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連江,孫淑霞,盧廣林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 動物科技學院,吉林 吉林 132101)
科技快速發展的新時代,各行各業信息的獲得尤為重要,大數據時代為農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為農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平臺[1-3],市場行情預測、牲畜交易情況匯總[4]、各類畜禽交易平臺的建設與應用[5]、動物免疫情況與疫情監測[6]等均與大數據息息相關。在教學與科研方面,大數據分析的介入使得動物遺傳育種全基因組測序成本大大降低,傳統育種與分子遺傳標記相結合加快了動物育種的速度,育種目標更容易實現且縮短了時間,遺傳育種計劃更適應于市場,大數據時代對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適應就業競爭需要,針對學生動物實驗技能的提高進行了實驗動物技術課程改革,著重于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考核評價標準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綜合能力不僅體現在專業素質上,還體現在思想、人文、創新等方面[7],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也是高校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廣大教育工作者專注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進行了相關研究,包括綜合素質培養內容制定、實施與評價體系構建[8-9]等,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完善與改進。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立德樹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高校全方位、全員育人的重要舉措[10-11]。針對實驗動物技術課程挖掘與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在提高學生動物實驗技能的同時,提高其綜合能力,增強就業競爭力,以適應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的需要及大數據時代的挑戰[12]。
科技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應用,使得人類在疾病防治方面有了長足進步,但如腫瘤、遺傳性疾病、艾滋病等疾病至今仍未能攻克,實驗動物是研究這些疾病的理想動物模型,其為保障人類健康做出了重要貢獻。實驗動物技術課程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主要包括實驗動物和動物實驗技術兩大方面,同時涵蓋了實驗動物福利、實驗動物環境與設施、遺傳學、營養學、微生物與寄生蟲學質量控制標準,每一部分均蘊含課程思政元素,挖掘相關思政教育元素并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在提高學生動物實驗技能的同時,對人文素養、社會價值引領具有重要意義。
實驗動物技術課程是動物科學專業基礎課,能夠使學生掌握動物實驗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了解實驗動物的生物學特性,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培養學生求實嚴謹的科研工作態度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提高動物實驗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具備生產一線工作人員所需要的技能,并具備一定的從業道德規范。
實驗動物技術課程重點訓練學生實驗前動物準備、各組織樣品采集、處理及保存方法,并掌握基本的動物實驗操作技術,學生在了解各種實驗動物生物學特性及其科研應用的基礎上,開展科研活動及從事相關工作能依法依規選擇實驗動物、規范開展動物實驗,力求學生掌握動物實驗操作的新技術、新方法,并會采用統計分析方法分析獲得的數據,為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同時,在使用動物及動物實驗中要遵守一定的規則、符合動物福利政策、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對實驗動物技術課程相關內容進行思政教育元素挖掘,部分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點如表1所示。課程融入思政元素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需根據思政元素結合點撰寫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并與教學目標、教學方法、考核標準相統一,切實將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有機結合。

表1 實驗動物技術課程隱含的思政教育元素Tab.1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mplicated in the course of experimental animal technology
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實驗動物技術課程中的達成情況通過學生成績分析及調查問卷形式進行,按教學大綱和專業培養要求,對2016~2019級動物科學專業學生實驗動物技術課程成績進行統計分析,獲得目標達成情況。
2.2.1 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目標達成反饋
設置問題形成調查問卷,發放給動物科學專業共57名學生。列出4類問題如下: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技術理論掌握情況;在動物實驗中能否遵守動物福利政策;能否運用理論知識分析并解決問題;是否建立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理念。通過調查問卷分析,88%的學生能夠掌握實驗動物與動物實驗技術理論(見圖1);在動物實驗中遵守動物福利政策的占95%(見圖2);教學理論知識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滿意度達98%(見圖3);全員基本實現了通過課程學習建立了愛護動物、尊重生命的價值觀(見圖4),達到了預期目標。

圖1 實驗動物技術課程理論掌握情況分析結果Fig.1 Grasp situation of the theory of the course of experimental animal technology

圖2 遵守動物福利政策情況調查分析結果Fig.2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compliance with animal welfare policies

圖3 理論知識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分析結果Fig.3 Analysis results of improving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by theoretical knowledge

圖4 愛護動物、尊重生命價值觀的實現分析Fig.4 Analysis of the realization of values of caring for animals and respecting life
2.2.2 課程成績比較分析
2016~2019級學生成績情況分析結果如圖5所示。由圖5可知,2016級、2017級、2018級、2019級學生成績在80分以上的比例分別為52.4%、88.4%、95%、70%;70~79分比例分別為38.1%、7.7%、5.0%、30%;60~69分比例分別為9.5%、3.8%、0%、0%。2018級和2019級在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后,70分以上的學生占比較大,2019級學生成績均在70分以上,說明課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后,較好地達成了課程目標,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具有引領作用。

圖5 2016~2019級學生成績統計分析結果Fig.5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student mark from 2016 to 2019
將思政元素結合到教學大綱的理論知識中,挖掘課程內容隱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專業,實現思政元素的隱性教育功能。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其自學能力,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能力,教會學生實驗設計特別是對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能力,培養誠實守信、求實嚴謹的科研工作態度,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課題,調動學生積極性,加強團隊合作精神。
多與學生溝通,思考思政教育元素是否得當。從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人文情懷等方面引導學生,尋找思政元素與課程內容的結合點,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課程要把握好“度”,做到有的放矢,不能一直灌輸思政教育或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學生,使學生產生懈怠心態。
改革教學方法、手段,關注學生上課時的狀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動物實驗能力、理論與實際問題有機結合的能力。課堂是本科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基本保障,結合專業特點將專業課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改變傳統“教師教,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多種教學方法、手段相結合,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入翻轉課堂、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網絡教學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制訂有效的考核標準,評價課程思政教育發揮的作用,重視課堂教學過程考評。可通過小組協作學習,將教學內容分成模塊,每個模塊由小組協作完成,實現由學生聽課轉變為有目的地上課,激發學生自主創新能力。
大學階段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專業課程內容比較枯燥乏味,需要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提升教學效果。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應以學生為中心,在教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創新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其競爭力。教師應意識到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性,并在教學中不斷修訂與完善,更新專業課程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教書的同時真正做到育人。學生應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抓住機會,培養專業知識獲取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以適應時代快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