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鴻
高一新生中有那么一群人,初次見面時愛表現,愛張揚,容易引起老師和同學的關注。一段時間后,這類學生慢慢變得畏首畏尾,有些無所適從。微信朋友圈、QQ空間里總是透露著消極、負能量、過度解讀“他人言行”的信息,這類學生的行為反映出了他們內心的敏感和警惕,即他們存在一定的人際敏感性特質。
人際敏感性是一種“對他人行為和情感的過分覺知和敏感”的人格。人際敏感性的特征包括:對社會反饋的敏感,對他人反應的警覺,對他人行為和主張的過多關注,對“感知到的或實際的批評或拒絕”的過分敏感和恐懼,對他人人際行為的頻繁誤解,感到自卑,在他人面前感到不自在,社交回避,不自信行為,行為會隨著他人期望而改變以最小化他人的批評或拒絕。擁有這種人格特質的學生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以消極因素為主要關注點,對老師的批評、同學的拒絕等負面信息的感知非常敏銳。如何讓人際敏感性高中生逐漸改變消極心理,放下不必要的猜測,我以文科班人際敏感性高中生的行為案例進行分析,初探解決策略。
一、治心:把握心理特質,搭建溝通橋梁
在文科班較為敏感的女生氛圍下,人際敏感性特質的學生更是無所適從。他們想表現自我,但又懼怕同學的評價;他們想跟老師交流,但又擔心被老師批評。記得有一次我跟班級一位女生溝通結束,她感嘆:“原來還可以這樣跟老師溝通,我以為老師只會批評學生。”人際敏感性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心理上懼怕那些對自己的否定評價,甚至會出現將他人對自己的積極評價理解為消極評價的主觀狀態。行為成分主要表現為在出現消極評價時,個體呈現的順從、壓抑以及逃避的行為。簡言之,這類學生心理上害怕被否定,行為上害怕溝通,自我胡思亂想。抓住人際敏感性高中生的心理特質,搭建便捷的溝通平臺,幫助他們減少社交恐懼,嘗試正確有效溝通。
1. 小小“暢所欲言”箱,搭建“快捷”的溝通橋梁。
開學初期的班委民主選舉,某學生以一票之差落選。落選結果在他看來,是同伴對自己的否定,于是他進行私下的情況了解。這一調查引發了班級的匿名投票危機,各種言論層出不窮。現任班長的信服危機、投票學生以及投票學生的“安慰”言論、落選“班長”的堅持重選……危機四伏。如何有效化解危機?
班級女生給兩位班長競選人都寫了一封信:給現任班長的信從肯定、支持的角度讓現班長放心大膽地開展工作;給落選班長的信從安慰、建議的角度讓落選“班長”更嚴格地要求自己,努力讓更多的人發現自身閃光點。一封小小的書信,成功化解了競選者之間的矛盾與班級言論危機。大受啟發的我在班級安置了一個小小信箱,讓溝通更便捷。安置該信箱主要針對人際敏感性高中生,漸漸讓他們放下芥蒂,主動溝通。封閉的內心,需要一把鑰匙;敏感的內心,需要一個空間。
2.一篇篇真情的周記,努力成為“你”的知心姐姐。
在學生眼里:違紀了,班主任會找我談話;作業沒交,任課老師會找我談話。換言之,談話是問題學生的“定制套餐”,他們一般不會甚至不敢主動去找老師溝通。這是所有學生都存在的共性,對于人際敏感性學生,哪怕在遇到困難時也很少會主動找老師溝通。分析原因:①他們潛意識認為,老師找你必定是批評;②心理上的回避抵觸,他們不敢面對面跟老師談話;③缺少主動溝通的契機。因此,作為班主任,應主動給學生特別是人際敏感性學生提供更適宜的溝通平臺。根據這個年齡段的學生特點和自媒體時代所帶來的便捷,周記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學生在更舒適自在的環境中,在筆尖滑落間暢所欲言。在周記里,學生可以為班級建設獻計獻策,也會跟老師談談最近的學習心得,更會訴說最近學習上所遇到的困難等。通過分析周記,班主任幫助他解決現在的問題,告訴他班主任的期望,肯定他的能力。漸漸地,通過周記,讓學生知道溝通的重要性;通過周記,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通過周記,更是讓學生知道如何正確溝通,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二、動情:抓住活動時機,感受集體溫暖
人際敏感性學生,在班級生活中,心理上懼怕那些對自己的否定評價,甚至會出現將他人對自己的積極評價理解為消極評價的主觀狀態。針對這一特征,需要發揮班集體的力量,讓他們在集體溫暖中能夠更加積極、樂觀。所謂曉之以情,是用真情打動人心。用真心、真情和輕松溫暖的班集體讓人際敏感性學生放下不合理的猜測與不適宜的自我否定。
1. 簡單集體“生日趴”,多方合作悟真心。
過生日是孩子一年中最開心也是最期待的活動之一,對于寄宿制學生來說,生日當天很可能在學校。借助生日契機,給他們過一次集體生日。 一次“生日趴”,一首生日歌;一張小卡片,幾句祝福語;一次互動,多方熟悉。
集體“生日趴”的目的在于通過團建活動增進了解,通過才藝展示增強自信心。在輕聲細語的溝通中增進感情,在默契配合中增進友誼。最終減少學生的自我否定和胡亂猜測,積極傳播正能量,構建溫暖班集體。
2.同伴“印象初感受”,鼓勵話語暖人心。
人際敏感性調查研究顯示:女性的人際敏感性比男性更高。文科班實際情況為38個女生加13個男生,女生數量占據絕對優勢,女生的敏感特性容易導致整個班級氛圍的敏感。因此,在這種較易敏感的氛圍下,對人際敏感性學生而言,更容易形成胡亂猜測與過度解讀行為信息。
針對人際敏感性高中生在心理上懼怕那些對自己的否定評價,班主任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任務:每月的“印象初感受”。任務形式為匿名評價,任務要求是用發現美的眼光去贊美“她/他”。讓“肯定”先入為主,將以后可能出現的“否定”評價的傷害降到最低。同時也讓這類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身的優勢,在別人的贊美中肯定自己。
三、入理:加強個體溝通,明辨行為利弊
專家研究結果顯示,高中生人際敏感性與其解釋偏向存在密切的關聯。人際敏感性較高的高中生相較于人際敏感性較低的學生表現出更多的消極解釋偏向。這類學生遇到一些問題更多采取在QQ空間或是在微信朋友圈發表消極言論以宣泄情緒,不會積極主動地采取適當的溝通方式解決問題。43DB3E02-5687-4809-ABF9-3D8EBA55AD0E
1.針對性溝通,進行換位思考,理性分析。
表情宣泄和情緒發泄是人際敏感性學生常常選擇的情緒調節方式。例如在班級管理中,高一運動會結束后,班級一位女生明顯有些沮喪,班級各種不和諧的言論也層出不窮。追查原因:該女生在運動會結束后的當晚在QQ空間發表了說說,“來到五班,我很抱歉”。
回校后,我找到該學生。溝通層層深入,漸入主題。追問如下:1.能跟我說說最近的校園生活感受嗎?2.你覺得兩個月下來,五班存在哪些問題?特別是第一次大型集體活動——運動會,是否暴露了一些問題?3.在運動會上你很辛苦,全校的鏡頭抓拍百分之九十都是你的功勞吧?4.我考慮不周,作為幕后工作者,應該給你找一位專屬攝影師。聊到這兒,該學生情緒一下子激動起來。原來運動會結束后的班級集體照,因班級安排與學校臨時的安排不一致,導致該學生錯過了拍班集體照。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采取換位思考的方式,告訴學生:1.如果是我,當時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很傷心,你的心情我很理解也很同情。2.傷心之余,假如是我,我會怎么解決問題,為什么會這樣解決問題。
面對面地溝通,有針對性地解決。教學生如何解決問題的同時更是教學生為什么要這么解決問題。用情說理,換位思考,理性分析。
2.家校溝通,探析影響學生情緒的因素。
研究表明,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母親的高保護性教養方式能對孩子的人際敏感性發展起到一定作用。了解親子關系,發現問題所在,知道根源所在,更好地對癥下“藥 ”。
一次換座位,班級淘氣男孩被安排在第二排。該男生極度反感,找爸爸溝通,想讓爸爸來找老師表達不滿。結果,爸爸拒絕了孩子的無理要求。男孩繼而選擇更激進的方式即消極考試來抵抗。家長來校面談,兩小時無果。最后究其原因,男孩哭著說:“爸媽不信任我,所以我認為溝通無效。”親子信任危機的遷移導致學生在處理校園生活問題的過程中,心理上畏懼,行為上找不到正確的解決方式。
綜上,對于人際敏感性高中生需要更多的關心與肯定。把握人際敏感性高中生消極的心理特質,借助平臺搭建溝通橋梁,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抓住集體活動時機,杜絕過度敏感性氛圍的傳播,感受集體溫暖與加強自我肯定。當然,外在的努力需要以學生內心的自我改變為前提,一切的外因需要內因為支撐,治標容易治本難。因此,有針對性地進行個體溝通與家校溝通,可以幫助人際敏感性高中生構建良好的校園生活。43DB3E02-5687-4809-ABF9-3D8EBA55AD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