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迎春
(南京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18)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國文化事業進入新發展階段,公共圖書館作為文化陣地的最重要一環,如何把握國家綱領、做好頂層設計、利用館藏資源、運用現代技術、創新服務方式等要素,是公共圖書館將面臨的問題。
尤其是省級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垂直體系中處于關鍵的位置:一方面要落實文化主管部門的行政責任,統籌全省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另一方面要提供優質文獻信息資源和服務的社會職能。從現狀看,我國省級公共圖書館基本位于省會城市,與省會城市公共圖書館在頂層設計、資源保障和地方文化構建上多有重疊、交叉,甚至同質化競爭。且多數省級公共圖書館是依據自身傳統發展定位,缺乏深入的專題調查和研究,往往導致各省級圖書館在實踐中定位不明晰等問題。筆者以省級公共圖書館作為研究對象,初步探討省級公共圖書館定位問題,以期為其他各級公共圖書館的定位與發展提供借鑒和思考[1]。
由于各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國外并沒有完全意義相同、在省域范圍內為其他各級圖書館提供業務指導與資源共享的省級圖書館。僅從行政級別劃分,以美國為例,美國公共圖書館協會曾就公共圖書館的使命、功能、定位等出臺過相關文件,目的是將公共圖書館打造成社區的教育、情報和學習中心。相對來說,州圖書館的功用和在統籌全州圖書館資金、指導全州圖書館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工作等方面,跟中國的省(自治區、市)圖書館有相同之處,負有向本州居民提供服務的義務,又具有作為政府機構的職責,并根據州法和聯邦所規定的圖書館服務的條例促進全州圖書館的發展[2]。以德國為例,德國圖書館尤其重視用戶的需求,始終強調將用戶需求放在首位。按照德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體系分為四級:一級是中小型城市公共圖書館,二級是城市圖書館,三級是若干大城市圖書館(如州立圖書館),四級是國家圖書館;通常情況下,行政上聯邦政府把權限下放給各州,有關文化的政策由州政府負責。大多數州立圖書館由中世紀的宮廷圖書館演變而來,州立圖書館與許多大學圖書館合一,實現了教育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雙重職能。處于三級的州立圖書館在功能規模、職責和服務功能等方面與中國的省(自治區、市)圖書館有相同之處[3]。以澳大利亞為例,澳大利亞由于只有聯邦、州及市三級政府,故其公共圖書館的設置也只有三級,即國立圖書館、州立圖書館和市立圖書館。一般由州議會通過《圖書館法案》,設立州圖書館委員會掌管州內公共圖書館的運作。州圖書館在職責和服務功能方面與中國的省(自治區、市)圖書館有相同之處。
近些年來,關于省級公共圖書館的定位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對具體問題的微觀研究也逐漸增多。“十三五”時期,2017年,柯平、劉旭青、柴赟的文章《省級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解讀》主要從資源保障、業務引領和協作協調3個方面來做好省級公共圖書館的功能定位[4]。2018年,李春海、畢洪秋的文章《轉型期省級公共圖書館職能定位研究背景述略》從3個時間維度進行分析:①起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葉,伴隨著數字化、網絡化興起,由傳統向數字圖書館轉型;②自2001年《公共圖書館法》和《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列入立法進程,在法制化進程中砥礪前行;③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確立“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文章同時指出了省級公共圖書館應向著人本、法治、多元文化服務發展[5]。2019年,李臻、彭松林的文章《省級圖書館功能定位調整的多維度探析》談到省級公共圖書館功能定位界限不清晰、特色不鮮明、核心優勢不突出等問題[6]。2020年,賀美華、鄧文池的文章《現代省級公共圖書館功能定位的思考及構建》結合時代環境的發展變化,建議省級公共圖書館在保留公共圖書館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構建起“七中心一地標”的現代功能。因此,“十四五”時期結合相關的文獻研究成果,我們可以發現時代的變遷、技術的革新和政策的導向,進而為省級公共圖書館的定位提供新方向[7]。
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自上而下分為四級: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依據2018年《中國圖書館年鑒》,我國共有37所綜合性省級公共圖書館(不含臺灣、香港及澳門地區),其中32所省級公共圖書館(廣西壯族自治區設有2所省級公共圖書館,分別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圖書館),5所省級少年兒童圖書館(見表1);另有15所副省級公共圖書館(見表2)。

表1 全國綜合性省級公共圖書館列表

表2 全國副省級公共圖書館列表
由表1和表2可知:上海、天津和重慶3個直轄市處于省市館合一,廣東、湖北、黑龍江、遼寧、四川、江蘇、陜西、吉林、山東、浙江10個省份的省級公共圖書館和副省級公共圖書館同在省會城市。省級和副省級公共圖書館之間在資源保障、業務指導和行業協作存在著交叉、重疊甚至是同質化競爭。因此,如何規劃好省級公共圖書館的頂層設計,突出核心優勢和特色服務,尤其是在政策引導、業務指導、平臺建設、資源保障、閱讀推廣、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定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公共圖書館事業發展規劃是指在不同歷史時期,在新的政策環境、技術發展、行業要求和時代機遇下,為實現公共圖書館持續發展而制定的涉及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的藍圖。

表3 公共圖書館“十三五”規劃與“十四五”規劃內容對照
通過文獻查閱,我國公共圖書館創立于晚清,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并形成規模,在中國近現代社會和圖書館事業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公共圖書館規劃的改變(見表3)對于明確省級圖書館的定位以及發展具有指導意義[8]。
2020年10月26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而為公共圖書館“十四五”時期的定位指明了發展方向,部署了重點任務。
2.3.1 規劃編制的方式。公共圖書館“十四五”規劃的編制模式主要有獨立編制和合作編制。①獨立編制規劃,如:2020年10月15日國家圖書館發布《關于面向社會各界征集“十四五”發展建議的公告》;2019年7月上海圖書館啟動編制,目前處于規劃收官階段;南京圖書館已編制完成《南京圖書館“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②合作編制規劃,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聯合南開大學柯平教授團隊進行“十四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以增強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可行性;深圳圖書館聯合中山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研究團隊進行聯合編制,重點關注目前行業前景、促進城市發展和用戶反饋情況。
2.3.2 相關規劃會議開展。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態勢可防可控,相關規劃會議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陸續召開。2020年11月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主題為“規劃·全視角 發展·高質量”公共圖書館“十四五”規劃學術研討會;2020年11月在遼寧省沈陽市舉辦“十四五”公共圖書館發展戰略研究專題論壇;2020年12月湖南省圖書館學會舉辦“新時代·新機遇·新發展”——“十四五”時期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論壇。一系列會議召開讓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同仁跨越空間的界限,共同謀劃“十四五”公共圖書館發展大計,確定“十四五”公共圖書館發展定位,推動“十四五”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9]。
評估定級作為公共圖書館行業檢驗有效手段,有利于促進圖書館的科學管理和業務建設,提高服務效能。針對省級公共圖書館考察指標,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主要側重于對資源保障、業務引領和協作協調的考察,并從這幾個方面提供省級公共圖書館定位的指引。
省級公共圖書館作為省域范圍內文獻信息的集聚區,向公眾免費開放。收集、整理并保存文獻資源,完善省域文化的建設。在整個評估標準體系中,文獻資源保障是考察省級公共圖書館的重點指標,其中單獨考察省級公共圖書館類評估指標分布(見表4),強調省級公共圖書館在文獻信息資源保障方面的重要地位。
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標準在功能定位上體現省級公共圖書館引領作用的主要有以下4個大指標:業務規范、學術研究、服務創新和閱讀推廣。①業務規范,在省級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采用規范控制數據”“數字資源與傳統文獻的關聯揭示”“文獻編目標準化”“基層輔導與學會工作”“圖書館學會(協會)工作”“館藏發展政策執行情況”;②學術研究,在省級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年均出版著作總數”“圖書館業務研究的組織管理”“館內學術活動”“參加館外學術和業務活動”“年員工人均發表論文數量”“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獎勵”;③服務創新,在省級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微博、微信公共平臺”“觸摸媒體服務”“服務數據顯示度”,省級公共圖書館擔負著指導全省各級公共圖書館運用新技術的責任;④閱讀推廣,在省級公共圖書館評估指標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年閱讀推廣活動次數”“年講座、培訓次數”“年展覽次數”“年數字閱讀量占比”,這一項指標是省級公共圖書館應當承擔的社會職能。

表4 16項省級公共圖書館獨有指標[4]
省級公共圖書館在省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中主要承擔以下3個方面的協作協調作用:①省域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含“本地區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組織本區域聯合編目工作”“本區域服務體系規劃與共建共享”“公共圖書館服務網點建設”指標;②主持、參與聯盟各級圖書館協作協調工作,含“主持聯盟或主持跨地方、跨系統的圖書館協作協調工作”“參與聯盟或參與跨地方、跨系統的圖書館協作協調工作”;③統籌省域重點文化工程,含“統籌本省域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與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統籌本省域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統籌本省域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與民國時期文獻計劃工程的社會責任”[10]。
談到省級公共圖書館定位,“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一切工作唯有運籌劃策,目標明確,循序漸進,才能有所成就。其對內意義在于能夠制定好公共圖書館頂層設計,優化各項工作關系,整合資源和技術優勢,深化管理與服務改革,實現資源利用和服務效能的升級。其對外意義在于把握政策綱領,融入城市發展建設,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創新自身服務品牌與價值,提升省級公共圖書館在省域乃至全國行業內的影響力,發揮引領示范作用,打造省級公共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
省級公共圖書館作為我國公共圖書館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向上承接國家圖書館、國家文化專項工作中心和中國圖書館學會組織開展的日?;顒覽11],向下作為省域的中心館及全省文獻信息資源保障中心、省級公共圖書館培訓和研究中心,全省公共圖書館交流指導中心開展工作,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國家政策高屋建瓴,公共圖書館時刻把握正確引領。①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公共圖書館要勇于擔當社會職能,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發揮智治和特色資源支撐作用。②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美好生活需求作為省級公共圖書館發展方向和著力點。
“十四五”時期,省級公共圖書館要補短板、守傳承、創格局。一方面,找準“十三五”時期面臨的問題和困難,補齊“十三五”時期發展的短板,同時要堅守圖書館的核心價值,傳承文明服務社會,挖掘本館和區域特色文化;另一方面,省級公共圖書館要發展新格局,在內容上要實現服務的轉型升級,在資源上實現館藏結果的特色化,在區域上要實現全覆蓋的科學化,提升省級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國家圖書館老專家的回信中強調:“圖書館是國家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滋養民族心靈、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場所?!笔〖壒矆D書館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充分發揮圖書館在文化傳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傳播中的社會職能,堅定文化自信,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貢獻圖書館的力量。
隨著5G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發展,省級圖書館正加速科技賦能,推進圖書館智慧化建設步伐,提升科學化管理機制、智能化運營手段和精準化服務水平,科技賦能將實現圖書館的整體智治,滿足新階段對文化發展的新要求。①支持“新基建”戰略重點,緊抓數字基建新風口。以書服務為中心轉移到以知識服務為中心,過渡介質是數字轉型,能夠解決省級公共圖書館服務方式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能夠實現全域覆蓋背景下深度一體化、均等化和智能化,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②利用新技術推介,緊跟媒體風向標。圖書館科技賦能的魅力是讓更多的讀者樂享其中,一方面要布局全景流量,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引流;另一方面借助新媒體形式,多層次多方位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社會影響力。
后疫情時代,無論是從全球防疫形勢的整體觀察還是從中國外防輸入和內防反彈的發展現狀分析,人類在一定時間內將長期與病毒抗衡是大概率的發展態勢。做好應急公關,保障省級公共圖書館信息安全素養:①建立完整的應急信息服務體系,輻射全域發揮情報中心的職能,起到快速精準響應公共突發事件。比如向社會公眾傳播權威性的信息,提供相應的咨詢和應急事件服務,疏導和緩解大眾恐慌心理和情緒。②應對特殊事件防御體系,以智慧化的監測預警、高效化的指揮部署、專業化的有效參與,來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培育線上線下活動新業態,滿足讀者服務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