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瑞強,馬廣昭,周喜超
(國網綜合能源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21)
能源的充分利用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當前,電、氣能源的廣泛應用,還是通過傳統燃燒化石煤炭的火力發電廠進行供給[1]。一定程度上,傳統的電、氣使用模式,既不利于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其燃燒化合物也為周邊環境帶來嚴重污染問題。因此,構建電-氣綜合能源的互補利用系統以解決上述問題。
電-氣綜合能源系統能夠促進能源間的雙向有效流動,加速電、氣能源網絡的互聯耦合發展,進而實現能源單獨分布使用向能源互聯的智能電網轉變[2]。此外,隨著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快速發展,使得電力系統中高峰期負荷值呈增長趨勢,直接加大了低碳經濟調度的運行難度。
負荷具有區域性、不確定性以及不唯一性等特性,使得負荷增長在電力系統的低碳經濟調度中長期處于主導地位,其發電量往往是根據負荷側的硬性需要進行定量[3]。然而,過于頻繁的系統調度不僅考驗著電力系統的調節能力,還直接提高了電力系統的運行成本。因此,實現考慮柔性負荷的低碳經濟調度,需要明確柔性負荷與電氣并網,以及火電機組出力等影響因素的關系,并在降低污染化合物釋放量的基礎上,平衡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各時段功率。
電力系統與天然氣系統在P2G設備以及燃氣輪機的共同作用下,實現了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閉環運行[4]。為進一步結合傳統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電-氣綜合能源系統需要通過不斷地協調以及智能優化。與傳統單一分布的電力系統,以及天然氣系統相比,該能源系統具有環保性、多維性、階梯性以及靈活互聯等特性[5]。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具體工作過程如圖1所示。

圖1 電-氣綜合能源系統工作過程圖
在電-氣綜合能源系統內,為了不斷加深電力與天然氣的耦合程度,需要建立天然氣管存、管道流量暫態和穩態模型、驅動壓縮機模型、燃氣輪機模型以及電-氣設備模型等多個模型。
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的電力網絡,可以通過計算電網的節點,以及列寫回路方程實現。具體的電-氣綜合能源系統內的電力網絡的功率表達式如式(1)所示。
(1)
式中:Pm為電力網絡的有功功率,kW;Qm為電力網絡的無功功率,kW;m為電力節點;Vm為電壓幅值,V;θmn為相角差;Gmn為實部參數;Bmn為虛部參數。
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的天然氣網絡構成結構較為復雜,為了盡可能減少天然氣能源在傳輸過程中的壓力值,具體由負荷、氣源、加壓站,以及天然氣網絡節點等多個部分組成??紤]到在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天然氣能源受到管道流量以及管道兩端壓力的影響[6],構建天然氣管道流量穩態模型。利用非線性方程表示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的天然氣管道流量如式2所示。
(2)
式中:a、b為天然氣網絡節點;Fp,ab為天然氣網絡運輸管道a-b的流量;Sab為天然氣網絡中天然氣流向的變量;σ為運輸管道的定值參數;pa、pb分別為天然氣網絡節點a、b的壓力值,MPa。
因此,在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主要包括電、氣傳輸設備、電-氣轉化設備以及電、氣能源的存儲設備三部分[7]。通過不同的轉化路徑實現電-氣能源的有效轉化,一定程度上為電-氣綜合能源系統提供了配置自由度,使其具有明顯靈活性、多樣性,能夠在一定的周期內實現氣能源的協同互補。
隨著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廣泛推廣,電、氣互聯的能源滲透率日益提高。在節約運行成本的同時,電力系統調度周期內的高峰期負荷也呈上升趨勢,導致電力系統內的負荷值波動越來越大[8]。因此,為了實現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低碳經濟調度,就需要將柔性負荷充分融入系統內。將特定區域內的柔性負荷與電氣并網相結合,并建立適應源側,以及源側的隨機變量的正態分布結構圖(見圖2)。

圖2 考慮柔性負荷的調度結構
建立考慮柔性負荷的調度模型,首先需要考慮柔性負荷在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實際數值,與預測數值之間的差異性。看作是服從均值為0的正態分布的柔性負荷預測誤差,能夠得到具體表達式如式(3)所示。
(3)

為了保證電-氣綜合能源系統在實際生活中的平穩應用,需要在低碳經濟調度方法實施之前,對隨機變量柔性負荷進行條件約束,進而得到特定的系統內約束條件成立的概率性。具體關于柔性負荷的機會約束規劃表達式如式(4)所示。
(4)

通常情況下,在整個電-氣綜合能源系統選取24小時作為一個調度周期,并根據柔性負荷的預測數據進行低碳經濟調度方法的預測??紤]柔性負荷的電力系統通過削減、平移,以及轉移三種方式,實現在約束條件下柔性負荷概率發生最小化[10]。因此,得到考慮柔性負荷的電力系統總經濟成本表達式,具體如式(5)所示。
minf1=fc+fs+fcut+fsh+ftr
(5)
式中:f為考慮柔性負荷的電力系統總經濟成本;fc為常規火電機的運行成本;fs為常規火電機停止運行的成本;fcut為可削減柔性負荷的補償費用;fsh為可平移柔性負荷的補償費用;ftr為可轉移柔性負荷的補償費用。
基于此,在建立考慮柔性負荷的調度模型時,需要充分考慮負荷削減、轉移,以及平移這三種方式[11]。在既定的補償條件下,柔性負荷通過不同方式參與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調度,得到的相應補償也是不同的。
在考慮柔性負荷的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應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能夠實現電-氣能源流,以及系統信息流的快速傳遞。在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利用常規發電機組實現電、氣能源的有效輸入;通過耦合轉化設備,整合電、氣兩種能源共同輸出[12]。為了實現該系統的低碳經濟有效調度,能夠多次利用電-氣能源,極大地提高了電-氣能源轉化的滲透率[13]。
通常情況下,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低碳調度最好建立在24小時內,既能夠實現調度方法的經濟性,也能夠保證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運行低碳性[14-15]。在考慮棄風成本,以及污染物排放成本的基礎上,獲取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低碳經濟調度方法的目標函數最小值如式(6)所示。
(6)
式中:T為該系統的調度周期;NGF為火電機組集合;Ns為天然氣網絡中氣源集合;N為常規發電機組集合;f(Pi,t)為運行費用函數;Qgs,k,t為天然氣氣源出力;fwp,t為經濟調度中懲罰成本;fc,t為經濟調度中污染物排放成本。
此外,經濟調度中懲罰成本,以及經濟調度中污染物排放成本能夠得到具體表達式,如式(7)所示。
(7)

綜上所述,基于電-氣互聯條件,設置柔性負荷的約束性條件發生概率,在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應用非線性優化算法,使得柔性負荷具有多樣性,進而實現該系統的低碳經濟有效調度。
為驗證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設計對比實驗進行驗證。以某地區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為研究對象,其中,電力系統包括5組發電機組,天然氣系統包括11個節點。在風電場、電轉氣設備,以及燃氣輪機的互聯平衡作用下,對電-氣綜合能源系統進行實驗分析。
將1、2號火電機組改造為6個氣源點連續運行燃機機組、20個設備節點、21條互聯管道、2座加壓站。因此,在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得到天然氣網中氣源點,以及儲氣罐相關參數值,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天然氣網中氣源點以及儲氣罐相關參數值
在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中,壓縮機壓縮比范圍在1.1~2,其單元特征常數規定為0.1。在本次試驗中,電力系統風電裝機容量為100 MW;而天然氣系統內裝機容量為200 MW。通過電-氣綜合能源系統內基準值的選取,以及平衡點的計算,可以得到該能源系統內的污染物排放參數,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電-氣綜合能源系統污染物排放參數
本次考慮柔性負荷的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低碳經濟調度方法有效性的實驗,其所有程序都是在MATLAB仿真軟件平臺進行編碼,以及測試。本次實驗的操作系統為Linux系統的同時,為了滿足于CPLEX 12.6的商業求解器版本,需要在64GB RAM內存的服務器,以及中央處理器為Intel(R) Xeon(R) CPU ES-2620 v3(2.4 GHz)的基礎上,進行模擬實驗。
電-氣能源的轉換還與風速變化息息相關,而風速的數值變化又極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想要實現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的低碳經濟調度,設計能源系統內儲能裝置,以及通過LNG冷能實現階梯式利用。隨著電力系統日益增長的高峰期負荷,需要綜合考慮電轉氣設備的需求響應,進而實現電-氣綜合能源的協調互動調度。
充分考慮柔性負荷的電-氣綜合能源系統,能夠有效降低發電側大功率機組在負荷高峰期的出力值。而P2G可以有效降低電-氣綜合能源系統內的棄風成本,為了實現該系統的低碳經濟調度,機組出力碳排量較大,需要將其向燃氣輪機進行轉移。
實驗過程中將設置三種經濟調度模式進行分析,具體可以分為:不考慮P2G,且僅考慮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經濟性的方法稱為調度方法1;考慮P2G,且僅考慮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經濟性的方法稱為調度方法2;同時考慮考慮P2G以及柔性負荷的電-氣綜合能源系統低碳經濟調度的本文實驗方法。
綜上所述,在已知的風電場容量,以及P2G設備容量為50 MW的基礎上,對三種調度方法的實驗測試結果進行對比。不同調度方法的具體對比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不同經濟調度方法的結果對比
根據實驗的對比結果可知,在不考慮P2G設備的前提下,僅考慮電-氣綜合能源系統經濟性的調度方法綜合成本最高。而基于P2G設備的調度方法2單純考慮其經濟性,并沒有將電-氣綜合能源系統內的機組有效轉換為燃氣輪機。
基于此,調度方法2的P2G成本較高,使綜合成本明顯高于本文的調度方法。綜上所述,本文方法的綜合成本相比最少,僅為2.241。一定程度上,本文調度方法在實現低碳的基礎上,有效降低了運行成本。
在煤炭等傳統的能源燃燒過程中,產生過量污染化合物氣體,既影響了周邊環境,也不利于低碳經濟的平穩運行。電力系統與天然氣系統互聯的電-氣綜合能源系統,其耦合程度不斷增加,使得該低碳經濟調度方法具有多維變量性、多時段優化性等特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降低模型收斂速度,提高研究方法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