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敏,石春麗,馮 文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南寧 530023)
廣西全區土地總面積23.67 萬km2,降水充沛,水資源豐富,建國以來先后建成水庫4556 座、水電站工程1506座、水閘工程(含橡膠壩)1579座、堤防工程1941 km、各類灌區(片)近5萬處等一大批水利工程[1],形成了相當規模的水利風景資源,與廣西獨特的人文民俗文化和復雜多變的地形地貌融合,構成了富有魅力的水利景觀資源優勢區[2],為越野、馬拉松及漂流、垂釣、水球等水上運動提供了良好的體育休閑旅游條件。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日益渴望親近大自然,水利風景區作為能融合體育運動及休閑旅游的絕佳場所,百姓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需求逐年增長。因此,分析研究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競爭力和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
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902家國家水利風景區(見表1),水庫型和河湖型居多。從地區發展來看,華東沿海省份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數目相對較多,華南水利風景資源豐富,發展潛力較大。
截至2021 年底,廣西共建成13 處國家水利風景區和5處自治區級水利風景區。另有開發潛力的水利風景資源201處。這些水利風景區開發以休閑度假、觀光旅游為主,體育旅游開發相對較少。其他一些水利旅游資源,雖然當地老百姓也進行一些農家樂、休閑娛樂等旅游活動,但尚未得到系統和全面的開發。廣西水利風景區分類情況見表2,廣西水利風景區掛牌情況見表3。

表1 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匯總表 個
體育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綜合型產業,不但和體育競賽與演出產業、運動健康與娛樂業以及運動設施工業等密切關聯,同時也包含觀光旅游在出行、住宿、飲食、旅游、玩樂和購物等方面的共同特性。
體育旅游除了具有參與性、民族性、技能性等特點外,還有兩個突出的特征。一是市場界限的模糊性。體育旅游業是我國體育產業的主要部分,包括了工業旅游業的要素,涉及很多工業部門,與體育和旅游活動相關的部門都可以納入運動旅游領域中,使體育旅游領域的邊界更加模糊了[3]。二是基于市場關系的重要性。體育旅游部門不僅包括直接參與體育旅游生產、制作、銷售和消費活動的部門,也包括直接為體育旅游提供保障、技術支持和咨詢服務的部門,其主要經營業務直接旨在為旅游者提供符合其需要的體育旅游商品和服務。

表2 廣西水利風景區分類情況表 個
將多彩體育注入傳統旅游,“體育+旅游”代表了運動健康與觀光度假的完美結合,滿足百姓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將形成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帶動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與融合,極具產業競爭力。目前,發達國家體育旅游收入約占旅游總收入的25%,相對于發達國家,我國體育旅游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我國體育旅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依托各級水利風景區,做大做強體育旅游產業,對于當前我國供給側改革和擴大內需也具有重要意義。

表3 廣西水利風景區掛牌情況
(1)資源優勢。我區幅員遼闊、地理地貌復雜多樣,既有喀斯特山地地貌,也有丘陵及平原地貌,水利風景區具有山水景觀資源多樣、特色突出、品質高特點。同時,我區沿邊沿海,域內民族眾多,水利風景區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質的水利風景資源,為開拓我區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業提供了廣闊市場。
(2)區位優勢。廣西地處北部灣,毗鄰粵港澳發達地區,與東南亞的越南接壤,是我國唯一既沿海又沿邊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核心腹地,地理區位優越。充分開發粵港澳大灣區旅游客戶,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出入境便利條件,憑借“建設桂林國家旅游綜合改革試驗區”的契機、以及崇左市、防城港市和百色市與越南相鄰的地理優勢,可以跨越式發展水利風景區,開展廣西特色水利體育旅游。
(3)交通優勢。廣西公路交通形成了以首府南寧為中心,以出海出邊出省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市縣二級公路為干線、城鄉銜接、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絡。高速鐵路1~3 h 左右可通區內中心城市和周邊省會城市。廣西瀕臨北部灣,海上交通便利,域內有邕江、柳江、黔江等多條大河,基本上已實現水陸聯運。廣西有民用機場6 個,可通國內外56 個城市。基本解決了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外部交通的可進入性、通達性和便捷性,為拓寬體育旅游大客源市場創造有利條件。
(1)思想觀念落后,市場主體不完善。我區對水利風景資源轉化為水利風景資產、公眾對體育旅游的巨大需求和體育旅游產業廣闊前景的認識不足,利用水利風景資源優勢發展體育旅游的觀念尚未形成[4]。從供給側看,政府未制定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合理規劃,產業鏈上、下游開發不足,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大發展的社會氛圍未形成。從需求側看,體育旅游消費的觀念還未徹底形成,民眾的消費意識和消費水平不高。
(2)基礎設施薄弱,體育旅游開發任務重。我區水利風景區大多遠離城區,雖然具有極好的開發價值,但現狀的水利風景區缺乏旅游配套設施,進景區的路也較差,加上各級財政沒有專項資金投入,景區建設前期投資大、收益慢且缺乏財政引導資金支持,大大影響了社會資本開發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積極性,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開發任務重[5]。
(3)管理體制不順,專業人才缺乏。各級政府和部門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和指導,難以形成有效合力;多數水利風景區的經營管理與水利工程的管理一體化,職工多為分流人員、家屬和從社會招聘的人員,文化素質與管理水平不高,缺乏開發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眼光和專業能力,專業人才匱乏。
(1)廣西旅游發展大環境大幅改善。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 號),明確了旅游改革發展重點任務。自治區也制定了《關于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決定》(桂發〔2013〕9 號),《加快旅游業跨越發展的若干政策》(桂政發〔2013〕35 號),對廣西旅游發展進行了全面部署,為我區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隨著北部灣的戰略地位提升及旅游基礎條件改善,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作用,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經濟轉型升級和休閑體育旅游普及助推體育旅游發展。國家和自治區正全面實施轉型跨越發展戰略,廣西更是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廣西產業結構調整的戰略重點,大力發展旅游、商貿、養老等生活型服務業,已形成一批以觀光+休閑+康養等為核心的體育旅游新品牌。同時,民眾運動與健康理念日益增強,廣西優越的水利風景資源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已成為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重要推手。
(3)體育消費的快速增長助力體育旅游騰飛。體育消費代表著一種健康、時尚、高品質的生活方式,體現了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消費升級,加上廣西優越的水利風景資源和獨特的民族風情,公眾對體育休閑旅游的需求和渴望與日俱增,已成為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發展的不懈動力。
(1)周邊地區同類旅游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廣西周邊的云南、貴州、廣東、湖南與我區地形地貌、文化背景、水利風景資源屬性與豐度甚為相似,具有同質競爭特點。
(2)國家對環境保護和水資源管理的要求更加嚴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行嚴格的環境保護政策,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已經深入人心。許多水利風景資源豐富的地區,涉及國家或自治區的自然保護區,一些水庫或河流,已建成當地的城市或鄉鎮的供水水源地或涉及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開發是以水體為載體進行的開發活動,在開發過程中需要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
(3)國家對土地管理的要求更加嚴格。通過嚴格控制建設用地增量,執行耕地保護紅線管控等政策措施,國家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強化節約利用土地。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開發會涉及相關的土地征收或征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開發建設。
(1)加強頂層設計,合理開發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資源。政府高位推動,加強水利、發改、體育、旅游等部門合作,高起點高標準做好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和分年度開發規劃,釋放水的活力、用足民族風情、拓寬產業合作,科學推進水利風景資源、體育、康養、旅游融合發展。整合部門資源和合力,加大財政資金引導,探索新型政企合作模式,選擇水利風景資源、區位、交通優勢明顯,民族風情獨特、文化底蘊深厚的水利風景區先行開發建設,培育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示范基地,以點帶面推動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健康發展。
(2)加大財政資金引導,突破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設施建設瓶頸。體育旅游是一個以服務為導向的行業,具有高資本投資和長期運營的特點,需要足夠的資源來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是政府支持的重要內容,政府應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和引導,先期建設必要的公共基礎設施,給予一定的優惠稅收政策,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資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引入體育旅游產業鏈,提升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產業的競爭力,創造社會資本和政府雙贏局面[6]。
(3)加強水利旅游復合型人才培養。整合高校、行政、企業、社會多方力量,培育和引進一批高水平旅游專業人才團隊,不斷提升全域旅游標準化水平[7]。依托專業人才、激活社會資本力量,開發具有廣西水利風景區特色和民族風情的體育旅游項目。通過資金獎勵、政策指導等方式,幫助各區完善全域旅游服務設施,打造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包”,讓游客感受到廣西“溫度”[8]。
(4)制定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標準體系。針對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相關的企業、設施、從業人員和管理機構,構建相應的安全標準、技術標準、環保標準、服務標準及行業評價標準等標準體系。同時加強安全管理,制定應急方案,對一些危險系數較大的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項目,配備專業人員指導,保障游客安全。
(5)創新旅游營銷,發展雙循環市場。聯合專業團隊設計打造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品牌、旅游形象,在抖音、快手等平臺建立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官方賬號,持續宣傳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品牌。聯合互聯網平臺,打造更多的水利、體育特色文化旅游點,推出一批廣西水利體育旅游“必游點”“必吃榜”。扶持培育一批水利體育旅游志愿者團隊,把民眾培養成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推銷員”。以重點水利風景區體育文旅項目建設為核心,將水利、體育、康養特色文化活動融入全區旅游線路,帶動文旅產業發展,打造廣西豐富多樣的精品旅游亮點。普及體育旅游知識與技能,提升民眾參與熱情[9]。
雖然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的開發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廣西擁有豐富多彩的水利風景資源、獨特的民族文化風情和較大的人口優勢,廣西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擁有廣闊發展前景。政府高位推動、加強財政資金引導、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加強專業人才隊伍和精品水利風景區體育旅游培育,是實現水利風景資源、體育旅游資源、休閑康養資源、民族文化資源高質量融合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