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曉慧 張寧寧 劉晨 瞿輝 邵和平








摘要:以蝴蝶蘭雙梗品種甜格格成苗為試材,研究不同低溫與肥水處理對蝴蝶蘭生長及開花的影響,以期探索出促進蝴蝶蘭開花的適宜溫度及肥水培育方案,為蝴蝶蘭花期促控生產提供參考依據。結果表明,促進蝴蝶蘭成熟苗花芽分化發育的關鍵因素是溫度,肥水的影響較小。不同低溫處理模式對蝴蝶蘭甜格格的催花進程及花發育影響差異顯著。24 ℃/18 ℃處理下蝴蝶蘭花芽形成和發育最好;20 ℃/18 ℃處理下花芽形成很好但發育不佳,整體開花進程較慢;晝間高溫阻礙蝴蝶蘭花芽形成,28 ℃/20 ℃處理下蝴蝶蘭未能形成花芽,植株營養生長良好。最佳低溫及肥水處理模式為采用夜溫18 ℃、晝溫24 ℃進行低溫處理,同時施用花多多1號肥,在此處理中蝴蝶蘭花發育進程快,低溫處理20 d開始抽梗,70 d開始現蕾,94 d開花,98 d進入盛花期;花梗發育質量良好,抽梗率為100.00%,雙梗率為85.71%,平均花梗長37.27 cm,花梗側分枝率14.29%,側分枝長8.95 cm;開花整齊度高,現蕾率達100.00%,開花率61.90%,花蕾數10.10個/株,花朵數2.00個/株。
關鍵詞:蝴蝶蘭;開花;低溫處理;肥水管理
中圖分類號:S682.2+90.6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2)12-0168-05
收稿日期:2021-08-25
基金項目:江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項目(編號:JATS[2021]008)。
作者簡介:曲曉慧(1995—),女,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觀賞園藝植物品種選育及栽培繁育技術研究。E-mail:quxiaohui95@163.com。
通信作者:邵和平,研究員,主要從事觀賞園藝植物品種引選及栽培繁育技術研究。E-mail:shaoheping@sohu.com。
蝴蝶蘭(Phalaenopsis aphrodite H.)為蘭科蝴蝶蘭屬植物,花朵艷麗嬌俏、賞花期長、花朵數多,既可作盆栽觀賞,還可用作切花,在世界花卉市場上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經濟市場廣闊[1]。近年來,我國蝴蝶蘭產業發展迅速,已成為優質高效的現代花卉產業之一。目前,生產中廣泛通過調節溫度、營養、外源激素和光照等條件催花,以實現蝴蝶蘭成花的周年供應,但生產中仍存在質量參差不齊、成本高、成花率低等問題,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因此,培育開花早、花期集中、整齊度高、品質好的蝴蝶蘭對其市場競爭力起著決定性作用。其中,溫度和肥水是影響蝴蝶蘭花芽分化的重要因素。低溫處理是促進蝴蝶蘭花芽分化、調控花期的重要技術方法,蝴蝶蘭花芽分化需要一定的低溫積累量,合理的晝夜溫度及持續時間能夠縮短蝴蝶蘭抽梗時間,提高花梗整齊度與花梗發育質量,促進提早開花[2]。促進蝴蝶蘭花芽分化的低溫處理時間不是越長越好,20 ℃以下的低溫最好每天持續在10 h左右[3],抽梗完成后適當提高栽培環境溫度與光照能夠有效促進花梗快速生長與發育[4]。此外,蝴蝶蘭由營養生長到生殖生長,不同的生長階段對營養元素種類和數量均有不同的要求。有報道認為在生殖生長階段適當增加磷鉀肥施用量與施用比例對于蝴蝶蘭花芽分化有明顯的促進作用,是影響蝴蝶蘭開花進程與開花性狀的關鍵因素[5],但也有研究指出,高磷鉀肥的施用比例對花芽分化的促進效果并不顯著[6]。
本研究以蝴蝶蘭雙梗品種甜格格成苗為試材,設置了不同的低溫與肥水處理組合,分析不同處理下蝴蝶蘭花發育進程、抽梗率、雙梗率、花梗長度與花蕾數等生理指標差異,篩選出最優的低溫肥水處理方案,為蝴蝶蘭生產中的低溫催花與肥水管理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及材料
試驗于2021年3—7月在江蘇(南京)現代農業(花卉)科技綜合示范基地進行。試驗品種為蝴蝶蘭雙梗品種甜格格,來自南京江寧臺創園瀚灝園藝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挑選生長健壯、大小以及生長勢基本一致的成熟苗(3.5寸杯苗),栽培基質為進口水苔。供試肥料采用Peters花多多水溶肥花多多1號(含純N、P2O5、K2O均為20%)和花多多2號(含純N、P2O5、K2O分別為10%、30%、20%)。供試植株于2021年3月26日置于光照培養箱(寧波江南儀器廠,型號:GXM-508C-3)中進行低溫催花處理,低溫處理 65 d 后移至玻璃溫室養護。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3種晝/夜溫度和2種施肥模式,共6個處理,由表1可知,每處理21株,3次重復。3種晝/夜溫度分別為:T 0 ℃/18 ℃(晝溫/夜溫);T2,24 ℃/18 ℃;T3,28 ℃/20 ℃。晝溫處理時段為06:00—18:00,其余為夜溫處理時段。2種施肥模式分別為:F 先施用花多多2號高磷肥1 000倍液2次,之后施用花多多1號平衡肥1 000倍液;F2,全程施用花多多1號平衡肥1 000倍液。肥水處理采用施3次肥澆1次水的頻率,根據基質干濕情況及時澆灌。處理55 d后,將T1(20 ℃/18 ℃)和T2(24 ℃/18 ℃)晝/夜溫度調整為26 ℃/22 ℃,以促進花梗伸長生長,T3(28 ℃/20 ℃)晝/夜溫度不變。低溫處理65 d后(花梗長度約20 cm),將供試蝴蝶蘭移至玻璃溫室養護。
1.2.2 培養條件 低溫處理開始后,光照培養箱按設定溫度和光照指標自動運行。花梗萌發期光照度為12 000 lx,花梗伸長期光照度為16 000 lx;光照時間為12 h/d;相對濕度保持65%~75%。玻璃溫室晝夜溫度20~28 ℃;光照度不高于10 000 lx;相對濕度為65%~70%;定期通風,保持空氣質量良好。
1.2.3 指標測定 試驗至植株開花后結束,定期觀察并記錄花發育進程(始抽梗期、始現蕾期、始開花期、盛花期),每10 d調查統計各項生理指標,主要包括抽梗數、雙梗數、花梗長、花梗側分枝長、花梗側分枝數、花蕾數、開花數等與蝴蝶蘭開花密切相關的指標,并觀察蝴蝶蘭生長狀態。花發育不同時期統計標準如下:
始抽梗期(d):從試驗開始到該處理第1株植株抽出花梗的時間;
始現蕾期(d):從試驗開始到該處理第1株植株出現第1個花蕾的時間;
始花期(d):從試驗開始到該處理第1株植株開放第1朵花的時間;
盛花期(d):從試驗開始到該處理50%以上植株開花(至少有1朵花)的時間。
1.3 數據處理與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007與SPSS 1.0軟件Duncans多重比較法(α=0.05)進行數據統計、方差分析與多重比較,圖片拼接采用Photoshop CC 019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溫度和肥水處理對蝴蝶蘭花發育進程的影響
由表2可知,不同處理間蝴蝶蘭花發育進程差異較大。其中,T2F1和T2F2這2個處理整體花發育進程明顯加快,低溫處理20~21 d開始抽梗,70 d開始現蕾,94~95 d開花,98~100 d進入盛花期。T1與T2這2種溫度處理下蝴蝶蘭始抽梗期差異不大,均在處理20~23 d開始抽梗,但T2溫度處理顯著促進了蝴蝶蘭開花,其相比于T1溫度處理,始現蕾期提前了10~11 d,始花期提前13~14 d,盛花期提前13~15 d。T3F1與T3F2這2個處理始終未抽梗。
2.2 溫度和肥水處理對蝴蝶蘭抽梗的影響
T2F1和T2F2處理蝴蝶蘭抽梗速率較快,在抽梗后10 d左右抽梗率達100%,T1F1與T1F2處理蝴蝶蘭在抽梗后20 d左右完成全部植株抽梗;相同溫度不同肥水處理條件下,抽梗率變化速率無顯著差異,由圖1可知,T1F1、T1F2、T2F1與T2F2均在處理20~30 d開始萌發雙梗,其中T1F1雙梗率最高,為100%;T1F2和T2F2雙梗率次之,為85.71%;T2F1雙梗率為66.67%(圖2)。
2.3 溫度和肥水處理對蝴蝶蘭花梗發育的影響
T2F2和T2F1這2個處理的花梗長度一直顯著高于其他處理,且增長速率較快,處理至100 d時,平均花梗長度分別為T2F2(37.27 cm)>T2F1(36.95 cm)>T1F2(33.44 cm)>T1F1(33.43 cm),而T3F1和T3F2未抽梗(圖3)。此外,T2F1的花梗側分枝率最高,為28.57%,T1F1與T2F2次之,均為14.29%,T1F2最低,為4.76%(圖4-A);T2F2與T2F1的花梗側分枝長度顯著高于T1F1與T1F2,其中T2F2的花梗側分枝最長,達8.95 cm,T1F2花梗側分枝最短,為0.71 cm(圖4-B)。
2.4 溫度和肥水處理對蝴蝶蘭現蕾與開花的影響
由表3可知,試驗至100 d,T1F1、T1F2、T2F1與T2F2這4個處理蝴蝶蘭現蕾率均達100.00%,且4個處理間花蕾數差異不顯著,其中T2F2與T2F1處理下的花蕾數較多,分別為10.10個/株和 10.06個/株。T2F2、T2F1與T1F1、T1F2開花率、開花數差異顯著,其中T2F2開花率最高,為61.90%,開花數最多,為2.00朵/株;T2F1次之,開花率為57.14%,開花數為1.77朵/株;而此時T1F1與T1F2尚未開花。
2.5 溫度和肥水處理對蝴蝶蘭植株整體長勢的影響
由圖5可知,T2F1和T2F2這2個處理由于溫度適宜,植株整體長勢最好,葉色深綠,花蕾排列均勻,花朵較大,花型平整,花色鮮艷。T1F1和T1F2這2個處理植株整體長勢較好,花蕾排列均勻,但由于處理溫度較低,部分植株受到低溫脅迫,出現葉色暗沉發紫,移出光培箱后逐漸好轉。T3F1和T3F2這2個處理蝴蝶蘭植株由于溫度較高,一直處于營養生長狀態, 植株整體長勢優良,葉色深綠,但始終未有花芽分化。相同溫度條件下,不同肥水處理之間,蝴蝶蘭整體長勢差異不明顯。
3 討論與結論
低溫是誘導蝴蝶蘭由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的重要環境信號,合理設置低溫溫度與晝夜溫差能夠加快蝴蝶蘭開花進程,提高開花產量與品質[7]。目前,研究認為蝴蝶蘭成熟植株花芽分化和發育所需的晝夜溫度分別為20~25 ℃(晝溫)和15~20 ℃(夜溫)[8],晝夜溫差保持在6~8 ℃[9],而較高溫度(>25 ℃)會阻礙花芽的形成,甚至使已經分化的花芽轉變為葉芽,僅有極少數品種能夠完成花芽分化[10]。本試驗結果顯示,肥水條件一致的前提下,T1與T2這2種低溫處理下的蝴蝶蘭抽梗時間顯著提前,抽梗率均達100.00%,說明20 ℃/18 ℃與24 ℃/18 ℃這2種低溫處理能有效促進蝴蝶蘭甜格格花芽分化;但24 ℃/18 ℃處理的蝴蝶蘭抽梗效率更快、整齊度高,開花進程顯著提前,花梗的發育與分枝也處于絕對優勢,這可能是由于適宜的低溫范圍內,較大的晝夜溫差利于營養物質和同化物積累,加快生長速率,提高蝴蝶蘭的成花品質[11]。此外,T1溫度處理下的蝴蝶蘭雙梗率高,雙梗萌發速率快,因此花蕾數與T2溫度處理相近,由此說明在一定范圍內,環境溫度越低,蝴蝶蘭萌發雙梗比例越大[12]。但是有研究表明,蝴蝶蘭受到冷害的溫度范圍是 10~12 ℃[13],但有的品種在低于16 ℃的處理溫度下就會出現低溫傷害,且低溫處理時間過長也會阻礙其生長發育[14],本試驗中,T1溫度處理下部分植株出現了葉片發紫的現象,說明對于蝴蝶蘭甜格格,20 ℃的晝溫溫度可能過低,已經影響到了蝴蝶蘭正常的代謝活動與生理活性,對其后期的生長發育可能會造成一定影響。T3溫度處理下的2組蝴蝶蘭由于環境溫度較高,花芽分化受到抑制,直至試驗結束也未能正常抽梗。綜合以上因素,24 ℃/18 ℃ 是蝴蝶蘭甜格格低溫催花的最適處理溫度。
氮磷鉀被稱為植物營養三要素,在植物的生長發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5]。陳尚平等與王婷芳等在研究中發現,高磷條件下的蝴蝶蘭花枝數量顯著增多[16-17];李金雨等認為高磷鉀肥對蝴蝶蘭花芽分化的效果最好,其催花率較高,花梗長度與花苞數均較多[18];謝志剛在建蘭培育中施用加倍磷肥能夠增加分株數[19]。這可能是因為磷在植物花芽分化和形態建成中參與了結構物質、能量物質和遺傳物質,對細胞代謝有重要作用[20]。但也有研究者提出了相反的結論,楊光盛等人研究結果表明,蝴蝶蘭對氮磷鉀三要素比例反應不敏感,而對不同氮、鉀源則較為敏感[21];Wang等在蝴蝶蘭花期調控研究中發現,高磷處理對抽梗時間、開花時間及花徑大小沒有影響,且連續施用足量氮肥的處理在花梗長度、花梗直徑、花朵數與開花效果顯著等性狀表現優于低氮、高磷處理[22];劉添峰等認為氮磷鉀肥料配比及濃度處理對蝴蝶蘭開花進度影響不顯著[23]。本試驗發現,低溫處理期間,施用高磷肥與平衡肥對花發育進程影響差異不大;相同溫度條件下,施用高磷肥能夠一定程度上促進花梗分枝,但其他數據指標皆無顯著差異,這表明肥水條件不同對蝴蝶蘭甜格格成花的整體影響不大,花芽分化主要受低溫影響。在適宜溫度下,連續施用適量平衡肥就能夠滿足植株花芽分化所需的營養條件。這可能是由于在蝴蝶蘭營養生長期施用含氮量較高的平衡肥有利于植株積累養分,易形成健壯植株,促進生長與開花[24],不過也可能與試驗所使用的蝴蝶蘭品種,肥料類型、濃度、施用方式及基質特性等有關[25-27],有待進一步試驗研究。
綜上所述,溫度是影響蝴蝶蘭甜格格開花的主要因素,高磷肥與平衡肥的差異對其影響較小。24 ℃/18 ℃(晝/夜)、花多多1號肥處理能夠顯著促進蝴蝶蘭抽梗、現蕾與開花,且多項開花數據指標最佳,植株整體長勢優良,可在實際生產中大規模應用。
參考文獻:
[1]溫永剛,李麗芳,于學斌. 植物工廠蝴蝶蘭催花生產模式的初步研究[J]. 北京農學院學報,2017,32(1):68-72.
[2]唐蕓妃,徐旭華,豐 鋒,等. 溫度對蝴蝶蘭成花誘導的影響[J]. 廣東農業科學,2020,47(9):47-52.
[3]魯守臣,孫紀霞,劉學慶,等. 蝴蝶蘭夜溫控制與開花相關性的研究[J]. 萊陽農學院學報,2003,20(4):282-284.
[4]曾愛平,林紹生,陳中林,等. 蝴蝶蘭花期調控技術研究[J]. 廣西熱帶農業,2004(2):4-7.
[5]劉曉榮. 蝴蝶蘭花芽分化及花期調控研究[D]. 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6.
[6]Wang Y T,Konow E A.Fertilizer source and medium composition affect vegetative growth and mineral nutrition of a hybrid moth orchid[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2002,127(3):442-447.
[7]Su W R,Chen W S,Koshioka M,et al. Changes in gibberellin levels in the flowering shoot of Phalaenopsis hybrida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swhen flower development is blocked[J]. Plant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200 39(1):45-50.
[8]張文波,侯倩茹,董 燕,等. 雙層降溫催花技術對蝴蝶蘭抽梗時期及雙梗率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8(4):79-82.
[9]盧興霞,王麗娟. 我國蝴蝶蘭花期調控的研究進展[J]. 北方園藝,2011(17):215-217.
[10]劉美琴. 蝴蝶蘭成花品質的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現代農業科技,2019(20):130-131.
[11]黃勝琴,郭建軍,葉慶生,等. 溫度對蝴蝶蘭成花誘導的研究初探[J].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42(4):132-134.
[12]李 奧,張英杰,孫紀霞,等. 植物生長調節劑和溫度對蝴蝶蘭雙梗率、花期及花朵性狀的影響[J]. 熱帶作物學報,202 42(3):732-738.
[13]樓建華. 溫度、光照及栽培基質對蝴蝶蘭生長發育的影響[J]. 浙江農業學報,1995,7(6):464-467.
[14]楊志娟,張孟錦. 蝴蝶蘭花期調控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12,32(7):62-63.
[15]王永強,杜 麗,王四清. 蝴蝶蘭花期調控研究進展[J]. 北方園藝,2005(3):34-36.
[16]陳尚平,湯久順,蘇家樂,等. 不同氮、磷、鉀水平對蝴蝶蘭養分吸收及生長發育的影響[J]. 江蘇農業學報,2007,23(6):630-633.
[17]王婷芳,楊 帆,何小弟. 氮、磷、鉀配比對蝴蝶蘭生長發育的影響[J]. 中國花卉園藝,2011(22):29.
[18]李金雨,蘇明華,林麗仙. 蝴蝶蘭花芽分化控制技術研究[J]. 福建農業學報,2008,23(4):466-468.
[19]謝志剛. 基質栽培花卉氮磷鉀營養配方研究[J]. 廣東農業科學,2000,27(5):37-39.
[20]吳邦良. 果樹開花結實生理和調控技術[M]. 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5:12.
[21]楊光盛,孫華蔚,葉德銘,等. 數種高經濟花卉作物肥料之間應用研究(二)即溶花卉肥料[J]. 中國園藝,1995,41(1):41-53.
[22]Wang Y T. Impact of a high phosphorus fertilizer and timing of termination of fertilization on flowering of a hybrid moth orchid[J]. HortScience,2000,35(1):60-62.
[23]劉添鋒. 蝴蝶蘭花芽分化后期影響開花品質的因素探析[J]. 福建農業學報,2012,27(9):999-1003.
[24]羅金環,張孟錦,楊志娟,等. 氮、磷、鉀不同配比施肥對蝴蝶蘭營養生長及開花的影響[J]. 湖南農業科學,2012(22):31-33.
[25]張京偉,李元鵬,張英杰,等. 不同基質材料及供水方式對蝴蝶蘭觀賞性狀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20,52(9):54-57.
[26]許明修,朱 嬌,馬蕾,等. 不同栽培基質對蝴蝶蘭礦質營養積累的影響[J]. 熱帶作物學報,2016,37(7):1261-1265.
[27]陸順教,易雙雙,廖 易,等. 蘭花花期調控技術及相關分子生物學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科學,2017,45(18):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