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栓緊 河南省寶豐縣圣祥汝瓷有限公司
汝窯,曾位居宋代“五大名窯”之首。據傳宋徽宗在一場小憩中夢到雨后天空的青綠。醒來之后這抹顏色揮之不去。他遂下詔書,令大宋各地燒制天青色瓷器。
十窯九不成,精細而嚴苛的工藝使汝瓷成品率極低,所以汝瓷傳世稀少,現存世不足百件。九百多年前汝河岸邊窯工們經過千百次的試驗,不斷改進燒制技藝,終于燒制出宋徽宗那夢中的一抹天青,實現了宋徽宗的夙愿。
北宋末年,當金兵的鐵蹄踏碎了北宋的錦繡河山,存世僅二十余載的汝官窯隨著北宋的覆滅灰飛煙散。汝瓷的燒制工藝也隨之失傳了。近千年一代代匠人們窮盡一生心力,不斷實驗改進,都未能重現宋時的那抹天青。直到20世紀80年代,考古界的重大發現,寶豐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的發現點燃了人們的希望。但是讓人們遺憾的是,多次大規模發掘都沒有從遺址中找到關于汝官瓷燒制工藝及配方的記載。經過后代匠人無數試燒,反復配比重來,終于發現了汝官瓷似玉非玉的天青色發色秘密,竟然是用瑪瑙石代替石英入釉。
南宋人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記載:“又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誰也沒有想到,汝河岸邊的工匠們最終竟是靠著瑪瑙入釉的獨特配方,成就了名冠官窯之首的汝官瓷。因為宋徽宗追求完美,汝官瓷的燒制工匠們改進了當時普遍流行的墊燒工藝,不論器型大小,為了保證釉面的完整,底部都采用支釘支燒。支釘支燒的工藝,最大限度保證了器皿通體釉料的完整和線條的完美,也推進和改良了當時瓷器燒制工藝。
汝官瓷曾經只流轉于皇室內院,高不可攀的汝瓷,如今成為了普通人也能賞玩的日常器皿。“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從九百年前的歷史中走來的汝瓷文化正在它的故土上書寫著新的傳奇。
1.汝瓷,迷之存在。寧靜、祥和、溫潤、鮮活,浴火重生,張揚著蓬勃的生命力。
汝瓷之美,源于宋代。宋朝是中華陶瓷美學的劃時代時期,美學追求的是意境。汝瓷之美,是“雨過天青云開處,這般顏色做將來”,是天青、粉青、豆綠、月白,以及……其釉色滋潤,手感如玉,被譽為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世有“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之說。
大道至簡,宋朝就是最早的極簡。古代美學,到宋代達到最高,其舒逸的單純,就是圓、方、素色、質感的單純。宋朝人用墨畫畫、燒單色釉瓷器。契合了中國文人對美的追求:含蓄、內斂、優雅、深沉。靜默成景,意境深遠。汝瓷之色,東方色也,亦是中國色也。與汝瓷交融的各類釉色,無端地就有了詩情,有了意境,有了曠古幽思之情。
2.恰如今年春晚節目中的國風舞蹈《只此青綠》,一出場便驚艷世人。那高聳的頭飾造型,獨特的青綠腰,青青的衣衫,裊裊的舞姿,帶我們走進千回百轉、巒水疊翠的《千里江山圖》之中。如汝瓷一般,那一抹青綠淡雅的顏色,讓躁動的心瞬間靜下來,那一刻,千年前的大宋朝回來了,青綠的巔峰時代復活了,此所謂繪絕大宋,只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跌宕。
汝瓷追求的是“天工與清新”的境界,它古樸、濃厚、天然樸拙、柔麗靜雅,以自己獨特的美傾倒世人。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俯拾千年的歷史碎片,聚焦在中原汝州千年古城,心火點燃了沉睡的汝窯,雖經滄海桑田的輪回,汝瓷,仍在塑造著夢幻般的只此青綠。在窯爐的煅燒中涅槃,寧碎而不彎,超凡而脫俗。
一千年的歲月靜默,當“寥若晨星”的汝瓷浴火重生后,它依舊是保持著一份懇切的虔誠,從物象審美深入到器物之里,感受其背后的境界韻味,與青綠氣息相通,散發著汝瓷深入堂奧的“大道”。
汝瓷,以一片涼薄,越經烈火煅燒,越經時光打磨,越接近一泓秋水的碧透和一碧藍天的抒情。
3.從大街到小巷,總有古瓷窯的遺跡。走在古城老街,仿佛聽到人聲鼎沸中有珠落玉盤、鳳鳴九天。
追尋汝瓷,如在青綠里行走。站在窯邊,當年的瓷匠和當代的瓷匠們,依然在與匣缽瓷土對話,他們讓粗糙的煙囪散出精致的青煙,閃亮的汝瓷高貴典雅的青綠。
那一雙雙手和那一雙雙手里摶出的精神,像水像釉,在潔凈的瓷坯上流過,把歲月的艱辛和想象的豐富,一一留在釉面以下,長成絢麗的色彩,長成多姿的器型,長成蘊藉的靈魂。
樸質無華的汝瓷,色嫩時,如新竹滴翠;顏老的,如星辰大海。
一片靈動的汝瓷上,葳蕤地流淌著淡雅清新的水墨之色。一只古老的汝瓷花瓶,那些許的龜裂紋痕,悠悠地閃耀在我們的視線中,凝練五彩斑斕,舒展素凈雅韻,既久經滄桑,又朗潔清純,如一泓清泉,接天籟靈音。

歷史可以在一刻停滯,然后把那個年代如一頁薄紙般輕輕翻過,而人們的遐想卻一直蕩漾,可以從任何一個細節開始,肆意于所有可以延伸的地方。想想千年前,古人們身著淡雅素綢,在柔和的燭光中,手執汝瓷美器,對坐茶飲,盡顯禮儀之邦的大氣象,中華文明的極致盛美,是多么令人自豪。
汝瓷,歷千年而如恒。敲擊著古城一隅,瓷音清脆,如樂出天籟。
4.“青”從東方來,從中國千里江山走來,閃耀著青銅、青花器物的古意文明之光。
而今,在汝瓷之上,她重又綻放在時光里,以美麗的姿態,時尚的色彩,向我們走來。
汝瓷,言炳丹青、蟠青叢翠、青史垂名。色如海玳瑁,青異《八箋》遺。過雨天青色,《八箋》早注明。清乾隆皇帝嗜古成癖,尤愛古代瓷器,特別是汝瓷,并親自為汝瓷題詩。其流傳下來的詩文中吟詠陶瓷的詩作就有200余首,其中多首詩歌就是為汝瓷專門所題,乃汝瓷的“超級粉絲”。
一如那青綠釉似的汝河水,在汝瓷歷史深處的碧波中,把槳蕩漾。
流水悠悠,瓷韻悠悠,歲月也悠悠。
5.歲月在行進,許多東西被歲月毀滅,許多東西也可浴火重生。
汝河水綠,春江風暖。青綠如釉,暖似窯火。窯火熊熊,紅透了古城半邊天。

城北傳來風穴寺隱隱的鐘聲,似在解說禪旨,又似在講述歷史。那和汝瓷一脈相承的汝水,不媚不俗地淌著,一色青綠的氣息從歷史的深處汩汩流出,多硬的歲月都被她流過。
“梨皮、蟹爪、芝麻花”。汝瓷,質美蘊蓄、青雅素凈、光澤柔和、富有水色。其釉色淡者如碧空萬里,謂之“天青”;深者似雨過天晴云破之處,謂之“粉青”;淡白者如月輝閃耀,稱之“月白”。還有卵青、豆青、灰青、蝦青……還會有更多的青。
汝瓷,是以詩歌的比興的意趣來做瓷。陽光不老,汝瓷會老嗎?
直流側不平衡故障時差動電流的幅值與接地電阻值的大小成反比;阻值越大入地差流越小,對設備及人身安全危害越小;但高電阻同時會降低直流配網中差動保護的靈敏度,甚至無法識別故障。
優雅是她的外衣,神秘是她的封皮,千年滄桑為她做了底。古樸睿智為她做了序,傳承創新是一把鑰匙,一打開,她就汝瓷青綠,碧空如洗,一碧蒼穹。
1.寶豐汝瓷的文化內涵
談到汝瓷的文化內涵,離不開汝窯瓷器的器型與釉色。
汝窯主要燒造于宋徽宗時期,此時的宋朝重文輕武,大力發展文學,也主要是因為國家安定,才有更多的精力來發展經濟,此時的生活非常富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藝術與文化水平是歷史上的最高峰。汝窯瓷器造型設計古樸文雅、端莊秀麗,其線條流暢、器形優美,彰顯的是一種空間布局的和諧之美,不加紋飾卻驚為天人。釉面上的小開片,細密緊致,猶如蟹爪,春光閃爍,晶瑩多變。所以,汝窯瓷器,彰顯的是中華美學文化之大成。
汝窯瓷器的靈魂在于釉色,傳世精品主要以天青釉為主,其他還有天藍釉、豆綠釉、月白釉等。汝窯的天青釉,呈現一種雨過天晴般的淡青色,一眼望去,就給人一種恬靜舒適之感。藝術細胞極其豐富的宋徽宗,篤信道教,汝瓷釉的淡天青色正適合他的審美情趣——清淡含蓄。
那么,汝窯瓷器體現了一種什么樣的文化內涵呢?
繼大唐盛世之后,中華民族陷入五代十國的亂世,歷史淘沙,趙匡胤順應民心,于陳橋自領天下大任,完成了中華民族統一大業。統一了天下的宋代人,厭倦了戰亂,乞求一種平靜、安全、舒適的物質與精神生活。經過不到50年的恢復和快速發展,宋朝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經濟貿易、文化教育、科學技術高度繁榮的時代,民間的富庶與社會繁榮遠超過大唐盛世。生活富足、科技發達的宋朝人,完成了儒學復興,產生新儒學——理學;促進儒、道、佛三家相互交匯和發展,掀起新文化運動;形成了書院制度,藝術如書法、雕塑、石刻、繪畫、音樂等都達到了新的水平,宋詞在中國文學史上開辟新紀元并達到全盛。西方與日本史學界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時期,認為“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

所以,汝窯瓷器的文化內涵,既有著道家“清靜無為”的精神內核,又有著儒家“中庸、和諧”的思想追求,還有著勞動人民“質樸淳美”的思想觀念,承載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各個層面。說汝窯瓷器是中國陶瓷的巔峰,是恰如其分的評價,一點都不為過。
2.寶豐汝瓷的傳承與發展
近年來,寶豐縣為了緊跟國家共同富裕的步伐,重視發展文旅項目,重視汝瓷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政策與人才引進方面做出了相應的政策出臺,還專門成立了汝窯瓷業保護與發展服務中心,設立專項資金,扶持汝瓷產業的發展。
寶豐縣還出臺并在京發布了《寶豐汝瓷質量等級和鑒定評價團體標準》,使寶豐汝瓷有了身份證;注冊了“寶豐汝瓷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積極組織陶瓷企業參加深圳文博會、景德鎮國際瓷博會等展覽賽事三十余次,榮獲全國大獎74個;對外開放了智慧游寶豐汝窯藝術館,建成中國汝瓷文化廣場。

汝瓷“生活化、健康化、藝術化、商品化”的產業理念,把汝瓷業發展推向市場,惠及千家萬戶。”這一句不再是個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汝瓷作為當地地標性的產業,不僅發展它,更是帶動了本地其他特色產品的發展。
融合河南本地特色的牡丹、嵩山、武術以及乾坤等元素,讓汝瓷文化與本地資源密切結合,緊跟時代步伐,讓汝瓷文化真正的活躍起來,是寶豐汝瓷發展的一大目標。為了更好的宣傳寶豐汝瓷,當地政府還專門成立了汝窯瓷業保護和發展服務中心,將這里發展成文旅項目中的特色文化,也是文旅強縣建設的關鍵所在。緊跟國家政策,地方符合本土發展的階段性政策緊跟,督促落實政策,加大宣傳“寶豐汝瓷”的影響程度,作為寶豐縣經濟轉型,鄉村復興,強縣富民的一大政績亮點。
年輕人作為祖國的未來,能夠抓住他們的眼球與注意力是非常關鍵的。以“陶瓷+文創”的理念,融入本地特色、自然風光以及國風歷史等一系列元素,讓年輕人的愛國情懷與之呼應,徹底抓住了他們的興趣,也通過線上線下的直播與活動,讓年輕人成為“汝瓷粉兒”的新寵,也為汝瓷文化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搞文創沒有人才寸步難行,根式要與時代接軌,融入新時代的思想,把愛國情懷發揮到極致,緊跟國家強大的發展步伐。寶豐縣先后舉行了10余期汝瓷培訓班,培訓人才千余人次,更是把優秀人才送往更高的學府深造,帶來更緊隨市場經濟的措施與方法。
做汝瓷如同做人,容不得半點摻假,汝瓷斷代近八百余年,前輩們千辛萬苦方得復燒汝瓷,使汝瓷文化再度傳承。在這和平盛世年代,我們不需要經歷戰亂,不需要經歷流離失所,只要把老祖宗留下來的汝瓷發展,繼續傳承下去,把我們的汝瓷文化傳承下去,將它走入經濟快速發展行列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