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綜述
非連續性文本的主要特點是直觀、簡明、概括性強、易于比較,就文本內容進行思辨、比較、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是中考常考的內容。
1.分析原因,得出結論。
解答此類問題,要先審讀內容和題目要求,有些細節(如表注)也要看仔細,然后對表格內容進行縱橫比較,要特別注意數字的變化。答題時要抓住圖表顯示的實質內容,簡明連貫地進行表述,依據表中數據得出結論,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建議、發表看法等。
2.綜合思考,判斷正誤。
即判斷選項正誤,答題時要把文本與選項內容結合起來思考。這類選擇題側重于對文本內容的理解,要從材料中找出文本與選項之間的內在聯系,發現和探究其中的因果聯系。
典例呈現
(2021年湖南常德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問題。
材料一:2021年4月29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正式通過并開始實施。該法明確規定:防止食品浪費,是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個人應當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外出就餐時根據個人健康狀況、飲食習慣和用餐需求合理點餐、取餐;家庭及成員在家庭生活中,應當培養形成科學健康、物盡其用、防止浪費的良好習慣,按照日常生活實際需要采購、儲存和制作食品。
材料二:糧食浪費在現實生活中大量存在。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顯示,全球每年約13億噸糧食被損耗和浪費。有數據測算,在我國,每年僅在糧食儲存、運輸和加工環節造成的損失浪費就高達700億斤。而餐桌的浪費更加嚴重,每年浪費食物總量折合糧食約1000億斤,可供養約3.5億人一年的需要。
食物浪費帶來大量餐廚垃圾,這些垃圾極易發酸發臭,滋生有害生物,其中有些被不法商販制作成“地溝油”重返餐桌,危害消費者健康。垃圾運轉造成泄漏還會污染空氣、土壤及水源。同時,過量飲食還會引發人體一系列健康問題。《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50%,6歲至17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接近20%,6歲以下的兒童達到10%。
材料三:2020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報告稱,到“十四五”末期,中國有可能出現1.3億噸左右的糧食缺口。這說明,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但糧食問題一刻也不能放松。
目前,全世界76.33億人口中,至少還有8.3億人面臨饑餓,相當于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餓。全球所有糧食出口國的年出口總量約為3億噸,我國的糧食年消耗量約為6.5億噸,是全球出口總量的2倍多。我們的糧食實現自給自足了,就是對世界糧食安全的巨大貢獻。
材料四:《反食品浪費法》實施以來,北京、上海等地引導理性消費,倡導“光盤行動”,餐飲企業紛紛提供“半份、半價”“小份、適價”服務方式和環保打包服務。武漢餐飲業協會倡議“N-1點餐模式”(即10人只點9個人的菜)。共青團中央聯合中華環保基金會和“光盤打卡”,推出“2020重啟從光盤做起”光盤接力挑戰賽。據統計,活動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1億,覆蓋上千所高校活動期間累計光盤打卡次數超過100萬,據估算,相當于減少食物浪費55噸、減少碳排放196噸。
借鑒
下列對四則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的頒布,將有效制止食品浪費行為,在全社會樹立起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
B.據《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進一步改善,中國居民的超重肥胖率已經超過50%。
C.全世界目前尚有約九分之一的人口處于饑餓狀態,另據相關報告,到“十四五”末期,我國糧食缺口或許會達到1.3億噸左右。
D.《反食品浪費法》實施以來,北京、上海武漢等地倡導“光盤行動”,舉辦光盤接力挑戰賽,活動現已覆蓋了上千所高校。
【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分析。根據材料一可知,個人應當樹立文明、健康、理性、綠色的消費理念而非“全社會”,A項有誤;根據材料二可知,應為中國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超過50%,而非“中國居民”,B項錯誤;根據材料四可知,應為活動微博話題閱讀量超過1.1億,覆蓋上千所高校,D項錯誤。因此答案為C。
專項訓練
(2021年湖南岳陽卷)閱讀非連續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中國人民銀行(下文稱“央行”)2014年成立法定數字貨幣研究機構,經過五六年的努力研究與探索后,最終由央行發行了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數字人民幣。2019年底,數字人民幣相繼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北京冬奧會場啟動試點測試。2020年10月,增加了上海、海南、長沙、西安、青島、大連6個試點測試地區,至此,試點范圍擴至“10+1”。
央行宏觀審慎管理局局長李斌表示,下一階段將根據試點情況反饋,不斷完善和優化數字人民幣技術、政策方案,強化數字人民幣通用性和普惠性,完善產品功能和應用性,提升系統的安全性、穩定性。他也表示,試點地區目前總體仍處于試點測試階段,數字人民幣正式推出還沒有時間表。
2021年4月1日,央行研究局局長王信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數字人民幣將主要用于國內零售支付,考慮在條件成熟時,順應市場需求用于跨境支付交易,這也是可以實現的。
材料二:數字人民幣采用雙層運營體系,即央行不直接對公眾發行和兌換央行數字貨幣,而是先把數字人民幣兌換給指定的運營機構,比如商業銀行或者其他商業機構,再由這些機構兌換給公眾。運營機構需要向人民銀行繳納100%準備金,這就是1∶1的兌換過程。這種雙層運營體系和紙鈔發行基本一樣,因此不會對現有金融體系產生大的影響,也不會對實體經濟或者金融穩定產生大的影響。數字人民幣投放采用雙層運營模式,不對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構成競爭,同時能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和其他機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積極性。這樣,數字貨幣投放系統保證數字人民幣不超發,當貨幣生成請求符合校驗規則時才發送相對應的額度憑證。數字人民幣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任何能夠形成個人身份唯一標識的東西都可以成為賬戶。比如說車牌號就可以成為數字人民幣的一個子錢包,通過高速公路或者停車的時候根據需要進行支付。不需要銀行賬戶就可以開立數字人民幣錢包。這樣都有助于實現普惠金融。
數字人民幣還有一些個性設計,如雙離線支付,像紙鈔一樣實現無需網絡支持的電子支付需求;還可以有多終端選擇,沒有智能手機的人群,可以選擇IC卡、功能機或者其他的硬件;數字人民幣還能極大節約造幣所需各項成本;還可以在疫情之下,減少貨幣交易中的病毒傳播機會。
材料三:央行研發與推行數字人民幣,全球各國有很多猜測,有人臆斷央行發行數字人民幣是想建立世界貨幣金融新格局,甚至認為中國政府把“對數字貨幣的發行權和控制權當成主權國家間競爭的‘新戰場’”。事實上,中國發行數字人民幣只是為應對世界貨幣形勢變化而做出的必要抉擇。因為隨著區塊鏈技術誕生之后,比特幣的橫空出世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代幣工具涌現,對全球各國法定數字貨幣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中國也是率先受到非法定數字貨幣沖擊的國家。目前全球現有近70個國家已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有的國家已推出了政府控制的數字貨幣,這更增強了中國央行研發和推出數字人民幣的緊迫感。
訓練
1.下面內容與三則材料相符的一項是(? )
A.湖南省岳陽市是數字貨幣測試地區之一。
B.使用數字人民幣支付需要較強的網絡信號。
C.個人身份證號碼可以成為數字人民幣的子錢包。
D.中國是世界上首個研發法定數字貨幣的國家。
2.我國籌劃發行數字人民幣是十分謹慎的,請根據材料一、材料二相關信息進行說明。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