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中鐵十六局集團軌道公司,北京 101100)
隨著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地鐵車站的建設環境越來越復雜。為降低城市交通負荷,車站的蓋挖方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蓋挖法施工中有一個難題就是逆作部分側墻的接縫處理。施工時,由于混凝土采用后澆筑法,澆筑完成后會因混凝土的沉降及收縮和先澆筑部分中間產生空隙,在接縫處產生泌水和氣泡,影響車站結構的穩定和防水。本文以洛陽市地鐵1號線上海市場站青島路口處蓋挖頂板逆作為例,詳細介紹在蓋挖逆作中各部位特殊接頭的處理方案和技術。
洛陽地鐵1號線上海市場站為地下兩層島式車站,位于青島路與西苑路交叉路口,沿西苑路東西向敷設。車站主體結構采用雙柱三跨鋼筋混凝土箱型框架結構。車站總長275.6m,結構標準段寬度21.2m,標準段高度13.51m,頂板覆土約3m,車站共設4個出入口、兩組風亭。由于青島路口為城市主干道,交通導致壓力大,經設計方案多方對比,青島路與西苑路交叉口處采用頂板逆作法施工,長24.5m,寬23.4m。
在蓋挖逆作法施工中,逆作部分的接頭處理是一大難題。在接縫處使后澆筑結構和先澆筑結構具有整體性,和無接頭的整體結構一樣具有以下特性:(1)剪切、彎曲、張拉、壓縮等力的傳遞性能;(2)均質性;(3)氣密性、水密性。
施工時,由于混凝土采用后澆筑的方法,所以在澆筑完成后會因混凝土的沉降及收縮和先澆筑部分中間產生空隙,在接縫處產生泌水和氣泡,影響車站結構的穩定和防水。另外,由于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同及澆筑的快慢,會在接縫處產生空隙,也會使得格構柱與模板的交合處產生較大的空隙。
在進行側墻施工時,為了使已澆筑側墻部位和后澆筑部位混凝土灌滿側墻,須對側墻施工縫進行特殊處理。為保證預留鋼筋接頭底部鋪設細砂250mm,細砂上部鋪設10mm木模板,木模板上根據鋼筋直徑鉆孔,將側墻主筋插入孔中。為方便后期側墻混凝土澆筑,將施工縫設置為傾斜角度,并做好防水構造措施,預埋注漿管,設置喇叭口,澆筑側墻混凝土后,將澆筑孔位置混凝土鑿除,側墻施工縫接頭處理見圖1。

圖1 側墻施工縫接頭處理示意圖
(1)格構柱處頂板橫、縱梁處連接處理。逆作頂板梁與格構柱相接處構造:格構柱插入頂板內,格構柱處鋼加勁板焊接Φ22@150×100(L=100mm)圓柱頭焊釘,格構柱內及四周各2850mm處梁箍筋加密,間距為100mm,見圖2格構柱處頂板橫、縱梁內箍筋節點圖。

圖2 格構柱處頂板橫、縱梁內箍筋節點圖
(2)格構柱與頂板內暗梁連接處理。逆作頂板暗梁與格構柱相接處構造:格構柱插入頂板內,梁下部臨近鋼筋繞開格構柱布置,見圖3格構柱與頂板內暗梁鋼筋節點圖。

圖3 格構柱與頂板內暗梁鋼筋節點圖
(1)混凝土澆筑施工前,在接頭位置應做成傾角,并預留后澆混凝土施工時的抽氣孔。
(2)混凝土澆筑完成后,要將施工縫下方0~15cm范圍內的混凝土浮漿層清理干凈,并在此處填充膨脹混凝土,保證接頭處的施工質量。
(3)結構頂、中、底板與邊墻接茬處防水必須按設計規定進行處理[1]。在施工條件便利的情況下,需采用鍍鋅鋼板止水帶,如不能采用鍍鋅鋼板止水帶部位,采用遇水膨脹止水橡膠條。
(4)施工縫表面應平整,在澆筑前應清理掉上面浮漿、碎石團、空洞、疏松、油污等。在澆筑混凝土前,環向施工應將其表面進行鑿毛處理并清理干凈[2],涂刷界面劑,用量不少于1.5kg∕m2,厚度不小于1.0mm。待措施就位后及時澆筑混凝土??v向施工縫應清理表層雜物和浮漿,然后涂刷界面劑,澆灌混凝土前再鋪30~50mm厚的1∶1水泥砂漿,隨后進行混凝土澆筑[3-4]。在施工縫處需要預埋可重復利用的注漿管。
(5)注漿管施工工藝要求:①施工縫、變形縫表面處注漿管要使用專用固定件固定,應在每5~6m處的兩側引出一根注漿管;②注漿管安裝的施工縫表面應堅實平整,應清理掉表面浮漿、油污、疏松等;③注漿管與導管應牢固嚴密連接,管端應臨時封堵;④注漿管應該放置在每側混凝土的厚度不小于100mm的結構中線位置;⑤安裝注漿管位置基層面應平整,如不平整可以進行局部找平,保證注漿管與施工縫處沒有空隙,固定牢固。布置間距宜為200~300mm;⑥注漿管彎曲半徑不小于150mm,轉彎部位應光滑無折角。
注漿施工要求應符合以下規定:①注漿施工前,為了檢測出漏點及計算注漿用量,需要先用水進行注射。一些大的漏點先進行表面封堵后才可以注漿。②注漿順序為從低到高,注漿速度需緩慢。③當看到注漿液不再流入,注漿壓力不再變化時,應保持2min。④進行重復注漿時,應使用相同的注漿材料,在注漿前,需要將之前留在管里的材料清理干凈再注漿。
(1)施工縫防水構造。主體側墻水平環向施工縫使用鋼邊橡膠止水帶,垂直縱向施工縫使用鍍鋅鋼板止水帶。具體做法如圖4、圖5所示。

圖4 側墻環向施工縫防水構造圖

圖5 側墻縱向施工縫防水構造圖
(2)變形縫防水構造。變形縫構造為迎水面采用外貼式橡膠止水帶,接縫處采用中埋式止水帶和預埋注漿管,接口處安裝接水槽,見圖6。

圖6 側墻縱向變形縫防水構造圖
(1)止水帶寬度和材質的物理性能符合設計要求[5],其寬度和厚度分別為300mm和3mm,施工時使用Q235b鋼板熱鍍鋅處理,鍍鋅層厚度應大于30μm。
(2)為了防止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止水帶的扭曲或脫落,止水帶每隔400mm處用鐵絲或焊接在鋼筋上。
(3)止水帶搭接處焊接偏差應小于5mm,搭接處要滿焊,焊接要牢固不透水。
(4)止水帶應布置到結構的中心線,結構兩側的厚度差不得大于50mm。止水帶縱軸與施工縫表面的距離不大于30mm。
(5)澆筑混凝土時為了使其里面氣泡排除,水平方向止水帶應采用開孔向上的盆式安裝,澆筑時不得碰觸止水帶,混凝土振搗要充分。
(6)不能使用止水帶的位置應采用注漿管+雙道遇水膨脹止水膠。
(7)當采用排樁或連續墻支護蓋挖逆作法施工時,應在支護結構與防水結構間設置防水夾層。內層襯砌的接縫應與連續墻接縫錯開,同時必須特別注意立墻卷材防水層留槎的保護,以及接槎的施工。
綜上所述,為了減輕交通負荷,蓋挖法是同類型地鐵車站工法的最佳選擇,而一些特殊接頭的處理在蓋挖法中尤為重要。通過洛陽地鐵1號線上海市場站青島路口處蓋挖頂板逆作中側墻接頭的處理、格構柱與頂板的接頭處理及側墻防水的方式選擇,能很好地防止在蓋挖施工中的滲漏水及確保主體穩固。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