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倫
“中國貿促會是全國最大的對外貿易投資促進機構,旨在推動多雙邊經貿關系發展。普華永道作為全球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之一,希望持續通過企業全球戰略布局、跨國并購、跨國投資等高質量的專業服務,支持中國企業快速發展。雙方優勢和領域具有互補性,能夠一起推動貿易投資、促進開放合作。”在中國貿促會成立70周之際,普華永道中國市場主管合伙人梁偉堅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疫情反復等諸多風險挑戰, 2022年企業所處環境更加不容樂觀,這尤其需要在高水平開放中優化營商環境,釋放發展潛力,加強企業業務與政府工作的協調。
據介紹,普華永道網絡成員機構遍及156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29.5萬名員工,主要致力于向客戶提供咨詢、審計、稅務及并購交易等服務,協助客戶解決復雜的業務難題,提高客戶運營效率、風險控制水平及提升股東價值。普華永道一直以來,都積極參與中國對外貿易和投資促進的相關工作,充分利用全球化網絡資源及專業服務能力,幫助中國企業加速全球化進程。
對于中國貿促會代表與會工商界在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上發布《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北京倡議》(以下簡稱《倡議》),梁偉堅用“信心、責任、機遇”三個詞來概括他對《倡議》的理解。
“多國貿促機構和工商界人士齊聚北京,共同發出《倡議》,著力推動各國政府加強政策協同,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釋放了合作共贏的強烈信號。這給予了工商界極大的信心,同時也激勵著我們要把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為企業責任,主動作為,推動全球均衡發展。面對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發展,工商界也要發揮創新主體作用,合力挖掘貿易與投資增長潛力?!绷簜哉f。
展望未來,實現新發展格局,需要推動中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建設國內統一大市場,推動內外貿一體化,促進雙向投資良性互動。對此,普華永道從以下四個方面給出觀點和建議:
一是中國市場和經濟增長是最吸引跨國公司的兩大因素,無論是“雙循環”,還是“國內統一大市場”,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都無疑給予了市場信心。規模超大的市場、齊全的產業配套、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富的人力資源、日益成熟的研發體系等,在深入開放中與全球經濟不斷融合,形成了獨一無二的投資優勢。
根據普華永道2022年2月至3月發布的《跨國企業在中國:把握市場和經濟增長的機遇》報告,針對跨國企業在中國的經營情況調研的結果顯示,中國市場和經濟增長是最吸引跨國公司的兩大因素,接近60%的受訪企業表示其有計劃在未來1—3年擴大中國業務,其中91%稱其主要目的是“擴大市場/客戶/服務”。此外,全球經濟中日益顯著的中國國內大市場優勢,也增強了中國企業、產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
二是人才招募和保留是跨國公司在華投資面臨的挑戰,希望中國在全球人才引進和交流合作方面出臺更加便捷的舉措。從宏觀視角來看,跨國公司在中國面臨著廣泛而復雜的挑戰。根據上海美國商會和中國美國商會今年4月聯合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影響的調研,60%的企業因員工不足、供應鏈短缺和疫情封控已經導致生產放緩或減少,其中制造行業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
三是更加積極探索全球科技創新國際合作新方案。當前,全球進入數字化經濟時代,人工智能、數字技術等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針對新技術、新產品的知識產權界定和保護,需要形成新的合作規則,需要快速在全球范圍內達成共識。中國與多個國家建立創新對話機制,深入實施科技合作伙伴計劃,希望全球科技創新合作伙伴的朋友圈越來越大,讓創新源泉在全球充分涌流?;诖耍ㄗh中國要加大力度支持離岸創新創業,合作共建高端開放創新平臺,培育和建設世界一流新型研發機構,加速國際知名科技服務機構聚集,實現更大范圍的全球科技創新生態圈。
四是建議在新能源汽車和醫療健康行業等重點行業進一步放開準入限制。根據商務部發布關于《“十四五”利用外資發展規劃》,中國將繼續縮減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允許在更多領域設立外商獨資企業,將穩步推進電信、互聯網、教育、文化、醫療和醫藥領域的開放。普華永道調研發現,跨國企業普遍看好中國新能源汽車和醫療健康兩個領域的發展,認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在未來幾年見證超過100%的增長;2020年至2022年間,醫療用品和檢測業務快速發展;在政府嚴格限制旅行的同時,物流、制冷和倉儲行業在國內和跨境電商中將快速擴張。在此,也希望中國有關部門加大力度優化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減化外商投資項目的審批和備案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