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琳,王斯騰,馬麗新
(1.西北工業大學,陜西 西安 710129;2.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生活中廣泛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1],以上塑料暴露在自然環境中被風吹日曬,雖不能被完全降解,但在逐漸變小,變成了顆粒很小的微塑料[2]。直徑小于5 mm 的塑料碎片和顆粒,被稱為“微塑料”[3]。 因其體積小,則比表面積更大[4],故吸附污染物的能力越強[5]。 環境中存在的多氯聯苯、雙酚A 等持久性疏水有機污染物[6-7],一旦和微塑料相遇,便聚集形成一個有機污染球體[8]。微塑料相當于污染物的坐騎,二者結合后可在環境中到處游蕩[9]。 甚至通過食物鏈,進入動物體內,食物鏈的頂端生物是人類,人類在富集作用下,體內將累積大量微塑料,進而對人體產生難以預計的危害[10-11]。由于微塑料在海洋環境中廣泛存在和對生物產生的各種確定的以及不確定的危害,引起各界廣泛關注[12]。
近年,隨著外賣訂單量的增加及食堂分餐制的需求,一次性餐盒使用量急劇增加,年消耗量達到百億以上[13]。 大多數一次性餐盒材質為聚丙烯((C3H6)n)材質[14],即PP 塑料是丙烯通過加聚反應得到的聚合物,其在自然界中降解形成的碎片和顆粒,對環境中“微塑料”產生量的貢獻不可忽視[15]。 且由于塑料產品在生產過程中重金屬元素易殘留其中[16],易對其接觸的食品造成污染,散落在自然界中的餐盒在降解過程中溶出的金屬易對土壤和水體造成污染[17-18]。其中砷和汞均為有毒重金屬元素[19],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并富集,從而導致各種相關疾病[20]。 目前,測定砷和汞的方法主要有光度法[21]、熒光法[22]、原子光譜法[23]及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光譜法[24]。 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法(AFS)以其靈敏度高、重現性好、操作簡便快速等優點,在重金屬檢測技術領域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和發展。 通過采用體積分數為4%乙酸體系對10 種PP 塑料材質的一次性餐盒進行前處理[25],再用AFS 法檢測其中砷和汞金屬遷移量,均得到滿意結果。
主要儀器:AFS9770 型雙通道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儀(北京科創海光公司);AS-10 自動進樣器(北京科創海光公司);砷高強度空心陰極燈、汞高強度空心陰極燈(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主要試劑: 砷和汞標準溶液及質控樣品均選用環境保護部標準樣品研究所產品,標準溶液質量濃度均為100 mg/L,質控樣品濃度應適合本方法標準曲線,盡量避免稀釋;乙酸(優級純,天津科密歐公司);鹽酸(優級純,天津科密歐公司);體積分數為10%硫脲儲備液:取10 g 硫脲(優級純,福晨化學試劑公司)溶于100 mL 去離子水中,低溫保存;體積分數為10%抗壞血酸:取10 g 抗壞血酸(優級純,天津科密歐公司)溶于100 mL 去離子水中,低溫保存;還原劑(現用現配):取0.5 g 氫氧化鉀(優級純,天津科密歐公司)溶于100 mL 去離子水后加入1 g 硼氫化鉀 (優級純,天津科密歐公司); 實驗用水: 采用Milli-Q 超純水儀(美國密理博公司)自制去離子水。
由于AFS 儀可同時檢測砷和汞2 種元素,故配制2 種元素的混合標準溶液,并將質控樣品逐級稀釋至適用濃度。 同時將標準曲線使用液及質控樣品中體積分數為5%的鹽酸和體積分數為2%的硫脲-抗壞血酸,貼好標簽備用。 標準曲線濃度詳見表1。

表1 砷和汞標準曲線質量濃度 μg·L-1
按照GB 5009.15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遷移試驗與處理方法通則》規定,選擇體積分數為4%乙酸溶液作為食物模擬物,浸沒時間為24 h。 將試樣外表面清洗干凈自然晾干后,準確截取面積為6 dm2的試樣置于裝有1 L 乙酸溶液的燒杯中,恒溫85 ℃進行遷移試驗。 試驗結束后,攪拌浸泡液使其混勻備用。 再取浸泡液進行檢測,方法步驟同標準曲線。 同時,以空白浸提液作為空白樣品,按樣品量10%比例做空白試驗。
AFS 儀工作參數見表2。 工作前先預熱AFS 儀并按表2 設置好工作參數后分別對空白樣、 標準系列、待測樣、質控樣進行測定。 試驗選用體積分數為5%的鹽酸溶液作為載流,選用體積分數為1%的硼氫化鉀堿性溶液作為還原劑,流速為10 mL/min;選用氬氣為載氣,流速為300 mL/min。

表2 AFS 儀工作參數
在工作條件下,依次對1.2 配制的混合標準使用液進行測定,根據濃度(μg/L)/熒光強度(IF),采用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繪制回歸曲線。 砷和汞標準曲線均呈現良好的線性關系, 相關系數R ≥0.999 0,可滿足測定要求。 按照截取面積為6 dm2,浸泡液體積為1 L 進行計算,對空白加標樣品進行11 次平行測定,置信度為99%,根據以下公式計算方法檢出限,測得砷和汞濃度的標準偏差分別為0.03 和0.003 μg/dm2。

式中:S 為標準偏差,μg/dm2;xi為第i次測定值,μg/dm2; 為測定值平均數,μg/dm2;N 為測定次數,次;i 為1~11。

式中:MDL 為檢出限,μg/dm2;S 為標準偏差,μg/dm2;t 為自由度為n-1,置信度為99%時的t 分布值(單側)。
回歸曲線方程、相關系數、檢出限等詳見表3。

表3 線性回歸方程、檢出限
選取10 種聚丙烯(PP)材質一次性餐盒作為試樣,其均為市場常見商品,按照本文建立的方法和條件計算餐盒中砷和汞元素遷移量,若樣品測定值超出標準曲線范圍,應稀釋后測定。 遷移量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R 為遷移量,μg/dm2;C 為浸泡液質量濃度,μg/L;V 為浸泡液體積,L;SR為樣品表面積,dm2;DF 為稀釋因子。
試樣中砷和汞元素遷移量測定結果見表4。

表4 試樣中砷和汞元素遷移量 μg·dm-2
由表4 可知,在所有試樣中汞均未檢出,而砷均有檢出,通過計算所得砷遷移量范圍為2.33~15.1 μg/dm2。說明該種模擬條件下試樣中汞遷移量極低,低于方法檢出限。
選取空白加標方式對加標回收率進行測定。 即按照所測試樣完全一樣的前處理條件及儀器分析條件,在空白樣品中添加標準溶液,加標濃度設定為標準曲線最低非零濃度點、中間濃度點及最高濃度點。質控樣品濃度和加標回收率測定結果見表5。

表5 質控樣品濃度和加標回收率測定結果
由表5 可知,砷和汞的質控樣品測定結果均在置信區間內; 加標回收率為94.5%~106.4%,說明AFS 法適用于聚丙烯(PP)食品包裝材料中砷和汞元素遷移量的測定,準確度較高。
精密度是檢驗同一試驗的重復測定結果的符合程度,試驗通過對質控樣品、空白加標、實際樣品和樣品加標分別進行了6 次平行測定(砷和汞加標量分別為4.0 和0.50 μg/L),計算測量結果的相對標準偏差來表征精密度,測定結果見表6。

表6 精密度測定 μg·L-1
由表6 可知,砷和汞精密度分別為1.21% ~2.13%,1.03%~1.62%。 均符合精密度有關要求。
運用氫化物發生原子熒光法(AFS)對一次性食品包裝用聚丙烯餐盒中砷和汞遷移量進行測定,樣品前處理采用體積分數為4%乙酸浸泡法,采用有證標準物質繪制標準曲線進行質量控制,采用雙通道原子熒光分光光度計同時檢測砷和汞遷移量。 測得砷和汞標準曲線線性范圍分別為0~10.0 μg/L 和0~1.00 μg/L,呈良好的線性關系;方法檢出限分別為0.03 和0.003 μg/dm2,加標回收率為94.5% ~106.4%,砷和汞精密度分別為1.21% ~ 2.13%和1.03%~1.62%。 該處理方法可模擬食物環境,滿足實驗要求,對應檢出限較低、快捷可靠、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可廣泛應用于聚丙烯等塑料材質食品包裝材料中重金屬遷移量的快速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