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速遞
在全國兩會上,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議題受到多方關注。較之以往,文物保護、利用、傳承的相關討論既有宏觀層面上的長遠謀劃,又更加聚焦人們身邊的歷史遺存。校園文化遺產的話題,進一步走入大眾視野。
多數近現代校園遺址和歷史建筑在當下仍有使用功能,除去已被列入各級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遺產,一些具備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近現代高校建筑尚未確定文保身份,但其保護、修繕工作,仍需妥善進行。
觀點一覽
校園遺產保存了珍貴的歷史記憶。如民國時期的燕京大學、清華大學、協和醫學院等形成了傳統復興式建筑風格;珞珈山的歷史建筑、未名湖的湖光塔影、“八大院校”的巍峨主樓,是青年學子學習、科研的基地和生活情感的寄托……
校園既是人們揮灑汗水的奮斗之所,也是人生記憶中最柔軟、最溫情的地方。在這個意義上,校園文化遺產是一部生動鮮活的歷史教材,應當對其加強保護,并發揮其教育與文化傳承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