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強

偉斌從北京學習回來了,可謂是滿載而歸。他一下子拿出來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可見他此次北京學習,不虛也。
在中國國家畫院一年的學習期間,偉斌抓住了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導師盧禹舜的指導下,全身心地投入到山水畫創作之中,他一方面通過學習提高了自己對山水畫精神的認識與理解,另一方面努力錘煉筆墨功力,對于山水畫的造型、筆墨表現力下了苦功夫。一年的苦心研修加上他之前十年如一日的藝術積累,他的山水畫真的是上了一個新臺階。
偉斌的山水畫有生活,不管是大幅創作還是怡情小品,表現的主題都是自己身邊的家園風光。他沒有去描繪名山大川與名勝古跡,也不去表現那種不食人間煙火的清冷與孤寂,他在畫中盡情地展現著家鄉充滿地域特點的一草一木、一村一寨、一山一河。清代惲南田曾云:“筆墨本無情,不可使運筆墨者無情;作畫在攝情,不可使鑒畫者不生情。”“情”是繪畫藝術的生命力所在,是畫家與觀者溝通的橋梁。偉斌深諳此理,而且也符合他的性情與氣質。他的繪畫創作中有兩種情感,其一是對繪畫的熱愛之情。不管有多忙多累,對于繪畫創作從未間斷,甚至他將繪畫作為緩解工作壓力的重要方式,在繪畫中構建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享受那遠離喧囂的寧靜與安然,體味那悠然自得的怡情與閑適。其二是畫中凝聚的滿滿鄉情。他的山水畫是家園情結的載體,畫中處處蘊含著濃郁的鄉情。梯田、風雨橋、吊腳樓、村寨這些極具廣西特點的物象在山水畫中起到了點題的作用,讓他的山水畫充滿著質樸無華的鄉土氣息,凝聚著畫家對故鄉家園深深的眷戀之情。不僅如此,他的山水畫中還融進了很多現代元素,以顯示出新時代山中村民們的幸福生活。如果仔細觀察,畫面中不經意處出現的摩托車、小汽車,都悄無聲息地譜寫著人們脫貧致富、全面小康的幸福畫卷。
偉斌的山水畫重視筆墨的表現力,強調以書入畫的書寫性。他經常練習書法,以增強繪畫用筆的書寫性,不過偉斌追求的書寫性并不是草書式的縱橫恣肆的揮灑,而是猶如楷書一般的沉穩與矯健。他的山水畫寫得沉厚,寫得恬靜,不張狂,不躁動,是將山水畫物象與書法用筆進行了有機地協調,并不是單純為了突出書寫的厚重與瀟灑,而是追求物象與書法外在造型與內在精神的統一。所以整體上來看,他的山水畫非常穩健,并沒有那種飄逸飛動的線條,也沒有那種充滿玩味的不塑造形體的筆墨,畫中山石、樹木、房屋一切都立得住,靜靜地穩穩地融于畫面之中,與畫面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偉斌的山水畫精神不是出世的,而是入世的,畫中到處充滿著生機與人文關懷。首先,他使用綠色來塑造生機勃勃的山水生態,他在強調筆墨書寫性的同時,不拒絕使用色彩,善于用綠色來營造廣西綠水青山的畫面意境。由于廣西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潮濕,四季如春,綠是廣西山水的一大特點,偉斌緊緊地抓住這個特點,在“綠”上做文章,通過不同色階層次的綠與不同繪畫技法塑造的綠,營造出廣西自然山水獨特的美。其次,他通過村寨、樓房、汽車、晾曬的衣服等充滿生活氣息的物象,來體現山水畫的人文關懷。其實,這些山水畫都是源自于他在寫生考察中的所見所聞,并不是憑空構建的,所以很生動,很真切,很有人情味。就繪畫的入世性與人文關懷這一點上,我很贊同偉斌的想法與思考,藝術不應該遠離生活、高高在上,而應該接地氣,充滿生機,表現自己身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偉斌正值壯年,對山水畫創作又有著無限的激情,相信他在不遠的將來,肯定能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我們拭目以待。





廣西隆林縣人,仡佬族,1968年出生。本科畢業于廣西藝術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2008年就讀于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山水方向在職研究生班,師從著名畫家黃格勝教授。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在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導師工作室山水畫高研班學習。現為廣西南寧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副研究館員,廣西美術家協會會員,南寧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83AEB62E-E057-445C-A6E4-9CEFEC1962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