業系統優勢,把省市縣三級農信機構連點成線、形成合力,有效提升農信社服務鄉村振興的敏捷性、整體性和系統性,聚力滿足鄉村振興領域的“短小頻急”金融服務需求,激發農信競爭新優勢。河北農信深入推進“小法人+大平臺”發展戰略,通過省聯社集中資金力量和專業人才力量,開展平臺建設和技術攻關,搭建了七大類204套應用系統平臺,為基層行社提供統一產品研發、特色產品定制和風險防控服務;基層行社以省聯社平臺為基礎,因地制宜創新推出了數百種特色產品,擦亮了農信金字招牌。
強化系統觀念,打造“后發優勢”,探索農信持續發展新道路。河北農信堅持戰略引領,制定了“123456”的金融科技發展戰略,并通過運用新思維、構建新機制、培養新人才、研發新技術、創造新應用、產出新價值的措施推動戰略有序、有效落實。同時,把數字化轉型作為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雙手準備打好攻堅戰和持久戰,努力做強組織保障、機制保障和人才保障,為開啟農信數字化轉型之路保駕護航。
加強頂層設計,實施戰略規劃,探索農信戰略發展新道路。以“戰略重視+因地制宜”為原則,結合地方發展規劃,以賦能鄉村振興戰略為落腳點,從數字化思維、數字化價值、數字化運營的角度提出轉型愿景、目標和戰略,實現數據賦能、組織賦能、文化賦能。2021年以來,河北省聯社對標中央和河北“十四五”規劃,先后制定了《河北農信發展規劃(2021~2025年)》和《河北農信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實施方案(2021~2025年)》,對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和數字化轉型都做了詳細規劃和具體安排。
開展戰略合作,互補資源優勢,探索農信開放發展新道路。凝聚各方合力,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探索同各領域的深化合作,推動建設助力鄉村振興的“命運共同體”和“發展共同體”。河北農信與河北省農業農村廳聯合推進“雙基”共建農村信用工程,與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開展深度合作,與國內主要媒體開展合作。同時,我們還注重銀網合作、銀企合作,建立了多領域合作推進鄉村振興的大好局面。
堅持同題共答,推進共享共榮,探索農信聯盟發展新道路。通過加強與國有大型銀行的合作,學習和引入先進工具和技術;通過加強與其他中小銀行的合作,實現中小銀行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通過加強與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信機構的合作,實現全國農信“一盤棋”。要以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打造銀銀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新格局。2021年以來,河北省聯社先后赴中國農業銀行總行和浙江、江蘇、安徽、山東四省農信機構實地考察交流,同中國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和中國民生銀行總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謀劃推動數字化轉型、科技建設、智能風控等工作,為河北農信推動數字化轉型賦能鄉村振興做好了前期調研、打好了堅實基礎。2022年,我們還計劃與先進省聯社開展金融科技戰略合作,建立緊密的合作溝通機制,共享相關經驗與成果。
緊跟未來趨勢,深化數字理念,堅定農信未來發展新道路。在經營管理的數字化基礎上,實現組織數字化、溝通數字化和生態數字化的“協同數字化”,通過協同發力、系統推進,構建創新、開放、協同、敏捷、高效、充滿活力的組織機制和隊伍,努力把農信社打造成具有普惠基因、三農血液和數字筋骨的普惠銀行、生態銀行、未來銀行。在這方面,河北農信設立鄉村振興金融部(普惠金融部),整合金融科技服務中心,打造了快速響應的敏捷化組織架構。我們將加強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數字驅動能力和推進技術創新等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建立了人才、機制、項目、產品的良性數字化轉型和賦能鄉村振興生態鏈,有效重組普惠基因、優化三農血液、建強數字筋骨,為全面深化數字化轉型、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農信智慧、農信方案和農信力量。
以農為本:著眼農村金融新需求
《銀行家》:近年來,隨著手機銀行等新型工具不斷普及,廣大農民的理財意識與理財需求不斷增強,河北農信如何把握理財業務領域的發展趨勢、加強負債端的業務創新。
徐翀:近年來,隨著農民理財意識不斷加強、理財知識不斷增加,對財富管理產品需求日益增強,河北農信致力于提升農村地區綜合金融服務能力,豐富農民金融生活。2021年底,省聯社完成了新理財管理平臺系統建設工作,打造了專屬的理財銷售系統和理財資產管理系統,為凈值型理財業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信息化技術支撐。相對于城鎮客戶群體而言,農民客戶投資理財風險容忍度較低,在金融理財方面,更加需要凈值波動小、收益穩定的產品。
河北農信理財業務起步較晚,同時,由于中小銀行理財資產配置受限,目前正處于凈值型理財業務啟動和探索階段。一方面,理財產品風險等級較低,適合農村地區客戶群體對投資理財的風險容忍度,保護農民資產;另一方面,凈值型產品兌付收益率均達到業績比較基準或落入區間以內。同時,產品運作方式單一,期限較短,流動性風險較低,適合農民客戶當前的投資理念。后期,河北農信將根據理財業務規模情況,穩健豐富配置資產,實現農民閑散資金保值升值最大化。
農村市場前景很大,農信社在農村市場有著較強的人緣、地緣優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村地區客戶對財富管理的認識也不斷深入,農信社要以“為農村客戶提供高效的綜合的金融服務,讓農村客戶享受到共同富裕紅利”為目標,為農村客戶設計金融服務方案。一方面,結合當前“雙基”共建“整村授信”活動及鄉村振興政策,宣傳金融政策及產品,主動營銷各類金融產品;另一方面,整合電子銀行產品,加強信通卡特別是鄉村振興卡的推廣,進一步宣傳網銀、手機銀行、農信E購等電子渠道的優越性和便利性,針對不同商戶打造具有各自特點的收單模式,推動存款客戶穩定提升。
以人為本:提升農信人才吸引力
《銀行家》:感謝您的詳盡介紹,最后想請您談一談,在當前銀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大潮中,人才是競爭的關鍵,與數字化轉型步伐較快的其他商業銀行相比,河北農信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存在哪些難點,將采取什么樣的應對策略。
徐翀:當前,河北農信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還存在以下難點。員工隊伍建設方面,員工隊伍結構還不夠科學合理,初始學歷層次不高。與同行業相比,普通類全日制高學歷層次員工較少,高素質人才占比低,有的縣級機構存在人才斷檔現象,河北農信將重點從四個方面進一步加強干部員工隊伍建設。
建立健全多層次員工招錄機制。打造河北農信員工招錄平臺,按年度有計劃地招錄優秀大學畢業生;更加注重引進人才的專業性、稀缺性,創新招聘形式,多渠道引進急需專業人才和高層次管理人才。
暢通員工發展通道。打破單一行政晉升觀念,樹立新的職業發展觀,建立員工多渠道成長機制、員工交流機制和系統內優秀人才遴選機制,為員工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營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環境,不斷提升員工成就感、獲得感。
強化全員教育培訓。構建內訓和外訓相結合的教育培訓體系,有計劃地培養高素質內訓師;針對員工不同的培訓需求,科學制定培訓規劃,并根據崗位需求,定向培養專業型、復合型人才;創新教育培訓方法,線下和線上教育相結合,提升線下培訓的互動性、生動性和實踐性,優化線上培訓考試系統,完善移動客戶端培訓功能,豐富網絡課程內容,構建起兼容、開放、共享、規范的員工網絡培訓體系。
做好干部隊伍梯隊建設。科學選拔、培養和優化干部隊伍,著力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道德品質過硬、管理能力過硬、專業素質過硬的能夠帶領農信高質量發展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健全專業化人才體系,實施“干部專業化能力提升工程”,有計劃地選派具有發展潛力的干部到攻堅一線砥礪才智,落實干部定期交流輪崗制度,形成專業優勢互補、能力結構合理的干部隊伍。
責任編輯:孫 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