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明, 袁若, 李立新, 吳彥霞, 徐玉薇
西南大學 實驗室建設與設備管理處,重慶 400716
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工作是一個跨單位、跨行業的綜合性、精細化工程[1],如何通過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改變共享認知,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形成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共享、共治氛圍是目前高校相關職能部門工作探索的熱門話題[2-3].
科技部、財政部近幾年對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的評價考核結果顯示,大型儀器設備年平均有效工作機時逐步提升,儀器設備的有效使用率得到了實質性的提升[4-6].但是,在國家相關部委的使用效益考核工作框架下如何結合本校實際,實現適應于本校共享階段及共享水平的特色管理,如何加強共享工作方向的引導和激發工作熱情; 如何讓儀器負責人循序漸進、逐層地提高大型儀器設備共享使用效益; 如何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管理效能,是值得高校相關職能部門深入研究的核心問題之一[7].
目前,高校采用的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指標,主要參照教育部、科技部相關文件要求,包括共享儀器的有效機時、人才培養、科研成果、對外服務收入、功能開發等指標,并給予了相應的權重比例[8-9].但是在高校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由于儀器的通專用性質、價值類別、收費差異、購置年限、制樣要求等情況千差萬別,如何公平、公正地考核設備產生的效益,需要仔細的考量與研究.
此外,由于各高校儀器設備共享程度、共享階段及水平不同,這就需要在設置考核指標時,應充分考慮本校儀器設備共享所處的水平、階段及工作導向,體現不同層次、維度的工作引導,實現相關政策及措施的系統性及實效性設計[9-10].
現階段,大型儀器設備考核指標對應的分值主要是以簡單的百分比進行折算,考核結果雖然簡單易得,但是缺乏對儀器負責人實際工作及水平的準確評判,未體現階梯式鼓勵及精準化評價,易造成儀器負責人畏難情緒,挫傷其工作積極性.目前高校系統性地開展大型儀器設備考核指標及評分體系建設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考核指標的改革研究也主要以理論研究為主,未有實際操作層面的措施.因此,急需建立起細化的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指標評分體系,激勵儀器負責人特別是非專職測試人員逐步地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的效益,推動管理藝術及共享文化氛圍的體系建設[11-12].
為解決以往線下填報考核數據的種種弊端,充分挖掘利用線上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系統采集的已有數據,實現考核數據的便捷抓取和考核工作的公平公正.我校定制開發了大型儀器設備線上使用效益考核系統,通過控制端的安裝及信息采集,實現對共享的大型儀器設備的實時監管、使用準入及實時數據的采集,更為重要的是通過系統對數據的計算及分析,可準確、自動地核算出大型儀器設備的年使用機時、測試樣品數、收費情況、用戶服務評價、服務項目數及對外單位服務比例等核心基礎數據,為我校相關制度體系建設提供了第一手的基礎數據和技術保障.
在綜合國家相關部委的考核要求的基礎上,為延長大型儀器設備使用壽命,提高儀器設備使用效率和達到更多教學科研產出的目的.我校通過近幾年的不斷摸索、實踐與總結,在對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時自主增加了儀器維護保養、測試樣品情況、服務支撐科研情況、操作人員培訓、收費合理定價及價格公示情況、用戶服務評價、儀器支撐發表論文及儀器功能開發等指標,形成了一套可綜合評判我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的考核評價體系.
考核評價體系將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的考核指標分為3個方面: 機時、使用成效及儀器設備管理,每部分均設有相應的考核指標及評分原則,系統根據指標的分值進行區間打分,具體考核指標及權重見表1.

表1 西南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機組考核指標體系
我校構建的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指標體系在量化考核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的同時,一方面極大地推動了儀器負責人加強儀器維護保養工作,減少了儀器設備損壞率; 另一方面提升了服務質量,增大了校外共享力度,在建立健全儀器負責人日常操作培訓及使用成效收集等工作機制和促進大型儀器設備社會化服務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考核指標體系的建設只是完成了考核評價體系建設的第一步,但是如何對每項考核指標進行量化評價,助力儀器負責人提高共享成效,亟需高校及相關管理部門建立與考核指標體系相配套的區間評價體系.通過多年對考核數據相關模型的建設與分析,我校成功構建了與考核指標體系配套的區間評價體系,實現了對每項考核指標的量化評價.
3.3.1 機時評分區間
為考察大型儀器設備在教學、科研、社會化服務中的真實年機時使用情況,避免紙質使用記錄的不準確性,提升考核數據的準確性及工作嚴肅性.根據教育部大型儀器通/專用設備劃分原則,系統設置專用設備達到800定額機時或通用設備達到1 400定額機時,即得年使用機時該項得分的一半分值15分,未達或超過定額按照每200小時5分的原則進行增減.考核時系統會根據每次登錄退出的情況,自動累加計算總機時,并根據所在機時區間進行評分,具體評分細則見表2.若該臺專用設備年使用機時為1 300 h,則該項評分即為20分.

表2 西南大學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機時評分表(專用設備)
3.3.2 使用成效評分區間
該項主要考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所產生的效益,主要包括服務收入、測試樣品數量、培訓人數、對外服務比例、服務科研及技術開發項目的數量、共享儀器負責人或共享單位因共享儀器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測試人員提供服務的用戶評價、儀器負責人測試提供數據經用戶采用并公開發表高水平論文的情況及大型儀器功能開發等情況(需在論文中備注儀器型號或致謝機組或機組作為作者之一),綜合考核大型儀器的年度使用成效的具體二級指標及評分標準如表3所示,評分原則同機時示例.

表3 西南大學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使用成效評分表
3.3.3 管理成效評分區間
大型儀器設備的日常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對延長設備壽命和設備的專業化、規范化管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日常管理要引導儀器負責人建立“三防四定”機制,即防塵、防潮、防震; 定人保管、定室存放、定期保養、定期校驗,保證儀器設備經常處于良好運行狀態.為延長共享儀器壽命,合理規范收費定價及對共享工作進行階段性梳理與總結,我校加強了對共享二級單位及儀器負責人在儀器管理方面的考核工作,主要涉及到共享儀器的維護保養、定價管理及收費公示情況及機組年度共享工作總結3個二級指標,評分權重及評分標準見表4.

表4 西南大學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管理成效評分表
我校通過對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評價體系的建設及推廣,保證了考核工作的嚴肅性與公平性,使我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工作成效得到了顯著的改觀和長足的進步,在科技部 、財政部的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相關考核中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科技部近3年的考核排名中還稍優于其他部屬高校,這也從側面證明了我校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評價體系工作的構建是行之有效的,能夠切實提高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共享率和成果產出率.
在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工作持續的推動下,近3年我校大型儀器設備考核數據顯示,儀器平均使用機時由455.84 h/年遞增至1 649.01 h/年; 使用機時800 h/年及以上大型儀器設備臺(套)數從15.09%遞增到55.17%; 支撐發表高水平論文由231篇遞增至1 303篇; 獲得國家、省部級獎項由4項遞增至28項,其他單項考核指標也顯著提高; 年使用機時為0小時的大型儀器設備數量也顯著下降.
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體系的建立,使我校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制度及共享體系日趨成熟,共享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這不僅激活了原有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潛力,也為新增大型儀器設備的合理規劃及資源分配提供了基礎數據支撐,有效地避免了以往使用需求不足或大型儀器設備重復購置現象的發生.例如,我校加強了新購大型儀器設備查重工作,并將同類設備近3年考核使用情況運用到購置可行性論證中,有效杜絕了重復、低使用率大型儀器設備的購置.此外,還根據考核結果對考核較差或新購不達標的設備建立停購名單,進一步提升了學校辦學資金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通過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與實施,我校大型儀器設備的共享成效及各項考核指標均得以穩健地提升,提高了大型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益并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但是,我們認為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考核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應充分體現高校管理工作的方向性及引導性,各高校應結合本校大型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實際,秉承“成規模”“成集群”“成效益”的發展理念,構建符合本校校情的考核指標體系和集約化管理運營模式,進一步提升資源投入產出效益,為原創性科技成果產生和高新領域的創新提供基礎條件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