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彩, 劉繼烈
(1 漯河醫專二附院 心內科, 河南 漯河 462007; 2 漯河市中心醫院 心內科, 河南 漯河 462007)
心力衰竭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 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等特點, 主要癥狀為全身乏力、 下肢水腫以及呼吸困難等。 現階段, 臨床對于心力衰竭常用利尿劑、 β 受體阻滯劑、強心劑以及擴張血管類藥物進行治療, 但臨床發現單藥治療心力衰竭的效果通常不盡如人意, 需采用聯合用藥方案[1]。 鑒于此, 本研究分析奈西立肽聯合沙庫巴曲纈沙坦方案治療心力衰竭的效果、 安全性及對患者心功能的影響, 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將2018 年1 月至2020年10 月我院收治的112 例心力衰竭患者按抽簽法隨機均分為兩組。 聯合組男30 例, 女26 例; 年齡58 ~81 歲, 平均 (67.32± 7.70) 歲; 病程3 ~8 年, 平均 (5.48 ± 1.83) 年; NYHA 分級: Ⅱ級17 例, Ⅲ級30 例, Ⅳ級9 例。 參照組男32 例, 女24 例; 年齡55 ~80 歲, 平均 (67.19 ± 8.66) 歲; 病程2 ~9年, 平均 (5.43 ± 1.60) 年; NYHA 分級: Ⅱ級19 例, Ⅲ級29例, Ⅳ級8 例。 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 (P>0.05)。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 ①符合 《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4》[2]中的診斷標準者; ②對本研究相關藥物無過敏反應者; ③知悉本研究情況并自愿參與者。 排除標準: ①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 ②有認知或精神障礙, 無法正常溝通者; ③合并急性心梗、 先天性心臟病、 嚴重竇性心動過緩者。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強心劑、 利尿劑、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及硝酸酯類藥物治療。 另外, 參照組患者給予奈西立肽治療: 開始時靜注2 mg/kg 奈西立肽注射液 (成都諾迪康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S20050033), 再以0.01 mg·kg-1·min-1速度進行靜滴, 靜滴溶液為1.5 mg 奈西立肽注射液+250 mL 0.9%濃度NaCl 注射液。 聯合組在參照組基礎上給予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 開始時每次服用1 片沙庫巴曲纈沙坦鈉片 (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 國藥準字J20171054, 50 mg/片), 2 次/d, 然后根據患者病情逐漸增加劑量, 最大劑量不可超過4 片/次, 2 次/d; 奈西立肽注射液用法用量與參照組一致。 兩組均接受連續1 周的治療。
1.4 觀察指標①治療效果[3]: 根據患者心功能分級并結合其癥狀體征進行療效評估, 若患者癥狀體征徹底消失, 心功能分級改善不低于2 級為顯效; 若患者癥狀體征顯著改善, 心功能分級改善1 級為有效; 未滿足上述標準為無效。 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②心功能指標: 治療前后采用心臟超聲診斷儀對兩組的左室舒張末期內徑 (LVEDD)、 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SD)、 左室射血分數 (LVEF) 進行檢測并比較。 ③不良反應: 治療期間對兩組患者出現的頭暈頭痛、 惡心嘔吐及肝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進行記錄并比較其發生率。
1.5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 s 表示, 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聯合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 高于參照組的82.14%,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比較 [n (%)]
2.2 心功能指標治療后, 聯合組的LVEDD、 LVESD 低于參照組, LVEF 高于參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s)
注: 與本組治療前相比, *P <0.05。
?
2.3 不良反應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2.50% vs. 8.93%) 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 見表3。
心力衰竭屬于心臟疾病終末階段, 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心功能不全, 治療難度較大且預后通常較差, 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臨床發現, 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發病機制為心肌重構, 有報道[4]指出, 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謝狀態, 可對其心肌細胞內部結構起到保護作用, 有助于改善心肌的舒張、 收縮功能, 進而對心功能改善有重要意義。目前, 臨床對心力衰竭主張采取藥物治療, 具體選擇何種用藥方案成為近年來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結果顯示, 聯合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3%, 高于參照組的82.14%; 治療后, 聯合組的LVEDD、 LVESD 均低于參照組, LVEF 高于參照組; 聯合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50%, 與參照組的8.93%無顯著差異。 上述結果表明, 對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奈西立肽、 沙庫巴曲纈沙坦聯合治療較奈西立肽單藥治療的效果更顯著, 有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 樊暉暉等[5]對120 例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顯示, 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增加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減輕心肌損傷癥狀, 且臨床安全性較高, 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分析原因在于, 奈西立肽屬于一種重組B 型利鈉肽, 有一定的擴張血管作用, 主要通過結合內皮細胞鳥苷酸環化酶與血管平滑肌受體, 從而提升細胞中環磷酸鳥苷 (cGMP) 水平, 而cGMP 可作為第二信使來促進動靜脈有效擴張, 進而有效下調心力衰竭患者的動脈壓及肺毛細血管楔壓[6]。 沙庫巴曲纈沙坦是由沙庫巴曲、 纈沙坦以1 ∶1 摩爾比例結合而成的一種鹽復合物, 一方面可通過抑制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來有效降解肽類, 提升腦啡肽含量, 進而對心肌肥大、 纖維化發揮抑制作用; 另一方面還可對血管緊張素Ⅱ與其受體的結合進行阻斷, 進而發揮排鈉、 利尿、 擴張血管以及抑制心室重構和心肌纖維化的作用, 達到改善患者心功能的目的[7-8]。 兩種藥物聯用可通過不同機制來發揮協同治療作用, 進一步提升臨床療效。
綜上, 奈西立肽聯合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心力衰竭的效果顯著, 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且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