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霞 李 夢 王晶晶 張 靜, 2, 3 陳柏安, 2, 3* 盧 靜, 2, 3
(1.首都醫科大學實驗動物部,北京 100069;2.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實驗動物學學系,北京 100069;3.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再生修復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69)
腦內β-淀粉樣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聚集形成的斑塊是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主要的神經病變之一,其與AD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是研究AD發病機制及藥物治療的重要靶標[1]。研究[2]顯示許多已知的AD風險因素會增加Aβ聚集及斑塊形成,研究Aβ斑塊在AD的研究中占重要的位置。研究[3]顯示AD患者腦內的Aβ斑塊表現為致密型和彌散型。典型的致密型Aβ斑塊具有一個致密的核心,在核心周圍呈暈狀,又稱為日冕狀,在日冕狀外周呈不規則的彌漫狀斑塊。而不典型的致密型Aβ斑塊呈致密狀,缺乏日冕狀結構。彌散型Aβ斑塊與致密型Aβ斑塊相比表現為分散或松散狀,像絮狀、星狀、條帶狀分布,其大小、形狀、密度、位置不一,規律性不強[4],研究[5-6]顯示腦內彌漫型Aβ斑塊比致密型Aβ斑塊出現更早且分布更廣。此外,在AD患者腦內血管中也觀察到Aβ沉積,形成淀粉樣腦血管病變(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7]。在AD患者腦內通常可見Aβ斑塊和CAA,是AD重要的神經病變特征[8-9]。
腦內Aβ生成增加或Aβ降解減少會導致Aβ聚集形成斑塊,淀粉樣蛋白前體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基因或早老素(presenilin,PSEN)基因突變是目前已知能導致腦內形成Aβ斑塊的明確原因。Oakley等[10]和Jawhar等[11]陸續構建了5xFAD(B6SJL)轉基因小鼠和5xFAD(C57BL6)轉基因小鼠,其攜帶人APP基因和PSEN1基因中5個AD相關的突變,包括APP中的突變K670N/M671L,I716V和V717I,以及PSEN1中的突變M146L和L286V。5xFAD轉基因小鼠早至2月齡時即在腦內(包括海馬、皮質和丘腦等)出現Aβ斑塊[12],腦內Aβ斑塊會誘發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增生。此外,5xFAD轉基因鼠約在3月齡時可見CAA[13]。因5xFAD攜帶了AD致病基因突變,且其腦內發生Aβ斑塊和CAA很早,該小鼠廣泛應用于Aβ斑塊相關的致病機制及AD治療的研究。
雖然5xFAD廣泛應用于AD相關的致病機制及治療研究,但其腦內的Aβ斑塊與AD患者腦內的Aβ斑塊在形態、數量、類型等特征方面的異同至今未見詳細報道。本研究利用免疫熒光染色通過單克隆抗體(4G8)檢測了5xFAD轉基因小鼠與AD患者大腦中的Aβ斑塊,利用CaseViewer和GraphPad Prism 8軟件對其腦內Aβ斑塊進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比較了5xFAD轉基因小鼠與AD患者大腦中Aβ斑塊在形態、數量、類型等特征的異同。
(1)AD患者大腦組織樣本:AD患者大腦組織由北京師范大學崔孟超教授惠贈,包括AD1(95歲,女性)、AD2(85歲,男性),AD3(64歲,女性)大腦組織包括顳葉皮質和海馬。
(2)實驗動物:5xFAD小鼠(Tg6799,MMRRC品系號:34840-JAX)來自Jackson實驗室,5xFAD小鼠與C57BL/6小鼠繁殖后代,根據Jackson實驗室的方法取小鼠尾尖DNA通過PCR鑒定基因型。本研究使用12月齡5xFAD小鼠3只,包括5xFAD1(雄性)、5xFAD2(雌性),5xFAD3(雌性),在首都醫科大學實驗動物部屏障環境飼養,實驗動物許可證號:SYXK(京)2015-0012,經首都醫科大學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AEEI-2015-020)。
小鼠腹腔注射1%(質量分數)戊巴比妥鈉麻醉(40 mg/kg),經深度麻醉后,使用4%(質量分數)多聚甲醛進行心臟灌注,直至小鼠四肢僵硬,取大腦組織,4%(質量分數)多聚甲醛浸泡固定48 h。
固定后的大腦組織脫水包埋,切片(厚度4 μm)待用,石蠟切片置于65 ℃烘箱中烘片2h,脫蠟、水化后,PBS沖洗3次,5 min/次;EDTA緩沖液中微波修復,中火至沸后斷電,間隔10 min低火至沸;自然冷卻后PBS洗3次,5 min/次;3%(體積分數)過氧化氫溶液中室溫孵育10 min;PBS洗滌3次;5%(質量分數)的BSA封閉20 min;Aβ特異性單克隆抗體4G8(1∶200,800701,Biolegend公司)進行免疫熒光染色。
使用CaseViewer軟件采集圖像,GraphPad Prism 8軟件進行圖像統計分析,在不同放大倍數下觀察腦內Aβ斑塊分布、形態、直徑、數量等特征。

5xFAD轉基因小鼠和AD患者大腦(海馬和皮質)中均可見明顯的Aβ斑塊,其中致密型Aβ斑塊,結構致密,形似球狀;彌散型Aβ斑塊,結構疏松,形似絮狀(圖1)。
5xFAD轉基因小鼠與AD患者大腦血管壁上均可見明顯紫紅色的Aβ沉積形成的CAA,形似環狀。5xFAD轉基因小鼠大腦中CAA的形態與AD患者大腦中的CAA高度相似(圖2)。

圖2 5xFAD轉基因小鼠與AD患者大腦中均可見明顯的CAA
AD患者大腦中有大小不一的Aβ斑塊,按照其直徑可分為5類,其直徑分別為<15 μm、[15,30)μm、[30,45)μm、[45,60)μm、以及60 μm。與AD患者相似,在5xFAD轉基因小鼠大腦中也可見上述5類直徑范圍的Aβ斑塊(圖3)。

圖3 5xFAD轉基因小鼠與AD患者大腦中均有大小不一的Aβ斑塊
對5xFAD轉基因小鼠與AD患者大腦相同面積(62 464 μm2)內不同直徑的Aβ斑塊數量進行了定量分析。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直徑為[45,60)μm和≥60 μm的Aβ斑塊數量與AD患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67、P=0.159);而直徑為[15,30)μm和[30,45)μm的Aβ斑塊數量高于AD患者,直徑<15 μm的Aβ斑塊數量則低于AD患者,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圖4)。

圖4 5xFAD轉基因小鼠與AD患者大腦中相同面積內不同直徑Aβ斑塊數量的異同
在AD患者腦內主要可見彌散型Aβ斑塊、不典型的致密型Aβ斑塊以及典型的日冕狀致密型Aβ斑塊(圖5A),但是在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主要可見彌散型Aβ斑塊、不典型的致密型Aβ斑塊(圖5B),未見典型的日冕狀致密型Aβ斑塊(圖5C)。
5xFAD轉基因小鼠攜帶了人APP基因和PSEN1基因中5個AD相關的突變,導致腦內Aβ生成增加,隨年齡增長在其腦內可見Aβ斑塊[10-11]。本研究選用老年5xFAD小鼠(12月齡)與年齡相當的老年AD患者(>60歲)大腦組織,利用免疫熒光染色通過單克隆抗體(4G8)檢測了二者腦內的Aβ斑塊。老年5xFAD小鼠腦內可見彌散型Aβ斑塊和致密型Aβ斑塊,這與AD患者相同(圖1)。但是在AD患者腦內可見典型的日冕狀致密型Aβ斑塊,而在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未見該類Aβ斑塊。典型的日冕狀致密型Aβ斑塊與非典型的致密型Aβ斑塊及彌散型Aβ斑塊在形態上明顯不同(圖5),研究[14]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和病程延長,典型的日冕狀致密型Aβ斑塊中的日冕狀結構發生崩解,隨后轉變為不典型的致密型Aβ斑塊,然而AD患者腦內典型的日冕狀致密型Aβ斑塊是偶然形成還是受某種機制調控而形成尚不清楚。為何5xFAD小鼠腦內未形成典型的日冕狀致密型Aβ斑塊,可能與小鼠腦內環境與人差異大有關,具體原因尚待進一步研究。此外,應注意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Aβ斑塊是由于APP和PS1基因突變導致Aβ生成增多所致,這與家族性AD患者相似,但是散發性AD患者腦內Aβ斑塊的形成與年齡、APOE基因分型、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總之,5xFAD轉基因小鼠與家族性AD患者腦內Aβ斑塊形成的原因相似,而與散發性AD患者腦內Aβ斑塊形成的原因差異大,但是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彌散型Aβ斑塊和致密型Aβ斑塊在形態上與AD患者高度相似,因此5xFAD小鼠是用于研究彌散型和致密型Aβ斑塊形成及致病機制的理想動物模型。

圖5 5xFAD轉基因小鼠與AD患者大腦組織中Aβ斑塊的種類不完全相同
AD患者腦內可見Aβ在血管中沉積形成的CAA,Aβ在血管中沉積會損傷血管的中層和外膜,促使基底膜增厚,導致血管腔狹窄,容易發生出血,破壞血-腦脊液屏障,損傷認知功能[15-18]。在本研究中,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可見Aβ在血管中沉積形成CAA,其形態與AD患者腦內的CAA高度相似,因此5xFAD小鼠也是用于研究CAA形成及致病機制的理想動物模型。
研究[19-21]顯示AD患者腦內Aβ斑塊隨時間推移逐步形成,即先形成小的彌漫型Aβ斑塊,之后隨著Aβ不斷聚集,逐漸形成致密型Aβ斑塊,體積也逐漸增大,甚至出現超大斑塊。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和病程進展,大的致密型Aβ斑塊隨之崩解,又出現以大量小的彌散型Aβ斑塊為主的特征[22],這提示了Aβ斑塊的形成可能存在動態規律。本研究結果顯示在AD患者腦內有大小不一的Aβ斑塊,包括直徑<15 μm、[15,30)μm、[30,45)μm、[45,60)μm以及≥60 μm這5類Aβ斑塊(圖3),其中以直徑<15 μm的Aβ斑塊為主(圖4)。在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也可見上述5類Aβ斑塊,其也以直徑<15 μm的Aβ斑塊為主,與AD患者相似,但是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直徑<15 μm的Aβ斑塊數量/62 464 μm2少于AD患者,直徑為[15,30)μm和[30,45)μm的Aβ斑塊數量/62 464 μm2則多于AD患者,而直徑為[45,60)μm和≥60 μm的Aβ斑塊數量/62 464 μm2與AD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圖4)。本研究結果提示5xFAD轉基因小鼠腦內直徑>45 μm的Aβ斑塊數量/62 464 μm2與AD患者相似,而小于45 μm的Aβ斑塊數量/62 464 μm2與AD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在利用5xFAD轉基因小鼠開展Aβ斑塊相關研究時應考慮這些與AD患者異同的因素。
致謝:感謝北京師范大學崔孟超教授惠贈該研究中的AD患者腦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