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楷 王宇蒙
摘 ?要:目前中國整體經濟局勢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量直線上升,社會對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專業水準的要求逐年升高。因此“雙一流”高校應積極響應國家創新戰略發展要求,培養創新實踐型一流人才,將專業教育與競賽育人深度融合,推行新型設計教育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增設實踐教學環節,提升競賽組織能力,改革競賽管理機制,助推理論實踐成果轉化,培育具有創新實干、專業能力、實踐經驗的藝術設計人才。
關鍵詞:雙一流;競賽;專業;深度融合;設計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18-0001-04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situation is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of the demand for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is rising, the society of the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fessional standards of the requirement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So double to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actively respond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innovation strategy development, cultivate first-class talents innovation practice,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race education depth fusion, the new design education refor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open practice teaching link, enhance competition ability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mechanism reform competition, booster theory practice achievements, cultivate art and design talents with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work,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competition; professional; deep integration; design education reform
一、“雙一流”背景下的設計教育發展訴求
(一)“雙一流”背景下的設計教育現狀及問題
1. “雙一流”背景下的設計教育現狀
20世紀90年代后,隨著國內整體工業形勢一片向好,國內市場對于設計類人才的需求量也呈現直線上升的態勢,各大高校迎來了設立藝術設計相關專業的熱潮,一時之間,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圃盒5乃囆g設計類專業都一躍成為熱門專業。同時,對于藝術設計類人才的培養、招生與發展,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最大程度上給予了國內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的政策扶持,如擴大招生規模等一系列政策?,F如今中國國內的設計水平已經基本能夠奠定設計大國地位,但相關專業教育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整體教育質量仍有巨大提升空間,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過程中依舊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2. “雙一流”背景下的設計教育存在的問題
中國藝術設計專業發展至今,仍舊處在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初級階段,目前“雙一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育水平在不斷提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時,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問題。
一是課程體系落后。大部分“雙一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存在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很多高校的課程設置存在不合理、不新穎,與實際需求脫節的現象。這種與社會脫節往往體現為兩個極端,一種是課程設置較為陳舊,多年來基本一直在沿用建院伊始的課程設定模式,致使學生無法及時有效地接收到最新的設計思想和理念;另一種與社會需求脫節則體現在藝術性與設計性之間的失衡上。設計類專業的部分課程中存在將藝術形式大量凌駕于設計價值之上的問題,這對學生未來在設計領域的解決問題能力并無較大的推動作用。
二是教育模式陳舊。目前大部分“雙一流”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過于傳統,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師本位制,大部分課程的授課模式依舊為老師講、學生聽。這種機械式的教育模式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接受能力降低,這無疑會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想象力產生影響,進而導致輸出人才創造性不足的問題。
三是忽略交叉學科知識。藝術設計專業涉及的內容多,關聯的相關專業比較廣,未來需要接觸的行業更是不勝枚舉。因此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素質培養更需要注重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多媒體軟件、新媒體技術、三維立體思維、理科思維等等多方面知識都應當是被藝術設計專業涉獵的部分。但由于課程體系和教育模式陳舊,目前大部分“雙一流”高校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程度依舊不夠完善。
四是學生創新能力弱。目前“雙一流”高校內,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存在較為嚴重的創新能力弱問題,這一部分是由于授課模式僵硬,讓學生覺得該專業與自己當初選擇專業時的想象有所不同;另一部分則是由于國內高考制度以及家長對知名學府的過分追求,導致一部分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只是因為藝術類考生有專業考試加分制度而選擇了藝術道路,很多學生僅在省考前突擊學習美術知識,之后憑借專業分加高考分的制度進入“雙一流”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由此可見,目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生質量存在良莠不齊的問題。
(二)“雙一流”背景下的設計教育導向及目標
1. “雙一流”背景下的設計教育導向
中國“雙一流”高校的設計教育的目的說到底是要為中國社會輸出設計人才,起到為中國經濟發展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設計藝術教育必然要符合社會文化需求,教育內容要與社會需求相匹配,使藝術設計專業學生能夠學習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專業知識。目前中國的“雙一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應當采用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教育模式和成果導向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結合的設計教育導向。以問題導向為主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旨在鼓勵學生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用設計來解決問題;成果導向為主的人才培養模式則有助于幫助高校把握人才培養和教育的核心方向,所有的教育教學活動都圍繞著最終核心目標,所有的步驟和行為都符合完成最終目標的要求,這樣的結果導向能夠最大程度提高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2. “雙一流”背景下的設計教育目標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明確提出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教育作為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肩負著民族振興、社會發展、思想進步的重要作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國“雙一流”高校設計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社會輸送有堅定理想信念、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藝術設計人才。在當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勢頭正猛,社會整體對設計領域專業人才需求量大,“雙一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具有綜合能力強、師資力量強、整體資源雄厚、國家扶持等優勢,能夠在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三個領域達到較高的培養層次,除了能一定程度滿足社會需求,還能對學生自身的應用能力、分析評價能力、價值觀、創新能力等方面進行著重培養,不斷提升教育目標和教育效果。
二、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教育改革模式述評
(一)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概念
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教育模式,就是將競賽活動納入教育過程中,通過在實戰中鍛煉學生的技能達到人才培養目的。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概念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以OBE教育理念為導向。OBE即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最早出現在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在“雙一流”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培養計劃與教學目標需明確學生最終畢業時應具備的能力,并以最終的目標為目的設定教育過程。藝術設計專業是需要通過大量實踐來使學生能力快速成長,藝術設計專業的最終目標也是要為社會輸送綜合素質強且專業能力過硬的人才,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競賽這種實踐方式教會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生的實操能力是完全符合OBE教育模式要求的。
第二,以多元師資為基礎。藝術設計專業下分專業方向非常多,如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等等,每年與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的省市級、國家級、世界級比賽非常多,比賽的方向和內容分類都各有特色,如視覺傳達設計相關的比賽就有海報設計、交互設計、包裝設計等等多種類別,這就要求高校指導教師要具備多元化、能力強、思維活等特點,因此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在改革過程中仍需加強對師資隊伍各方面實力的提升。
第三,以標志性成果為目標。以標志性成果為目標,可以算作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教育改革模式的一種導向形式,這種結果性導向能夠幫助學生與教師在開課之前對最終成果樹立一個標準,并且在學習和授課的過程中,時刻以最終標準為目的,能夠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是一種較為高效的結果導向性教學方式。同時以競賽中的標志性成果為目標也就要求學生要在課后及時進行能力提升,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專業能力以及學習興趣都有著重要作用。
(二)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發展
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發展方向大致有兩種,一種是在課上教學過程當中引入競賽內容,通過把課程內容與競賽相結合的方式,將競賽作為實體案例進行課程討論,把競賽要求安排給學生,提升學生的個人專業能力,也讓學生在具體實踐中對課程內容有更加具象的了解,有效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另一種是開設幾門與競賽相關的具體課程,在課上對各種比賽的往屆獲獎作品進行分析,通過研究往屆成功案例對學生起到啟發作用,這種方式能夠快速有效地提高學生自身的競賽實力,有助于學生提升其自身的社會競爭力、實體案例參與經驗,以及相對獨立完成設計項目的能力。
三、“雙一流”背景下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教育改革的特色
(一)與“雙一流”相適應的一流教育改革模式
“雙一流”高校的教育改革模式應當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著重培養有良好道德品質、有較強專業水平、綜合素養高、創新實干能力強的人才,顯著提升“雙一流”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與一流教育改革相輔相成又有所提升。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將競賽育人模式融入到藝術設計專業教育中,也就是將競賽精神和競爭意識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在公平的競賽環境和激烈的競爭意識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競賽育人能夠助力“雙一流”高校為國家和社會輸出高精尖人才。
(二)與一流人才培養相適應的一流質量標準
一流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有三大重要原則:全面發展與符合社會要求并重、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并重、理論學習與實踐工作并重。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涵蓋了基礎知識、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三方面的內容,三者之間相互聯系,基礎知識是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基礎和根本動力;專業能力是基礎知識和綜合素質的外在表現;綜合素質是基礎知識和專業能力的集中體現。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教學模式引入了大量一流競賽活動,為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展現提供了較為公平的展示平臺,同時一流競賽具有相對公平的評判團隊,為學生各方面能力和研究成果進行專業而客觀的評定,促進“雙一流”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另外,還應重審教學改革定位,明確改革目標,從師資、方法和成果方面完善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教學模式。
四、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策略
(一)教師隊伍能力提升工程
一方面,外引內培組建隊伍。通過對外引進職業設計師或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相關的專業指導和培訓,通過這種方式增加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對社會各方各行的了解,增加學生對一整套設計從構思到落地的了解,既能提升學生綜合專業素養,也能夠減少學生在未來的設計工作中碰壁失敗。如此不但有助于提升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師資力量的實力和豐富程度,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更快地適應社會;同時,高校還應該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內部培訓,增強教師團隊之間的內部交流,促進教師內部相互學習,互相提升,以終身學習為目標,加大對世界一流設計動向的接觸和了解,方能為學生帶來更新潮的設計思想,助力高校藝術設計人才走向世界舞臺。
另一方面,跨校合作聯合指導。在“雙一流”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能力培養方面,還需要各大高校之間進行跨校合作聯合指導。以藝術類專業能力較強的院校為領頭羊,可以通過優秀教師互訪和教研的形式,從根本上幫助藝術設計專業能力較弱的高校提升師資能力和教學水平;還可以采取教師輪換制,以跨校合作為平臺,邀請優秀藝術設計專業名師在各大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中輪流輪換授課、承辦講座、設置答疑平臺等。通過跨校交流的方式,最大程度將優秀師資力量的應用合理化、平均化,這種跨校合作方式能夠極大提高我國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平均教學水平。
(二)競賽教學改革機制管理
1. 競賽教學的制度建設
競賽教學的制度建設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多元化、多角度、多樣化地完善競賽教學制度建設,從各個方面給予學生參賽最大保障。一是參與方式公開。盡量簡化校賽參與流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接觸盡可能多的比賽,并且為學生提供恰當的參與途徑。幫助學生在校期間能夠盡量擁有多元化的競賽經歷,幫助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將理論知識內化和深化,助其在畢業后盡早融入專業應用領域。二是評選過程透明。學校在組織校賽,承辦省賽或國賽時,應盡可能保證評選過程的透明公開,尤其是在校賽階段,在校賽評選過程中,學校應盡量給予參賽同學一個能夠相互觀摩作品的平臺,讓學生能夠欣賞到同水平同學的演講技巧和作品狀況,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三是適當激勵獎勵。在獎勵方面主要涉及的是學校的投入。學校應當對于相關等級的競賽有一定的衡量標準,并對含金量較高的競賽進行一定的獲獎獎勵,如證書、獎品、獎金、保研資格等等,通過獎勵的方式激勵學生參與競賽活動。四是成果轉化保障。除了對競賽名次進行一定的獎勵之外,學校還應對學生的成果進行相關的資助,如參賽報名、論文、專利的費用報銷等,最大程度促進學生積極進行相關競賽成果轉化。
2. 競賽育人的組織保障
以學校為單位參與競賽,需要學院進行良好的組織保障,這種組織保障主要包含了競賽相關通知的推送、參賽知識的宣講以及相關的師資規劃等方面。一是組織工作線上線下結合。在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及時了解競賽的動向,因此需要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組織工作。線上可以通過QQ和微信群進行及時的通知和聯絡,線下可以通過教師課程、小組長聯絡、同學聯絡等方式進行及時溝通,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準備、精準、及時參與競賽。二是完善競賽解析組織工程。著力于一流賽事篩選和一流競賽獲獎作品分析,并加強指導,使賽前指導專業化、精準化、具體化,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也大幅度提高其專業能力,為高校培養高能力一流精尖人才起到重要作用。三是師資團隊的合理規劃。在師資團隊方面,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更應該采用合理的師資團隊模式,以專業師資為核心,以綜合素質師資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參賽指導工作。
(三)競賽成果多元轉化工程
1. 競賽育人的理論成果轉化
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競賽育人教學模式開展過程中,能夠極大程度促進理論成果轉化。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在充滿競爭意識的環境中,學生必然需要通過更多的理論成果來增加自身作品的競爭力。學生在參賽的過程中將課上的理論知識以實踐的形式展示,又將在制作作品過程中的思考匯總成論文并發表。這種理論轉化為實踐再轉化為理論的過程,不但能夠幫助學生快速理解理論知識,還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生日后畢業論文的撰寫打下了基礎;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在指導學生參與比賽的過程中,涉及經驗分享、作品修改、優秀作品分析等工作,通過這些實踐過程,不但能夠提升教師教學指導能力,更有助于教師把握當下設計主流風格。對教師在教材撰寫和編改、教改項目申請等方面都有實踐基礎和理論支持作用。
2. 競賽育人的實踐成果轉化
除了在理論成果轉化方面有重要意義,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競賽育人教學模式,還能夠促進實踐成果轉化。一方面,在競爭激烈的競賽角逐過程中,除了需要過硬的專業知識和相對完善的整體作品之外,還需要一定的成果進行輔助支撐,比如專利等,這些實踐性成果將會對學生未來發展起到重要幫助;另一方面,競賽育人的大量實踐成果轉換有助于教師和學院獲得多元性多樣性的成果,能夠幫助學院和教師獲得更多的教學成果獎,為當地的科技創新實力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是符合推動創新性國家發展要求的教學改革,能夠助推“雙一流”大學進行一流建設,促進藝術設計專業領域的精英型人才培養。在當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環境中,社會對于設計藝術行業人才的需求更偏重實踐經歷,因此通過將競賽育人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讓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的同時有適當的平臺進行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和實踐經驗的技巧掌握。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模式有所不同,高校需要在師資團隊、組織形式以及教學方法上進行變通。這就要求“雙一流”大學在進行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改革的過程中,注重教師隊伍的能力提升,通過外引內培和跨校合作的形式提升師資力量,積極推行一流競賽篩選和競賽組織工作,對獲獎作品深度剖析,結合往屆學生經驗分享,全方面多角度地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競賽。通過競賽與專業深度融合,結合綜合院校資源優勢,依托國家發展戰略對設計人才的要求,相信“雙一流”高校能夠注重對藝術設計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為社會輸出更多高精尖的創新型實踐藝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范瑩.高校藝術設計教育教學現狀及改革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8(13):76-77.
[2]雷明峰.淺論高校藝術設計教育與人才培養[J].戲劇之家,2021(6):168-169.
[3]馬金娜.“雙一流”背景下的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產學協同培養模式[J].文教資料,2020(7):118-119.
[4]王瑜.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對高?!半p一流”建設的影響與啟示[J].江蘇高教,2021(2):38-42.
[5]鄭勇軍.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標準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7.
[6]王向群.基于“雙一流”戰略的藝術設計專業目標化教學體系構建及優化[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72-73.
[7]丁水平.本科職業教育技能競賽與實踐教學融通對接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0(24):99-103.
[8]韓建華.我國普通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126-129.
[9]霍楷,賈品第.“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培養一流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對策研究[J].湖南包裝,2020,35(5):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