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寶華

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開啟了線上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借助電視、手機等智能終端設備,實現了“停課不停學”。學生在家中上網課,雖然既方便又安全,但是沒有學校大環境的約束,缺少了教師在課堂上實時的教育引導,有些自制力差的學生會因為姿勢不良,如趴著或躺著使用電子產品上網課,影響頸椎和視力健康,甚至會發生眼部和頸椎問題。那么,如何在居家學習期間,有效保護視力和頸椎呢?
學生上網課的場所,除了要保持清潔衛生、安靜舒適外,充足的光線尤為重要。最合適的光線為自然光線,桌子應放在室內采光最好的地方,并打開窗簾,使房間內的光線充足柔和、明亮穩定。也就是說,光照應均勻,既不能太強,也不能太弱。若是光線不足,應及時將手機或電腦開啟護眼模式或夜間模式。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應避免燈光或陽光直射在手機或電腦屏幕上。強烈耀眼的光線不僅容易使眼睛疲勞,也可能刺傷眼睛。
上網課選擇電子設備也很重要,保護視力的原則是盡量使用大屏幕,能用大屏幕,就不用小屏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首選投影儀,其次是使用電視;電視優于電腦,電腦優于平板電腦,最后才是手機。可以嘗試將電腦上的畫面,投屏到電視屏幕上,由于電視屏幕大,能夠離得更遠些,不僅看起來比較舒服,也有助于保護眼睛。
3~3.5m。如果是電腦、平板電腦或電視或投屏的網課視頻,觀看時的距離應在3~3.5m。如果是電腦、平板電腦或手機等,應距離45~60cm。屏幕的字體宜大不宜小,分辨率高點為好,一般使用1 080P,若是做不到,至少也要720P,屏幕稍微低于眼睛水平面。讀寫時,應做到“三個一”,即眼離書本1 尺(約33cm),手離筆尖1 寸(約3.3cm),胸距書桌1 拳,一定避免近距離用眼。
由于學生上網課需要長時間觀看電腦、手機或電視,容易造成眼睛疲勞,甚至損傷視力。因此,注意掌控用眼時間甚為重要。觀看電子屏幕的時間不宜過長,注意要給眼睛充足的休息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上網課時,應遵循“3 個20”的口訣,即用眼20 分鐘后,遠眺20ft(約6m)處的自然景色,持續20 秒以上。這樣能使睫狀肌松弛,讓眼睛得到調節和放松,預防眼睛疲勞。另外,上完網課后,就不要再使用電子屏幕設備了,要讓眼睛休息。
學生每天應曬自然光至少2 小時,早上1 小時,下午1 小時。可到戶外或陽臺、窗前等能曬到自然光的地方遠眺。自然光有助于緩解疲勞,預防近視。學生上網課長時間盯著屏幕,眼睛容易疲勞,甚至酸痛,可以有意識地增加眨眼次數,避免眼睛干澀;也可以采取閉目養神的方式,閉上雙眼讓眼睛得到適當的休息。此外,應每天堅持做眼保健操,同時注意眼部衛生,避免用手揉眼睛。

上網課時,長時間低頭看電腦或手機,會使頸椎穩定性下降,從而導致頸椎生理曲度改變,頸部肌肉過度疲勞。低頭還會過度牽拉頸椎附著在棘突部位的軟組織,容易引起無菌性滑膜炎的發生,表現為局部水腫、充血,疼痛、僵硬、麻木等。長時間低頭還可誘發頸椎小關節功能紊亂,導致骨質增生,進而形成頸椎部位椎間盤突出,最后罹患頸椎病。坐時應腰部挺直,雙肩后展,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不低頭、歪頭,雙眼平視正前方,使眼睛與屏幕大致持平,必要時可調整屏幕的高度。如果使用手機,不要將手機平放在桌上,應將手機支起來,將手機放在正前方適當位置,以免長時間低頭影響頸椎健康。
上網課時,容易長時間處于一種姿勢,眼睛緊盯著屏幕,頭頸部固定不動。這種久靜不動的不良姿勢會導致椎管內的供血受限,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從而出現頭暈目眩、頭痛、惡心等不良反應。此外,頸椎長時間不活動,容易使頸部脊髓神經受到壓迫,使頸椎間盤內壓力增高產生蛻變,引起頸部肌肉僵硬、頸椎管狹窄等。因此上網課時應注意動靜結合,避免頸部不活動地久坐久看,每節課后或40 分鐘左右,要站起來活動一下頸肩部,如轉轉頭、伸伸臂等。
上網課時要注意頸部的防寒保暖,如果頸椎部位著涼,容易使局部的血液循環不暢、肌肉出現痙攣,不僅會誘發頸部疼痛,而且還會導致頸椎病。冬天應穿高領的上衣或戴上圍巾,避免頸椎部位受到寒風的侵襲;炎熱的夏天,應當避免空調直接吹向頸椎部位。另外,平時應注意補充足夠的鈣質和促進鈣的吸收,如每天飲用300ml純牛奶,曬20 分鐘太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