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紅媛
(廣州工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0800)
2017年國家明確提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將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后黨中央、國務院多次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推動建設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使制造業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2021年,數字經濟第四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十三屆全國人大明確指出加快數字化發展,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尤其是在疫情常態化的防控過程中,數字化在企業辦公、經濟復工復產方面發揮的巨大的作用,成為各行各業的發展共識,也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的重要戰略。制造業是我國的立國之本,但是一直面臨著產能過剩、利潤不高等問題,在這場數字經濟的革命中如何利用數字化賦能制造業轉型新動能,抓住數字化發展機遇,成為未來制造業需要研究的重要戰略議題。
佛山市是制造大市、又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先發城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發展迅猛,2019年數字經濟增速高達64.5%,讓近年來制造業發展動力不足的佛山市GDP突破萬億大關,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本文主要從佛山市數字經濟水平出發,研究數字經濟水平的衡量指標以及對佛山市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為佛山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提供數據支撐和理論基礎。
“數字經濟”這一概念是在1996年由泰普斯科特在《數字經濟》提出的,但是并沒有給出明確的定義,此后國內外學者和各國政府紛紛對其進行了界定和闡述。據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底已經有28個國家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并制定了相關發展戰略。
佛山市是制造強市,2015年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唯一試點城市,并由此制定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開始摸索和實踐。吳彩容、靳娜的研究結果表明佛山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自2015年實施轉型升級試點以來呈現出上升態勢,工業結構開始朝著高新技術的方向轉變。佛山市制造業產值、制造業增加值以及制造業資產都集中于重化工業和高技術行業,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都開始聯合互聯網化服務,開始融合工業互聯網將產品邁向供應鏈中高端方向,成果非常顯著,這說明佛山市制造業轉型升級離不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①。學者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評價研究主要集中于從多個維度建立指標體系,張曉芹、王宇從《中國制造2025》的角度建立評價指標對新型制造業進行評價,包括創新能力、質量效益、兩化融合、綠色發展等指標,用此評價指標對佛山市的制造業進行評價,數據結果顯示佛山市制造業的經濟效益在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投入也都在不斷提高②。
數字經濟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有多個學者做過相關研究。發展數字經濟,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推動我國制造業優化升級的重要動能。目前學者們對數字經濟水平的衡量指標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中國通信院等發布的數字經濟規模,直接核算數字經濟規模。另一種是通過建立多維度的評價指標從不同維度構建數字經濟指數。已經有很多學者通過構建指標的方式對數字化水平進行評價,沈運紅、黃桁建立指標體系衡量數字化水平,并基于浙江省的面板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數字基礎設施能夠加速數據、人力、設備等要素之間的流動,減低信息不對稱從而促進制造業優化升級。數字技術創新水平對制造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作用最大,數字化產業發展水平與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呈現出正向的相關關系③。肖遠飛、周萍萍將數字基礎設施、數字生活、知識支撐、數字化發展作為一級指標衡量數字經濟水平,并探究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結果表明,數字經濟對制造業轉型升級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數字經濟可以將企業的數字信息和技術進行轉化形成新的要素。然后與傳統制造業進行融合,為制造業注入新的生產要素,提升創新水平和資源配置效率,從而進行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④。廖信林、楊正源利用數字經濟基礎設施指數、數字經濟產業指數和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指數探究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⑤。因此本文的數字化水平衡量數據主要借鑒以上三位學者的研究成果。
結合以上學者對數字化水平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本文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指標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水平、創新水平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用來核算佛山市的數字經濟水平,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表1 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衡量指標
基礎設施建設與產業經濟結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經濟增長的先決條件,也是制造業轉型的基礎。而數字基礎主要指以信息技術為支撐,與信息網絡相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傳輸、計算、存儲基礎性信息的軟硬件基礎設施。是信息通信網絡與數據相關的軟硬件基礎設施。從企業層面來看主要包括網絡、基礎軟件、地下光纜、數據中心、信息安全設施等方面;從消費者層面看,數字基礎設施幫助消費者進行信息搜尋,實時實地地進行消費服務,對制造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字基礎設施是未來制造業轉型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設的重點和基礎,因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數據的可獲得性,我們選用電信業務總量、移動電話用戶總量、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和光纜線路長度來評估佛山市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2019年佛山市電信業務總量894.6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高達53.10%,但是其他指標數值變化不是很大,基本上維持前一年的水平,說明佛山市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沒有發生大的變化。
衡量數字化發展水平的另一重要指標是產業發展水平,主要用信息技術服務增加值來表示,互聯網和相關的軟件、信息技術服務都屬于這個指標。隨著數字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信息技術服務業和制造業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而且有數據表明兩者之間呈現正向關系。信息服務業可以整合制造業的相關產品信息進行供應鏈的流程優化,進行柔性生產。因為沒有找到佛山市信息技術服務業的相關數據,我們通過對廣東省的數據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得到一些啟示。2019年廣東省信息技術服務增加值為5296億元,增長12.44%,這說明廣東省的信息技術服務業蓬勃發展,有著強有力的增長動力,佛山市作為制造大市,應該借助于廣東省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優勢進行強有力的數字化轉型。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佛山市一直在努力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但是在此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對數字化轉型相關數據統計不夠精確,例如沒有獲取到信息與軟件服務業相關詳細數據以及具體的企業數量等,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注重統計此方面的數據。
創新水平一直是衡量數字經濟水平發展的重點,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離不開創新。在企業內部層面,創新有助于計算機相關技術的優化和完善,例如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新興技術,同時解決數據安全風險。在企業外部層面,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的出現可以幫助制造企業對客戶進行重新定義和整合,幫助制造企業進行客戶群細分和個性化制定。學者們通常用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和R&D經費支出代表創新水平,2019年佛山市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和R&D經費支出分別增長了10.44%和29.12%,這說明佛山市一直非常注重企業創新能力的培養,每年在相關經費支出上都給予了大力度支持,這也和佛山市一直走在前沿推進佛山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一致的。
本文因為數據獲取有限,用R&D活動企業數、R&D經費支出、有效發明專利數代表佛山市各區域數字化水平的創新程度,2019年各項數據具體如表2和圖1—3所示。可以看出,2019年佛山市有R&D活動企業數量排名前兩位的是順德和南海,分別占總量的44%和26%。R&D經費支出最多的是順德區,高達142億元,占佛山市總量的55%,南海占比24%。有效發明專利數量排名第一的也是順德區,為22310件,占佛山市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比例高達64%,南海占比為16%。數據表明佛山市順德和南海的創新程度遠高于其他區域,數字化水平創新程度高,最適合進行數字化轉型。從規模以上企業數量來看,佛山市南海區工業企業數量最多,有3325個;其次是順德區2427個,工業總產值排名第一的是順德,有7642億元;再次是南海6750億元,遠高于其他區域。佛山市南海區和順德區是制造大區,以傳統制造企業為主,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抓住機遇一直走在前端,南海區進行“云上南海”建設項目,工業網絡覆蓋率已經達到75%以上,并且有12家企業選入廣東省工業互聯網供給資源池,推動兩千多家企業上云上平臺。順德區擁有美的、碧桂園、海信等大企業,制造業數字化擁有良好基礎。

表2 2019年佛山市各區域數字化發展創新水平

圖1 2019年佛山市各區域R&D企業數占比

圖2 2019年佛山市各區域R&D經費支出占比

圖3 2019年佛山市各區域有效發明專利數占比
佛山市不同區域產業基礎不同,定位不同,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時候應該有所側重。一區一策,確保各個區域的平衡發展,佛山市政府應該大力支持南海區和順德區的數字化轉型,帶好示范引領作用。同時,南海區和順德區應該走在佛山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前列,做好領頭作用。首先,南海早在2017年就開始布局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并建成全省首個“廣東省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示范區”;2018年又由企業聯合建成了佛山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成為全國首個建成啟用的工業互聯網標識服務節點公共服務平臺。但是,南海區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眾多,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著不敢轉,不知道如何轉的痛點,很多企業處在觀望狀態。要想有效進行數字化轉型必須借助產業聚集效應,以產業集群為服務對象進行數字化轉型,降低轉型的成本。其次,順德區本身有美的、碧桂園等龍頭企業,美云智數、廣東賽意也已經入住順德,具有良好的數字化轉型基礎。應該結合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將制造流程和生產流程進行優化,打造標桿示范項目,建設工業互聯網應用示范園區,形成示范引領作用。
佛山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雖然已經比較完善,互聯網覆蓋率高,但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存在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量少,缺少大型龍頭企業,數據統計不到位等問題。佛山市應該重點建設信息網絡基礎,建設高水平的5G網絡,構建工業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體系;同時注重扶持培養與新型基礎設施軟硬件相關的產業,加快建設佛山電子通信產業園、廣東佛山軟件產業園、南海軟件產業園,形成工業軟件產業集群,大力推動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發展。支持數字化軟件服務商和信息服務商等提供新型基礎設施解決方案。另外,佛山市工業與信息化局應該重視對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數據統計工作,尤其是對各區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企業數量、企業產值、相關的從業人員數量等進行統計,有助于佛山市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創新驅動是制造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點難點,也是必經之路。一方面佛山市及各區政府要繼續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引進優秀科研院所,與企業進行高新技術戰略合作,讓高校的科研成果為政府和企業所用。另一方面,企業自身也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成立研發中心,以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企業為主,突破關鍵技術,形成自主研發創新成果。
本文主要通過對佛山市的數字化水平進行研究,并且對不同區域的數字化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希望能夠針對不同區域制定不同的數字化轉型策略。同時,根據分析結果提出幾點對策建議。但是本文的研究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例如由于數據的不可獲得性,對數字化水平的衡量指標和數據分析還不夠全面。后續可以將數字化轉型分析范圍擴大到全國各省份,研究不同省份的數字化水平及制造業轉型策略。
注釋:
①吳彩容,靳娜,何思哲,羅鋒.佛山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述評[J].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1):64-73.
②張曉芹,王宇.基于《中國制造2025》的新型制造業綜合評價——以佛山市制造業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8(3):100-106.
③沈運紅,黃桁.數字經濟水平對制造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研究——基于浙江省2008—2017年面板數據[J].科技管理研究,2020(3):147-154.
④肖遠飛,周萍萍.數字經濟、產業升級與高質量發展———基于中介效應和面板門檻效應實證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1(3):68-80.
⑤廖信林,楊正源.數字經濟賦能長三角地區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效應測度與實現路徑[J].華東經濟管理,2021(6):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