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雨 曾秋菊 張 幸 顧大成
南寧市7~9歲兒童移動技能測驗五等級常模的建立*
鄭 雨1曾秋菊2張 幸3顧大成4
(1.南寧師范大學師園學院 體育系,廣西 南寧 530226;2.南寧市高新小學南校區(qū),廣西 南寧 530000;3.南寧市民主路小學五象校區(qū),廣西 南寧 530200;4.南寧師范大學 體育與健康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3)
移動技能是兒童在運動中最常見和擅長的基本運動技能之一,對兒童參與體力活動和增強體質具有重要的價值。文章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常用的兒童基本動作技能測試工具(TGMD-3)中的移動技能測量工具,隨機整群抽取南寧市8所小學7~9歲兒童1040人進行移動技能測試,對移動技能測驗信度、效度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該量表具有較好的難度(P=0.62~0.72)和適合的區(qū)分度(D=0.21~0.25),評分者信度(r=0.954,P<0.01)、同質性信度(a=0.819~0.822)、重測信度較好(r=0.947,P<0.01),探索性因子分析顯示該測驗工具結構效度較好;雙因素方差分析,移動技能在年齡上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在性別上無差異(P>0.05),在年齡×性別的交互作用上無差異(P>0.05)。移動技能測驗則具有適合的區(qū)分度,較好的難度、信度和效度;南寧市7~9歲兒童的移動技能在年齡上存在差異,在性別上無差異;按年齡分組建立移動技能五等級等常模。
兒童;移動技能;測驗;常模
移動技能是基本動作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走、跑、跳、爬等運動技能是移動技能的基本運動形式,也是兒童最早發(fā)展起來的運動技能[1]。它可以影響兒童體力活動水平,提高兒童運動能力,并能夠影響到各種運動項目、體育游戲以及民間舞蹈中有效的移動[2]。有研究表明3~6歲是兒童移動技能發(fā)展的關鍵期,8歲是兒童移動技能發(fā)展的敏感期,孩子的動作發(fā)展模式在這個時期變化是最大[3]。
國外學者經過多年探索,研制出了多種評估兒童動作發(fā)展的成熟工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國Ulrich學者2013年修訂的大肌肉動作發(fā)展測驗第三版(TGMD-3),TGMD-3包括“移動技能”和“物體操控技能”兩個分測驗。國內外有學者對該工具的信效度進行了檢驗[4-7],都取得令人滿意的結果。我國部分地區(qū)如上海、太原、山東等建立不同性別、年齡、類型的移動技能發(fā)展常模[8-10],研究發(fā)現(xiàn)各地原始分數(shù)差異較大,建立的常模不具有通用性。本研究擬以南寧市7~9歲兒童為樣本,考察移動技能測驗應用的信度、效度,并根據(jù)測試的實際得分,建立區(qū)域性移動技能測驗常模,為南寧市評估兒童移動技能發(fā)展提供有效的測量參考標準。
采用簡單整群抽樣法在南寧市8所小學選取1061名7~9歲兒童作為受試對象,刪除21名無效測試樣本,有效測試樣本共1040名,其中男童565名,女童475名。測試前向受試家長介紹清楚測試目的與意義,并請受試者家長簽署知情同意書。測試排除對象條件為:(1)兒童身心有缺陷,不能正常參加各類體育活動;(2)在測試過程中有兒童不積極配合(詳情分布見表1)。
表1 南寧市7~9歲兒童測試年齡、性別及人數(shù)情況
本研究利用TGMD-3的移動技能測驗工具對南寧市7~9歲兒童移動技能發(fā)展狀況進行測試,移動技能包含跑步、蹦跳、前滑步、立定跳遠、單腳跳、和側滑步等6個移動技能測試,每個技能都被分解成3到4個不等的標準分。測試對象能正確地完成一個動作標準,打“1”分,不能正確地完成,打“0”分。每個移動技能先統(tǒng)一進行一次練習,然后再進行連續(xù)兩次測試,兩次測試分數(shù)相加為該動作技能得數(shù),移動技能得分是6個子測試得分之和,滿分是46分。使用索尼攝像機(FGR-AX700)對整個測試過程進行全程錄像,并把攝像機的機位設置在受試兒童移動技能測試的正側面。
使用IBM SPSS 26.0軟件運用描述性統(tǒng)計檢驗移動技能測驗項目的難度、區(qū)分度和原始數(shù)據(jù)是否符合正態(tài)分布,使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克隆巴赫α系數(shù)對評分者信度、同質性信度、重測信度、內部一致性效度和效標效度進行檢驗,采用因子分析對TGMD-3移動技能量表的結構效度進行檢驗,利用雙因素方差分析(ANOVA)對年齡、性別和性別×年齡進行差異性分析。
2.1.1 難度分析
通常認為P值在0.3~0.80之間比較合適[11],本研究采用0.3≤P≤0.80這個難度指數(shù)范圍。在本研究中,7~9歲兒童的移動技能P值為0.62~0.72,總體移動技能P值為0.68(見表2)。可見,TGMD-3移動技能量表具有較好難度值。
表2 不同年齡兒童移動技能難度指數(shù)(N=1040)
2.1.2 區(qū)分度分析
區(qū)分度指數(shù)(D)越高,測試項目的區(qū)分度就越高,D值在0.2~0.4之間,表示測試項目可以接受[12]。從表3中可知,7~9歲兒童的移動技能D值為0.21~0.25,從整體上看,兒童的移動技能D值為0.21~0.25,均高于0.2,說明TGMD-3移動技能量表的區(qū)分度可以接受。
表3 不同年齡兒童移動技能區(qū)分度指數(shù)(N=1040)
2.2.1 評分者信度
兩名評分員獨立評分所得分數(shù)相關系數(shù)(r)越接近1,表明評分者信度就越高,大于0.80表明較高,等于或大于0.90表明非常高[13]。由表4可知,移動技能的評分者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54,P<0.01,說明評分者間的評分具非常高信度。
表4 不同評分人員評分相關系數(shù)(N=1040)
2.2.2 同質性信度
表5 7~9歲兒童移動技能克隆巴赫α系數(shù)(N=1040)
本研究使用是克隆巴赫α系數(shù)對TGMD-3同質性信度進行驗證,α越接近1表示信度越好,0.8~0.9表示較好[14]。由表5看出,不同性別的移動技能(α=0.819~0.822)信度系數(shù)較好,總體α系數(shù)為0.820,男女童移動技能α均大于0.8,表明TGMD-3移動技能量表擁有較好的同質性信度。
2.2.3 重測信度
一般認為重測得分相關系數(shù)在0.80~0.9表示重測信度較高,等于或大于0.90表示非常高[15]。在本研究中,移動技能重測得分相關系數(shù)為0.947,P<0.01(表6),說明TGMD-3移動技能量表重測得分有較高的相關性,該量表測試結果在時間跨度上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水平。
表6 重測相關系數(shù)(N=1040)
2.3.1 結構效度
本研究應用因子分析對TGMD-3移動技能量表的效度進行檢驗。
2.3.2 因子分析
本研究先對所選取的樣本數(shù)據(jù)進行因子分析的適應性檢驗,然后再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TGMD-3結構效度。吳明隆[16]給出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值的度量標準:KMO值大于0.90表示非常適合進行因子分析,0.8~0.9表示很適合,0.7~0.8表示適合;Bartlett球形檢驗P<0.05表明適合。由表7可知,KMO值為0.786(KMO>0.8),Bartlett球形檢驗結果:X2=1059.167,P<0.01,說明本研究選取的1040個樣本數(shù)據(jù)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7 進行因子分析的適應性檢驗(N=1040)
本研究對移動技能分測驗的6個動作技能進行因子分析,在因子分析過程中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表8移動技能分測驗的6個動作技能很大程度落在第一個因子上,其特征值為2.544,累積貢獻率為50.407%。表9顯示了未經旋轉的因子載荷矩陣,在因子載荷矩陣中測試的六個動作技能都落在公因子上,則這個公因子可以命名為移動技能。從因子分析的結果看,該量表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表8 因子分析統(tǒng)計表
表9 因子載荷矩陣
本研究以年齡、性別為自變量,移動技能為因變量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MANOVA),分析年齡、性別對7~9歲兒童移動技能得分的影響差異。結果顯示(見表10),移動技能得分在年齡上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在性別和年齡×性別的交互作用上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鑒于此,本研究將按年齡分組建立移動技能常模。
表10 南寧市兒童移動技能發(fā)展的雙因素方差分析(N=1040)
本研究先對7~9歲兒童的移動技能原始分數(shù)進行正態(tài)性分布檢驗,由表11發(fā)現(xiàn)其峰度和偏度數(shù)值在-1~1之間,說明該年齡段兒童的移動技能原始分數(shù)服從正態(tài)分布。因此,將這些原始分數(shù)轉換成標準Z分數(shù),得知標準Z分數(shù)的范圍在-3~3之間,再根據(jù)標準Z分數(shù)分層方法,將標準Z分數(shù)分為(-3,-2]、(-2,-1]、(-1,1]、(1,2]、(2,3]五層,最后構建不同年齡兒童移動技能的五等級常模(見表12)。
表11 南寧市7~9歲兒童的移動技能正態(tài)分布檢驗
表12 不同年齡移動技能標等級常模
通過對TGMD-3移動技能測驗量表項目難度和區(qū)分度進行檢驗發(fā)現(xiàn),移動技能測驗的難度和區(qū)分度指數(shù)在合理范圍內。這與美國、西班牙、巴西等國[6-8]對TGMD-3的檢驗結果相一致。研究發(fā)現(xiàn)移動技能難度指數(shù)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增大,測試項目難度指數(shù)越高,測試項目就越容易完成,這與Webster等人[6]的研究結果一致。這表明了大肌肉動作技能的發(fā)展性質,根據(jù)這一性質兒童在較大年齡時往往具有更大的發(fā)展能力。
本研究移動技能的評分者信度、同質性信度和重測信度進行了檢驗。為了確保評分者間評分的可靠性,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檢驗兩名評分員對同一受試者獨立評分所得分數(shù)的一致性。在本研究中,移動技能的評分者信度大于0.95,刁玉翠的研究結果超過了0.96,表明TGMD-3量表明確的評分標準。
采用克隆巴赫α系數(shù)對TGMD-3移動技能量表同質性信度進行檢驗,研究結果表明男女童α系數(shù)大于0.81,具有較高的同質性信度,與李興盈[10]研究結果一致。伊朗學者研究也發(fā)現(xiàn)移動技能分測驗同質性信度超過0.85[17],說明TGMD-3移動技能量表在不同文化差異下具有較好的同質性信度。
根據(jù)移動技能測驗重測信度的結果,第一次測試和第二次測試的分數(shù)之間呈顯著相關。此外,第一次測試和第二次測試測之間的移動技能高度正相關,表明該量表測試結果在時間跨度上具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水平,也與Estevan[7]對TGMD-3的研究結果一致。
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確定了TGMD-3移動技能分測驗可分為“移動技能”一個公因子,與石萌[13]的效度數(shù)據(jù)結果基本一致,均產生一個公因子,且公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大于50%,跑步、蹦跳、前滑步、立定跳遠、單腳跳和側滑步6個動作技能在公因子上負荷值大于0.4,以上均表明TGMD-3移動技能具有較好的結構效度。
在本研究中,7~9歲兒童移動技能隨著年齡的增長呈提高趨勢,且各相近年齡段動作技能熟練度存在顯著差異,這與Seefeldt研究結果一致[18],該學者表明了兒童的動作技能熟練水平不是自然形成的,必須通過被教授、學習、不斷地練習和強化才能熟練掌握這些動作技能。隨著孩子們進入小學,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移動技能與物體操控技能相關的活動上,這些技能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穩(wěn)定下來,這也可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各動作技能得分高的原因。
研究發(fā)現(xiàn),7~9歲男童和女童移動技能差異不顯著,這與Behan[19]的研究結果一致。從發(fā)育角度上看,在青春期前男孩和女孩的身體類型、身體成份、力量和肢體長度等物理特征非常相似[20]。移動技能代表著速度、力量、耐力、協(xié)調等體能指標,因此,7~9歲男童和女童的移動技能熟練程度大致相同,身體特征的相似性是造成移動技能不存在性別差異的主要原因。從生活方式上看,兒童后天生活方式與移動類動作技能是否存在顯著性別差異密切相關[21],根據(jù)本研究結果可以說明7~9歲男女童后天生活方式相似。但袁鑫研究發(fā)現(xiàn)沈陽7~8歲女童移動技能發(fā)展顯著優(yōu)于男童[22]。Legear等[23]認為,移動技能出現(xiàn)性別差異可歸因于男女童游戲類型的選擇,女童較傾向于舞蹈、韻律等游戲項目,男童更偏愛各種球類、器械類游戲,進而導致男女童在移動技能發(fā)展出現(xiàn)差異。
(1)TGMD-3的移動技能測驗有適合的區(qū)分度,較好的難度、區(qū)分度、信度和效度。
(2)南寧市7~9歲兒童的移動技能在年齡上存在差異,在性別上無差異。
(3)經檢驗不同年齡組、各年齡組性別兒童的移動技能原始分數(shù)服從正態(tài)分布,按年齡分組建立移動技能。
[1]朱述旗,扆錚,李俊延,等.基于動作發(fā)展的幼兒基本動作技能分類研究及啟示[C].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2019:3642-3643.
[2]David F. Stodden,Jacqueline D. Goodway,et al.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on the role of motor skill competence in physical activity: an emergent relationship[J].Quest,2008,60(2):290-306.
[3]Hallemans A, Verbeque E, Van de Walle P.Motor functions[J].Handb clin neurol,2020,173(2):57-170.
[4]E. Kipling Webster,Dale A. Ulrich.Evalua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hird edition[J]. Journal of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2017,5(1):45-58.
[5]Estevan I,Molina-García J,Ana Queralt,et al.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panish version of the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3[J].Journal of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2017,5(1):69-81.
[6]Nadia C. Valentini,Larissa W. Zanella,E. Kipling Webster.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hird edition:establishing content and construct validity for brazilian children[J].Journal of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2017,5(1):15-28.
[7]李興盈,汪曉贊,Dale A.Ulrich,等.TGMD-3在中國3~12歲兒童基本運動技能測試中的信效度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3):86-92.
[8]刁玉翠,董翠香,李靜.大肌肉動作發(fā)展測驗上海市常模的建立[J].中國體育科技,2018,54(2):98-104.
[9]李敏.太原市7~12歲兒童動作技能發(fā)展測驗常模的建立[D].山西大學,2020.
[10]石萌.濟南市3-10歲兒童大肌肉動作發(fā)展“位移分測驗”常模的建立[D].山東師范大學,2013.
[11]鄭日昌,吳九君.心理與教育測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12]詹姆斯.R.莫羅,榮依群,祁國鷹.人體運動實驗測量與評估[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0.
[13]梁栩凌,廉串德.心理測量實踐教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14]DeVellis.B.F,席仲恩,杜鈺.量表編制:理論與應用[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6.
[15]Bryant ES, Duncan MJ, Birch SL.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 and weight status in British primary school children[J].European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2014,14(7):730-736.
[16]吳明隆.問卷統(tǒng)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
[17]Mohammadi,Bahram,Khalaji,elat.Evalua- ti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persian version of the 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3rd edition[J].Journal of motor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2019,7(1):106-121.
[18]Robinson Leah E,Stodden David F,Barnett Lisa M,et al.Motor competence and its effect on positive developmental trajectories of health[J].Sports medicine,2015,45(9):1273-1284.
[19]Behan S, Belton S, Peers C,et al.Moving well-being well: investigating the maturation of 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 proficiency across sex in Irish children aged five to twelve[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9,37(22):2604-2612.
[20]Bardid F, Huyben F, Lenoir M, el at.Assessing fundamental motor skills in Belgian children aged 3-8 years highlights differences to US reference sample[J].Acta paediatrica,2016,105(6):281-290.
[21]Wrotniak BH, Epstein LH, Dorn JM, el a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or proficiency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hildren[J].Pediatrics,2006,118(6):1758-1765.
[22]袁鑫,王麗巖,王麗靜,等.沈陽7~8歲兒童大肌肉群動作發(fā)展與動作能力感知的關系[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9,40(5):738-741.
[23]LeGear M, Greyling L, Sloan E, el at.A window of opportunity? Motor skills and perceptions of competence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2012,9(1):29.
The Establishment of Five Level Norm of Mobile Skill Test for 7~9 Year Old Children in Nanning City
ZHENG Yu, etal.
(Shiyuan College of Nann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ning 530226, Guangxi, China)
2021年南寧師范大學校級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專項項目,項目編號:2021jjg004。
鄭雨(1995—),碩士,研究方向:兒童基本運動技能測評與干預。
顧大成(1970—),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