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娟 管水萍 季尹霞 (江蘇省南通中醫院 中醫外科,江蘇 啟東 600;護理部;腫瘤科)
惡性腫瘤是威脅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僅次于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危險因素〔1〕?,F階段,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是手術和放化療〔2〕。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醫療模式的轉變,放化療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反應也逐漸得到重視,臨床上采用多種方式防治患者不良反應,如化療前給予患者護胃止吐藥物〔3〕,除此之外,也常采用中醫藥的技術防治化療帶來的諸多不良反應〔4〕?;熞鸬奈改c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腹脹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給患者生理和心理帶來諸多負面影響〔5〕。子午流注理論中十二經絡的流注氣血于寅時流注肺經、流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丑時流注肝經,再從肝經流入肺經,如此按照特定時間循環往復〔6〕。人體的氣血運行猶如水流輸注一般,隨著子時到午時的不斷推進,氣血的盛衰、腧穴的開闔都有其各自固定的時間。迎時則盛,過時為衰;逢時為開,過時為闔。選擇時間是子午流注治療的關鍵,會直接關系到開穴的結果,擇時施治可有效改善臟腑功效〔7,8〕。子午流注現今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子午流注擇時穴位貼敷常用于緩解患者胃腸道不良癥狀,有較好的療效〔9〕。而本研究擬對比分析子午流注擇時穴位貼敷與聯合微針針刺對防治化療所致胃腸道反應的療效。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江蘇省南通中醫院化療的患者96例,隨機分為穴位貼敷組和聯合組各48例。穴位貼敷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60~78歲,平均(68.65±5.51)歲;聯合組男29例,女19例,年齡60~81歲,平均(70.14±5.52)歲。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診斷為惡性腫瘤,且需化療;②患者≥60歲;③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者本身存在消化系統功能障礙易產生惡心嘔吐癥狀;②患者有認知障礙、精神系統疾?。虎燮渌到y有嚴重功能障礙;④接受其他易引起胃腸道反應的藥物治療。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方法 所有化療患者給予止吐護胃治療方案,化療前遵醫囑給予預處理藥物前用昂丹司瓊注射液(商品名:樞丹,寧波天衡制藥)2 ml∶4 mg 加生理鹽水 20 ml 靜脈推注,奧美拉唑(武漢海特生物制藥有限股份公司,國藥準字H20123044 規格:60 mg)加入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地塞米松(馬鞍山豐原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748,規格5 mg)加生理鹽水10 ml靜脈推注,1次/d。穴位貼敷組采用子午流擇時注穴位貼敷治療:將白芥子1份,黨參0.5~0.8份,肉桂0.8~1.5份,黃芪0.8~2.0份,白術0.5~1.0份,當歸0.7~1.5份打成粉過篩,加0.5~1.0份姜汁,攪拌呈糊狀,做成藥餅,敷在穴位上。上午7~11時貼于脾俞、內關、曲池、雙足三里穴位,1貼/d,每次4~6 h。聯合組在穴位貼敷組基礎上擇時采用微針針刺治療,用75%乙醇棉球消毒局部皮膚,然后取出微針,撕去剝離紙,將微針貼于穴位上,再按壓微針以刺激局部穴位,產生電效應,且按壓力度由輕至重,以患者局部出現酸、麻、脹、痛感為宜,微針持續留置人體,隔天更換,按壓3~4次/d,每次5~10 min。擇時:辰時與巳時(上午7~11時),穴位:內關、中脘、天樞、足三里。兩組均治療1 w。
1.3惡心嘔吐情況評估 比較兩組治療第1、3、7天惡心嘔吐發生情況。
1.4生活質量評估 按照社會功能-36 國家標準生活質量測定量表〔10〕,從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8個指標,軀體生活質量、心理生活兩方面評價患者治療前和治療1 w后的生活質量,每項指標分值0~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
1.5滿意度評價 根據本院自制滿意度量表,在治療前和治療后兩個時段評估患者滿意度。
1.6不良反應 評估患者治療期間和治療后是否出現皮膚濕疹、過敏等不良反應。
1.7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
2.1兩組惡心、嘔吐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第1~7天,惡心、嘔吐發生率均逐漸降低;第3天和第7天,聯合組惡心、嘔吐發生率低于穴位貼敷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軀體生活質量評分、心理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穴位貼敷組(P<0.05);生活質量總體評分聯合組顯著高于穴位貼敷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惡心、嘔吐發生情況比較〔n(%),n=48〕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2.3兩組滿意度比較 治療前,穴位貼敷組滿意度評分〔(7.12±1.27)分〕與聯合組〔(7.41±1.35)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較治療前有所提高,且聯合組〔(8.93±2.16)分〕高于穴位貼敷組〔(7.75±2.0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穴位貼敷組出現皮膚過敏3例,聯合組未出現皮膚過敏癥狀。兩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胃腸道反應是惡性腫瘤患者化療后常見的不良反應,據估計,70%~80%的化療患者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心嘔吐癥狀〔11〕。惡心嘔吐等胃腸道不良反應會導致患者代謝紊亂、營養失調、體重減輕,對患者生活質量會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更會導致患者出現諸多心理問題,甚至降低化療依從性〔12〕。降低患者化療不良胃腸道反應,對于患者整個治療和預后來說都非常重要〔13〕。傳統西藥治療惡心嘔吐大多依靠 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發揮作用,但該物質導致患者出現便秘、腹瀉等不良反應〔14〕。
本文顯示總體療效穴位貼敷聯合微針針刺療效優于單純子午流注擇時穴位貼敷,與李海霞等〔15〕研究結果一致。子午流注擇時穴位貼敷聯合微針針刺對患者惡心嘔吐癥狀的改善概率與王婭玲等〔16〕研究結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