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玲
摘要 森林面積的擴大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還可以帶動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的關鍵是做好造林工作,而造林技術水平直接影響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在生態環境問題仍較為突出的背景下,不斷提高林業造林技術,針對性地解決林業造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借助科學的造林技術,加大對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和管控力度,鞏固造林成果,逐步改善生態環境,才能最大化地提高林業建設總體效益,構建林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實現林業產業穩定發展。針對林業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林業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 林業;造林技術;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2)04–0159–03
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經濟高度繁榮,人們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升,人們在追求物質生活的同時,對生產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創建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很多地區已紛紛投入生態環境建設中。通過開展大規模的國土綠化,實施三北工程、天保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植被恢復工程等,大力扶持林業產業,發展干果經濟林,實施干果經濟林提質增效、未成林管護等項目,林業建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森林面積不斷擴大,生態環境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實際林業建設中,由于地域發展存在差異,受到各種實際因素的限制,各地林業發展差異也較大。要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協調發展,就要借助科學的造林技術,進一步加大林業建設力度,促進生態平衡發展。
1 山西林業發展現狀
山西森林資源豐富,有廣闊的土地資源支撐,林業發展極具優勢,培育林業資源,促進林業資源的和諧發展,要合理應用造林技術,結合地理特征和自然優勢發展林業,才能促進林業建設工作長遠穩定的發展,從而打開森林資源建設發展的新局面。近年來,山西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大力開展國土綠化工作,實施各項國、省、市工程,大力倡導義務植樹,改善自然環境,促進林業建設健康發展,提高森林覆蓋率,發揮林業生態功能,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當前,在國家各項林業政策的指導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林業建設工作,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加強環境保護,多植樹、多造林,營造生態文明的生存環境。以荒山、荒溝、荒坡為主戰場,大力推行生態建設和產業富民戰略,實施三北防護林工程、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植被恢復工程等,打造村莊綠化、校園綠化、企業綠化,探索企業異地置換的造林模式,結合地域優勢,打造以“山區和產業帶”為主線的干果經濟林體系。與此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林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緊抓林木管護、病蟲害集中防治、嚴厲打擊濫砍濫伐等工作,形成強大合力,生態建設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人們不斷增強保護森林資源的意識,林業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嚴格,森林面積逐年擴大,森林資源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也帶動了地域經濟的發展。當下,各地要繼續加大造林力度,擴大森林覆蓋面積,發揮森林資源的生態功能,加強應用林業造林技術,結合林業建設中的實際問題,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才能更好、更快地推動森林面積的持續增長,實現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2 應用林業造林技術的意義
2.1 提高樹木成活率
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對提高樹木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要做好造林工作,不僅要考慮造林地的自然條件和地理條件,還要因地制宜科學地選擇樹種,選擇合適的造林技術,才能保證樹木的成活率。其次,在樹木栽種后要選擇正確的管護方法,借助科學的日常養護技術提高樹木成活率,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要貫穿造林的各個時期,如前期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樹種的選擇、栽植深度、樹苗的澆水、培土、扶正、踩實等,更重要的在于后期的造林管護,所以應用林業造林技術可以提高樹木的成活率,促進林木高質量地生長,提高整體林業資源的質量,推動地方經濟的增長[2]。
2.2 有利于樹木生長
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有益于樹木生長。樹木的生長并非朝夕之間,而要經過長年累月的生長,吸取天地日月之精華,才能成材。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要從樹苗的培育入手,在日常管理中,通過定期撫育、合理間苗、清除弱小樹苗和雜草、科學施肥,保證林木養分充足,使林木得到穩定的營養補給,有利于林木健康生長。經過長期正確的養護和科學的管理,苗木才能健康生長,保證造林成活率。要想提高造林質量,就需要應用林業造林技術,從根本上改善造林環境,優化森林整體結構,提高林木質量。
2.3 促進林業穩定發展
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可以保證林業產業穩定發展。林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在林業建設中應用先進的造林技術,完成對林木生長過程的科學干預,有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長,同時可減少對林業生態系統的破壞,實現林業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3]。另外,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保證了木材的產量,目前部分地區木材市場缺口大,需求量增加,提高造林技術,可保證木材的產量,滿足木材市場的巨大需求,使林業生產與社會建設實現平衡發展。
3 林業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
3.1 選擇的造林技術不合理
在實際林業建設中,可選擇的造林技術很多,對于不同地區、不同的樹種都應該科學、合理地選擇。但是在實際造林中,部分地區未能充分了解造林地的實際情況,選擇的造林技術不合理,更沒有制定科學的造林技術方案,采取粗放模式造林,導致造林質量不高、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多數造林一線施工人員一般結合自身經驗進行造林,缺乏對當地的地理條件、自然條件、土壤條件的充分了解,導致樹木的成活率不高[4]。造林質量不僅會受到地理條件的影響,還會受到氣候條件、土地條件、經濟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確定林業造林技術時,應該結合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進行綜合性的選擇,才能發揮林業造林技術的價值,保證造林質量,提高樹木的成活率。
3.2 種苗數量、質量預測差異大
在造林過程中,對種苗數量、質量的預測與實際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一問題直接影響了造林水平,也增加了造林成本,大大降低了整體造林效益。由于造林施工人員對種苗的了解不充分,如種苗的特性、來源、質量等,只是簡單地進行預測,并沒有嚴格進行適應性審核,導致對種苗的預測不夠精準,從而增加了造林成本。例如,綠化苗木中的紅葉石楠是優良的園林觀賞苗木,但在河津冬季越冬就要加強管護,要采取適當的越冬措施,如果不采取越冬措施,其成活率就會大打折扣。另外,對種苗數量的預測不精準會直接影響苗木的后續生長,造成造林工作冗余。如果采用分植法,不能合理預測種苗數量,會影響幼苗和母樹的比例,影響正常的造林工作。
3.3 管理不足
不僅在前期造林中應用造林技術,還要做好后期的管理工作。一些地區在林業建設中對林業資源的管理仍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不僅影響了管理效果,也阻礙了現代化林業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雖然有些地市已經運用了先進的管理模式,但是照搬硬套,未結合實際創新應用,缺乏對當地實際情況的考量,進而導致管理方案缺乏科學性,使管理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同時,林業資源管理工作存在管理過于死板,不夠靈活的問題,影響了林業建設工作的開展。新時代,現代林業資源管理理念倡導對不同區域的林業資源進行分類管理,結合不同地區的差異性實施差異性管理方案,深入考察當地的經濟、地理情況,才能做好林業管理工作。
3.4 林業造林監管力度不足
當下,一些地區的林業造林管理模式較為僵化,造林工作缺乏規范化的流程,缺乏對造林細節工作的把控,這就增加了造林管理的難度,導致相關部門無法實現全程化監控,難以使造林工作達到預期的要求,也無法發揮應有的監管作用,阻礙了造林管理的規范化發展。所以,當前造林工作監管難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流程不科學、操作不合理,最終加大了林業監管的難度。
4 提高林業造林技術的對策
4.1 加強造林技術的研發應用
林業造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時間,科學的林業造林技術應該結合不同樹種的不同生長階段進行有針對性、差異性的管理和維護,所以在實際造林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中,應該結合不同階段的樹種情況進行持續性的研發,并且要做好后期的管理和養護工作,保證樹種的生長。栽種前,要結合樹木的生長情況、氣候特點等采取綜合性的管理措施,結合不同樹種的分布、結構、培養方式、生長條件進行綜合性的分析,進而選擇適合當地的地理條件、地質條件、氣候環境的樹種,選擇適宜的造林方法[5]。針對局部土壤條件較為惡劣的,要做好土地性質、土地損傷程度的考察工作,結合土地勘察情況。實施土壤改良后造林工程,當然要結合當地的節氣選擇最佳的種植時間,進而保證樹木高質量的生長。對于種植完成后的樹木,要記錄好樹木生長情況,合理安排時間,定期檢查樹木生長情況,構建樹木生長動態檔案,進而為后期的植樹造林創造條件。
4.2 科學預測種苗數量和質量
要想提高造林質量和整體林業建設效益,就要合理控制種苗數量和質量,才能滿足種植需求,提高種植效益。在造林前應該對造林地進行預測,通過土地丈量結合種苗間距精準確定種苗的數量、質量。應用分植法,進一步細化預測工作,先要確定母樹數量,然后結合母樹和苗木間隔,預測種苗具體數量,必要時可以將人工測量與智能測量相結合,以提高種苗數量預測的精準度,預測種苗數量,這樣才能保證造林所需的種苗數量、控制了造林成本、提高種植效益,避免出現種苗數量過多或者不足的問題。
4.3 做好種植管理 工作
種植管理工作直接影響造林質量,要想提升種苗管理水平,就要提高種苗管理人員的綜合技能,通過定期的技能培訓提高種苗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為林業建設儲備人才,保證林業建設工作穩定持續發展。對種苗管理人員的培訓應該包含所有有關林業建設的知識,如種苗的生長特點、種苗的養護管理要點、種苗施肥灌溉要點、病蟲害防治等,通過前期的培訓,管理人員掌握系統的種苗管理方法,了解栽前準備、修剪、封土灌水、除草等工作要點,進而提高林業造林技術。借助定期培訓,組織管理人員學習系統的林業知識,掌握科學的苗木移植、管理、種植技能,從而進一步規范種苗管理、移栽等工作。在專業的培訓下,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開展林業建設等工作,保證后期的林木栽培、管理養護效果。同時,林業種植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要做好管理監督工作,監理單位要做好林業建設的監督工作,與林業管理部門協同共進,為林業建設工作保駕護航。
4.4 做好監督和維護工作
要想提高造林技術,就要重視監督和管理工作,加強林業建設的監督,加大林業管理和維護力度,提高造林水平和管理效果。在林業技術管理方面,各地可以積極引進優秀的技術人才、管理人才,通過分析現有林業建設工程,制定合理的林業管理制度,保證長期性的林業管理工作有序推進。在監督制度方面,可以結合當前的林業資源相關法律,進一步完善監督制度,合理安排管理人員進行日常巡視,對造林、管理等工作進行全程化的監督和控制,將監督工作劃分成片區并落實到人,及時解決林業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對監督不力的行為予以處罰,嚴防濫砍濫伐、放牧牛羊、森林火災等問題的出現,對于林業建設中表現突出的技術管理人員要及時給予獎勵,進而調動林業建設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促進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
4.5 應用林業造林技術的具體措施
4.5.1 重視整地 從重視整地環節開始,做好整地工作,可以為林業建設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條件。整地時,要深翻造林地,及時清理造林地中的雜物、石子,保證造林地干凈;對不平整的局部地方要進行整平,如果地勢較為平坦,可以進行整體翻新,如果地勢處于山地,應結合地勢特點對地勢較高或坑洼地進行處理,一般可以用塊狀的土塊進行填充,以達到改善造林地的目的[6]。同時,要做好造林地土壤肥力的測評,為種植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掌握土壤的營養情況,使造林工作更加順暢。
4.5.2 合理選擇樹種 樹種選擇是極其重要的環節,樹種的選擇直接影響造林質量,樹種要結合當地的地理條件、氣候條件進行確定。例如,河津市屬于暖溫帶大陸性黃土高原氣候,受到季風、內蒙沙漠氣候的影響,四季分明,春季溫和,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總體特點光照時間長、熱量足、降水相對較少,所以在選擇樹種時,應該選擇耐高溫、耐旱、抗伏倒性強的樹種,才能保證造林質量,提高林業造林技術的應用價值。
在選擇樹種時,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基本原則:一是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根據各地不同的地理條件、氣候選擇適宜的樹種;二是對于苗木的選擇要嚴格按照造林設計規格,選擇健壯、無病蟲害的優質苗木;三是嚴格控制林木植株的密度,合理利用有限的造林空間,把控造林密度,促進樹木的生長;四是遵循經濟效益原則,在造林時,要考慮樹木的成活率、各項費用及成本,并納入預算,在保證生態效益的基礎上,盡量選擇經濟效益高的樹種,以提高林業經濟效益。
4.5.3 做好種植和管理工作 栽種時間和方法的把控很關鍵,結合各地不同的氣候因素、土壤條件選擇適宜的時間進行造林,最大限度地提高樹苗成活率。第一,一般選擇大苗帶土球的方法,合理挖掘栽種坑,若種植營養缽苗,栽植前應脫去營養缽再進行栽植,確保成活率。第二,把控栽種密度,對栽種密度的控制一般可以結合樹種性質進行確定,可以適當提高陰性樹種的密度,要適當降低陽性樹種的種植密度。此外,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可以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措施相結合應用,科學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
5 結束語
實施林業工程可以為社會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實現生態效益,要想提高林業建設質量,就要選擇科學的林業造林技術,并且要重視造林的各個環節,才能保證林業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高勝.林業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南方農業,2021,15(21):83-84.
[2] 任志.西北干旱地區林業工程抗旱造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1(5):127-128.
[3] 朱磊,邵長城,馮軍利.林業營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新農業,2020 (21):42-43.
[4] 柳燕.北方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 2020(7):129-130.
[5] 高萬里,何得龍.西北干旱地區林業工程抗旱造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11):170,174.
[6] 崔冬龍,潘欣.林業工程中抗旱造林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南方農業,2020,14(11):61,63.
責任編輯:黃艷飛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orestry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LI Gailing (Hejin Forestry Bureau, Hejin, Shanxi 043300)
Abstract The expansion of forest area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promot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duce certain social benefit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 resources was to do a good job of afforestation, and the level of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directly affects the survival rate and preservation rate of afforest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still outstanding,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forestry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specific solutions to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forestry afforestation, using scientific afforestation techniques,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applica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ry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consolidate afforestation achievement, gradually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improve overall efficiency of forestry construction, build a good situation of forestry development, The forestry industry will develop steadily.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forestry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estry construction.
Key words Forestry; Afforestation technol-ogy; Problems;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