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鵬
(廣西桂禹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南寧 530023)
廣西主要支流黔潯江平南縣潯江南岸武林鎮段治理工程位于平南縣武林鎮,距離縣城27 km,工程主要由防洪堤、護岸、防洪排水閘3部分組成。工程等別為Ⅳ等,堤防、護岸、防洪排水閘等建筑物級別為4 級。防洪堤按10 a 一遇洪水標準設計,排澇自排標準為10 a一遇年最大24 h暴雨洪水。
根據《平南縣武林鎮總體規劃圖(2012—2030)》劃定的鎮區發展范圍,武林港至白沙江與潯江匯合口(以下簡稱“兩江匯合口”)段原堤防為沿江省道S211,高程為35.00~35.30 m,上游封閉點為平南縣城,滿足防洪要求;兩江匯合口到武林船廠段,已建有部分防洪堤,防洪堤高程為35.00~35.20 m,滿足防洪要求,但是防洪堤外有大片居民無法得到防護;武林水閘至兩江匯合口段,上游接武林水閘,武林水閘高程為34.8 m,滿足防洪要求,下游接潯江沿岸原有防洪堤,高程為35.20 m,滿足防洪要求,白沙江兩岸居民區沿江分布,地面高程為30.50~31.80 m,不滿足防洪要求。因此,擬進行武林水閘至兩江匯合口段及兩江匯合口至大竹根村段的堤防工程建設,以實現武林鎮鎮區的封閉防護。
(1)武林閘至兩江匯合口段。從武林水閘至兩江匯合口的白沙江河段,左、右兩側鎮區的民房均沿著河岸邊分布,若堤線往里側布置,則造成大量拆遷。堤軸線在不侵占河槽并盡量減少拆遷的前提下,推薦沿河岸岸坡頂布置,不再進行方案比選。
(2)兩江匯合口至大竹根村段。從兩江匯合口至潯江下游的武林船廠段,已建有部分防洪堤,但未與下游高地封閉,且已建防洪堤外有大片居民房屋,不滿足防洪要求。本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了方案一(可研)與方案二兩個堤線布置方案比較,并選擇方案二作為推薦方案。本次初步設計在進行現場踏勘復核后,綜合考慮工程布置、城市規劃、地方需求、工程占地、工程投資等因素對新建堤段軸線進一步比選,經與武林鎮人民政府溝通,擬進行方案一(本次)與方案二兩個堤線方案比選。比選方案布置見圖1。

圖1 兩江匯合口至大竹根村段堤線布置示意圖
經比選,雖然方案一(本次)比方案二總投資多297 萬元,但考慮到大片居民的防洪需求及鄉鎮臨江道路規劃要求,故兩江匯合口至大竹根村段推薦采用方案一(本次)。
護岸沿白沙江兩岸及鎮駐地范圍內潯江右岸武林港至武林船廠的河段布置,除了兩江匯合口處已修建有部分護岸外,其余岸坡主要為土質岸坡,沿線岸坡植被發育,河岸坡度一般為20°~30°,局部受河水沖刷淘蝕較嚴重地段岸坡坡度為40°~60°,坡高7~15 m。局部地段岸坡結構較為松散,抗沖刷能力弱,岸坡穩定性差。
從保護堤防安全及防護岸坡的角度考慮,考慮在武林港至兩江匯合口段、白沙江武林閘至兩江匯合口段兩岸及兩江匯合口至武林船廠段布置護岸建筑物,護岸軸線基本沿常水位線岸坡布置,局部進行平順處理。
選擇土堤、土石混合堤、砼U型堤3種堤型進行比選,從地形、地質條件及生態等方面綜合分析,擬采用斜坡式土堤和砼U型堤。
武林鎮段水面線22.42~22.38 m(武林港至武林船廠)為長洲庫區的常水位,考慮波浪等因素,23 m高程以下岸坡為水位頻繁變動區,岸坡防護措施應著重考慮水流沖刷、船行波浪沖擊的防沖抗沖需要;23 m高程以上岸坡防護措施應著重考慮生態功能,滿足環境要求。
(1)水位變動區護坡方案。沿線水位變幅區岸坡結構較為松散,抗沖刷能力弱,因船舶的浪擊和河水沖刷等作用形成明顯的掏腳現象,親水平臺建基面以下適宜墻式基礎構造型式,擋墻趾部以外采取相應的防沖措施。對河道岸坡坡腳選擇重力式混凝土擋墻護岸、衡重式混凝土擋墻護岸、預制磚砌塊擋墻護岸和生態格賓網籠擋墻護岸4種方案進行比選,經綜合分析,選用重力式混凝土擋墻方案,耐久性及抗沖性能好,能夠有效地對岸坡進行防護,保證河道走勢的穩定。
(2)水位變動以上護坡方案。擬在常水位以上進行貼坡護岸,選擇生態格賓網籠+草皮護坡和鉸接式混凝土護坡磚護岸兩種方案進行比選,經綜合分析,選定生態格賓網籠+草皮護坡方案。
堤防段保護的對象為武林鎮鎮區,保護范圍內目前主要為鎮區和耕地,現狀地面高程低于10 a一遇洪水位。防洪堤軸線沿河岸岸頂布置,武林閘至兩江匯合口段上游起點為武林水閘,該水閘閘頂高程為34.8 m,滿足防洪要求,下游終點接S211省道,省道高程為35.20 m,滿足防洪要求。下河碼頭至大竹根村段上游起點與原堤防相接,下游終點與高地連接。
防洪堤總長1.801 km,其中土堤1.367 km(白沙江左岸長0.176 km,右岸長0.34 km,兩江匯合口至大竹根村段長0.851 km),布置在白沙江兩岸以及潯江右岸兩江匯合口至大竹根村段的開闊地段;砼U型堤長0.434 km(白沙江左岸長0.196 km,右岸長0.238 km),布置在白沙江兩岸狹窄處岸坡頂。防洪堤采用堤路結合型式,土堤堤頂高程為33.90 m,堤頂寬4.0 m,內外坡坡比均為1∶2;砼U 型堤堤頂高程為33.70 m,墻頂寬4.0 m。
防洪搶險道路沿防洪堤堤頂布置,長1.801 km,凈寬3.1~3.5 m,采用混凝土路面。
擬在武林水閘至兩江匯合口兩岸、潯江右岸武林港至兩江匯合口段、潯江右岸兩江匯合口至武林船廠段進行防護,除了兩江匯合口處及武林水閘處已修建有部分護岸外,其余岸坡均未防護,擬新建護岸工程,對新建防洪堤及現狀岸坡進行防護,護岸總長3.532 km(白沙江左岸長0.213 km,右岸長0.434 m,武林港至兩江匯合口段長1.749 km,兩江匯合口至武林船廠段長1.136 km)。
護岸岸坡護腳線基本順常水位線沿岸坡坡腳布置,局部不平順段適當進行調順處理。C15(2)砼擋墻頂高程高于常水面以上0.5 m,在23.0 m高程設置總寬3.0 m親水平臺。
新建防洪堤后,將會影響沿線居民區的排澇,為滿足排澇要求,根據堤防沿線排澇分區情況,在各個排澇區地勢低洼處新建排水閘,以滿足沿岸鎮區排水要求。根據排澇需求并結合《平南縣武林鎮總體規劃(2012—2030 年)》雨水管網規劃,在樁號BF0+170、CF0+250、DF0+418、DF0+761處各新建排水閘一座,共新建4座排水閘,。
(1)土堤。在現狀岸頂新建土堤,土堤的內、外兩側坡比為1∶2,采用草皮護坡,坡腳設置排水溝或C15(2)砼護腳。防洪堤頂為總寬4 m 的防汛道路,道路迎水側為C25(1)鋼筋砼防浪墻,道路背水側為C15(2)砼護欄墩。
(2)砼U 型堤。在現狀岸頂新建砼U 型堤,砼U型堤的內、外兩側為直墻,采用C15(2)砼,堤底基礎中間設C15(2)砼截水墻,堤身內江側墻腳設C15(2)砼排水溝,防洪堤頂為總寬4 m 的防汛道路,道路迎水側為C25(1)鋼筋砼防浪墻道路背水側為C15(2)砼花槽。
擬建護岸河段常水位在22.420~22.380 m之間,考慮到波浪爬高及船行波等因素,將23.00 m 高程至枯水位20.02 m 作為水位變動區進行防護,親水平臺設置于常水位以上0.5 m,親水平臺高程23.00 m,透水磚路面總寬為3.0 m,步道臨水側為總高1.2 m的石材欄桿,步道內側為C15(2)砼路緣石。
親水平臺基礎采用C15(2)砼重力式擋墻,墻前直立,墻背俯斜,俯斜邊坡1∶0.5;墻底采用500 mm厚塊石+200 mm 厚砂礫進行基礎換填。墻趾外側水位變動區采用生態格賓網籠護腳防護,生態格賓網籠順河床延伸至非汛期運行枯水位。
親水平臺至常遇洪水位(P=50%)岸坡段,根據岸坡現狀,對局部崩塌的岸坡或較陡岸坡按1∶2 削坡處理,對于緩于1∶2 的坡面維持現狀局部進行平整,在削坡后坡面或原狀坡面采用生態格賓網籠進行防護。
新建排水閘為穿堤排水閘,由進水段、排水箱涵段、出水消能段3 部分組成。排水箱涵均采用C25(2)鋼筋砼澆筑,進口設C20(2)砼集水井,箱涵出口處設置鋼拍門,出水段采用跌坎消能型式,兩側設C15(2)砼擋墻。
廣西主要支流黔潯江治理工程平南縣潯江南岸武林鎮段是平南縣防洪排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新建防洪堤、護岸、防洪排水閘等工程措施,并結合龍灘水庫和大藤峽水庫,堤庫聯合運用,武林鎮鎮區防洪能力可提高到20 a一遇,抵御洪澇災害,保障沿江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改善人民生活環境,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