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健
越南是世界經濟發展浪潮中的新星,越南電影也隨著該國經濟的騰飛受到更多關注。
越南電影行業的發展分“老電影”和“新電影”兩個階段。越早期電影始于1920年代,以紀錄片和故事默片為主。1937至1940年,位于河內的亞洲電影集團出品了越南首批有聲電影,并開始使用越南語對白,代表作品包括《愛情的真心》《勝利之歌》《湄公河之夜》和《紅胡子巫師》等。1945年越南擺脫法國殖民統治,越南民主共和國信息宣傳部開始設立電影制作部門,主要拍攝戰爭紀錄片。
1953年3月15日是越南新電影誕生的日子。這一天,胡志明簽發命令組建越南國家電影企業。1954年第一次印支戰爭結束,以北緯17度線為界,南北兩套不同的電影產業相繼建立。位于河內的電影業關注紀錄片和劇情片,西貢的電影業則側重戰爭片和喜劇片。
1956年越南國家電影制片廠在河內成立,制作了由阮洪義執導的首部故事片《同一條江》,還拍出了首部動畫片《對狐貍的懲罰》。河內出品的影片在東歐受到關注,1959年紀錄片《北海王國》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獎,1963年故事片《涂后姐》摘得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獎。從1965年到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河內共出品了463部新聞片、307部紀錄片、141部科教片、36部故事片和27部動畫片。
受制于長期的計劃經濟和戰爭環境,越南遲遲未能形成電影消費市場,政府的扶持對象也僅限于20家國有制片企業,年度撥款總額僅有65萬美元左右。由于法國與越南歷史淵源深厚,法資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越南革新開放初期源源不斷注入越南電影行業,催生了一批藝術電影和陳英雄這樣的名導演。
陳英雄1962年出生在越南第三大城市峴港,14歲移民法國,最初攻讀哲學,一個偶然的機會看了越南裔導演拍攝的影片后大為感動,進入路易·盧米埃爾學院專攻攝影。1988年陳英雄拍出短片《南雄的妻子》,1991年以短片《望夫石》獲1992年里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993年憑借處女作、故事長片《青木瓜之味》摘得第46屆戛納電影節“金攝影機”獎、第19屆法國凱撒電影節最佳處女作獎和最佳外語片獎,還獲得第66屆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提名。1995年,陳英雄執導、中國香港演員梁朝偉主演的《三輪車夫》斬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進入21世紀,越南政府在影院建設、資金投入、電影教育、電影評獎等方面開始進行改革。2007年越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本土電影走向繁榮。2013年,越南政府推出“電影業發展戰略愿景”,目標是到2020年在越南建成現代、富有民族特色并取得較高經濟效益的電影市場,至2030年建成具有亞洲特色和權威的電影業并斬獲國際大獎。越共中央政治局2017年通過了將旅游業作為“國家尖端經濟”加以發展的決議,其中提出要最大限度發揮電影促進旅游的作用,支持加強電影國際合作,通過電影向世界推廣越南。
在政府鼓勵下,許多旅居海外的越僑導演成為越南電影中堅。他們不僅把各類型元素融入越南電影,還嘗試大片制作,越來越多投資百萬美元以上的商業片問世。2008年越南電影票房規模僅600萬美元,2013年達到6000萬美元。2017年,首部在越南取景拍攝的好萊塢大片《金剛:骷髏島》在越創下票房紀錄,越南旅游業也大受其益,不過這個紀錄僅維持了不到一個月,便被越南本土喜劇片《我還不到18歲》突破。
2019年越南生產了本土電影40部,收入1.15萬億越南盾(約5000萬美元),市場占比升至29%。本土影片《我看見黃花在綠草中搖曳》取得81億越盾票房收入,十倍于制作成本。韓國希杰集團旗下CGV目前是越南最大的電影發行商,市場份額過半,韓國樂天集團在越南電影市場中也舉足輕重。此外,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影片在越南取景,由斯派克·李執導、2020年上線的奈飛越戰題材電影《誓血五人組》是最新一部。奈飛已宣布向越南提供免費服務,系亞洲獨一份,更多奈飛劇集也將在越投拍。
今年5月越南國會討論了修改電影法事宜,修訂案涉及電影政策、電影工業、網絡電影、國際合拍、電影節舉辦、電影獎評審、電影審查與分級等。越南國會常務副主席陳清敏表示,“草案將動員越南國內外經濟部門、機構、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電影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