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燕
摘 要:當前飛機制造技術的發展也促進了飛機構件設計和制造的發展,并且對其提出了更高的質量要求。國外先進航空制造企業為了滿足飛機制造要求,已經提出柔軟化和自動化制造需求,在飛機結構件生產中已經實現自動化生產。本文通過對飛機中小結構構件加工模式的探究,了解飛機生產線加工的方法,對關鍵技術的可行性進行探究,希望能夠提高航空制造企業生產效率和質量。
關鍵詞:飛機結構件;生產線加工關鍵技術;研究;應用
當前生產行業自動化、智能化,這對于飛機制造業也有較大的影響,飛機制造業需要從自動化、智能化角度發展。當前我國對于飛機的制造要求增加,并且飛機結構件使用量也比較大,為了控制成本,降低人力資源,這就需要對飛機結構件生產的標準化進行分析,了解在飛機結構件加工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對關鍵技術進行分析。建立一條符合飛機結構件生產要求的生產線,這樣能夠生產出更多符合飛機制造的相關產品,促進我國航空業的發展。
一、飛機結構件生產線加工關鍵技術概述
飛機結構件生產線涉及的工作比較多,需要從關鍵技術、生產線構建、生產支撐體系等方面開展工作,做好生產規劃工作。飛機關鍵技術研發中要從提高生產效率和控制生產成本方面開展,為了使用飛機結構件工作的開展需要引進和研發先進的機床,并且要自主發展生產線和柔性制造空間,引進大量的生產機床,將其運用到生產線規劃中,實現生產線的數字化和自動化。飛機結構件生產要充分的考慮飛機產品類型、生產批次和工藝要求等,合理地選擇工作平臺,并且要進行測量工作,自動化開展加工、運輸和物流等工作,合理地布局生產線。
飛機結構件生產線需要設計加工機床、搬運、自動感應門、機械臂運輸軌道、人機交互控制板等,實現對生產過程的有效控制,同時需要控制加工的成本。生產的過程中需要重視與機床零點定位,并且要實現自動化行為。為了保證生產工作順利實施需要采取自動定位技術,并且要將定位接頭和工作臺定位器配合精度提高到0.005mm以上。在生產的過程中需要進行定位,保證生產順利進行。并且在典型飛機結構件生產的過程中要結合加工毛坯、尺寸和規則等要求開展工作,按照標準化要求開展工作,同時要對生產線上的零件進行高質量的加工,并且還應該利用機床探頭測量結果,實現誤差補償。
二、飛機結構件生產線加工關鍵技術分析
(一)數控加工工藝
飛機結構件生產線加工需要針對生產線上的加工需求進行分析,對零件進行分類處理,按照線上零部件的加工要求實施。并且生產線數控加工方式能夠降低誤差,在生產中能夠結合零部件的尺寸進行加工,其誤差可以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保證生產出的飛機結構件合理運用,設計和制作也更符合零部件加工要求。飛機結構件加工中使用EBOM 與 PBOM 工藝讀取數據信息能夠確定結構件加工的方法,確定加工的要求。飛機結構件加工需要明確線上零件總體規劃要求,制定工藝路線,全面的考慮零件的定位方案,實現規范化加工。同時還可以將飛機結構件加工流程編程,實現數據化加工,能夠按照標準要求開展工作,能夠有效地降低誤差,提高加工質量。
飛機結構件加工前需要進行準備工作,尤其是零部件的大小、孔徑等要求不同,需要做好工藝分析工作,準備好后開展相關工作,這樣才能夠方便定位和加工。做好準備工作后需要進行飛機結構件的粗精銑,還應該做好更換道具、更換工裝、調整壓力等工作。已經完成加工的零部件需要進行測量,確定零部件是否符合使用要求,并且要進行銳邊倒圓,表面需要處理之后交付。
(二)飛機結構件生產編程技術
飛機結構件生產編程技術的運用可以確定加工零部件的位置,定位后實施,這樣能夠保證準確切割,對零部件毛坯進行處理,并且能夠保證零件位置準確。在加工前需要將坐標在毛坯料上標記好,之后第二面零部件上將坐標設計在毛坯上,做好定位工作后按照設計的參數操作機械進行生產活動。
生產前需要做好進退刀設計工作,尤其是由于機械化操作,若是其進退刀不合理可能會影響操作人員安全,還有可能會出現設計的參數不滿足實際要求等情況出現,因此在生產中需要設計進退刀的參數,一般是生產線需要距離平面100mm左右的位置,并且所有的抬刀距離都應該控制在條線上面,進行切割的時候需要控制下刀的速度,并且要以直線或是圓弧的方式進刀。生產線上零部件加工處理中需要保證加工的外線和內部形狀一致,尤其是在加工的時候需要盡量采取螺旋式進刀方式。
飛機結構件大部分都有孔徑,這在生產線上需要對孔徑的大小計算,并且要充分的考慮打磨和使用等要求,并且在孔徑設計中最小孔徑需要在50毫米以上,并且粗加工的時候需要增加孔徑一般是留下1毫米左右的位置進行加工,這樣能夠降低誤差對于生產的影響,后續生產操作的空間也更大,進行粗加工的時候可以單獨進行加工。
零部件加工需要降低刀具和用力等因素對于零部件切割的影響,避免由于受力不均衡出現切斷刀或是彈刀等情況發生。并且需要在距離外形10毫米左右的位置設計退刀或是轉角減速等功能,這樣能夠避免轉角突然增大,并且能夠在側面留出余量。
(三)組合測量技術
飛機結構件批量生產后,由于生產量比較大,因此測量工作量增多,若是采取傳統的測量方式可能無法滿足生產要求。要想加快測量速度就進行組合測量工作,這樣才能夠確定結構件加工是否符合實際要求,能夠有效的解決生產線上的加工問題,并且能夠按照測量要求開展相關的檢測工作,結合組合測量和坐標測量等方式能夠將測量工作結合,實現批量快速測量,可以達到測量效果。組合測量技術的應用方法比較多,其中321測量方法是按照結構模型進行測量,確定零件的關鍵特定,制定模型空間坐標系,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測量,這樣就可以確定加工的零部件是否符合實際要求。最佳擬合法測量是在同一個平面上進行測量,在平面上或是在零件上找到三個點測量擬合零件坐標測量,通過三個已知的坐標測量能夠建立坐標系進行測量。迭代法測量是利用不同精準度的特征元素建立坐標軸測量,通過特征元素約束測量,這種測量方式能夠降低零部件特征和約束條件對測量的工作的影響,能夠有效降低誤差,并且還有可能出現零誤差。
組合測量方法的運用能夠解決飛機結構件測量問題,并且能夠加快測量的準確度,對于飛機結構件生產有重要的價值。飛機結構件測量工作的開展能夠按照要求實施具體的工作,分析在加工和布局方面需要注意的問題,將先進的技術運用到生產中,提高飛機結構件生產效率,提高結構件的精準度,這對我國航空制造業的發展也有重要的價值。
結論:綜上所述,為了適應航空領域的發展,需要對飛機結構件的加工進行分析,當前飛機結構件的精準度要求比較高,現在還無法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因此需要對當前的生產技術進行分析。國外很多國家都已經開展飛機結構件智能化,柔軟化的生產線構造,我國也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提高我國的飛機結構件制造水平,趕上國際水平。針對飛機結構件生產線進行分析,將生產工藝編制、組合、測量等關鍵技術運用到生產線中,提高我國現有飛機結構件加工效率,促進我國航空業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葳,陳云雷,池力.飛機結構件智能生產線管理系統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0(11):33-34.
[2]劉葳,陳云雷,池力.飛機結構件自動化裝夾系統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20(10):205-206.
[3]李杰,夏遠猛,宋智勇,帥朝林,劉大煒.飛機結構件柔性生產系統設備布局分析與優化[J].航空制造技術,2020,63(06):51-56.
[4]俞鴻均,汪裕杰,熊航,馬南峰,何輝.飛機結構件生產線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J].航空制造技術,2019,62(18):83-89+101.
[5]宋智勇,李杰,劉大煒.面向智能制造的飛機結構件數字化車間構建關鍵技術[J].航空制造技術,2019,62(07):26-31.
[6]高鑫,龔清洪,孫超.飛機結構件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研究[J].制造技術與機床,2017(08):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