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尋找純真博物館(外一篇)

2022-06-28 17:56:26孫瑜
青海湖 2022年4期
關鍵詞:博物館

孫瑜

伊斯坦布爾,小雨。

今天是在土耳其的最后一天,而我,還沒有尋找到“純真博物館”。

導游兼司機哈桑大叔說他不知道純真博物館的具體位置,他載過的游客都是去著名的景點,沒有人要求去那個地方,因為那里非常小,沒什么可看的。我

想,他和那些游客們肯定沒有人看過帕慕克的那本書——《純真博物館》。我耐心地用手機翻譯軟件與他溝通,并把我帶的帕慕克的中文版書給他看,告訴他我一定要去這個地方。哈桑大叔聳了聳肩,說了句:“ok,asyoulike.”然后,便下車去問路了。

拐了很多彎,又問了幾次路,終于,找到了。

當哈桑大叔告訴我這座老木紅的三層樓就是我要找的地方時,我還很難相信眼前普通的土耳其老宅,就是那座文學虛構與現實生活的交匯點——純真博物館。

博物館大門的地址銘牌是金銅色的,鐫刻著黑色的文字和一只美麗的蝴蝶圖案,看過《純真博物館》的讀者都會知道,那是芙頌的耳環的形狀,所以博物館的圖章也是這只蝴蝶。

當我站在門口照相時,發現手扶著的紅色信箱的邊緣,居然有一只剛點燃的香煙。瞬間,我想起了書中男主人公凱末爾積攢的芙頌的4213個煙頭,有一種在現實與虛幻中穿越的眩暈。雖然我并不抽煙,但還是拿起那根煙,吸了一口。因為我想到了帕慕克在《純真博物館》中寫到的一句話:

“有時我會想,人們之所以那么喜歡香煙,不是因為尼古丁的力量,而是在這個虛空和毫無意義的世界里,它能輕易地給人一種做了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的感覺。”

那根香煙白色的煙嘴沾了一圈我的口紅,裊裊上升的煙霧,混合著伊斯坦布爾雨后陽光的香味,望著這根不知道來自哪里的煙,我一時竟無法判斷自己身在何處,有種異樣的神秘涌上心頭——此刻的我正站在現實中的“純真博物館”門口,可進門后卻將進入一個徹底虛構的文學故事,故事是一場痛徹心扉的愛情悲劇,它也叫《純真博物館》,而書中虛構的男人凱末爾,也在書里建造了一座真實的“純真博物館”。

虛構的故事,真摯的情感。虛幻的盡頭,竟是現實;現實的源頭,來自虛幻。而承載這一切浪漫的,只能是純真的愛情。

帕慕克說:“純真博物館的大門,將永遠為那些在伊斯坦布爾找不到一個接吻之所的情侶們開放。”這一所從虛構中誕生的“純真博物館”,已存在于現實中的伊斯坦布爾,存在于這座今古更迭、新舊交替、東西互融的神秘城市中,是存在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的失落的“純真”。

守門的博物館大叔,如果加上頭發,還真有點像帕慕克。據說,帕慕克也有一套和博物館工作人員一模一樣的西服,有時還會來博物館客串一下門衛呢。但是,今天他不在。我并不失望,作家不會把自己局限在同一個場域,雖然他用一本虛構的書構建了一個真實的博物館,并在伊斯坦布爾進行著一場永久的行為藝術。

整座博物館,都是一些零碎的老舊的物件,一些散落的關于愛的回憶。

83個章節,83個展區。

一進門,首先便能看到一整面訂滿了煙蒂的墻壁,那些歪歪扭扭的煙蒂整齊地排列著,下面用小字寫著說明,每個煙蒂,都承載過一種情緒,具象著書中的男人凱末爾那難以名狀的痛苦:在心上人芙頌嫁給別人以后,他只能沉迷于搜集她用過的所有物件。

“在我去凱斯金家吃晚飯的八年時間里,我積攢了芙頌的4213個煙頭。這些一頭碰到過芙頌那玫瑰般的嘴唇,進入她的嘴巴,有時就像我摸到過濾嘴時明白的那樣,因為碰到了她的舌頭而被浸濕,以及多數時候被涂抹在她嘴唇上的口紅染上了一層可愛紅色的煙頭,全部是帶來深切痛苦和幸福回憶的非常特殊和私密的東西。”——《4213個煙頭》(《純真博物館》第68章)

那面墻壁,從1976年到1984年,細致地標出了煙蒂的某年某日,以及芙頌當時的心情。那些煙蒂的形狀,每個都那么獨一無二,隱約看得見口紅,它們都曾感受過芙頌雙唇的溫度,讓我想象那些消失的香煙是如何變成煙霧從過濾嘴中穿過,被吸入芙頌的口中,再慢慢從那涂著口紅的雙唇間飄散出來。我甚至能清晰感受到凱末爾當時的心情:

“我的胃里有午飯,脖頸上有陽光,腦子里有愛情,靈魂里有慌亂,心里則有一股刺痛。”

還有很多很多芙頌用過的小物品,當我看到它們數量浩大又整齊地排列在博物館里時,感受到的是時間行走時清晰的腳印,還有愛情在時間中澎湃的刻度。每一件物品,都能幫助凱末爾回溯到與芙頌相處的那個時刻。就像一條逆流而上的魚,必須借助礁石或者水草,才能完成一點點洄游的旅程。

而這些現實中的物品又構成了小說中每一個章節中的細節,而小說的細節,又能延展出那些物品親歷的場景。整個博物館,在這種虛實間不斷的穿梭中,就像一個被包括帕慕克在內的所有人都參與的行為藝術,講述和參與著同一個問題——愛是什么?

對于《純真博物館》里的凱末爾來說,愛情的美好是什么?毫無疑問,擁有是幸福的,但失去難道不是嗎?他的純真博物館存在的意義,已經被他寫在了他和芙頌歡樂過的那張小床的對面:“讓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過得很幸福。”

對于帕慕克來說,完成這座純真博物館和完成那部《純真博物館》,應該同樣快樂。他曾說,他最先有了一些收藏,然后從收藏才開始構思這部小說,小說完成后,又繼續博物館的建設。他少年學畫,青年學建筑,而建構這個博物館,他的各項才能都沒有浪費。在展覽的后半部分,有面墻專門用來展示他的設計手稿。

在喧嘩熱鬧、游客眾多的伊斯坦布爾貝伊奧盧區,這里——楚庫爾主麻街的達爾戈奇·契柯瑪澤街24號,由于幸免于游人的過度打擾,反而保留了一份本真和清凈,進去參觀的人們都自覺地放低聲調,唯恐破壞了那份空氣中的純真。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保留著一所純真博物館。不一定是某件能換回記憶的物品,或許是一首老歌、一段旋律、一個地名、一種天氣、一股香味……

誰沒有過純真年代?又有誰沒有愛過一個人呢?

總會有一個人、一段感情,在心里留下一段純潔的感情,留下一章毫無雜質的美好。那所有的美好,所有的回憶,即是愛的無數個分身,也是愛與愛的細密交合,再偉大再虛無的愛,也需要一個個細節來承載、來感知。就像,靈魂不能沒有肉體。

就像,“純真博物館”不能沒有《純真博物館》。

不過,對于沒有讀過《純真博物館》這本書的游客來說,首次進入純真博物館會有點摸不著頭腦,那我就把《純真博物館》再講一遍吧。

故事其實略顯老套。不過,愛情故事真的不好寫,如同最家常的炒青菜,想別具一格是很困難的。但拿過諾獎的帕慕克到底還是不一樣。

出生在伊斯坦布爾一個富裕西化家庭的30歲的少爺凱末爾,未婚妻是門當戶對的富家女,他卻愛上了無意中邂逅的18歲的清純少女芙頌,她是家境貧寒的遠房表妹,他與她做愛,享受她的肉體,卻讓自己的訂婚儀式如期舉行。直到芙頌在他的訂婚儀式后消失,凱末爾才意識到他對芙頌的愛有多深,意識到他輕率地獲得了她的貞操卻不明媒正娶,等于毀了她的一生。因為在70年代的土耳其,和現代社會保守的穆斯林地區,少女的貞操幾乎等同于生命。凱末爾放下自己的未婚妻開始尋找芙頌。當他們再次見面時,芙頌卻已嫁為他人婦。之后漫長的8年里,凱末爾不求回報地苦苦追求、陪伴芙頌,百般討她歡心,而她多半冷淡以對。凱末爾以幫助芙頌丈夫投資電影為由,一次次造訪芙頌家,并一次次偷偷拿走芙頌觸碰過的東西:耳環、小狗擺設、頂針、筆、發卡、煙灰缸、紙牌、鑰匙、扇子、香水瓶、手帕、胸針、洋裝、玩具,甚至她吸過的煙蒂。8年過去,芙頌終于與丈夫離婚,他們能在一起了。但在這最后的時刻,剛學會開車的芙頌,用極高的時速把車撞向一棵105歲的無花果樹……

芙頌死了,凱末爾把芙頌的舊居買下來,用十五年的時間走完1743個博物館,創造出獨一無二的“純真博物館”,把那些上千件的紀念品陳列出來,自己則住在閣樓的小床“睹物思人”。那每一件大大小小的東西背后都有故事,都牽絆著他與芙頌共度的點點滴滴時光。伴著這些芙頌的物品和記憶,凱末爾走到了生命盡頭,他用長久的懺悔與偏執的哀愁,鑄就了一座愛情的傳奇——“純真博物館。”

書的結尾,是凱末爾的一句話,也就是“純真博物館”里貼在凱末爾床對面的那句話:“讓所有人知道,我的一生過得很幸福。”

現在,看完“純真博物館”后,我終于能理解凱末爾的幸福了,因為他的幸福根本與芙頌無關,芙頌只是他堅守純真的一個載體,換成風頌、雅頌,或任何一個在純真時期愛上他的姑娘,也是一樣的。

但對于芙頌,她的幸福只有那最開始的1個月零10天,和44次做愛。那才是一個純真少女毫無雜質的愛情。但是,凱末爾輕率的愚弄,卻使她再也不可能相信愛情。

事實上,在那44次以后,芙頌就已經死了。后面的她,不過和那4213個煙蒂一樣,是日常生活的道具罷了,是凱末爾需要的活生生的愛情木乃伊。凱末爾愛的只是自己在那一個多月里純真的感情,反復強調自己的真誠,每日都撫摸著搜集來的小物件向愛情告解:我是愛芙頌的。

堅持到8年后,這種形式已經變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因為他圣徒般地愛著一個女人,但這愛卻不能給那個女人滋養,不能讓她變得幸福,甚至不能打消她死亡的念頭,那么這份愛,究竟是什么樣的愛?

所以,芙頌才會在他們終于在一起的時候,死給他看,破壞給他看,慘烈給他看,因為她早已明白,一旦他們的愛情進入日常,進入吃喝拉撒,就會立刻失去他全部的愛,甚至會讓他嫌惡地轉身而去,而且絕不回頭。到那時,還會有這所純真博物館嗎?

就像李敖終于得到了大美人胡因夢的愛情之后,卻在婚后極其嫌惡胡因夢便秘時滿臉通紅的表情。

愛情最怕的不是得不到,也不是廉價的得到。而是得到以后,在毫無防備的日常中,無法時時處處都展示出完美的一面。哪怕是米開朗基羅的圣母雕塑,都不能從背面欣賞,何況生活中的女人。

純真之所以寶貴,恰恰來自于易碎。

其實,芙頌用失蹤和死亡對于純真的捍衛,遠遠超出凱末爾一生對純真的物欲的追逐與執著。

他對芙頌的愛難道不是一場排他的宗教、一場脫離日常的獨角戲、一場我行我素的自慰嗎?

所以,即使芙頌死了、也不影響他的堅持,反而徹底神話了他堅持的這場愛的宗教,成就了他的“純真博物館”,幫助他抵達了他的終極幸福。

芙頌對他的愛,大于他對芙頌的愛。芙頌對他的了解,大于他對芙頌的了解。芙頌對這所純真博物館的建設,大于他的建設。芙頌才是這所純真博物館真正的主人。她引領著凱末爾,引領著帕慕克,引領著所有來參觀的讀者,進入她的生活,進入她的內心,分享她的愛情,感知她的痛苦。

難道,只有女人的純真是具象的,短暫的,可以被物化的?

而男人的純真,因其虛無和無法追根溯源,所以可以一直表演下去?

是的,這個故事永遠沒有答案,這場關于愛情的演出永遠無法gameover。

帕慕克說過:“觀察城市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游客或是新到不久的外鄉人,以外在的眼光,來觀察其樓房、古跡、街道以及天際線。另一種是內在觀察,這座城市有我們熟睡于此的房屋,有回廊、電影院以及教室,城市的各種氣息、光線還有色彩構成,這些都是我們最珍貴的回憶。對那些僅從外在觀察的人來說,一座城市也許會與下一座城市極其相似,但城市的多樣回憶才是它的靈魂,它的廢墟便是其最有力的證詞。”

古老的伊斯坦布爾,一直徘徊在歷史的各個十字路口,1600多年來,這里作為東羅馬、拜占庭、奧斯曼三大帝國的首都,見證過無數的輝煌和滄桑,也冷眼旁觀過宮廷的殘酷、政治的跌宕、宗教的紛爭。這座城,早就是一座博物館——人類歷史的博物館。只不過,它見證的是人類的外部世界,而“純真博物館”,則記錄著人類的內心世界。

行走在伊斯坦布爾迷宮般的小巷,猶如一場深入歷史的詩意冒險。千回百轉的宣禮聲中,有保守的婦女裹著伊斯蘭式的黑罩袍低頭而過,也有開放的姑娘大膽地穿著露臍裝,有頎長俊俏的小伙子吹口哨,也有肥胖的土耳其大叔端著杯子喝紅茶,有售賣古董的老店鋪,也有出售香料和皮革的新市場,有慵懶的狗臥在咖啡館門口的太陽下睡覺,也有瘦瘦的黑貓守在斜斜的巷口機警地盯著每一位路過的人……

日光從樹縫中迤邐而出,猶如漫游的長鏡頭,記錄下這座城的點滴標記,記錄下承載著記憶的每件物品,每個人,每件事,然后,浸入伊斯坦布爾所有的愛,與所有的憂愁。

尋找咖啡館

來到伊斯坦布爾,不能不在路邊的咖啡館喝一杯正宗的土耳其咖啡。

為了尋找最有土耳其風情的咖啡館,我坐著出租車在伊斯坦布爾的歐洲區兜兜轉轉好幾圈,終于被一條遍布咖啡館的斜巷打動,也算是一見鐘情吧。

伊斯坦布爾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擁有歐洲和亞洲的城市,它被博斯普魯斯海峽分割為歐洲區和亞洲區。而歐洲區又被金角灣分為歐洲老城區(蘇丹艾哈邁德區)和歐洲新區(貝伊奧盧區),而加拉太橋則連接著老城區和新區。那座由厚重的石材堆砌、高約67米的九層加拉太塔,就是新區的地標。

被我一眼愛上的那條斜巷,是一條通往加拉太塔的坡道,用老舊的石磚砌成,低洼不平,石縫中露著滄桑的青苔,在小雨中反射出青銅器般油亮的冷光。坡道兩側,林立著各種餐廳、咖啡館、店鋪和住宅,充盈著獨屬土耳其的異域風情。

土耳其人非常愛美,無論大街還是小巷,映入眼簾的都是鮮艷并且搭配得當的彩色。出租車是亮眼的艷黃,擦得锃亮,沒有一輛灰頭土臉。店鋪和住宅,整面墻甚至一棟樓都粉刷著獨特的彩色。哪怕是街邊賣烤玉米的流動小販,也都披掛整齊,盡量將玉米擺出點兒藝術范兒。

看來,古老的“藍色土耳其”,已經變成了現代的“彩色土耳其”。

身邊過來過往的土耳其美女,個個高鼻大眼,臉龐窄小,簡直是天生的美人。即使身穿傳統的穆斯林長袍,也難以遮掩她們的美麗。而且,愛美的天性還會讓她們在長袍上動一些小心思:有的在袖子兩側綴著白色或者彩色的珠子,有的在下擺繡出獨特的花紋,手指和腳趾都涂著彩色的指甲。但無一例外的,每張臉都化了妝,明晰的眼線和鮮艷的口紅,更加襯托出臉龐的雕塑感。反正,只要是能露出來的部分,女人愛美的小心機都不會放過。

但是,這些是不太保守的穆斯林婦女,那些恪守傳統的穆斯林婦女,無一例外地穿著曳地的黑色長袍,面部遮著黑色的面紗,吃東西的時候也不能摘下面紗,還需要一手撩開面紗一手送食物進嘴里,只在暗中咀嚼。但是,大街上更多的是不包頭巾不穿長袍的現代土耳其美女,長發飄飄,彩裙蕩漾,美得讓人心旌搖曳。

伊斯坦布爾,離歐洲非常近,人口流動大,西方文化早就滲透進土耳其人的日常生活,跨民族、跨宗教的通婚,也很常見。所以,原本是小亞細亞人種的土耳其人,因與周邊國家通婚較多,在長期的混血中,不少土耳其人的長相已經接近歐洲人。

于是,土耳其的帥哥們便成為街頭流動的風景,身材頎長,寬肩窄臀,標配“濃眉大眼”自不用說,還都是“美髯公”——修剪整齊的濃密胡須搭配如假包換的長睫毛,各個都像中國商場招貼畫中的西服模特。當然,也有肥胖油膩的土耳其大叔,但他們大多在路邊的土耳其紅茶攤或者水煙館,幾杯便宜的紅茶,再加上各種口味的水煙,整個下午就這樣逍遙過去了。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下班的高峰期,街頭的老少帥哥們不少都提著塑料袋,估計是下班時往家里捎買的蔬菜、水果和食品,而且抱孩子和推嬰兒車的也幾乎是男人,媽媽們則低眉甜眼地在旁邊跟著,甚至連提包都是男人拿著,這種體貼刷新了我對土耳其男人都是大男子主義的印象。更是與國內上下班路途中神情焦慮、雙手重荷、灰頭土臉的中國媽媽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且抱孩子更是中國媽媽們責無旁貸的任務。唉,相較之下,感覺很是無語。

不過,伊斯坦布爾,還真是一座適合錦衣夜行的城。

這座城,美得有種攝人心魄的力量。就像土耳其人追崇的能辟邪的“美杜莎之眼”——藍眼睛,澄澈透明、絢爛奪目,卻又幽遠、神秘,甚至,隱含絲絲詭異。

這座城,又叫“七山之城”,它依山而建,與羅馬城的七座山遙遙相應,每座山上都建有一座清真寺,如同有魔力的伊斯蘭圖騰,鎮守著這座城。

這座城,其實是兩座城,一半在歐洲,一半在亞洲,通過歐亞大陸橋順暢地連接在一起。所以,這座城既有地中海的熱情,又有愛琴海的浪漫,還兼具奧斯曼帝國的豪邁與傲然。

這座城,全世界只有一座,環繞著兩片海,一個海峽,一個海灣。1500萬人口的巨大城市,包羅萬象,天賦眾生朝拜的王者之氣。

這座城,壯美,盛大,穿行其中,并未感覺自己是初來乍到的游客。雖然知道與它只有萍水相逢的緣分,但依然忍不住對它產生情人般的依戀,溫柔澎湃,千回百轉。

這座城,一城千面,因為它實在太老太老了,新的生命與舊的靈魂,在日光中重重疊疊,在月光下剝離不清。只有那些輝煌的回憶,炙熱,永不湮滅。

已近黃昏,博斯普魯斯海峽被揉入天邊魅惑的高潮紅,湛藍的馬爾馬拉海泛起萬道金光,潔白的海鷗低低盤旋,清真寺的宣禮塔錯落有致,臨海的疊層別墅群高貴大氣……處處都是那么美那么美,晃得讓我不知今夕是何夕。

博斯普魯斯海峽連接著黑海和馬爾馬拉海,將伊斯坦布爾分為歐洲區和亞洲區。而金角灣又將西翼的歐洲區分為老城區和貝伊奧盧區。伊斯坦布爾那迷宮般的巷陌,有著倫敦四分之一車站般的神奇,你永遠不知道出現在小巷深處的,將是什么樣的驚喜。

我正在行走的斜巷盡頭,是加拉太塔那圓圓的尖頂。這座塔聳立在金角灣和博斯普魯斯海峽交匯處的小山上,原是拜占庭皇帝阿納斯塔修斯在公元507年用木頭修建的燈塔,后來在十字軍東征時被焚毀。1348年,熱那亞人用石料重建了這座塔,成為當時君士坦丁堡的堡壘最高點。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這里便被收入奧斯曼帝國的版圖中。飽經滄桑的加拉太塔,雖歷經數次地震和戰爭,被多次重修,曾當過燈塔、了望塔、監獄和天文臺,卻安然無恙地保留至今,成為伊斯坦布爾地標性的觀景臺,可以360度俯瞰整個伊斯坦布爾,與老皇宮、蘇萊曼尼清真寺等老城建筑隔海相望。

加拉太塔不遠處就是加拉太橋,每天都有很多當地人在橋上釣魚,也算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了。過了大橋,就是著名的香料市場,價格比大巴扎便宜,賣的東西也大同小異,但是很需要砍價的技巧。這種繁盛綿長、充滿生機的日常生活,很有種伊斯坦布爾細密的市井味道。而我想尋找的那種有著獨特土耳其風情的咖啡館,就在加拉太塔的腳下。

咖啡館,是個獨特的場域。因為,在咖啡館里喝的可遠不止是咖啡。

早餐時,喝一杯提神的速溶咖啡,與慵懶的午后,漫步到附近的咖啡館,買一杯現磨的又香又濃的咖啡待上一個下午,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泡咖啡館,更是古往今來的西方藝術家們必須的生活方式。但天性不羈的藝術家們,難道不更應該是宅男或宅女嗎?為什么偏偏要流連在各個咖啡館里呢?

咖啡館,有點嘈雜,但并不喧鬧。人很多,但并不擁擠。有煙火氣,但并不會造成干擾。人與人相互間的關系,密集卻又隔離,人人都懂得默契地避讓。每一張咖啡桌都是一個獨特的封閉空間,每一杯咖啡都能制造一種在現實與時間轉換的效果。這是一個開放的場域,卻不妨礙每個人在自己的咖啡椅上完成自我的探索。這里的每個人都是獨立思考的個體,卻又自然連接成一個社會階層的群像。

因為,咖啡館在私人場域和公共空間之間制造了一種微妙的平衡。一個人總是宅在家里,沉默太久,會懷疑時間已經停滯。而泡在咖啡館,你會安心地發現:整個世界仍安靜地待在身邊,仍然在秩序井然地運轉,你的喜怒哀樂,絲毫不能干擾到時間的川流不息。各種各樣的人進來,各種各樣的人出去,各種各樣的人經過。連趴在咖啡館門前的陽光下睡覺的狗,都換了兩條。

人人都有一種最本質的需求,就是與這個世界建立鏈接,以確認自己的存在。我不知道,薩特的存在主義的誕生是否與咖啡有關,但全世界都知道的是,薩特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花神咖啡館里完成的。伏爾泰、盧梭的幾部著作也都是在咖啡館里完成的。

藝術大咖們都需要有這么一個地方: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有臥室的舒適但并不懶撒,有書房的桌子但并不孤獨,有辦公室的環境但并不拘束,有圖書館的人氣但不用保持安靜,還有并不貴的餐飲、微笑的服務員,和干凈方便的衛生間。身邊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或許還能給沉悶的思考帶來一點靈感。咖啡館,正是一個兼具這些功能的美妙場所。相比寂靜,這種隔離在身外的喧鬧,才是生活更自然的狀態,才能承載住真實的生活。

所以,海明威、薩特這些大咖們都把咖啡館描繪成一個社交中心、辯論俱樂部,是忘卻生活壓力的好去處。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咖啡館的數量竟達到50多萬個。

咖啡館的煙火氣,不少,也不多。就像咖啡的香味,濃而不膩,還可以根據個人的喜好加奶加糖,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加。在這里,可以看書、寫文章,可以與朋友閑聊,可以與戀人談戀愛,可以獨自冥想,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發個呆,解個悶。

庸常的生活縫隙,能有這種廉價的、觸手可得的自由,真好!

咖啡源自阿拉伯半島,曾是1400至1500年流行的一種提神飲料,叫“咖許”,是把咖啡成熟的果子摘下來曬干后煮的水,咖啡豆是被丟棄的。后來才把咖啡豆烘烤后與果肉一起煮著喝,改稱“咖瓦”。

伊斯蘭教當時有三大教派:遜尼派、什葉派與蘇菲派。蘇菲教派的祈禱儀式都是在晚上舉行,于是有提神醒腦作用的“咖瓦”就派上了用場:祈禱前,教長用長勺把陶罐里煮好的咖瓦舀到小杯中,口中念著“唯有真主存我心”,依次傳給信徒們喝。在那時,飲用咖瓦成了宗教儀式的一部分,就這樣逐漸傳延開來。

“咖啡”一詞源于埃塞爾比亞的一個名叫“kaffa”的小鎮,在希臘語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與熱情”,這正是咖啡的魔力。早在16世紀中后期,伊斯坦布爾就有600多家大小不一的咖啡館了。有些豪華咖啡館甚至等同于高級會所,修建得如同宮殿,里面的花園栽種著各種奇花異草,還修建有水池、小橋,室內奢侈考究,有沙發、躺椅、毛毯和很多侍從。并且,咖啡館還提供額外的藝術服務,比如讀書、音樂、雜耍、下棋、舞蹈等,吸引了很多詩人、政客、學者、藝術家聚集在一起。這些都有文獻記載,某些場景還被當時的畫師描繪進畫作中。

其實土耳其并不產咖啡,所謂“土耳其咖啡”只是一種將烘焙咖啡豆磨成粉和水一起煮著喝的制作方式。不過,土耳其人有資格這樣說:“17世紀以前,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喝咖啡的方式,就是土耳其咖啡。”因為奧斯曼帝國在蘇萊曼大帝時期(16世紀中期)達到鼎盛,領土橫跨亞歐非大陸,擁有420萬平方公里土地以及1600萬人口。雖然咖啡樹只能生長在赤道附近的咖啡帶,在寒冷的天氣中無法存活,但奧斯曼帝國控制了阿拉伯半島和地中海,壟斷了包括咖啡、絲綢在內的東西方貿易往來。后來,歐洲一些列強海軍勢力迅速發展,與奧斯曼帝國的大小戰役不計其數,咖啡則在戰爭這種非正常的交流中作為戰利品,慢慢傳到了歐洲。1645年歐洲第一家咖啡館開張,之后越來越多的咖啡館出現。

蒙蒙細雨中,我找到加拉太塔腳下一家名叫Hezarfen的咖啡館。它并不大,但是很有情調,深綠色的遮陽傘下擺著幾張咖啡椅,旁邊立著一輛彩色的自行車雕塑,車籃里栽著一捧金黃色的郁金香,每張咖啡桌都放著一盆肉肉的小綠植。

門邊俊俏靦腆的咖啡小哥,見我駐足,立刻將我身邊椅子上的雨滴擦干,我沖他友好地笑笑,示意他把價位表拿給我看,然后點了一杯傳統的在沙子里煮的土耳其咖啡——9里拉。

很早以前,咖啡是在地下酒吧里賣的,但伊斯蘭教國家禁止售賣酒和含酒精的飲料,所以酒吧并不合法。后來就有人開了咖啡館,店內配置桌椅,還有說書人講故事,生意很興隆。一些流動的咖啡攤更有意思:年輕的咖啡小哥在腰間綁一個敞開的木箱子,里面放著咖啡壺、咖啡杯和酒精燈,直接走到集市的人群中叫賣,現場煮泡。那畫面,真是非常“土耳其”!

馥郁的香味,從熱熱的沙子中緩緩散發出來。美好也罷,失意也罷,這一刻,在這杯熱香氤氳的咖啡面前,都溶解掉了。我放了一塊方糖,用小勺緩緩攪著。芳醇濃烈的咖啡香,如同一曲奧斯曼士兵哼唱的粗獷深情的家鄉小調,在空氣中延伸出溫暖的翅膀,掠過我的臉頰,我的手掌,我的脖頸,我的長發……在這個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小街,忽然生出一種莫名的感動。這時,咖啡小哥走過來,用英語告訴我,喝完咖啡后,可以用咖啡渣進行咖啡占卜。我聽說過那種古老的獨屬土耳其的占卜方式,很是好奇,就按照他說的方法,將咖啡盤蓋在咖啡杯上,然后迅速將杯盤倒扣,靜放在桌上,等待杯底的溫度冷卻。然后將杯子小心打開,就可以用杯中的圖案進行占卜了。

去埃及在尼羅河上航行的時候,喝過幾口尼羅河水,因為有句古老的埃及諺語是這樣說的:“喝過尼羅河的水,還會再回到埃及。”

去印度的時候,在瓦拉納希的恒河邊,淺嘗過古老的恒河水。后來聽說有句古老的印度預言說:“只要喝過了恒河里的水,在下一輪生命的輪回中,還會做個印

度人。”

這次在伊斯坦布爾,在古老的加拉太塔的腳下,我喝過的這杯咖啡,用古老的土耳其咖啡占卜的方式占卜,得出的咖啡圖案是個圓圈,咖啡小哥Veyakup看了以后,對我說:“你的前世來過神奇的伊斯坦布爾,而且,你以后還會再來伊斯坦布爾。或許,你的下輩子會做一個土耳其人。”

望著咖啡杯里那個形狀完美的咖啡圓圈,我不禁莞爾,說:“看來,我的下輩子會很忙哦。”

咖啡小哥Veyakup一臉懵懂地望著我,他聽不懂我講的這句中文,更不懂我這句話背后的那些行走的故事。

可是,除了我自己,誰又真正懂得我的那些故事呢?

正如梵高說過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而路過的人只看到了煙。”

夜,如同一塊巨大的土耳其飛毯,遮住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兩岸那絢麗的晚霞,呈現出伊斯坦布爾夜空那深具魔力的幽藍:云的紋理像漩渦狀的銀河,嵌著眾多明亮的星星,呈現出一種荒誕而夸張的寧靜。夜幕中的加拉太塔那雄渾粗獷的影柱直插云端,如同幽閉于黑暗中的遠古燈塔,與那寧靜產生一種強烈的對比。我驟然想起雨果的一句話:“上帝是月蝕中的燈塔。”

遠處,無數個細長的宣禮塔的暗影不安地伸向天空,時刻等待著下一次宣禮的降臨。而更遠處的海洋,則是這一切力量的源頭。夜色下的馬爾馬拉海依然活躍,彩燈閃爍的游船劃破黑暗的水面,扯出道道破碎的弧線,火焰一般翻騰起伏,將日光中的悠揚轉換成暗夜搖滾的重低音。

是的,伊斯坦布爾復雜而多面,歷史的顏料將它刷了一層又一層,連它自己也已經搞不清楚,到底哪一層的真實才是它的本來面貌。

我期待著,對伊斯坦布爾一次又一次的尋找。

猜你喜歡
博物館
開啟博物館奇妙之旅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58
去博物館shopping
好日子(2022年3期)2022-06-01 06:22:06
博物館里的“潮應用”
今日農業(2022年4期)2022-06-01 06:12:38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之城』如何建?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3:00
博物館里的“虎”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2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館
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 01:12:44
去博物館的正確打開方式
中外文摘(2017年20期)2017-09-30 06:40:48
博物館奇妙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人与性动交a欧美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片| WWW丫丫国产成人精品|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久久香蕉国产线|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99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欧美| 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高清在线| 欧美a在线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麻豆国产在线不卡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91视频免费观看|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 亚洲Av综合日韩精品久久久|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亚洲欧美h|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 国产精品粉嫩|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亚洲香蕉久久|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在线毛片网站| 国产女人喷水视频| 69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啪| 久久无码av三级|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99福利视频导航|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99福利视频导航| 亚洲男女在线| 婷婷六月天激情|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国产99精品久久| 伊人网址在线|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 在线欧美一区| 亚洲综合片|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婷婷五月在线|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一国产一有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a级毛片免费播放|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亚洲另类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91丝袜乱伦|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不卡| 亚洲精品另类| 久久久久88色偷偷|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亚洲区一区|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